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情分 ...
-
一连忙了三四天,盖房的材料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顾清北今天主要是去村里找了一些有盖房经验的泥瓦匠,和别人商量好等个两三天秋收结束就尽早开工。
顾清许家去年刚盖房,就直接给顾清北介绍了几个老师傅,顾清北就不像前几天一样在外奔波一天,这天中午就回了家。
顾清北到家的时候,程歆也差不多刚做好饭,蒸了二合面馒头,炒了个粉条白菜,见顾清北回来,又多加了个炒土豆丝。顾清北上前端过菜,一家人开始吃饭。
“帮工这么快就找好了?能多找点就多找点人,快十月下旬天就要凉了。”
程歆往小承昱手里塞了个勺子,把特制儿童餐土豆泥摆在小娃娃面前,问道。
顾清北:“清许介绍了几个老师傅,他们找人就行,我就提早回来了。”
程歆对顾清北的办事能力还是认同的,转而提起另外一件事,“今天浩子来家了,我姐他们几个一家给了五十,二姐拿了一百。”加上之前借的,他们家已经外债好几百了。
“你记个账,各家借的钱,盖房的材料钱,还有之后的帮工钱,都记一下,防止到时候乱了出差错。”
“行,下午我去供销社一趟,买点纸笔,你也在家歇歇。”程歆点点头,正巧她要去找王绣拿棉花。
“嗯。”顾清北不在言语,低头吃饭,几个孩子也乖乖安静吃饭。
程歆目光默默扫过父子几人,夫妻俩相处了一个星期,不知道是天性还是部队养成的习惯,程歆发觉顾清北就像个闷葫芦,也不是话少,就是很多事情你不问他就不会想到主动和你说,两人的相处模式经常就是程歆发问顾清北回答,在这一点上,承安尤其像顾清北。
但其他两个也相对文静内敛,家里盖新房的大事,几个孩子是高兴激动,但当程歆和几个小孩聊天设想新家时,得到的答案却是都听娘的?只有稍微活泼点的希希想要个贺妞妞家一样的镜子,再进一步寻问,承安只想要新家盘一个大炕。
程歆想到这有点发笑,对着几个萝卜头,“娘下午去供销社,有没有哪个想和娘一起去?看上什么东西娘也可以给你们买。”
“我们几个不用买东西了,家里都有。”承安率先开口,家里盖房子都要借钱了,娘花钱还是大手大脚的。
“我可以去帮娘拎东西。”小丫头十分给面子,积极举手。
“……”承昭见亲娘望向自己,想了想点点头,“那我也去吧。”
程歆笑眯眯拍板,“我们娘四个都去,你们爹留下来照看弟弟。”
程歆现如今自己没有上工,当然不可能让几个孩子去跟在大孩子后面干打猪草之类的活,三个孩子除了偶尔和小伙伴们出去玩,更多地待在家里,整日光吃不动只养膘,程歆心觉不好,便有心借由头让几个孩子运动运动。
几人一路晃悠赶到供销社,王绣正百无聊赖地趴在收银台前。
那次买布之后,程歆又来过供销社几次,两人也算成了相熟的朋友,见到程歆,王绣热情地打招呼,
“程姐,这都是你家的?小朋友一个个长得真可爱。”
“承安、昭昭、希希,这是绣绣姨。”程歆也挺喜欢王绣的,让几个孩子喊人。
“哎!好羡慕啊,程姐,你家小孩养的真好。”小家伙们一个个奶乖奶乖的,王绣很喜欢小朋友,大方地一人给了一颗水果糖,还伸手揉了揉希希的学生头。
“有什么好羡慕的?心动就行动快一点,说不定明年底自己也有了。”程歆笑笑,她知道王绣家里最近在张罗小姑娘相亲,只是相了两个都不是很满意,家里人觉得王绣过于挑剔,王绣自己也委屈,向程歆吐过苦水。
“不过婚姻可是大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你可要认真相看,不光是男人,男人家里都要仔细注意着。”
“嗯,我知道的,我长这么漂亮还怕嫁不了人?”小姑娘神情很是自信,王绣长得确实不错,浓眉大眼的,活泼可爱。
程歆正要取笑,突然来了一位客人,便摆手让王绣去工作,自己带着几个孩子随处看看。三个孩子也来了兴致,左看看,右瞧瞧。
小丫头看中了五颜六色的小头绳和小发夹,爱不释手地边摸边瞅着程歆,承昭默默拿起一盒象棋抱在怀里,程歆拿了根圆珠笔,又拿了两个笔记本,看到旁边竟有图画书,正想去拿两本,被承安打断,
“娘,咱家还要盖房子呢。”
王绣送走客人,转身看着小大人似的承安取笑道,
“小小年纪就知道勤俭持家啦!”
程歆还是拿起图画书,放在承安手里,“娘知道,没有乱买,象棋留你几个玩,图画书留你们看,这不都有用吗?”
“才不是……”
“就这些,多的不买了。”程歆没等儿子说完,抢先开口,这大儿子过分懂事,承安瘪瘪嘴,也没再说什么。
王绣觉得好笑,见娘几个都拿好了东西,进小屋去拿了程歆事先预定的棉花。
小姨前几日来家又拿了几包碎布头,王绣家也不缺布料,就决定做个人情送给程歆,恭祝盖新房之喜。
程歆格外惊喜,王绣不愿意收钱,直接在供销社拿钱拿票买了两斤桃酥,小姑娘也是嚷嚷着不要,她是售货员,没有多的也有少的,也不缺那点吃的。
两人好一阵推搡,王绣态度坚决,城里有时还不如村里自给自足舒服,王绣虽是售货员,供销社东西都是定量,她也不敢明目张胆公饱私囊。
有一次随意和程歆吐槽大嫂怀孕,家里娘做饭油水越来越少的事,结果程歆下一次来就送了两瓶油。她也知道程歆不是富足人家,人家诚意十足,她也有心交好,不能老占别人便宜。
最后程歆只好拿过东西,连连感谢,把棉花和买的东西钱付了,才带着三个孩子回家。
承安心里一直很是惊奇,娘竟然和供销社的阿姨关系这么好!还拿到这么多布和棉花!在供销社一直按捺不发,回去的路上忍不住频频看向程歆。
程歆没避着几个孩子掏钱拿东西,自然是放心自家孩子,见几个孩子好奇,就细说了和王绣相识的经历,但以防万一,还是交代,“绣姨心地好,愿意帮着我们家,你们可不能说出去了。”
“嗯,我们知道。”
程歆欣慰地摸了摸三个懂事的孩子,转而开始闲聊,“那你们想想,村里是不是很多人家都缺布?那绣姨为什么会帮着娘,不帮其他人?”
“娘有钱。”承昭抬起头看向程歆,他看见娘掏了一把钱递给绣姨,棉布也不是白拿的。
“娘自己开口去找的,其他人没说。”承安可能有点懵懂,但也知道这种事情是不对的,一般人不敢做。
“是啊,是娘自己开口去找的,可也不一定你开口人家就愿意帮你,最初也是娘的话打动了绣姨,会说话很重要,就像是嘴甜的小孩子总会让大人更喜欢,是不是?”
见几个孩子若有所思,程歆也不是想培养几个孩子特别能说会道,只是想首先培养他们开口说,感觉自己讲歪了,又补充,“你们现在还小,娘也不是想让你们故意嘴甜去讨好大人,但你们有什么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娘希望你们都能主动开口说出来,不要总闷在心里,不说就没有人知道,可能有时候遇到困难别人也没办法帮你们解决。”
“嗯。”希希听了娘的话,点了点头,大胆地说起其实她还想要另一个头绳,结果被承安不客气地说了一顿,小丫头之前头发脏兮兮的,发质也不好,程歆就干脆把头发剪成了一个超短的学生头,平时是用不到头绳的,可小丫头臭美,看别的女孩子有,她也想要,不过懂事地只要了一个。
程歆笑笑,她不觉得爱美有问题,只是小丫头的爱美之心明显还附带着略显严重的攀比心理,而这可能也是她在原书中有那种结局的因素之一,便轻声教育起小丫头要学会辨认请自己喜欢的是什么。
小丫头似懂非懂,她都喜欢,她喜欢头绳,也喜欢别的小朋友羡慕她,不过娘说的好像也有道理。
程歆一路上想到哪说到哪,几个孩子和程歆刚来到相比,与程歆亲近不少,难得一起叽叽喳喳,伴着和煦的秋风,极为悠闲地回家。
回到家,顾清北看着娘几个大包小包的有些诧异,又想起厨房柜子里放的布,不过他也不习惯问,只当程歆有些自己的渠道不想让人知道,倒是希希还带着兴奋劲,主动跑到爹怀里缠着顾清北讲了出去的事情,承昭竟也在一边时不时地补充两句。
顾清北再一次发觉自己还是有点小看媳妇,媳妇如此能干,教育孩子也是头头是道。暗自反省人都是会变化的,要改变自己陈旧的看法。。
……
虽说有两天空闲,顾清北却没都闲着,借着拖拉机空闲,陆陆续续把材料拉了回来,等着歇息一天就可以直接开工。
程歆早前就积极地向顾清北描述了对新家的构想,顾清北自身居家时间不长,当然一切以媳妇要求为主。
程歆极为放心顾清北,自己就窝在家做棉衣,贺奶奶也无事在缝补冬衣。程歆经常有问题就去问贺奶奶,发现贺奶奶竟有一手好绣活,兴致勃勃地一连学了好几天,深感受益颇多,现在不仅会做件简单款式的衣服,还能在衣服上绣些小玩意。
而另一头,顾清北足足找了三十多口人,其中就有顾清北三哥,程歆娘家两兄弟也过来了一趟,意思是想帮忙,程歆不管事,而顾清北也不知道说了什么,两人最终又回去了。
顾清北人手材料准备的都充足,他自己虽然没上场,但负责统筹安排,有人指挥,效率也高,一个多星期新房的大体框架已经形成。
与此同时,顾清北也在家待了半个月了,明天下午就要坐火车回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