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9、渔家乐 ...

  •   那老儿要帮他们雇船,先朝远处厮耍的孩子群里叫道:“小七哥!”
      连叫几声,才有一个孩子跑过来,看着约有十岁出头模样,生得也是眍兜脸、玲珑目,一脸的顽皮像。
      呼杨恍然大悟,这不是阮小七又是哪个。
      老儿问他道:“你哥哥在家么?”
      阮小七道:“两个哥哥都和爹打鱼去了。”
      老儿道:“快回家去对你娘说,这些主顾要雇船。”
      小七拔脚先往前跑去了。
      老儿带领他一行人跟着,朝那一带十几间草房过去,边走边说道:“他爹阮大郎最是个忠直好男子,这一带鱼户人家都以他家为首,你们一会到镇上便能见到大郎了。
      这些车马行李便寄在他家不妨,村里人朴实,包管没有贼盗之类的事。”
      村路崎岖不便,呼延灼等人早已下马来走路,胡亚仙和萧娘子等也从车里下来。
      这一回不但孩子们,凡在路上走的大男小女都跟了看,先时只见了那白/粉团一般俊秀的小官人便赞叹,次后竟还出来个活的仙女儿,众人的眼珠子险些没掉下来。
      进到阮家院子里,便见日后的阮老娘、如今的阮大嫂带头迎接出来。
      打鱼庄正是兴旺的时候,阮家也攒下些小家业。阮大嫂头上插着明晃晃的金钗,鬓边又簪几朵鲜花,泼辣辣的很有渔家主妇的生气。
      阮大嫂一见亚仙,喜得合不拢口,和另几个渔妇笑道:“真好一位可人的小姐,瞧瞧人家这天生的款段!”
      虽然伴着一群男子出门,但亚仙的打扮显然还是未婚少女,她便看着俊卿猜测道:“小姐想必是那一位小相公的姐妹罢。”
      亚仙也不便纠正她误解,只笑着盈盈施一礼。
      引路的老儿说道:“大娘子,这几位客人要先往镇上去,车马行李先寄在你家里。时候不早,快安排下船罢。”
      阮大嫂连声叫“使得!”,唤人帮忙将他东西放好,自带着几个妇女和半大孩子,下湖里缆过数只船,安排他众人几人一船,都下水去了。
      阮大嫂和另一个船娘照管女眷那只船,只见她使桦楫在水中轻轻一划,那船便飞快地往波心荡去了。另三五只船也厮跟着,沿水路行去。
      小七哥坐在一只船头上,忽然打个呼哨,翻个筋斗便钻入水下,不见了。
      众人见这孩子再没见露头,多有吃惊的,只呼杨两个毫不奇怪。快到岸时,果然见离他老远地从前面一獴子钻出来,赴着水等他们船来。
      只见前面许多打鱼船系在岸边绿槐树下,渔人和行贩在岸上忙乱叫嚷。
      他这边撑船的也不靠岸,阮大嫂让小七上来顶替她自己,隔着船喊道:“小五哥,你快撑过来!”
      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子划着渔船接应来。他娘便跳上阮小五的船,往岸上去了。
      众人在船上呆等了片时。阮小七浑身淋淋的都是水,相伴他们,却只对着亚仙说道:“你们不用急,过一会我爹就会将鱼送去酒店。”
      胡亚仙与这落汤鸡似的小儿大眼瞪小眼。只因她在这群人里最夺目,阮小七才向她说话,可这一句却有些尴尬,好像她贪嘴吃耐不得一般,亚仙看着也不好回言。
      呼延灼隔着船与小七攀话道:“要去哪里的酒店?”
      小七道:“水阁酒店,就在那边荷花荡里。”
      呼延灼道:“却是不错,小哥你多帮我们挑拣些好鱼,我请你一块吃酒。”
      阮小七朝他点了点头。
      少时,阮家夫妇两个撑着船来了。后面一只船是阮小二和阮小五厮跟着。
      阮大郎精明强悍,三言两语跟他众人讲妥了鱼价和船价,买卖公道,对他家也是一桩奢遮的生意。便开了船舱,三个儿子帮衬着,选了二三十尾各色大鱼。
      十七八岁的阮小二便带了他娘和小五仍回去卖鱼,阮大郎亲自驾船,领了主顾往水阁酒店去。众人相谢他,也邀着一同吃酒,一路上说些本地风物。
      萧让和金大坚问他可知这里有个秀才吴用,阮大郎笑道:“怎不晓得,这位教授就在本镇鱼牙主人家坐馆,人也没甚架子,我等日常写字记账,多有央浼他的。”
      萧让道:“这可是巧了,何不邀了他来一聚?”
      阮大郎道:“你们既要见他,今日来得刚巧,便着人去城隍庙下处请来。若过了今日,只怕便往别处去了。”
      众人听了这话蹊跷,刚欲询问,船却已来到水阁酒店。
      小店设在临湖水亭上,亭外一带红莲映水,雅趣非常。船家将船缆在荷花荡里,众人到水阁内,就将店内场地全包了,阮大郎去帮着店家整治鱼宴。
      他众人把店里红油桌凳全占了,分坐了四五席,教酒保将酒肉只管上来。
      除鱼鲜外,更有上好的村鸡、肥牛,现挖的野菜,村里自酿的茅柴酒。鱼肉又有蒸的、烧的、做汤吃这几样。
      众人坐在那里等他整治菜肴,工夫还早,俊卿便道:“方才说道要约请吴先生,便教人前去城隍庙走一遭。”
      小七哥主动领路,引了韩旭去相请吴学究。过了没多时,便拥着两个人前来。
      那两人都是三十出头年纪,一个头戴桶子巾,身穿麻布宽衫,白净面皮的书生是吴用;另一个身材长大,衣服鲜明,举止毫奢的汉子,呼杨二人也一眼就认出来,却原来是晁盖。
      当日“七星聚义”,劫生辰纲的一伙人,除了公孙胜和刘唐,都在这里会齐了。
      原来晁盖和吴用同是郓城县属下东溪村人氏,晁盖家是本村大户,广有田地;吴用家只是个普通农户,幸而自幼供他读书,及至双亲亡故,虽别无营生本事,已成了个饱学有谋的“智多星”了,便是晁盖等富家,也爱来和他交结。
      晁盖与吴用相交数年,多有仰仗他处,遇事常请来商议计较。晁盖最是个心地慷慨,手头散漫的,素昧平生的来投,尚且常留在庄上住,何况吴用这等知己朋友。因此吴用处馆总不上心,横竖不到得缺衣少食。
      去年吴用终于进了学,便想离乡游历一番。
      此间镇上鱼行主人姓谢,家道富裕,本来是胸无点墨之人,忽然起意要改换门庭,把个八九岁的孩儿欲延师攻读。听说吴用是秀才便欢喜了,请来坐馆,束脩给的也不算低,只买卖人到底吝啬些,又教书又拿他做门馆,账上的事也多用他。
      吴用见那小学生愚顽厌学,自己乐得清闲,只胡乱讲些书,功课也从不查考,三日里倒有一日要出门会友。日久主人家便不乐,只阮家那等渔人因他不争利,好说话,都喜欢他。
      近日老谢偶一查账,发现吴用记的好几笔短了数目,先气了一个发昏。又拿账本教儿子来读,谁料十个字里竟有九个是不认得的。老谢也顾不得不上一年,坚决辞了他去,只顾着他颜面,未说出甚来,从此也不再提读书之事。
      吴用自觉没意思,收拾了行李寄住在城隍庙里,思量还会东溪村去,便有晁盖闻讯带两个庄客来接他回去。
      此时吴用见童仆找上门来邀去赴宴,又是萧、金这两位名士的人情,又听说是几位宦家子弟请去相会,大有面子,便和晁盖前来拜会。
      吴用却不知他两个未来之前,阮家娘儿几个已卖完了鱼,上水亭来帮忙,蒙新主顾请他吃酒,闲谈间将前事都说了出来。
      呼杨二人听得暗自好笑。呼延灼便想杨志此时再见吴用,总该没一些儿烦恼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