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招生风波 ...

  •   近年来,永兴镇中心小学发展势头迅猛,校园越来越美丽,设施越来越齐全,师资越来越强大,管理越来越完善,质量越来越好,成为当地触目的明星学校。受品牌效应的影响,加上造城运动带来大量的人口迁移,给学校每年的招生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许多家长为了能在中心小学谋得一个学位,使尽了千方百计、混身解数,因此学校的招生工作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才能让家长信服,才能让师生安教乐学,才能保持社会稳定。如果有某个环节出现疏漏,后果将不堪设想。
      5月中旬,正是教学工作紧张忙碌的阶段,学校的一年级新生招生工作却在密锣紧鼓地筹备着。为了使招生工作做到滴水不漏,此刻,李校长正主持召开招生工作人员大会,他用庄重的语气强调道:“招生工作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情,尤其是我们学校,必须要实行阳光招生,完全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才行。因此,大家在招生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公正、公平的态度,完全按照上级制定的招生政策、招生程序进行操作,千万不能马虎对待,弄虚作假。实行责任追究制度,谁出问题,问责谁。另外还要执行保密制度,不能随意公布招生情况。具体安排和要求由教导处黄副校长来进行布置。”接过李校长的麦克风,黄副校长便一丝不苟地进行工作的部署。他首先详细地解读了永兴镇中心小学招生方案,从指导思想、原则、政策、措施、范围划分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解读。解读完毕后,接着公布人员的具体分工。人员共分成四类:保安处、分导处、咨询处和登记处。他把每一处的人员安排和要求都作了具体的说明。讲得非常清晰详细,每一个细节都不遗漏。布置完毕后,他便让大家进行提问。
      “黄校长,如果有学生的房子已经装修好,但未入住,这类人员一定不登记吗?”
      “是的,按政策必须要入住才行。”
      “黄校长,如果有学生的房产是小产权房,拿不出正式的产权证,这类人员登记吗?”
      黄副校长张校长低声交流了一阵:“这类情况比较特殊,暂列入特殊生一类进行登记。”
      “黄校长,五年社保一定要满五年吗?差几天也不行吗?”
      “完全按政策执行。”
      ……
      每个人都争先恐后地提出自己的问题,李校长和黄副校长都当场给予了清晰的回答。会议开了近三小时,可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
      招生的日子终于到来了,学校门口早已挤满了前来报名的家长。保安处的全体安保人员早早回到学校维持秩序,门口的人员不断地用扩音器提醒家长:“开始登记时间在8.30,请家长们耐心等待。校门打开时,请家长们听从指挥,排队进校,千万不能争先恐后。谢谢你们的配合。”除了保安处的人员及时到位外,咨询处、分导处和登记处的人员也厉兵秣马,提前十多分钟摆好了摊位。时间一到,学校的大门准时打开,家长们都自觉地听从指挥,有序地排着队鱼贯而入。很快,几个处瞬间便排满了人。为了尽快让家长报完名,几个处的工作人员忙得像风车一样,连喝口水的时间也没有。为了能让家长不因排队等候而产生焦躁的情绪,学校还推出了许多贴心的服务,如为家长提供了凳子、饮用水和风扇,甚至还准备了应急包。由于事前准备充分,整个招生工作能做到忙而不乱。绝大多数家长们都顺利拿到了报名回执,当然,也有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小插曲。有些家长因社保差几个月没买够五年而被拒之门外,有些家长因房子还没入住而碰了钉子,有些家长因户口没及时迁入而吃了闭门羹……他们为了能谋得一个学位,软硬兼施,死缠烂打地要求工作人员网一面,但最后都在工作人员苦口婆心的耐心劝说下无可奈何地离开了。
      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招生登记工作有条不紊顺利完成了。可还远远没到庆祝的时候,接下来还要进行上门核查。上门核查主要针对的是非户籍生,要逐一核实住房信息和入住情况。由于非户籍人数众多,为了避免有人浑水摸鱼,弄虚作报,因此,上门核查工作同样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作,张校长和黄副校长同样召开了上门核查人员工作会议,同样进行了详细的布置,同样进行了解疑答惑。一切准备就绪,核查小组成员又马不停蹄地走村进巷、登堂入室地开展核查工作。当核查信息全部汇总到黄副校长办公桌上时,多日紧绷的神经才终于稍稍得放松。接下来,黄副校长便要安排人员对六百多份报名资料进行核对、分类整理,实行一生一档。
      六月下旬,按照招生程序,要对符合条件的学生名单进行公示及发放入学通知书。李校长、黄副校长又忙碌了一番,作了精心的布置,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又顺利平稳地闯过这一关。招生工作才算基本落下了帷幕。
      一年级新生招生工作总算是平稳结束了,可还有二至六年级的转学工作同样压力山大。每个学期,都有不少学生想转学到永兴镇中心小学就读。但由于学校的学位已经基本上达到饱和的状态,许多家长的要求注定满足不了。如何分配有限的学位呢?这个问题年年困绕着李校长和黄校长。为此,他们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制定了明确的转学细则。凡是不符合规则的学生都会被拒绝接收,可总有家长不理解的。
      这天,黄副校长刚送走一批家长,还没来得及喝杯茶,突然又来了一名不速之客——不用问,肯定又是来办理入学的。
      他走进来后,叫了一声“校长”后便打开了话匣子:“校长,这个学期我的孩子应该能转回来了吧?”
      黄副校长问道:“从哪里转过来,读几年级?”
      “从横山小学转过来读二年级!”他说。
      “二年级没学位了,暂时转不了。”
      “可去年你们说过今年能转回来的。”
      听他这么一说,黄副校长情不自禁地多看了他两眼。身高体健,强壮得像一头牛。啊,原来是“老熟人”了,去年的一幕便再次出现在他的眼前。
      去年也是这个时候,他来是为读一年级的女儿“兴师问罪”的。因为学位的原因,加上他是外省户籍,不符合招生条件,因此他的女儿不能分配到我们学校。为了能达到目的,他采用了“先礼后兵”的策略。他用诚恳的语气请求道“校长,我家就在附近,我们夫妻俩都要上班,去其他学校读书不方便,请照顾一下我们。”
      考虑到学位已经满,加上他并不符合招生条件,黄副校长还是委婉地拒绝了。看到请求无效,他便打起了同情牌,坐在椅子上双手捂着肚子,不停地□□,并喘着粗气说:“校长,我不能生气,一生气肚子就会疼,请你们网开一面,给我一个学位吧。”当黄副校长再次用同样的理由坚决拒绝他的时候。这时,他从椅子里一下弹了起来,脸上杀气腾腾,双拳紧握。他用威胁的语言说道:“校长,如果不给我一个学位,我要到教育局告状——为什么同样的条件,有的人能入学,而我的女儿就不行呢?这太不公平了”面对他的气势汹汹,黄副校长都觉得不能开先河,否则以后会一发不可收拾。于是,黄副校长继续有理有据地向他解释招生政策。后来在中心学校的协调下,把他的女儿安排到另一间稍远一点的学校,同时承诺:下一年如果有学位,优先照顾。无奈之下,他只好乖乖地结束表演走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没想到一年转眼便过去了,这个“刺头”又再次找上门来。当黄副校长告诉他没有学位的时候,他又再次故伎重演。最后,他坚称:“不解决问题,打死也不走,告到中央也告。”他的理由很简单:“我是就近入学,人家的孩子行,为什么他的就不行,太不公平了”反复解释、劝说无效后。黄副校长也不禁火冒三丈:“你老说就近入学,从政策角度来说是没错,但就近绝不等于最近。你老说人家的孩子行,你的不行,太不公平了。那么你从另一个角度想想:很多附近的学生想读横山小学,为什么他们不行,你的孩子就行呢!你觉得这样公平吗?”黄副校长的一席话说得他哑口无言。最后灰溜溜地走了。
      当别人动了你的奶酪时,我们都渴望有一个公平的社会;可当你动了别人的奶酪时,我们却为此心安理得。这难道不是自相矛盾吗?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感到惭愧,同样的学生,你们第一时间冷冰冰地把他扫地出门,而原来学校的校长却到校门口去迎接,同时说出欢迎你归队的暖心话。”如果你是学校的领导或老师,面对着家长这样的质询,你会如何回答呢?
      每年开学季,总有不少的学生争相转入我校,其中王明同学便是转入永兴镇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中的一员。王明长得不高也不矮,在同龄人中算中等水平,戴着一副眼镜,看着也挺斯文的,没想到刚转入学校几天却惹出了大麻烦。
      王明小宇宙的爆发源于对座位安排的不满。他被分配到了最靠近墙壁的第一排第一个座位(其实座位每星期都会调换一次,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观看黑板的视角较差,因此,需要不断地调整身体的姿势来变换观看的角度。班主任陈老师在上课时,发现王明的“小动作”不断,于是,便提醒他要坐好,不要动来动去。本来就憋了一肚子火气的王明,现在遭班主任“无端”的指责,终于忍无可忍了。他拍着桌子道:“死老师!你过来坐坐试试!”在众目睽睽之下突然受到学生的当场指责,陈老师的脸一阵青一阵红。她控制着火气说:“你下课到办公室,我要打电话给你家长!”谁知这句话却像捅了马蜂窝,王明突然发飙道:“你要打电话给我家长,就是把我往死里整!”边说边拿笔不断地戳自己的手臂。陈老师见王明做出“自残”的行为,顿时感到大惊失色,于是便叫几名男同学制止他的疯狂举动。当同学们好不容易从他手中抢下笔的时候,他的手臂已经有了几道划痕。由于他的全力挣扎,还导致身上留下了几道被指甲划伤的痕迹。
      陈老师被这个新转入学生的不理智行为吓呆了。由于担心学生出事,便把事件反映到李校长那里。李校长听了老师的汇报后,考虑到这个学生的转学手续还未办好,如果留在学校里,无疑是放了一个定时炸弹在身边,于是,便立刻作出一个决定:“劝退”。他打电话给学生的家长,反映了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以孩子有“自残”行为理由,提出孩子不适应我校的教学,要求退回原校就读。在电话里,家长也同意了校长的建议,第二天便把孩子转回了原校。
      本以为事情会告一段落,没想到过了两天,王明的父母便前来兴师问罪了。他们来到校长室找到了李校长,要求学校详细解释劝退他儿子的原因,并拿出手机,把孩子回到原校读书时,校长热情迎接他的视频播放给李校长看。边播放边说:“你们说我的孩子难管理,为什么人家的校长就能做到笑脸相迎,你们却冷冰冰地把他扫地出门呢?难道孩子犯点错不是正常的行为吗?难不成每个孩子犯点错就要被赶走吗?你们这样做分明不是歧视我们外省人吗?你们这样做还算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吗?”在连珠炮似地发出一连串质问后,家长还威胁道:“我儿子身上伤痕累累,如果我要求去验伤,把相片发到教育局,我想你们肯定吃不了兜着走。”
      面对着愤怒的家长,李校长始终保持着冷静、清醒的头脑。为了进一步了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他便打电话让陈老师过来办公室,谁知陈老师一听说家长找上门来了,便没声没气地说:“我已经和他们解释得很清楚了,不需再过去重复了。”后来,在校长的命令下,他才不情愿地来到了校长办公室。由于陈老师是抱着一肚子的怨气来到办公室的,因此,说不上两句便和家长吵了起来。家长一看到陈老师恶劣的态度,便迅速火冒三丈,拿出手机想拍摄陈老师的胸卡,并扬言把陈老师告上教育局。
      李校长见双方陷入僵局,便心平气和地对家长说:“我相信你们过来并不是想惹事,目的是想了解事情的真相,给孩子一个交代。”他又用温和的目光提醒陈老师要保持冷静,不要把矛盾激化。冷静下来的陈老师便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再说了一遍。刚开始,家长怎么也不相信孩子有“自残”的行为,他们强烈要求观看监控录像。在告知没有监控录像后,他们又提出有什么证据证明伤是孩子自己弄出来的。陈老师说全班同学都可以作证,但家长却说学生肯定会偏袒老师,不会讲真话的。至此,双方又再一次陷入了僵局,甚至又再起火药味。
      李校长见火又再次燃烧起来,便迅速扮演灭火者的角色。他和风细雨地劝解道:“孰是孰非,一下子都很难说得清楚。再这样争吵下去也没多大的意思。最关键的是孩子现在都开开心心地回到原校读书就行,孩子的开心比什么都重要。在这件事的处理上,我们学校可能有点草率,考虑得不够周详,但我保证学校绝对没有歧视外省学生的行为,在此,我代表学校向你们道歉。”在李校长真诚的道歉下,家长最终心平气和地离开了学校。
      面对家校矛盾,最好的制胜法宝不是硬碰硬,而是时刻保持理智与清醒,做到以柔克刚。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