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 3 章 ...
-
“真的可以吗?”谭慧芳试探地问道。
“当然是真的,你快些过来拿好了,动作快些,不会有别人看到的。”男子放下糕点轻轻拍了拍桌子,“还有,不要觉得自己是乡下来的就很低人一等,不懂规矩认真去学就好了,又不是不能学会,不要看不起自己啊。”男子向她挑挑眉。
“多谢你,”谭慧芳心生感激,大着胆子再往前走了几步,到桌子前仔细地看着摆着的那几盘糕点,一碟嫩粉中点缀着红绿的芳婆糕、一碟切的整整齐齐,层次清晰的千层糕、一碟金黄色形如梅花的梅花糕、一碟形状是两个圆通相连的如意形,粘着糯米粉黄豆面芝麻的如意凉糕、一碟色呈紫酱红,形似海棠花的海棠糕、一碟四四方方,体态圆润丰腴,半透明中略呈碧绿色的茶糕、一碟看起来便觉得松软可口清香诱人的桂花糕。
“有帕子吗?”那男子见她直盯着糕点,便有开口问道。
谭慧芳摇摇头。
“那是不能包着装回去了,你就在这吃完吧,不会有人看到的。”男子起身,走到假山前,一个翻身竟又翻上了假山。
“哎!我还不知道你是谁呢?”谭慧芳刚拿起一块桂花糕,见他走了小声喊道。
“我也没问过你的名字啊。”男子眼睛又笑得弯弯的,“不需要知道我是谁,有缘的话自会知道的。”然后便不见踪影了。
谭慧芳望了一会儿,确认人已经走了之后,才咬了一口那桂花糕,大约是梅雨受潮的缘故,桂花糕并不像从前记忆中的那么可口,过于湿软少了些嚼头,但是困顿生活中来之不易的甘甜,着实是慰藉人心灵的。其实她只不过是个八岁的孩子,也喜食甜食,从前舅舅家没有落魄时,逢年过节都买些青米糕、马蹄糕、桂花糕给孩子们吃,但谭慧芳记着娘亲临终前的嘱托“要懂事,不能和弟弟妹妹们抢”,从来不主动拿糕点,所以每年她能吃到的也不过是小小的一块儿,有时甚至是被咬过一口不太甜便剩下的。后来舅舅染上大烟,四处变卖家产,渐渐的连那点难得的甜她也不曾尝到了,可没想到被卖了之后竟能有机会尝到这么多精致的糕点!
谭慧芳大口大口的嚼着这些糕点,换作从前,她一定要躲在哪一小口一小口细嚼慢咽地吃,但现在她心中始终担忧着哪个人经过看见,连忙每碟拿两块往嘴里塞。这种糕点有一大优势便是喝了水以后撑起来,十分顶饿。吃着吃着,她又忍不住怀疑起来,方才的那个人究竟是谁呢?家丁?护院?难不成是什么公子少爷?谭慧芳想着想着又否定了自己,怎么可能是公子少爷呢,佟府的常嫫嫫都穿得那么体面,若真是个公子哥儿怎会穿得一点都不显贵?再者说,这是北面,与那些公子小姐的住宅相距甚远,一定不会是什么少爷公子,一定不会。
“那便以后再遇见了好好同他道谢吧,嗯,往后会有机会再遇见的。”谭慧芳轻轻安慰着自己,不是公子少爷那自然就是某个看家护院的家丁什么的,都住在北面,往后当差肯定还会有机会碰见的。等那个时候,她一定要好好地跟他道谢,谢谢他成为第一个以善意对待她的人。吃饱之后,谭慧芳便又在四处逛了逛,其实来之前,她曾听人说过这佟府的构造建设有模仿曾名震江宁府的“甘家大院”的嫌疑,那“甘家大院”乃是甘熙故居,始建于嘉庆年间,数里大院包裹着三百余间屋舍,但为避当时的礼治,对外宣称房屋“九十九间半”,因此后人便习惯称呼它为“九十九间半”。甘熙旧居有这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建筑布局也是严格按照宗教观念和家族制度安排,粉墙黛瓦,雕梁画栋,花木掩映,庭院深深。而当时人们对于“甘家大院”津津乐道的程度以至于晚出生半个世纪的她都对“嵌玉镶金上石头,金陵王气着民楼。谁家九十九间半,直把秦淮烟雨收?”耳熟能详。虽然谭慧芳不曾有机会亲身去过那久负盛名的甘家大院,但她也模模糊糊地觉得这佟府虽大,但建筑装饰却不过是有形无神罢了。那甘家的大院不仅仅只是建筑别出心裁,甘氏一族名人辈出,甘氏的藏书楼、甘氏“兄友弟恭、相亲相爱、以诗书教子孙、以孝义传家政”的友恭家训都十分出名。而佟家最令人乐道的便是佟家现在的老爷佟万维的发迹史,话说那佟万维祖上无一不是寒窗苦读专心入仕之人,留给子孙的告诫也是无论贫富务必重视教育、好好科举,就连佟万维的父亲也曾中过举人,佟家怎么着也算是个书香门第。可偏偏到了佟万维这一代,他这个独苗自小虽不是在奢靡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但也算是集父母长辈的疼爱厚望于一身,也是自幼苦读诗书,可偏偏连考了十三次,次次落榜。这第十四次他拿着读书的银两偷偷跑到了外地,与人做起了棺材生意,专从外地进制作棺木的木材,又找匠人一番加工再运回城里高价卖出,如此般赚下了第一桶金。但这一事迹却让佟家多年沦为他人耻笑的话柄,更是差点将佟万维那个中过举人的老爹气得一口老血喷在祠堂里,按他爹的话来说“是鄙人教导无方啊!全国的官员有一半都是从那江南贡院里考出来的,但就偏偏我佟家与仕途无缘,这么多年熏陶教导竟教出来一个往自己家里送棺木的不孝子!”后来更是一气之下与佟万维断绝来往,任他佟万维的生意做得再大,府邸再豪华,他也绝不登他这个不孝子的门。佟氏父子的家事在当时可是许多人茶余饭后的笑料,直至光绪三十一年也就是今年,在袁世凯和张之洞的极力奏请下,清廷才下令废止科举,推广学堂,咸趋实学。如此,这数年不绝的窃笑才渐渐停息。
而不知是否是佟万维对多年以来的嘲笑耿耿于怀,他修建宅舍偏偏不完全依照富商大贾的规矩来,偏偏学那书香人家,什么藏书阁藏书楼统统盖上,园林建设也是处处要显示自己与别的经商人家不同,梅兰竹菊不但要有还得多,亭台楼阁的名号也要专找大家看过才能起名。便是娶妻时也要挑那读过诗书的小户人家,为何不选那些大户人家?大约是自知大户书香门第必定瞧不上他这经营晦气行当的商贾吧,而后纳妾所生的子嗣起名也必须在那些个史书典籍中仔细挑选,再三盘算以后才定下名字。
后来,谭慧芳听穗芒同她一一提起那佟府中的夫人公子小姐们时,也是足足背了将近一个月,才将这些人拗口的名和字记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