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9、第 49 章 ...

  •   061

      “各位社员、同志们,我今天能站在这里并不是我一人的功劳,而是在场全体人员的功劳,如果没有大家齐心协力地开垦荒山,团结一致地抢救烟苗,就没有今天的烟苗大丰收,我是代表大家站到主席台上来发言的……”

      姜玉简单地准备了演讲稿,一上台就陈词激昂地说。

      这并不是她初次上台演讲,她前世步步高升,当上了分公司总经理,像这样的大会,她不知道开过多少次,一点怯场的模样也无,自信飞扬,从容无比。

      场下坐了近半的女人,大多数是家中男人懒得来开会,就让女人来,她们面容沧桑,遍布风霜之色,与同年龄的城市女人相比要老上五六岁。

      她们望着姜玉的目光是如此的一致,透出羡慕与向往,还有几分深藏的嫉妒。

      怎能不羡慕嫉妒?

      她长得那么好,运气也好,嫁到了全村人都羡慕的和谐大家庭里,忽然就变成了个极有本事的女人,不仅成为了全公社有名的巧手裁缝,还献计种烟叶,让大家都为之受益。

      她也是个女人,自己也是个女人,为什么差距这么大?

      “她好像是念过高中的?”

      “高中半工半读,也学不了多少东西。”

      “我听说她私下里可喜欢读书,老跑去知青点找程知青借书呢。”

      “你听,她说读书使人明智,啥意思?是说念了书就会变得聪明了?”

      “她还鼓励其他女孩子也要多读书,说的啥话,饱饭都吃不上还念啥书啊,忒奢侈!”

      “‘知识改变命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两句我是听懂了,我都快三十五了,还能学习个啥?哈哈,就认得自个儿的名字。”

      姜玉会说这番话,是她在白水村半年以来的感受。

      相邻的关系还算和谐,但仍然有不少家庭重男轻女,只让儿子继续上学,女儿念了小学识了字就算完事儿,在家务农,等到了年纪直接嫁人。

      她并不是说给那些重男轻女观念根深蒂固的男人女人听,而是说给在场不多的少女、年轻姑娘们听,还能上学读书时,应该把握机会,哪怕不能再去学校,也决不能放弃上进心与求知欲。

      “她”可以在家里看书,从书中学到治理烟叶打蔫儿的办法,其他人也同样可以。

      “……须知学习无止境,不以年龄论英雄。”

      “啥意思,就是说我三四十了还能照样念书学习?”台下一个女社员笑嘻嘻地问。

      她并不是真心想要学习,只是想要让姜玉出丑罢了。

      话说得好听,但女人家念那么多书干什么?

      不还是要结婚生子,干家务活干农活儿?

      姜玉挺直腰杆,傲然道:“当然!就算你七老八十,想要开始也不晚!”

      “我念了书,识了字,有人给我分配工作吗?”她又问。

      “念得够好,就有工作。”

      “切,没个准话,不照样要下地干活?多会几个字有啥用。我男人小时候也念过高小,现在除了会写名字,会算数,啥屁用也没。”说着,笑着歪倒在一旁的人身上。

      “为什么你们要让自家的男孩念书识字?是因为你们知道想征兵入伍就得识字;想有个好工作,也得念书;想推荐上中专上大学吃上商品粮,更得念书。我们这个地方山多,穷,要想从这里走出去,到大城市生活,就得多读书,男孩要读,女孩更要读!读了,才可能改变靠天吃饭的命运!”姜玉掷地有声地说。

      胡兰娟很想反驳些什么,但她却呐呐说不出口,半天只憋出了一句:“就是找到工作也是要嫁人的,到时候就是别人家的钱,又不是我的。还得生儿子,娶媳妇,都是我家的。”

      “自己挣的钱,想给谁就给谁,想嫁人就嫁人,不想嫁人就招赘,咱们村儿不也有招赘的女户吗?”有是有,就是很少。

      女人得家境殷实,本性强悍,外加被逼到无人可承香火了,才会招男人上门做女婿,但日子确实也不比其他人家过的差,只是太过另类,有时候会被人做饭后谈资。

      胡兰娟急了,站起来说:“那是她家实在没人了,要是有个男人,也不至于要她招赘!说到底,还是得生儿子!”

      “你生你的,又没人不让你生,你站起来叨叨啥?”张盼娣猛地起身,左手叉腰,右手指着胡兰娟斥道,“你不给家里的闺女念书,也不许别人家闺女念书了?踩着你痛脚了是不?”

      张盼娣听姜玉说的心情激荡,却被胡兰娟打断。

      她家中也重男轻女,父母连盼了三个闺女才生出一个弟弟,分别起名招娣、盼娣、来娣,她与大姐分别嫁给了刘家兄弟,一个是她们姐妹俩能干,一个就是刘家给的彩礼高,三妹在带大了四弟后嫁去了外村,如今四弟不成器,找了个懒媳妇,家里成天吵架。

      张盼娣好歹还念了高小,大姐却只读了二年级就被勒令在家干农活,到了现在已经识不了几个字,对于念书,姐妹三人心中都有一股执念。

      但也从未想过,她们都已经嫁人成家,还能再念,只想着把希望托付于孩子身上,期望他们成龙成凤。

      如今听了姜玉的话,张盼娣的心里又涌出一股希望来。

      她还能再读书吗?

      在夏家干活儿时,张盼娣时常看到姜玉捧着一本书坐在窗边认真地看,有时也会奢望,但奢望毕竟是奢望,想想也就一笑了之了。

      张盼娣与张招娣对视一眼,从对方的眼睛里都读出了些许的热切来。

      姜玉的演讲与种烟叶并无多大干系,也使得张永春与夏有福都颇有些吃惊,下台以后,夏成则握住姜玉的手,轻声问:“为啥说这个?”

      姜玉浑身发热,为什么?

      因为她听到了表彰会开始前,几个女社员的对话。

      也就是刚才使劲想要将她驳倒的人。

      她明明也是个女人,为什么要为难自己的闺女?

      几人的对话,使姜玉改变了演讲的初衷。

      她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张盼娣,还有她偶尔提及的姐姐。

      主席台最外围站着不少看热闹的少男少女,他们是未来,是希望,其中或许就有那种家庭里的孩子,姜玉不希望她们受到父母的影响,彻底放弃了希望。

      高考很快就要开放了,她们也同样可以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离开这个小地方。

      夏成则捏了捏姜玉的手,是无言的安慰。

      姜玉冲他笑,“没什么,我不会受影响。”

      张永春上台做了一年一度的陈词总结,宣布即将开始分红,全场热烈鼓掌,远比姜玉上台做演讲时热切许多,真挚许多。

      大家一股脑地涌去主席台下排队,张盼娣拉着张招娣的手走到姜玉跟前,随便挑了一张板凳坐下。

      张盼娣犹豫了一下,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听你刚才的演讲特有感触,是不是我也能像你一样继续念书学习?”

      夏成则有些意外,默默地看向姜玉。

      “当然!你还年轻啊!”姜玉眼神鼓励。

      “我还年轻?”张盼娣忍不住摸脸,“我都32了。”

      “活到老学到老,对于知识,我们年纪再大都还是孩童,32也还年轻得很。”姜玉松开夏成则的手,转而拉起姐妹两人的手,“村里像你们这样的人是不是很多?书念得少,识字少,甚至还有不少的半文盲。”

      半文盲就是识得几个字,或是会写自个儿的名字,无法流畅的阅读文章,三十岁往上的人里,像这样的人特别多。

      毕竟建国之初,大家都疲于生活,填饱肚子都要拼尽全力了,哪还有闲工夫去念书?文盲、半文盲就非常多。

      即使后来响应号召,村里组织起大大小小的扫盲班,但也是草草了事,没多久就地解散,真学到东西的人少之又少。

      “是有不少,我还算好了,会写几个字。”张招娣没少听妹妹说起姜小玉,眼睛里带着敬佩,说话声音不由自主地低了。

      “成则,要是跟爸说,在非农忙的时候再办一个扫盲班,他会同意吗?”姜玉兴冲冲地说。

      夏成则沉思片刻,点头:“应该会。”

      只要是对大家好的事,夏有福没有怕麻烦的。

      “好!我稍后与他说这个事!盼娣,要是你想学,我可以从家里找些中学课本给你看,不懂的你问我就好,就当是给我巩固基础了。”姜玉很喜欢张盼娣,除了文化低,她并不输给任何人,持家能干、勤俭节约、通晓大义。

      改革开放以后,电大、夜大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她要是真有上进心,也是可以申请进修的,这是一个机会。

      “小玉!”张盼娣也紧紧地握住姜玉冰凉的手,激动地喊她名字。

      “小时候读书识字的梦,终于可以圆了。”张招娣喃喃自语,忽然掩面而泣。

      说什么“男女平等”“妇女能顶半边天”,在她们家中,妇女是能顶了半边天,可却并不是真的平等,弟弟闹腾任性,还能占尽家中所有的好,姐妹几个听话懂事又换来了什么?

      尽管嫁出去以后,父母常要她们回家走动,但嫁给了刘氏兄弟的张招娣、张盼娣是不愿再回冷冰冰的家了,有个能传宗接代的儿子就够了,那个家姓张,不是她们的。

      曾经,张招娣求知若渴,想靠读书改变命运,最终被父母的巴掌打回了现实。

      现在,她只是想圆梦。

      圆上那个儿时美丽的梦。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9章 第 49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作者已关闭该文评论区,暂不支持查看、发布、回复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