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1、一百五十九、又起风硝 ...

  •   雨后,暑气消退了不少,偌大的‘赤峒殿’里人迹稀少,只有北院大王的亲卫把持在外,不是亲信,莫说宫人侍女,就是‘赤峒殿’的司宫都休想进去。

      这番森严自从新皇继位平息内乱后就甚为罕见,而北院大王在皇城里这般嚣张,也是前所未有的。司宫每日都来叩门问安,但日日都是一个否定的答案。唉,这位高权重的王爷一向守礼自持,如今皇上偶染风寒命他辅政,为了方便还特准他住进皇城里这座最豪华的外戚之所,可人怎么一下子就跋扈起来了呢?

      殿内,院中花锦秀丽,挂着甜怡的潮气,偶尔滚下一颗水珠。翠暖莺歌间,琴音未绝,深奥飘渺,禅意悠扬。

      “皇兄,您的琴瑟真是造诣非凡呀!”北院大王一跨进门就由衷赞道,向那个起身离了内室的威严身影恭敬的行礼。

      耶律彦和含笑与他擦肩而过:“可惜你错过了今日这曲。”

      来人微微一笑躬身敬让,依旧习惯的随着兄长身后向大厅走去。除却龙袍,眼前这个熟悉的背影还是一成不变的伟岸,周身散发的王者之气依旧深刻的穿透空气渗入骨髓,让所有于他一侧的人肃然起敬。

      “脸色颇差,是未睡好还是朝中有事?”他落了座问道,淡泊,完全与世无争。

      面对昔日生涩冷傲的帝王这般毫不掩饰的体贴关心,时过半载,耶律信德已经不再感觉别扭忐忑。如今的相聚,更像是在重温他们身为皇子时的惬意,随性轻松,毫无猜忌。

      而手足本该如此。

      “果然逃不过皇兄法眼。昨夜枢密院进了密诏,幽都府戒护皇上的人马已返冀州,禁军都统所帅三千兵马正护卫銮驾回京,相信再有四五日就该到了。”他挠挠头,有些顾虑的看了兄长一眼,“但诏书里还说,疆界一带近来起了瘟疫,而皇上回程途中一直茶饭不思,恐是龙体迁安,故知会臣弟遣御医迎驾。但臣弟左思右想还是觉得八成是因为….”

      耶律彦和挑眉回看一眼,手却继续按照原定计划端起了桌上的茶杯,若无其事的闲淡自饮:“难道那白衣小子还未伤愈?”

      “这…我想不会吧?毕竟是皇兄的灵药,皮肉之伤岂能不好?”

      一丝笑意浮上嘴角,耶律彦和扶额小顿戏谑言道:“那他这毛病就算华佗在世也治不好!到了冬至幽都府巡猎之季自然就无碍了!”

      耶律信德听了也是点头笑答:“皇兄说的是,只是可怜从此以后我上京的夏秋美景,于他眼里怕是都要巴不得提前冰封雪覆了去!”

      一阵雀鸟争鸣,叽叽喳喳打断两人的笑谈,原来竟是一对麻雀于殿外三尺之处的银杏上落了窝。见其凝视,来人才想起当初是兄长亲口吩咐不要取去的。皇城大内里多出这么群不速之客,终日极为不协调的喧闹,更加反衬主人的深邃寂静。

      原来死域般的静你到底是不喜的,只是为了那个女人才甘愿将自己锁进这般令人窒息的孤独寂寞。耶律信德忍不住又望了望身边安静的王者,心湖一荡。历经磨难万怨偃息,能有如今的结局算不算她原谅了你?如果说天玺的昙花一绽只是老天跟你的一个玩笑,后来出现的那个人到底能不能放你自由呢?

      他想到这儿才试探的提及:“皇兄,中原也传来消息了。”

      果不其然,听者的思绪立刻被抢占,微微侧过脸,眉峰微蹙犹豫片刻轻道:“…说吧!”

      “大宋皇帝不顾开封府尹包拯反对,将展昭以通敌叛国罪名革职查办,交由大理寺审讯。而大理寺于宋使人马入关当日就押了人,现在应该已至汴京。”

      哼,消息动作都快到令人起疑,当是使团里早早混入了眼线通风报信!耶律彦和听完冷面肃颜的点点头,矗立窗前,良久沉默。

      赵祯又不傻,一个在辽六载的御前侍卫活着回去,用不着谗言自然也不会轻信。多疑,是坐稳江山的代价,时刻提防所有人是帝王秉持的真理,无关贤明。‘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放过一个’于理是残暴,于君却是无可争辩的权利。看来多亏了临行前那场戏,否则于关口等着那‘御猫’的就该是道斩立决的圣旨了吧?

      “可知是谁谏言拿人?”

      “与上次白玉堂回朝发难时一样,太师庞吉上奏,枢密院数人附之,听说涉及御驾,连那个太后也为此事开过口。”

      是吗?庞吉老儿这么多年还是一点儿长进都没有!耶律彦和冷冷一笑,为人毫无血性廉耻,如今就算作了太师还是这般睚眦必报!屡屡与区区四品侍卫过不去,哪里是为了社稷,分明就是翻倒旧账,回敬开封府的那个黑面判官铡了他不争气的儿子!

      “那个泛使可有替他言善?”

      “听说沈国卿当场阻拦过,但最终还是不敢抗命,随即遣白玉堂携书快马返京,求情的奏章早已递送进宫,但迟迟没有动静!”

      言毕,耶律信德知趣的沉默,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兄长安静思考对策。说来怕是也没人信,但一母所生多少心有灵犀,在兄长将自己的心封闭起来的这些年,世间也只有他还能感觉出这帝王偶尔流露的真实情感。而他,也总是很珍惜这份天赐的默契。恐怕也就是因为这点,虽然不曾提及过熙的阴谋,普天之下,耶律彦和也唯有向他透露过天玺与西夏的渊源。

      而今,经过那场鲜为人知的浩劫,兄长虽不再有意至所有人于千里之外,但还是习惯的维持着如同万年冰雪般的孤寂,一直令人放心不下。唉,虽然是个宋人,但毕竟是他十几年来首度愿意再纳于心的,终归是件好事。

      就在此时,耶律彦和喟叹一声,突然转过脸看着这个恭顺的弟弟笑道:“没想到还是你说的对,善恶有报,我算是受用了!若非当初听你一言,如今还断然无法这般灵通,恐怕误事不浅!”

      然而听者立刻微微躬身纠正道:“皇兄,臣弟当时说的是‘善有善报’!”

      “是吗?这么多年你还真是有心!”那段邂逅鬼使神差,耶律彦和一边回忆尘封已久的中原往事,一边漫无目的踱步,最终会心一笑,气氛立刻松缓下来,“信德,还记得小时候在隆昌寺镇国法师说过的话么?你是我命里的贵人!”

      耶律信德微笑回道:“皇兄莫不是忘了那前半句?老法师还说过皇兄会是我大辽的明君!”

      “那是因为他没活到朕即位!”昔日君王听罢摇摇头,有些自嘲的说,“展昭说的对,后世只会记得一个嗜血如命的暴君!”

      “皇兄,话不是这么说。王者之道,帝业为重,岂是世间俗人可以洞悉?上至三皇下接开祖,社稷江山哪有大大方方从人易主的,开疆扩土自是少不得刀光剑影!但若非皇兄当年的天威庇佑,我大辽疆域万里,贤夷共生,各部难免摩擦生隙,百姓也断不可能如今日这般安乐富足,故实乃国君之功绩,万民后世之福祉!”

      看着这个急于替自己开脱的弟弟,耶律彦和蹙眉苦笑,罕见的伸手拍拍弟弟的肩膀。

      “我唯一造福世人的恐怕也就是将皇位传至元洪手里。但我不是个好父亲,给得了他江山却给不了疼爱,难为这孩子担惊受怕的孤苦了十几年。”

      他说完小顿一下,再抬眼满是耶律信德多年未见过的歉疚,毫不避讳言道:“都是我当初太不自量力,总以为只要让元洪即了位,就能以一己之力圆满了那个弥天大谎!结果没能让你有些防备,落在熙的手里,差点儿又铸成大错,现在无论何时想来都后怕的很……”

      “皇兄,你言重了。” 耶律信德平淡和煦的微微一笑,仿佛那身刚刚退却的惨烈伤痛根本不曾发生,“能留在你身边助你成就功业,本来就是我作弟弟的本份。如今恩怨皆泯,皇兄果然还是我心中的那个皇兄,而你我手足历经风雨依旧这般亲近,今生我愿何求啊!”

      “你啊,太过宽厚,可千万别把元洪也教成这样!”

      “皇兄这可就冤枉死我了,皇上他天性如此,哪有臣弟半点儿功劳呢?”

      耶律彦和听罢会心微笑,片刻后却语带深意的托付道:“无论如何,今后朝里朝外还要仰仗你多替他长双眼睛!这座皇城太大太冷,这孩子身边不能没有个亲近的人。”

      听者依旧顺从的点头,望着窗外打得不可开交的那窝冤家,耶律信德突然含笑附在兄长耳畔语气怪异的轻声言道:“臣弟听说今年大宋界河及黄淮下游洪灾严重,屡有疫病横行,累及冀幽河东一带,军民皆大批染疾,农耕不利,民心动摇,战力也必然疲弱,故于边境提前作了些准备…”

      耶律彦和深吸口气,垂下眼帘静默须臾,微微侧脸回视,看着那与己极其相似的眼眸里透着熠动的神采。

      “原来连这些你也能想到…”他眼角带笑,还是有些不习惯这般被人洞穿心思,但也不禁心中一动,难道果不其然是手足相通的默契?

      “是,人马均已集结囤备,至于‘玄影’臣弟也已安排妥当,花家少主随时可以动手,只须皇兄一声令下!恕臣弟直言,如此天灾实乃我大辽南下中原的天赐良机!”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61章 一百五十九、又起风硝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