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山雨欲来1 ...

  •   今年的春天来得格外晚,明明已经是五月时节,却仍只能在滚滚黄沙中窥见初冒头的几点绿意。人迹罕至荒城古道上漫长岁月中沉积的沙尘被奔腾的马蹄荡起,拉出一张遮天蔽日的昏黄大幕。

      仿佛是应了皇帝病重的景,一路走来鸟兽草木都是病怏怏的,没什么鲜活气儿,连带着士气都有也低沉颓靡。

      明明已近京郊,官道旁却荒凉萧条得一如边境苦寒之地,偶有稀疏的村落闪过,也大都是些破败不堪的茅舍,屋顶摇摇欲坠地挂着半边,村落里常有的鸡鸭牛羊叫声一概全无,间或传来一两声狗吠,从屋舍到大片皲裂的田地都是透着焦渴与死寂的昏黄。

      间或有一两个面黄肌瘦的农人,行尸走肉般,佝偻着身躯缓慢挪移,无神的双眼直勾勾地盯着脚尖,大军行过的浩大声势都未能使他们动容半分。

      为首的将领翻身下马,扬手摘了头盔,露出一张与边境守军格格不入年轻俊秀的面庞——这种好气度好相貌更适合做一个京城吟诗作赋的翩翩佳公子,而非在荒凉边境吃沙子。

      可就是这样一位小公子,已经守疆七年,凭着实打实的军功坐上了将军的位置。

      小将军名洪曜,出身将军世家洪家。洪家满门忠烈,家国之下无甚儿女情长,也无慈父慈母一说。小洪曜打小就被父亲带到疆场磨砺,路还走不稳手里就已经握上了战矛,被灌输着“以身许国”的概念长大,跟着军中将士们一同吃糠咽菜喝糙米粥,就这样跌跌撞撞长到了七岁。

      小洪曜七岁时,他的父亲,镇远将军洪显,洪家最后一名成年男丁,战死沙场。

      洪曜三岁时母亲就已离世,又是洪家独子,顶上只有一个姐姐洪珏,此番洪显一去,便成了孤家寡人。

      成安帝为显体恤,追封洪显定远侯,由洪曜加冠后承袭,又下令将洪曜自边关接回京,养在姑姑贤妃膝下。

      边关早早地磨去了小洪曜身上的娇气,赋予了他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也使得小洪曜格外擅长察言观色,早熟的少年,又是出身将门,大多都性格沉稳,可到了洪曜这里,却不知怎的,成了个擅长用花言巧语讨姑娘欢心的风流少爷。

      嘴甜又乖巧的忠烈之子,还多了一个无依无靠的背景添饰,从皇帝到各路臣子妃嫔都天然对他多了半分纵容,不知不觉就成了洪曜的倚仗。再加上这几年在边关磨练出来的身手,虽不足以上阵打仗,可收拾收拾同龄的娇少爷们却是已经够了。

      就这样,一向以刚烈正直著称的洪家,养出了一个京城百年来最大的纨绔。

      说是纨绔也不尽然,洪曜虽是放荡不羁了点,但从不干欺男霸女之类的的恶事,武功课业也一点都没拉下,也正是因为这个,皇帝和贤妃才能对他平日流连青楼妓馆的混账行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昧着良心夸他君子端方。

      这么长到了十六岁,四四方方的京城终于再也拘不住他打小在边关刻进骨子里的野性子。恰逢蛮子那边寒潮刚到,死了大批牛羊,正频繁进犯边疆掠夺冬粮,朝廷又无可用将才,索性自请驻边。

      一去七年,除了频频传来的捷报和偶尔托传令兵给姑姑和阿姐捎些新鲜玩意儿,便再没了和京城的音讯。

      京城的贵气与边关的肃杀在洪曜身上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使得他身上少了些令人望而生畏的凛然,而多了些罂粟花般的妖冶。

      洪曜一勾手,一名约莫有十五六岁的娃娃脸少年应声上前。

      少年未披甲,只着一身灰布单衣,手里握着一卷翻到一半的书卷,一副读书人打扮,腰间却别了把乡下老农常拿的蒲扇,灰头土脸,因着未加冠的缘故,头发披散着,不伦不类的滑稽得很。

      其他人显然是习惯了这人乱七八糟的装扮,目不斜视,依然肃立,断壁残垣间只有洪曜的声音回荡,

      “传令下去,原地休整,待犒军令。”

      “将军,”名叫黔文的少年合上书卷,捏了捏鼻梁,小心翼翼地开口,“要不要点几名将士随您入京?”

      洪曜似笑非笑地扫了他一眼,一双潋滟的桃花眼中的凉意硬生生让黔文打了个激灵。

      许久,洪曜才悠悠开口,“驻边将领带兵入境,你这是觉得陛下平日里睡得太安稳,诚心要给他添堵啊。”

      “可是陛下对您那么亲厚……”

      黔文小声嘟囔着,本只是发个牢骚,不料洪曜却是个耳朵尖的,恰听到了这一句,轻叹了口气,仗着个高手长,揉了揉少年的乱发,收回手时还顺手抽走了他腰后别的蒲扇。

      “皇帝嘛,跟谁再亲厚,到最后也是孤家寡人。谁都提防着,谁都不敢信任,还要弄什么制衡之术。啧。”洪曜有一下没一下地摇着破蒲扇,拖着长腔道,“谁知道那位突然把边境大军拉了七万回来是安的什么心,关乎身家性命,谨慎一点总没什么的。”

      他并没有要听少年答复的意思,自顾自地说了下去,“太子才十八岁吧,倒是临朝听政听了三年,但依着老皇帝的脾气,手里估计没多少实权。朝上世家党羽林立,君弱臣强,不是要拿我杀鸡儆猴,就是要让我替他杀鸡儆猴啊。”

      “那我们该怎么办啊,将军。”少年鼓着脸,言语间带了些亲昵和依赖在里边。

      洪曜并未正面回答。

      蒲扇重重地扇过七八下,呼呼的风透露出主人内心的焦躁。黔文还在等待他的回答,不料洪曜突然收了吊儿郎当的气质,板起一张脸,“传令,休整待命。”

      黔文抿了抿嘴,最终还是记起了军令如山这句话,不情不愿地应了。

      “是。”

      洪曜对着少年气呼呼离去的背影,扑哧轻笑一声,自己卸了甲,随手丢在原地,把怀里乱七八糟的军令阵图信件银票一股脑掏出来,压在甲下,只把一点碎银子重新揣进怀里,自己摇着蒲扇慢悠悠地往京城的方向逛荡。

      “等着呗,还能怎么办呢。”

      战功赫赫,声名远扬的洪曜洪小侯爷,就这么携着满身风沙,摇着一把破破烂烂的蒲扇,灰头土脸地一个人进了京。

      明明只隔了几里地,京城里的景象却与京郊截然相反,笙歌四起,人流来来往往,熙熙攘攘,是他这一路没有见识过的繁华盛景。

      洪曜摇着蒲扇左瞧瞧右看看,最后停在一个卖面人的小摊前挑挑拣拣,一边与小贩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起来。

      “哎我说,今儿是个什么日子,怎么街上这么多人?”洪曜捻了支捏的膀大腰圆的面人,举到小贩面前,“这个怎么卖?”

      “哎哟您可真是好眼光,一眼就挑中了最好的那个。这捏的可是洪小将军,放家里能镇宅辟邪的,我瞧着您面善,给上六个铜板拿走便是。”

      洪……小将军?

      洪曜表情变了变,用力眨了眨眼,还是没忍住,开口问道,“你说的……可是洪曜洪小将军?”

      “那当然了。诶,可别跟我说你没听过小将军的名号啊。”提起洪曜,小贩来了兴致,“小将军十六岁就上阵领兵了,二十岁就当上了将军,把蛮子打得退了赫雍关二十里,那可叫一个战功赫赫!”

      “小将军……长这个样子?”洪曜扶着额头上迸起的青筋,艰难开口,“怎么如此……”

      “……高大威猛。”

      洪曜憋了半天才憋出一个还算贴切的形容词。

      “那是。小将军可是战神啊。你瞧瞧,眼似铜铃力能扛鼎,像不像。”小贩丝毫没有察觉到洪曜的脸色变化,一个劲地滔滔不绝,“我跟你说啊,我面人刘的名号可是在京城都响当当的,别说京城,放眼四境你也挑不出一个手艺比得过我的。”

      小贩手艺确实没得说,捏出来的“洪曜”活灵活现,宛若真人,生动极了,只可惜跟本人形象半点不沾边。

      “今日小将军班师回朝,瞧瞧,这些人可全都是来瞻仰小将军威容的。”小贩兀自滔滔不绝,“等小将军进了城,我一定要献上我的最得意之作。”

      小贩冲身后一个木制方盒子努了努嘴,“将军一定会喜欢的。”

      木盒子除了方方正正外没有任何可取之处,边角的木料还乍着些木刺,一看就是没经过打磨。盒子上也没什么装饰刨花,只有顶盖上歪歪扭扭刻着个曜字。想来里面装的八成是升级版的“大将军”塑像。

      我可真是谢谢您咯。洪曜心说。

      “都给我装起来吧。”洪曜打定主意不能让其他人再看见这些青面獠牙的“大将军”。

      “好嘞。”有生意到,小贩喜上眉梢,手脚麻利地给洪曜包起了摊子上的大半塑像,嘴皮子也没停,“还是爷您有眼光,其他那些人啊,净买些小太子和陈三公子的像,还说小将军的塑得太丑。”

      洪曜:“……”

      好不容易熬到小贩把所有的面人都包好,洪曜急匆匆离开喋喋不休的小贩的精神污染,几乎可以算得上是落荒而逃。

      看热闹的人基本都聚在外城城门口,洪曜过了两三条街,人也渐渐稀少。眼见着内城城门近在咫尺,洪曜一口气还未松下来,就被身后耳熟的声音吓了个激灵——
      “洪将军。”

      完了,讨债的来了。

      洪曜认命地停了脚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