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1、深夜漫谈(一) ...
-
自从司马弘在龙王庙祈求龙王把雨收走后,长山县果然没再降过一滴雨,日日晴空万里,对救灾工作的进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洪水的水位渐渐褪去,虽然地势低平的区域有很多房屋被冲垮,死伤无数,但所幸没有无辜的百姓因为这次天灾继续失去生命。
虽然在司马弘的精心部署下,救灾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但司马弘并没有闲着,他亲历前线,亲自监督着各项工作的实施。房屋的重建工作,伤员的救治工作,农田的重新耕种,东阳郡的官员们彻底不眠,只希望能最大程度的降低损失,让老百姓的生活能够步入正轨。
前些日子长山县的街头巷尾到处是流民,有些往日热闹繁华的街道上都有饿死的路人。孔书文他们来了之后,这种种的情况都有所改善,长山县的商业重新恢复了起来,本来愁云满布的市民们也开始重拾信心,投入到正常的生活中去。只可惜粮食的短缺依然是东阳郡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天,顾和安还沉浸在睡梦中,房门外响起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顾和安以为出了什么大事,便迅速起了身穿好衣服,打开房门。孔书文站在门外,乐呵呵的看着他。顾和安知道一定是什么好事,却故意装作不在意的样子,不去问孔书文。
孔书文实在耐不住,便说了出来,原来他筹措的粮食已经到了码头上。本来顾和安对孔书文夸下的海口没什么信心,没想到孔书文居然真的做到了。在调集资源,经商和货运上孔书文果然是一等一的能手。
顾和安使劲拍了拍孔书文的肩道:“孔兄,可以啊,以前只道是你只会吹牛,真的没想到,你才真的是东阳郡百姓的救命恩人。”
孔书文被顾和安吹的是天花乱坠,一时间脸上也有点怪不住了,笑容快要漫出天际了,摆了摆手道:“小意思,跟殷兄你是半斤八两,五十步笑百步,哈哈哈哈!”
一听这粮食的问题解决了,顾和安顿时放下心来,想要再回床睡个回笼觉,这几天忙前忙后的,一个安稳觉都没睡好,顾和安伸了伸懒腰,当即打算回床了,边往床边走边嘱咐着孔书文道:“孔兄,你赶紧去跟东阳王商量分发粮食的事儿吧,我得再缓缓,脑子完全是晕的。”
孔书文知道顾和安还没醒呢,便伺机勾起他的兴趣,说道:“哎,殷兄,你别着急啊,只说了粮食的事儿,我还有别的事儿没说呢。”
顾和安坐在床边,没精打采地问道:“什么事儿啊?”
“惊天大消息!”
“哦?”顾和安有点摸不清头脑。
“你凑过来我就告诉你。”孔书文再次准备调顾和安上钩。
顾和安便慢慢悠悠地凑到孔书文身旁,孔书文对着顾和安的耳畔悄声说了一句什么。顾和安身躯一震,差点栽倒在地。孔书文目睹了顾和安在几秒钟之内极速的表情变化。
顾和安用颤抖地声音说道:“真的,你当真没骗我?”
“没骗你!谢渊已经带兵班师回朝了!千真万确!”
顾和安哭了,眼泪花花地往下流,孔书文见状也不知道该安慰些什么,因为顾和安这个哭包不管遇到什么都会哭,泪点极低,高兴也是哭,生气也是哭,孔书文拿他真的没办法。
“好了,别哭了,这是开心的事儿,哭什么啊!”
不管孔书文怎么劝,顾和安都停不下来。这是顾和安跟谢渊从认识以来,第一次分开那么长时间。在无数个分离的夜里,顾和安都隐隐地担心谢渊可能会一去不复返。虽然他一直暗示自己不要有这个念头,但却总是被谢渊受伤战死的噩梦困住,一段时间之内,顾和安没有睡过一天好觉。
因为他从始至终一直在等待这个时刻,这个谢渊平安归来的时刻,这让他的人生再次燃起希望,那就是回建康与谢渊相聚。因为他知道这一次的相逢是他们互相历练后的重逢,是他们成长之后的碰撞,是相思之苦烧到极致后的再会。
好不容易忍住哭,顾和安不好意思地对孔书文笑了笑。
“孔兄,让你担心了,我没事,我只是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下来了。”
孔书文尴尬地回敬了一个笑容,说道:“哭就哭呗,没事儿,谢兄平安回来就是最大的喜事。今天晚上啊,我们非得好好庆祝庆祝!”
“好啊,不醉不归!”
“不醉不归!”
知道了谢渊平安回朝的消息,顾和安的睡意瞬间荡然无存,一整天的工作都充满了激情,让身边的人都感受到了他的喜悦。
司马弘偷偷把孔书文拉到一边,详细问了问他顾和安的情况,孔书文这个大嘴巴,把顾和安的事儿交了底,司马弘立刻便心领神会。于是司马弘安排府里的人准备了一桌酒菜,要招待孔书文一行。孔书文也是好多天没好好吃饭了,便答应了下来。
一整天忙忙碌碌之后,孔书文一行饿得双眼发直,终于在日落之前按照户籍制度给每家每户都发放了救济粮。之前领粮的时候老有人冒领、插队,混乱的情况时有发生。可在得知了这次的粮食是朝廷的官员花费了巨大的努力征集来的之后,今天领粮的队伍排的整整齐齐的,没有一个多领的情况,而且居然还有一小部分存粮,这可把孔书文给高兴坏了。
再也不会有走着走着就突然饿到昏倒的老人了,也再也不会有哭喊着说家中已经没有一粒米的妇人,前几日还频频出现的乱象已经不复存在了。而改变这一切的就是孔书文,他在心中感慨道,当皇上的谏官多年,皇上没听进去过多少他的真知灼见。没想到离开了朝廷来到一个之前从未踏足的地方,居然靠一己之力救活了那么多条人命,孔书文的内心心潮澎湃,难以言表。
顾和安知道孔书文这些天来都背负了什么,也知道其中有多么不易,他半开玩笑地说道: “怎么,孔兄,以前说我多愁善感,现在我看你不也是紧跟我的步伐了!”
好不容易营造出的一点感动都被顾和安的调笑给打发走了,孔书文没好气地对顾和安喊道: “你这坏小子,爷今天不把你灌醉誓不罢休!”
孔书文一行跟在司马弘身后,在夕阳的映照下缓缓地走过长山县的街道。不管是哭的还是笑的,是伤感的还是胡闹的,他们的剪影都在落日余晖中投射出一条长长的折线,记载着他们的荣光和灿烂的笑脸。
一行人刚回到府中,就被满溢出来的菜香席卷了。祝子郁已经饿得左脚打右脚了,本来全靠顾和安扶着才能稳住阵脚,此时也顾不得那么多了,飞奔到饭桌旁。不过经历了这么多事情后,祝子郁也在顾和安的教导下学乖了,虽然坐下了但并没有动筷子。
司马弘见大家兴致很高,便开心地说道:“你们等本王进去换个衣服出来,再来陪大家吃席。”
孔书文皱着眉道:“东阳王您怎么又玩这一招?”
顾和安在一旁哈哈大笑,看了看旁边可怜的祝子郁,“东阳王,您这次可得快点儿,不然阿郁的胃可要闹情绪了。”
这一次司马弘没让大家等太久,而是换了一身便装就出来了。换上便装的司马弘少了一分贵族公子气,多了一分书生气,比起往日里锦衣玉面的官员气,这读书识礼的斯文气质似乎更能俘获人心。
今天饭桌上的菜色比来的第一顿饭可是高级了不少,也有许多顾和安没见过的模样好看的小菜,看得出司马弘是精心准备了的。
孔书文一行到东阳郡也已经半个多月了,这些日子整天忙前忙后,担惊受怕,三人一直都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今天这场赈灾战役总算有了阶段性成果,三人也终于可以休息休息,缓解一下紧张的状况。
司马弘环视一圈,见众人虽是一脸疲态,但都目不转睛地看着桌上满满当当的佳肴,便赶紧开始了开场白,“今天把筹来的粮食发放完毕之后,东阳郡总算是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本王敬三位大人一杯,聊表心意。”
“来,辰扉,给三位大人斟酒。”
董辰扉从门外走了进来,端出一壶佳酿,挨个给众人倒酒。董辰扉来到府上之后,一直在后厨帮忙,今天知道要给顾和安一行庆祝之后,特意卯足了劲儿,想要给大家准备一顿好菜好饭。
顾和安头几次见董辰扉他都是衣衫褴褛脏兮兮的样子,说实话,顾和安都没太看清楚他的样貌。今天董辰扉把自己梳洗地干干净净的,换上了一套淡紫色的长袍,束起了一小撮头发,样貌十分标致,活脱脱一个小书生的模样。
顾和安看着格外喜欢,便招呼他到自己身边来,董辰扉先把众人的酒杯都斟满酒,随即来到顾和安身边。董辰扉身材瘦小,但是眼神里总有股不服输的劲儿,面对顾和安却开始有点不好意思了。董辰扉摸着自己的头,有点不敢靠近顾和安。
顾和安招呼他道:“辰扉,你过来呀。”
董辰扉又往顾和安身边挪了挪,顾和安对董辰扉心生怜爱,一把将董辰扉抱在怀里,董辰扉坐在顾和安的腿上,虽然有些难为情,但是心里却开心不已。顾和安轻声说道:“辰扉现在换了衣服之后,可是精神多了,看着也洋气多了。”
董辰扉脸上洋溢起幸福的微笑,但又躲着顾和安的眼神不敢看他。
司马弘说道:“那当然,也不看看我府上是什么地方,好吃好睡好照顾,当然把辰扉养的好好的。”
司马弘稍一沉吟道:“不过啊,这个孩子可从来不让我抱,就听你的话。你看看,你说要抱他,他就乖乖的去了。我就碰一碰他他都不许。”
董辰扉以为司马弘怪罪他,连忙要起身认罪,顾和安知晓了他的动静,便让他好好坐着,对司马弘道:“你看看你,吓坏孩子了。”又对董辰扉道:“辰扉,别怕,有哥哥在,咱们不怕他。”
董辰扉乖乖地点了点头,倚在顾和安身上,一时间烦恼和忧愁都没有了。
孔书文道:“殷兄啊,不是我说,你啊,就是惯孩子。”他先瞅了瞅祝子郁,再瞅了瞅董辰扉,“两个孩子都拿给你惯的不像样!”
董辰扉觉得自己好像有些得意忘形了,便随即站了起来,退到一边去打算继续伺候众人吃饭。顾和安斜着眼瞪了瞪孔书文,孔书文没说话,继续低头吃菜,不跟顾和安一般见识。
司马弘于是举杯敬酒,孔书文一杯酒下肚后,发出了爽快的叹息声,“东阳王,这酒真是味道不错!我都快半个月没饮过酒了!”
司马弘哈哈大笑起来,“孔大人觉得酒好那就多喝点儿,放开了喝!”
“东阳王豪爽,那孔某就不客气了!”
这一下,孔书文就跟被打通了关节似的,肆无忌惮地喝起来。
司马弘见顾和安和祝子郁还有所拘束,便说道:“殷大人,您二位也不用多虑,今天这顿饭本就是我向几位大人表示心意的,三位大人若是不吃好好饱,但是辜负了本王的诚意了。”
这之后,谁也没跟谁客气,众人皆吃的是开心不已,忘乎所以了。场面上也没什么君臣之分,众人这些天的压力和烦恼通通都抛之脑后,爽快之极。
没一会儿,酒量最不好却又最爱喝的孔书文就已经半醉了,但却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又让董辰扉给拿了许多好酒来,司马弘嘴上说是不心疼,其实心中在暗自滴血,不过想到孔书文给东阳郡做的贡献也只能默默忍了。
孔书文光是喝酒还不尽兴,大声吆喝着:“殷兄,这样的良辰美景前,你还不给大家吹一曲,犒劳犒劳大家。”
酒足饭饱的祝子郁也不忘串掇顾和安,“阿郁最喜欢听和安哥哥吹箫了,哥哥来一曲吧!”
顾和安从没在这种场合吹过箫,有些难为情,正不知该如何是好的时候,司马弘在一边接话道:“既然大家这么有兴致,咱们移步到府上的后花园里,我给殷大人弹琴伴奏,大家意下如何!”
好啊好啊,众人纷纷附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