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生意红火 ...
-
开业的第五天,集市码头上的人都知道了这新开的面摊。老板是个大眼睛的姑娘,笑起来干净又大方;店里的小妹总扎着整齐的麻花辫,看着就一股机灵劲;最小的男孩腼腆又认真,洗完碗就沾水在桌上练字。
当然最为人称道的还是口味,汤盖一开,老远就能闻见,面条更是色香味俱全,有肉有蛋有小菜,真是百吃不腻。
还有人猜测这姐弟三个莫不是大户人家出来历练的吧,不然怎么做的这样精巧的样式,从汤到料哪哪都讲究得不行。
客人多了之后,顾斐又打了一个木板桌和长凳。这桌子着实有些简陋,但就他们三人,搬起来不方便,只能打这样方便的样式。不过现在午后收摊时,两边的人也会帮帮忙,省了不少事。
这几天顾斐也开始让顾萱自己单独做那些小菜,咸菜藕丁酸萝卜都是既爽口又开胃的,另外顾斐还琢磨着做点糖醋蒜头,自己有些想念那味儿了。
正所谓吃面不吃蒜,香味少一半。洗净泡好的蒜头浸在清水里,得用老红糖和冰糖腌,据说白糖不够正宗。再加入一定量的白醋和陈醋,注意好比例,糖醋味才足。酱油能提鲜,盐不能放太多,最后腌好的又香又脆。前世北方人有吃生蒜的,顾斐不太懂,生吃辣了些,更别说久久不散的蒜味。
做糖醋蒜顺便捣了些蒜泥,给自家摊位多加了一种灵魂调料。即使是普通的面,浇上鲜亮滚烫的汤汁,加一勺蒜泥一勺花生碎,如果再泼辣油一拌,想想就很爽。
人们对顾家的小菜很是接受良好,虽然她家的价格有些高,但看起来就很值这个价,吃起来更是又开胃又爽口。现在来的人多了,早餐还有人只要一碗蛋酒,拿着自带的烙饼就小菜的,顾斐看到也并不计较。
还发生了件趣事,码头边卖包子的夫妻,其中的大婶跑来自家摊子上打量了半天,把顾萱吓了一跳,生怕人家来找麻烦。
但大婶很爽快地要了一碗炸酱热干面,“听他们说这是你家招牌。”
顾斐一笑,这才几天,热干面就从不受宠到有了名声,真是走到哪都是招牌。
大婶吃完面,倒是赞不绝口,并表示后面也要常来,换换口味,自家的包子实在是吃腻了,一旁小心翼翼的顾萱听了这话很是惊讶,没想到竞争对手这样大度。
“顾妹子!”
顾斐听到熟悉的声音,抬头一瞧,竟是柳氏拉着女儿余晚晚来了。因为顾萱对余晚晚的介意,自家开张的事她并没有和柳嫂子说。这几天面摊有了些名声,想必她们也是听说了才过来。
顾萱也留意到她们,不自觉地往顾斐身后站了些,她还是不太想和余晚晚打交道。
“顾妹子,你这生意真好!”柳氏真心赞叹道。老远就看到这里站着不少人,姐弟三个也井井有条地打理着,一点也不乱。
“嫂子来了,这些天忙昏了头,忘记去您店里说一声了。”顾斐礼貌地忽略了上次告辞时的不快。
“瞧我,一听码头这开了个新鲜吃食,就知道是你,这不赶紧来给你捧捧场嘛。”她也不提那茬,当着这么多人,也不好教训自家女儿。
“嫂子要吃些什么?”
“我吃个清淡些的吧,那个三鲜面就好”说完又拉了一把嘴巴翘得能挂葫芦的闺女,“晚晚,你要吃什么?”
“我肚子不饿。”余晚晚翘着嘴巴,心里不喜这样嘈杂的氛围。
“来点喝的怎么样?”顾斐也不在意,顺势问了一句。
“好好好,来点喝的。”柳氏也不管女儿闹什么,忙替她回应着。
这夏末初秋之季,蛋酒已成了小店的热门饮品,一碗下肚,让人五脏六腑都暖和起来。顾萱学了做蛋酒,之前还有些怕开水烫,现在已经很熟练了。一碗冲好后,顾萱瞅一眼余晚晚娇小姐的样,虽然不喜欢她,还是给她多加了些红糖。
上菜时,柳氏有些讶异,但并未表现出来,她也是做生意的,自然知道顾家买卖红火肯定有一定特色,但也没想到小摊上真能见到好东西。余晚晚表现的就很明显了,她本就偏爱嫩黄色,一看到蛋酒的模样便被吸引了,原本还对顾家姐妹有些瞧不上,看了甜品就忘了这茬。
那缕缕蛋花薄如蝉翼,在水中轻盈荡漾,软糯的米酒酿更是添了几分醇香,壮汉们或许不看颜值,只喝起来爽就行,但这小姑娘家很是喜欢。尝一口,一点蛋腥味都没有,反倒甜津津的,真是好喝,真是始于颜值,忠于口味。
余晚晚用白瓷勺小口品着,看着斯文没有声响,其实手速快的很。顾萱在一旁偷摸地笑,让你瞧不起我们,现在不也喝的欢快嘛!
柳氏吃着三鲜面也暗暗点头,面筋道有嚼劲,浇头分量多味道足,连汤也鲜得让人恨不得喝完,能把简单的面条做成这样,难怪受人欢迎。
不知不觉那碗蛋酒已经下去一半,余晚晚反应过来,脸红了红,没想到自己战斗力这么强。
顾斐一看就知道她正不好意思呢,但也没戳穿,小女孩心性,没必要揪着一次的事不放。
“顾妹子,你这手艺真是好啊,我看我以后会常来了。”柳嫂子吃完擦擦嘴,笑着说道。
“那便先谢过嫂子了,还请嫂子帮着介绍些。”顾斐趁着这个机会,也想给商铺的人打打广告。
余晚晚坐在位子上揪着手绢,自己在家饭量不大,这次竟然都吃完了,太丢人了。她忸怩地站到娘亲边,不知是蛋酒美味,还是顾斐把皮肤抹黑了些,她现在看着顾斐也顺眼多了。于是不好意思的说,“你这东西好吃,我下次再试试别的。”
“好嘞。”顾萱本就在那支着耳朵,听她这话,更是得意地答话,还冲着她眨眨眼睛。
余晚晚脸颊一鼓,小小地哼一声。两人倒有些玩闹的感觉了。
柳氏这次之后,也没忘记答应的事,偶尔支个人来这边买几份,再端回去邀附近关系不错的一起吃,品尝几次,的确有不少人让店里的伙计来买。
顾斐发现,这些有铺子的人更多的是买着当早餐,而集市和码头的,更多的是当中餐。大户人家啊大户人家,能把一部分培养成把这种早餐当习惯,也算是一种成功吧,她乐观地想到。
最早来的陆庭三人,现在也成了常客。吴青自第一次吃热干面后就一直喜欢这味道,现在也爱配着蛋酒一块吃。而张晓则一点也吃不惯热干面,无论吴青夸的天花乱坠,他也不爱那味道。
顾斐倒是理解他,有些人是这样,记得前世自己第一次吃热干面,正是晕车吐的不行的时候,只尝一口便觉得恶心,后来闻到芝麻酱味就不想碰。但之后不知哪天吃了一份,又开始爱起这个味道了。人的味蕾啊,说不清楚。
其实后来正常时候卖的多还是热干面,而不是炸酱热干面。这面只有酱汁,吃到后面却是有些干,所以豆浆蛋酒类才会成为绝配。但混着酱吃,对于一部分人来说还是会腻。以前只有包子铺、肉饼铺,腻就腻些,偶尔喝粥解解就是了。现在有选择了,当然还是怎么舒服怎么来。
顾斐摸摸鼻子,她才不是为了赚钱才总是推荐带炸酱的,这不是自个儿口味重嘛。
这三人常来用早饭,人少的时候也会和顾斐聊聊天。吴青跳脱,像前世身边最闹腾的同桌;张晓憨厚,在这里是最常见的那类;陆庭在其中年纪最大,也最成熟,不常搭话,行为举止也恭谨些。顾斐有时看他们聊天,就像老阿姨看高中生一样。
有一次,陆庭不好意思地过来找顾斐问,“小老板,这面可否做没有料的?”
素面?这也可以,不放浇头就行,顾斐对自己的汤很有自信,于是毫不犹豫地点点头。
“不知这种需要多少银钱?”陆庭一向内敛的脸上竟多了几分红晕。
“素面只要七文钱便可以了。”比有浇头的便宜了快一半。
“谢过小老板了。”陆庭点点头。
早晨人不多,顾斐便多嘴问了一句,“陆大哥可有些难处?”话一出口,脑子就浮现一句话——顾斐是有些老阿姨在身上的。无奈自己心态变化,看着他们真像看前世邻居家的高中生一般。
陆庭正组织着语言,旁边的吴青便替他说了,“陆哥要攒钱去省城里考试。”
“明年的秋闱吗?”顾斐有些惊讶,忙改了称呼问,“陆秀才上工不会有些费时间吗?”
“陆哥学问很好的,只家里戴孝,错过了上一次考试。”吴青又答。
“这样啊...那便提前祝陆秀才金榜题名了!”顾斐真诚地祝福他,这样刻苦又用功的小孩她喜欢。
陆庭被顾斐一口一个陆秀才叫的有些不好意思,赶忙谢过小老板的好意。
说起读书,顾斐到想起小辛去学堂的事了,本打算攒点钱再去,但过了中秋他就八岁了,这时却不能耽误了。毕竟前世从高考大省出来,顾斐也是很有竞争意识的,学习要从娃娃抓起这话总没错。
至于顾辛,他上午不忙的时间就在桌上练字,收摊后帮阿姐整理一会儿就去看书。顾家人其实没什么“君子远庖厨”的想法,无奈小辛的手艺太差,只会帮倒忙,还不如去念书呢。
顾斐其实让顾萱也跟着念,但萱儿又是另一个方向,她喜欢听顾斐通俗易懂的讲解,也喜欢做买卖的事,但是看到书就头疼,于是也不好拘着他。
看弟弟的字越来越有模有样,顾斐还打了几个小板子,让他写个菜单。没想到真正一下笔竟然很丑,吓得顾斐忙去买了点草纸和笔墨,不敢让他再用水沾着练。
顾辛拿了纸笔之后,更是刻苦。又自听说陆庭边做工边准备秋闱的事,佩服不已。因为没有老师,他有问题便爱去请教陆庭,一口一个陆大哥甜甜地叫着。顾斐拿他没办法,只好偶尔在陆庭的素面里加一个鸡蛋表示感谢。
陆庭也乐得教他,还在一次闲聊时,对顾斐夸赞道顾辛读书时见解独到,很有天赋。这让她更坚定了送顾辛去读书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