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初夏的第一缕晨光从东山山头倾泻下来的时候,青岱村廖廖升起了几处炊烟。老秦头拽开了门栓,拉开了门,里穿白体恤,外搭蓝制服,连打着哈欠,手提尿盆出了西屋门,悠悠然地朝茅房走去。待他从茅房回到院子时,太阳已是高出了山头几尺。阳光穿过南山坡的松林,照耀在庄稼地里、田野小路上;阳光掠过胡杨的树梢,照耀在青砖灰瓦的房脊上和青石铺就的四合院里。老秦头烧着了支在当院里的炉火,把锅坐在了火圈上,又朝炉里添了几根松木柴,接着就在西屋门前劈起了柴火。
堂屋的夏老头在劈柴声中起了床,走出屋,也像老秦头一样趔趄着去了茅房,从茅房回来也如老秦头一样烧火、添柴、做早饭,时不时和老秦头啦几句闲话。早饭烧好的时候,西屋的秦大娘和堂屋的郭大娘各从自家屋里拿出了碗和筷子,搬了几条板凳,准备盛饭、吃饭。不一小会儿,后院的老王头和王大婶端着碗也来了,随便坐在了东屋门前的俩门墩上。
他们常年处在这样狭小的四合院里,闲啦着方圆几十里稀奇古怪的事情。最近几天他们一直对两件事情喋喋不休。一件是邻村——西家庄的一个大学生在省城上学,却因为喝酒后失足掉入校外的湖里淹死了;另一件是村东头寡妇冯大娘家的二闺女还没结婚就怀孕了。第一件事情,他们是敞开嗓子在一块儿谈笑,神色自若;第二件事呢,他们却围成个圈,聚一起窃窃私语。也许二十多年前,或者上个世纪,这里也是这样的情景,一伙人围坐在这样一个封闭的四合院里,东家长、西家短的尽在谈笑与唏嘘中。只是,现在和往日热闹的情景比起来,确实是凄凉了太多。青岱村大大小小四十多户人家,如今也不足二十人在家。很多的年轻人都出外谋生了,也有在县城居住的,当然还有在外求学的等等。留住家里尽是些六、七十的老头子和老婆子。
“这会儿的小年轻孩子呀,太不教人省心了,吸烟、喝酒、打架,哪一样都会,你说,西家庄连生家孩儿不喝酒能跌进湖里头去,还不定在外边怎样胡混哩!”后院的王大婶说道。
堂屋的郭大娘接过了话题:“这会儿的世道变啦!男孩没个男孩样,女孩也没个女孩样。你们听说吗,秀英家的二妮子,肚子大了,她守了半辈子贞节牌坊都教她的二妮子败坏到东河沟去啦,就这样那二妮子还整天跟秀英嚷嚷,哭闹着要生下肚子里的东西,你说……”
这郭大娘越说越兴兴然,倒是夏老头拦住了她的话茬:“就你知道的多,整天东家这个样,西家那个样,就不信喝稀饭也堵不住你的嘴。”
郭大娘被老伴这样的话一堵,就跟吃了枪子一般,一下子呛住了,想不出该继续说些什么。
他们又闲啦了不多会,在将要散场的时候,村最西头的冯仁生老汉扛着锄头,手提镰刀,驼着背一瘸一拐地走过了四合院的大门,一步一步地在庄稼秆的遮挡之中消失了。
这会儿,太阳已升起了几丈多高,阳光普照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