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4、粮食危机 ...
-
三天后,西南的一处小山村发生了疫情。
郑慕连忙派人去查看,又过了几日,被派去的人几乎都被染了病。
此情况一出,还未等郑慕查明原因,整个西南便传开了疫情的消息,百姓们恐慌至极,一夜之间物价大涨!
“将军,现在大米已经长到50文一斤,外面的猪肉更是贵到离谱!”林旭向郑慕汇报着。
“我们的粥能撑到什么时候?”郑慕问。
“因为百姓买不起米,近日前来领粥的人多了好几倍,最多只能撑三天!”林旭回。
郑慕思考了一会,说:“粥不能停,一停的话会更乱,你现在就让人去买米,多贵都买。”
“这疫情才刚开始,将军这般做法,恐怕也撑不了多久。”林旭说出自己的担忧。
“我会给大王写奏折,也会让管家继续卖家产。”
“可大王的赈灾款是为了救助受灾百姓,那些没有受灾的百姓大王会管吗?将军也莫要为了那些没染病的百姓再卖东西了。”林旭说。
“现在西南不能乱!要是乱了,日后疫情更难治!钱财之事我会想办法,你不用操心。”郑慕坚定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
#京都王宫#
“回禀大王!郑慕将军派人送来加急奏折。”宦官呈上奏折。
盛王连忙打开,果不其然,疫情来了。
“宣太府寺大司农和王丞相前来议事!”盛王吩咐。
“是!”宦官答。
。。。。。。。
“给大王请安!”大司农张御礼和王丞相请安。
“免礼,今日郑慕急奏,西南的一个村子已经出现疫情,而且十分严重,不仅村民全部染病,就连派去的士兵也都相继染病。西南物价暴涨,米价一天一个价都快涨到天上去了!百姓吃不起饭,全都去蹭郑慕将军的粥。他已经撑不了多久了!你们俩有什么好的办法吗?”盛王阐述着。
“回大王,每年西南疫情爆发的时候,物价都同今年一样,根本控制不住!至于郑慕将军施粥之事虽令人佩服,但他施粥的对象全是没有受灾的百姓,根本没有意义,我觉得他应该停止施粥,把心思放抗疫工作上,这才是他的本职工作。”王丞相说。
“可郑慕说稳定民心才能稳定疫情,本王觉得他说的没错。”盛王说。
“臣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大司农张御礼说。
“讲!”
“回大王,物价暴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就算没有疫情,遇到哪年收成不好物价也会上涨。如非要控制唯有一个办法,就是统一调派国库的粮食,以朝廷名义用正常价格售卖,可打压一下西南粮价,但这种方法只适合于短期,不能长久。此次疫情至少半年之久,恐怕西南粮食价格还未打压下来,盛国其他地方的百姓因为恐慌疫情也会导致全国物价上涨。”大司农张御礼说。
盛王听后考虑许久,叹气说:“这个郑慕真会给本王出难题呀!”
“大王莫要担心,只要郑将军守住有疫情的村庄,不让疫情传播出去,一个月后市场就会慢慢恢复。”张御礼说。
盛王被他们说服了。
#西南#
郑慕收到盛王的回复十分失望,便组织人员去西南外的地方到处买粮。
没过多久,盛王下旨让他停止买粮,因为他的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其他地方的粮价,现在连京都的米价也在迅速的上涨。
“将军,怎么办?咱们的粮食连这个月都撑不到!”林旭说。
郑慕给他摆了摆手,让他出去,自己需要冷静一下。
‘西南每年不光因为疫情原因会死很多人,也会因为粮食短缺死很多人,如今年还如此,之前岂不是白做了这么多工作?’此时的郑慕无比的无助。
‘为何自己主动招惹此事,早知听夫人的话就好了!’郑慕有些后悔!
‘估计夫人此时已经知道西南的事情了,她会不会对我失望!’
‘不行,我绝不能放弃!我一定要想到办法!’郑慕暗中下定决心。
正在这时,林旭拿着刚收到的信进来了。
“夫人来信了!”林旭将信交给他。
本以为是家书,没想到竟是大好事。
“太好了!太好了!”郑慕看后欣喜的叫着。
几日后,西南的各个施粥点都收到了粮食,这些粮食全部都以捐赠名义而来。
陆筝儿自从知道将军卖房施粥后,便偷偷的发起捐赠活动,以她在京都的人脉,不仅官家夫人们主动捐赠,就连怡花院的柳眉心也都让客人们帮着募捐了不少银子。
拿着这些银子,陆筝儿找到负责谷粮的张公子,根据他提供的信息,顺利买到了不少低价的粮食,全部以捐赠人的名义运到了西南。
“夫人真是厉害呀!竟能运来这么多的粮食!”林旭赞不绝口。
“我差点把将军府卖了,她竟没花一分钱,看样子日后回去就要靠夫人养活了!”郑慕打趣道。
没过几日,西南的许多米商也都争先恐后的捐来了粮食,而且粮食价格也降了许多。
“看样子这些米商还算有些良心!”郑慕听到消息后总算松了口气。
而林旭则在一旁偷笑着,因为他知道那些米商捐赠的真实原因。
之前林旭接到陆筝儿出的‘损招’,让他派人给米商放消息,就说郑将军打算秋后算账,等疫情过后就会把那些高价卖给他大米的商人全部抓起来。
鉴于郑慕之前在西南百姓心中专横跋扈的形象,那些米商都信了这个传言,纷纷捐出粮食讨好他。
陆筝儿在信中一再嘱咐林旭千万要对将军隐瞒。
解决了粮食的问题后,郑慕终于可以把所有心思放在抗疫上。
陆筝儿则整日提心吊胆的等着大王的圣旨派她去前线抗疫,但是宫中并未有任何的动静。
陆筝儿来到季青竹的书店,书店客人不多,伙计见到她热情的寒暄着。
“你们掌柜呢?”陆筝儿问。
“他在楼上写书呢,已经三天没下楼了!”伙计说。
“写什么书竟这么痴迷?”说着陆筝儿则爬上了二楼去找她。
刚进房看到季青竹正趴在书桌上呼哈大睡,陆筝儿走近,随手拿起桌子上的一张稿子看了起来。
“呵!竟写关于西南疫情的小说!”她知道季青竹写书一向紧追时政热点,这本小说无疑又会大卖。
放下稿子,陆筝儿取了一件衣服给他披了上,小声的说:“跟你吵吵闹闹这么些年,最后竟只剩下你一个朋友,今日算是来与你告别,希望你早日考取功名,娶个媳妇,好好过日子。”
季青竹依旧睡的很死。
她接着又说:“很谢谢你在半月庵的时候对我的照顾,要不是你每日来看我,估计我早就疯了。如果你有心的话,日后来祭拜我的时候给我带些好吃的,还有你写的新书也要烧给我,这样我在下面就不会觉得闷得慌了。”
陆筝儿不能再说了,因为再说又要忍不住哭了。
她帮着把书桌上凌乱的稿子整理了一下,整齐的摆放在他的手边,然后离去了。
半个时辰后,季青竹突然惊醒。
他睡眼朦胧的发着呆,用手拍着自己的脸自言自语的说:“原来是做梦呀!吓死我了,我怎会梦见那丫头死了呢!”
他揉了揉眼,伸了个懒腰,发现身上披着衣服,又看到桌子上摆放整齐的稿子,立马起身跑下楼去问伙计:“刚才谁进了我的房间了?”
“刚才二掌柜来了!”伙计答。
“她什么时候走的?”季青竹又问。
“走了好一会了!”伙计答。
季青竹又回想着刚才的梦,心里有些不安,想去追她但受人所托的定制书未完成,便想着等交完稿再去找她。
季青竹回到房间,拿起笔继续创作着。
四天前一位神秘的客人突然造访,要求定制一本小说,并付了1000两稿费,两天后就是交稿的日子,此时他奋笔疾书。
‘安国大将军’、‘将军夫人’、‘西南瘟疫’、‘京都瘟疫’的字样反复出现在他新的书中。
两天后神秘人来取稿子。
“这书您自己看就行,千万别传播出去呀!”季青竹一再提醒着客人,因为他知道此书受人所托宣扬安国大将军治理疫情有功,但将盛王写成不把百姓性命当回事的昏君,怕招惹麻烦。
“你放心,此事只要你不说出去,没人知道是你写的!”神秘人拿着稿子走了。
拿着尾款的季青竹虽怕引火上身,但沉甸甸的银子却让他安心了许多。
此时的西南,郑慕带着部队驻守在疫情的村庄外,切断了一切可以传播出去的途径。
“回将军,帐外有人求见!”士兵禀报。
“谁?”郑慕问。
“一位医师,自称认识您!”
“带他进来!”
“是!”
一男子被士兵带了进来。
刚进帐篷,便被林旭一眼认出:“李医师!”
郑慕抬头看他,此人正是陆筝儿的表哥李茂其。
“李医师,你怎么在这?”林旭向前打招呼。
“给将军,林副将请安!”李茂其双手作揖。
“将军,他是夫人的表哥!”林旭介绍着。
郑慕一听是陆筝儿表哥立马站了起来,向前迎接:“都是自家人不必行礼!夫人之前经常去半月庵寻你的消息,你怎会在西南?”
“不瞒将军,自内妾被杀后我便四处游医,这几月恰巧到了西南,得知此处有疫情发生便前来协助!”李茂其说。
听到他说妻子被杀,郑慕顿时心生歉疚,因为是自己透露了消息,常家人才失手杀了无辜之人。
还未等郑慕安慰他,李茂其便又说:“没想到舍妹筝儿竟真的嫁给了安国大将军,她可好?”
“夫人很好,因为娶了她将军府热闹非凡。对了,我这就派人给她传信说你在这,让她放心!”
“千万不要!”李茂其阻止。
“为何?”
“我今日来是想进村协助治疗瘟疫,如她知我在此会更担心的!”李茂其解释。
“你要进村?”
“是!”
“村里很危险,疫情不结束即使是医师也不能出来!”郑慕提醒他。
“恩,我知道,所以前来拜托将军让我进去。”
郑慕皱了一下眉头问:“我来西南之前,夫人曾告知过令尊的事,令人惋惜。如今你又要冒死前往,令人敬佩!”
“不敢,只是先父遗愿未达成,死而有憾。我虽没有先父那般高超的医术,但也有一颗不畏惧之心,还请将军成全。”李茂其答。
郑慕听他这般说非常理解他的想法,并不再劝阻,便说:“夫人前些日子送来了一些草药和方子,还未来的急使用,不如一起带进去,找些病人实验一下。”
“筝儿都会开药方了?”李茂其有些惊讶。
郑慕和林旭互相看了一下笑了。
林旭说:“李医师有所不知,将军的腿就是夫人给治好的,只是在药方上走了一些弯路,将军因此吐了不少血。所以这次将军不放心将夫人开的方子交给村里的医师使用。今日正好您来了,便想让您斟酌斟酌。”
“恩,我知道你的意思了。”李茂其答应了。
带着陆筝儿的草药,李茂其进村了。
“李医师会不会用夫人开的方子?”林旭担心的问郑慕。
郑慕叹了口气说:“你刚才已经说的很委婉了,他应该会尝试一下的。”
“希望那些病人可以少受些罪!”林旭也叹气的说。
显然他们都不相信陆筝儿的水平。
#京都#
夜晚,一辆马车在京都城北的一处墙角停下,从马车里扔出了两个奄奄一息的人。
那二人穿着似农民,面黄肌瘦,口吐着白沫,身体不时的抽搐着,面容痛苦的在地上爬行着。
“事情办成了?”刘丞相问黑衣人。
“是!”黑衣人恭敬的回答。
“人呢?”
“知道此事的人都已被灭口,车夫也死了!”黑衣人答。
“将这封信送去进王丞相府。”刘丞相递给黑衣人一封信。
“是!”黑衣人领命后离开。
刘丞相拿起一本书,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那本书叫《瘟疫传》!!!!
#西南疫情村子里#
‘药包使用方法:药包热水煮开,晾凉后每日多次擦洗患处,用淡盐水冲洗耳鼻喉。’
‘药方使用方法:每日早晚各服一次保肺丸,每日正午服用催痰药。莲子磨成粉配合清热解毒的汤药使用。’
李茂其看着陆筝儿的药方,又查看她配好的药材,心里直嫌弃:这算什么药方!还催痰药,岂不是要把病人折腾死?
又想到将军的嘱咐,便挑选了两个比较重的病人做了实验。
病人吃了陆筝儿配好的催痰药后大咳不止,难受至极。
“医师,救救我!好难受呀!”一个病人大喘着气说。
另一个病人不停的咳嗽已经说不出话来。
李茂其一边安抚着他俩,一边取出银针为他们止咳。刚施针那个病人突然翻着白眼,双手抓着自己的脖子,好像喘不上气一般。
李茂其立马起针,奇怪的是针刚拔掉病人便又能呼吸了。
“列缺穴、肺俞穴这些都是通肺经的穴位,怎会抑制呼吸?”李茂其不解的自言自语。
他赶忙喊来其他医师前来解惑。
其他医师表示一直都给染病者扎这些穴位止咳,并未出现过这种状况。
正在此时,一名医师拿着陆筝儿的方子问:“这方子是不是不全呀?”
众人看向方子,另一位医师说:“这纸完整怎会不全?”
众人摸不着头脑。
一位年纪较大的医师说:“是不是开方之人从未用过这个方子,也未见过感染的病人,所以才未提醒不能用传统的扎针方法治疗?”
大家都觉得他分析的很对。
正当李茂其想放弃的时候,那位年纪大的医师又说:“既然开方之人想用催痰的方式把患者体内的痰催出来,那我们就顺着它,扎风池穴、内关穴。”
“内关穴属心包经,不是肺经。”
“催痰伤肺,肺阻,则心不通,不通则呼吸不通。内关穴是心包经的络穴,百通之穴,用它通肺是最好的。”年纪大的医师解释。
众人貌似懂了,都点头同意。
李茂其拿起银针朝着刚才的患者身上的穴位扎了上去,顿时没有了刚才呼吸困难的症状。
众人松了口气。
“现在已经到了这种情况,我们不排斥任何一种方法!希望大家都可以采用新方法给病人治疗,不要太拘谨!”年纪大的医师对李茂其说。
李茂其点头肯定着他。
大家好奇的研究着这个新方子,并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最终根据新方子一起研究了一套配合它的针灸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