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祸孽已近身前来 ...
-
第二天早间用了饭又往济南去,傍晚时分到了守备府,早早有人在门口候着了,上前磕头牵马,口称:“问老太太安,问公子安,问奶奶安。”
锦姐下车一看好整阔的一座府邸,进了大门一群人迎上来为首一个妇人也有四十多岁年纪,一把扯住了老太太的手,抱做了一团,锦姐就知这是她妹子了,细看看倒挺像,只是老太太更富态些。
王敏正带着锦姐上前见过了礼,姨太太看着他们夫妻喜欢得要不得,跟老太太夸说:“昀哥越大越体面了。“王敏正谦恭道:”姨太太见笑了,孩儿出门穿了两件好衣服人靠衣装,不能跟弟弟们比。“
姨太太努着嘴说:“休提那几个羔子,终日在家惹我生气,我若有十分病八分就是他们给气的。”
王敏正只是笑,姨太太又亲热的招呼锦姐喝茶,问:“在山东吃得惯吗?平日喜欢吃什么我让他们去准备?“
锦姐说:“都吃得惯,平日家中鸡鸭鱼肉都吃。”
“好,这才是富贵人家的孩子呢。”姨太太细看锦姐怎么看怎么喜欢,又喜洽又福相,青春活动百样可爱,心想自己家的女孩子都不如她,和蔼道:“你们成亲那日我也去的,只没上后头看你,今天来认得了以后还要常来。”
锦姐笑着应了,心想,这姨太太倒是个和善活络人,不像咱家老太太死板板的。又看屋中人虽多都是丫头婆子并不见个主人家,正想问外间走来一个妇人带新着四个男孩子,那妇人也就三十岁上,粉白面庞,瘦削身子,穿着淡黄上袄,秋色裙子,戴着一顶银丝狄髻,那几个男孩子都十岁左右还没留头,打扮的好不金贵,一进门就闹开了,抓果子绕桌子,姨太太板着脸说:“还不过来见过你大姨太太和哥哥嫂嫂。”
那几个孩子嘻笑着上前叫了一声,然后你推我我推你又乱闹起来,姨太太看着心烦,老太太看着心喜,一个说:“只要一下学就家无宁日了。“一个说:”多子多孙才是福气呢。“那妇人叫养娘都给领下去了,先上前与老太太行礼,口称,“姨母。“老太太让着坐了,王敏正同锦姐也见礼,口称:“大舅母。”
大舅母略点了个头就坐到一旁去了。
天色渐暗后堂里饭也摆好了,姨太太请大家就坐,大舅母起身说:“我吃斋就不陪了,姨母慢用,。“朝王敏正和锦姐点了个头就走了,前脚出了门姨太太就说:”可不你们来吗?不然我连个吃饭的人都没有,老姐姐啊我这病就是从这儿来的。“老太太朝妹子挤挤眉毛,”我们姐俩回头细说,用饭不说这些。“姨太太也就收住了口,锦姐是藏不住话的,问:”姨太太您家里怎么不见主人家?老爷们都哪里去了?“
老太太就瞪了她一眼,“这一桌的菜堵不上你的嘴?“姨太太倒没见怪,“你姨老爷在天一观清修闭关,两个舅舅在外头做事,家里就我和你大舅母。“
“哦!“锦姐拿起筷子也不问了,桌上是八样冷荦八样素果,随后又上热菜先是一道烧鹅,又是清蒸甲鱼,锦姐也就只顾吃了。
晚间锦姐在房中同王敏正说,“因你爷爷显着精神,我一向不曾在意,今儿见了姨太太方想起来你爷爷六十七了,老太太才五十出头是原配吗?“
“不是,原配太太早不在了,我亲奶奶是第二个,老太太是第三个了。“
锦姐翻了个白眼道,“你不早与我说呢?早知道我更不让她了!”
王敏正温言道:“她好歹是咱奶奶嘛,她来家时我爹也就十岁,都是她照管的,虽不是亲的倒底也不差,你只看咱爹面上。”
锦姐想起公爹的好也就不言语了。
那边姨太太和老太太姐妹两个难得相聚,在一处宿着说话,姨太太流着泪道:“姐姐,你看看我这家里还有一丝活人气儿吗?你妹夫反正是要成仙的人了,这五年来在家的日子一只手数得过来,还亏他仁义四十开外才思量成仙,再早些我还有汉子吗?早是寡妇了。“
老太太劝说:“常言道,“一人修道,九祖升天”,妹夫他有这样大志你和孩子也沾光,积福积寿比多少布施都有用。“
姨太太抹着泪说:“我福薄配不上,空留这样一个大宅给我就是沾他的光了。你信上说你孙媳妇不好,我今看着绝好的一个姑娘,生气勃勃的,这人不要玩儿还是人吗?你看我那大媳妇跟老头子倒是一路的,人虽在家待着心却是没有生气儿了,只差剃头就算半个姑子了,天天吃斋念佛闭门不出我看着就来气,有时劝她两句她暗里反怪我的不是。“
老太太不解道:“为什么?我看她是个贤德的“
姨太太冷笑了一声,“为什么?为大儿纳的妾?天地良心她进门几年无所出我多说过一句吗?大儿纳妾我当娘的为媳妇吃醋拦着不让?她不愿意就该明明白白的说,她点了头不算还一连给挑四个妾,现在四个儿子又都养在自己房里?外头看确是贤德的,这贤德的苦她自己知道,借着佛爷的经给自己打熬吧!我是看不上!“
老太太反羡慕道,“你这媳妇是知大理的,你嫌她没人气,你跟我家里去看看,活活气死人的!你别看她生得人模人样的,那里内一点人事都不通的,进门当夜就不曾同房,这男人喝醉了她不会服侍吗?娶妻是干嘛的?她自顾自睡了,说她年纪小不懂事,她又厉害着呢,紫云一个生子的妾让她赶出门去了,你说奇不奇?“
姨太太听到这里也不由睁大了眼睛,惊道:“还有这种事?你家那紫云我见过的,是个温顺的人怎么得罪她了?“
老太太将枕头垫了垫,歪着道:“谁能怎么她啊!我生来不曾见有这样泼悍的,别说紫云一个妇人家就是家中的男人们也奈何不得她,她日日要吃酒,见天要上街,一家的男人挡不住,满城的男人尽着看。”
姨太太惊奇的嘴都合不上了,“她娘家没有规距的吗?“
老太太轻笑一声,不屑道:“她娘家的规矩想是女人当家的,不然怎么这样撒风?更将自家表哥接到家中来会房里的丫头,我想下一步还不知怎么做业呢!“
姨太太叫道:“怪哉,怪哉。“又问:”那昀哥儿一个当丈夫的就由着她吗?“
老太太叹了口气,“也是昀哥儿年轻,她能说会道,喝得玩得,猜枚行令,踢球荡千无般不会,哄得汉子五迷三道的。“
“她会唱吗?“
“那倒不会,再会唱来岂不真成娼妇了,只谈笑侑酒,也跟外头唱的差不离了!“老太太一场话说出心中也畅快些,又让妈妈倒茶来喝,见姨太太还在思想,”好妹子,你还烦什么?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你家还算好人家呢。“把姨太太说转了心,也不气烦了,姐俩儿个扯着手睡下了。
第二天早上姨太太思量再好好看看锦姐,毕竟听姐姐说得奇,摆好早饭让去请人,婆子回来说:“太太,王公子同王奶奶一大早就出去了。”
姨太太问:“一大早去哪里了?”
婆子只摇头,老太太是见怪不怪的了,吩咐冯妈说:“你去看春园跟去没有,没去的话让她来回话。”
不一会儿冯妈带了春园来,姨太太见了眼前一亮,姨太太心想,怪道昀哥儿给哄住了,这样的娇妻美婢谁能例外,就是神仙也要给哄住了。
老太太问:“一大早公子哪里去了?“
春园回:“说是要去看王爷上朝。“
老太太冷脸骂道:“我家的孩子稀罕看王爷上朝吗?鲁王府都进过两遭呢,街上三教九流无名百姓才当个稀罕事儿,肯定又是你奶奶撺掇的!“春园给骂得不敢抬头,老太太喝了口茶,又问:“早上什么时候出门的?谁跟着去的?可用过饭没有?”
春园回:“公子说四更半天就上朝,所以四更二刻就和奶奶出去了,只带了王象,不曾用饭只用了杯热茶。“
老太太自笑了两声,“好难得,在我家这两年没见她早起过,今日到了这府中倒破天荒。”挥手让春园下去,春园忙溜的退出来。老太太捂着额还在生气,姨太太打圆场,“你理她做什么?咱吃咱的饭,你是来瞧我的不是?”
老太太与妹子说:“我等着早晚有一日犯出事来,离门离户的完了这账。”
姨太太边喝粥边叹说:“难怪人说神仙好,这人就是没有十全十美的,生得这样有福偏生这等做业,也是可惜了。”
王敏正带着锦姐看王爷上朝,只见黑天里一队提灯执伞的人,然后又是一排大轿,锦姐问这都是什么人?王敏正说:“都是郡王,王子,王孙,也有山东的官员显爵。”
锦姐看着长龙似的队伍,流水的灯笼,说:“还是你们山东人会做官儿讲威风,南京六部阁老出门也就顶轿罢了。”
王敏正不说南京没王爷,只说:“省城地方怎么和京师比,县爷还当土皇帝呢。”
过了一柱香的时间那上朝的队伍尽了,天色也亮了,晓风吹来冷飕飕的,沿街商户有开门的,有出摊的,就近找了家小店吃了一碗油面茶并两个火烧,算了十五个钱。出门见行人更多了,王敏正让王象去找顶轿儿来,锦姐说:“找来只你坐吧,我是不坐的。”王敏正没法儿就陪着她走,走到黑虎庙和尚在做早课,只有两个卖香的在门口,走进去里外粗看了一回,香没烧遇到个乞儿锦姐给了一把钱,过了黑虎庙就是贡院,府学,铁牛山,锦姐一一看过了,出了守道门到了布政司大街,在一个茶摊歇了一会脚,吃了一盘枣,两碗甜茶会了账,一路出了西门就是趵突泉,周围花园好景致,也有年轻的女子凭栏临窗在盘头,更有年轻的男子进出谈笑,无论男女见了锦姐一行都是笑脸,锦姐去里面看了会子泉,伸手在池子里玩了两捧水,见后门有卖小吃的,又吃了一碗梨膏,问店主人这用的是泉水吗?主人说:“我们城里吃得用的都是泉水。“锦姐没吃饭,又要了几个猪油烧饼。
王敏正见她走累了让王象去叫轿子,锦姐回程坐着轿还和王敏正说哪日上大明湖去,王敏正满口答应,响午时分回的府。
春园见锦姐玩得开心,也没提老太太问话怕惹她不自在。王敏正洗了把脸被老太太叫去了,说:“在任城督府奶奶已是扬了名的,这到了济南还要照旧?你不看我面看你姨太太的面,别给济南守备府扬名了。“一席话说得王敏正不敢应声,也不坐了只在下面站着,老太太看这样一个乖孙儿,又不忍心道:”好儿,你以前是怎样的?你跟着她疯什么?你这次来是要考试的,你只在书房同黄先生好生温书莫理她,有事让我来回她,你爷爷不在没人护短,我立不下家法也不做老太太了!“
王敏正听老太太说得话凶,自己是绝不忤逆的,可锦姐闹起来是不看人的,只得给姨太太递眼色,姨太太就调合地说:“既是来我家做客,自然要让她好好玩的,我府中不比你家独街独巷满城眼望着,要出去我府里也有家人婆子,只把你个读书相公放在家里吧!”
老太太问他吃饭没有,王敏正说吃过了,也没再怪。
晚间王敏正跟锦姐说了还有十天就要下场不能出去玩乐的话,锦姐也没难为他,“你好好跟先生在家读书,我又不是小脚老婆,离了男人行不得的。“
王敏正反像个娘子般嘱咐:“你出门带着王象,别在外间喝酒,天黑早些回来。“
锦姐不耐烦道:“知道了,你只读你的书吧!“
二月初二是个龙抬头的日子,二月初三又是文昌帝君诞辰,从初一日起济南城中就布置起来,山东下州外县的士子乡绅都往济南城里赶,并有各路做戏的,做商的,行脚的,一齐涌进城来,白日锦姐在楼上就看街上热闹非凡,那牌楼上皆张灯结彩,找王象来吩咐了晚上要出去,王象不敢拦只问,“要准备什么?”
锦姐说:“你只带着身子跟我走吧,一些儿都不用你备。”
回房让春园梳头,又换了件厚绢青袄儿,马面红裙,寻了两块白手绢包了铜钱银子,春园问:“你要哪里去?”
锦姐说:“这地方过二月比咱南头热闹多了,我看外间挂着灯,夜里还放炮呢,你同我去不,你去我让王象叫顶轿子随着,你不时好坐。“
春园问:“姑爷不去吗?“
锦姐试着鞋,“我没和他说。“
春园不放心,“我还是问问去,他不陪你,我就陪你。”走到大院里没寻见王敏正倒遇见老太太和冯妈同姨太太在看鱼,老太太叫住了,“你哪里去?“
春园行礼说:“奶奶找公子说话。“
“大白天寻爷们有什么要紧话说?晚间说不够吗?”
春园灰溜溜又回来了,锦姐问:“怎么样?他去吗?”
春园不说没见着人给老太太挡回来了,只说:“姑爷跟黄先生在做文章呢,我也没敢叫怕断了文思。”
锦姐也没理论同春园带着王象高高兴兴出门去了,外间正是晚饭时候,锦姐挑了间大门面的酒楼,让王象一起上去坐,王象退后说:“奶奶和春园坐着吃吧,我外头跟轿一起候着。”
锦姐问:“你吃什么?”
王象说:“谢奶奶用心,街边啥都有。“
锦姐因要观灯就上楼挑了个雅间,叫了只鸭子并四个小菜,一盘花卷,两壶米酒,看着城中的人渐渐多了,街上的灯也多了,红日西沉残霞铺在河面上,环城河沿岸大大小小的船儿不下百只,锦姐擎着杯儿说:“去年表兄和云哥就从船上来的,我在街心撞见跟做梦似的,如今一年又过去了,也不知他们在京怎么样了?”将杯递到春园面前,“咱喝一个,明年表兄完选连你也不在我身边了。”春园拿杯喝了,“我只有两件事愁在眼下,第一青哥儿虽要了我,将来奶奶谁?如何看我?第二就是姑娘了,若能和姑爷一直这样下去就好了。”
锦姐听了微微笑着,“你只担心你自己,不需担心我的,我不和王敏正这样下去,还能怎么办?”
“我倒不是说你要怎么办?我是担心姑爷他不能长久的待你。”
锦姐将杯儿重重一放,“凭他!我岂是看人脸色过日子的。”春园怕锦姐怒气上来不说了,锦姐反宽慰她说:“好姐姐,你到了表哥身边有什么事尽管送信来给我,他将来娶得奶奶若不好,我替你教训她,打破头你不跟他过了还来跟我一处。”春园捂嘴笑了,“你啊!还是说的孩子话。”
此时日头已完全落下去了,天色一片昏昏,楼下行人如蚁,车马成群,一排排彩灯渐次亮起,五光十色一片辉煌,锦姐朝西北面远眺虽不见大明湖,也见天空中有些烟水气,托着腮说:“好想南京啊!”春园也顺方向看去,“姑爷若进学可不就上南京了吗?”两人思乡之情正浓,隔壁间又传来一阵笛声,那音色又清又远,正是南调《五般宜》,一曲终了真有个月笼秦淮之意,锦姐拍手叫好,唤小二来问:“隔壁是什么人?”
小二回:“是一位官人带着自家的女人。“
锦姐说:“我听那人吹得好笛音儿,着实仰慕,你去请一请。”给了一块银子,说“你另添八盘席面来。”
小二拿了银子去,不多时一位官人同一位妇人到了,那官人年不上三十,生得仪容富丽,长大个子,戴着纱帽,穿得墨色织金的袍子厚底靴子,配得白玉环儿,系得缂丝带,那妇人也就二十出头,云鬓花面,通身锦绣,官人进门见是两个独身女子,笑言:“敢是两位姑娘有请吗?”
春园见窘向里坐了,锦姐大方,起身迎说:“萍水相逢也是有缘,听得贵处清音雅致,正想扳教。“
那官人含笑将锦姐上下细看,心想,曾经沧海难为水,看过巫山再无云,哪里来得这等标致有趣的女子,这才称得上是个美人,我过眼的妇人堆千积万,空自搽脂抹粉只好替这人提鞋罢了,口内说:“不敢,既蒙入耳,愿意奉教。”
锦姐请他们入坐,让春园斟酒,春园只得站起身捧杯,那官人再看春园,杨柳细腰,瓜子脸庞,十指尖尖,金莲小小,更是风情喜人,一时神魂俱酥,心痒难耐,只是不知根底,不好下手,只得假作正经,言装老诚。
锦姐哪知此人好色心邪,见他贵介盛服,言谈和乐,只道是个体面人物,心想我认得两个朋友也不枉来济南一趟。
这正是,花月楼上起闲事,祸孽已近身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