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第 20 章:救助残疾人 ...

  •   残疾人是非常特殊的一个群体。根据《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第一条宗旨:释义为残疾人即肢体、语言、听力、精神、智力或多重存在长期缺损的人,这些缺损与各种障碍相互作用,或可阻碍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在平等的基础上充分和切实地参与社会。我国残疾人数量庞大,据统计我国残疾人口总数为8000多万人,其中城镇残疾人口为2000多万人,占全国残疾人口的25%;农村残疾人口为6000多万人,占75%。可见,农村残疾人是残疾人中的主要群体,也是最困难和最弱势的群体。农村残疾人生存状况已经到了令人堪忧的地步,住房条件差,生活质量低,康复机构缺乏,教育水平更是低得惊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残疾人占93%,其中还包括33%的文盲。大部分农村残疾人从事的是传统的低收入职业。相当一部分农村残疾人只能处于自生自灭的境地。“贫困”与“残疾”的相互交织,“老”的弱势群体问题还没解决,“新”的弱势群体问题又不断显现。一些因事故、因病、因灾致残的患者,本可以通过正常的治疗和康复训练恢复为正常人,却因得不到及时或无钱救治而变成残疾人,进一步“壮大“了残疾人队伍。
      城镇残疾人口占全国总残疾人口的1/4。他们的生存发展情况如何?在我们的城市,天桥下,广场上,火车站附近,几乎到处都可以发现他们的身影,场面让人感慨万分:失去了双腿的老乞丐坐在冰冷的地上弹奏着二胡,双脚畸形的年轻人用粉笔在地上写着什么,还有的断臂的歌手在用他那略带沙哑的嗓音在唱着悲惨的曲调,也有的人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只是坐在那里,面前放着一个装着零散的硬币的饭碗,茫然的眼神充满了期待。
      面对着这个庞大的弱势群体,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杨亮还是要尽其所能为残疾人点亮一盏心灯,送上一丝温暖,因为他知道星星之火也可以形成燎原之势。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心,就能够汇聚成滔滔的江河。多年以来,经杨亮帮助的残疾人不下50多人。
      王刚是个下肢瘫痪的残疾人。由于肢体残疾而无法自食其力,只能流落四方、沿街乞讨。这样一个残疾人,过的是猪狗不如的生活,能活着就挺不容易了,哪来什么理想呢!但他却身残志不残,在他的心中却藏着一个远大的梦想——当一名文学家。在许多人看来,他的这个梦想只能是痴心妄想,连正常人都难以实现,更何况是一个一无所有的残疾人呢?可他并没有因为身份卑微而放弃对梦想的追求。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一边沿街行乞,一边暗暗用功。他把行乞回来的钱,除了少部分留作生活费外,其余全部用来买书。每天行乞完毕后,他一回到天桥底下的住所,就聚精会神地看书,全身心投进书籍的海洋中去。许多流浪汉都笑他傻,一个残疾人装什么知识分子。可他却毫不理会他人的讽刺,仍然如饥似渴地读书。他成了书店的熟客,许多书店的老板都会自觉地给他打折。除了书店看书外,全市各大免费图书馆也成了他常去的地方。他除了读书外,还经常写一些文章寄给各种杂志或出版社,虽然大都石沉大海,但他还是不停地写,不停地寄。偶尔有些豆腐块的文章发表,他就高兴得像中了大奖似的。可毕竟他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因此,文学之路走起来是异常的艰苦。他多么想能有钱去接受专门的写作培训啊!
      这一天,杨亮经过一座人行天桥的时候,一个与众不同的乞丐引起了他的注意。别的乞丐在行乞时都穿得破破烂烂烂,肮肮脏脏,露出一副悲天怜悯的神情。眼前的这个乞丐虽然瘫坐在地上,但身上的衣服却穿得干干净净,表情显得神态自若。更奇怪的是他手里还拿着一本书在阅读,显出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于是,杨亮便停下了脚步,弯腰和他聊了起来。他问道:“年青人,你叫什么名字?”
      年青人放下书回答道:“我叫王刚!”
      “你很喜欢看书吗?”
      “是的!”
      “你都爱看些什么书?”
      “文学类的书!”
      杨亮便和王刚一问一答地聊了起来。通过聊天,杨亮惊奇地发现眼前这个残疾人阅读面广,知识丰富,思维敏捷,见解独到,出口成章。
      “你是什么学校毕业的?”
      “小学毕业。”
      “那你的知识都是谁教的?”
      “我都是自已看书学来的。”
      “你那么聪明,为什么不去上学?”
      “家里穷,上不起学,只好出来流浪。”
      杨亮和王刚越谈越投契,当他知道杨亮的梦想是当一名文学家的时候,他被这个年青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了。
      “你完全具备当一个文学家的素质,应该大胆地去追求。”
      “可是我的底子太薄了,要实现梦想谈何容易啊!”
      “我可以推荐你去一些文学社进行学习!”
      王刚一听,顿时眼睛里射出一束亮光,但随即又暗淡下来。他低头说道:“好是好,可是我哪来的钱去学习呢?何况即使有钱人家都未必肯收我这样一个残疾人!”
      杨亮鼓励道:“张海迪、史铁生不都是残疾人吗?但他们不照样成为有名的作家吗?只要功夫深,铁柱磨成针。只要你肯努力,我相信你将来一定会成为出色的文学家的。钱的问题你不用考虑,我来帮你想办法。”
      王刚听说杨亮肯掏钱资助他参加学习培训,他怀疑自己听错了。他半信半疑地问道:“你不会拿我这个残疾人开玩笑吧?参加学习培训可不是笔小数目。”
      杨亮当场掏出身上的所有钱交给王刚,并留下了自己的通讯地址和联系电话。王刚见杨亮真的是说到做到,激动得泪如雨下。
      杨亮不仅资助了王刚几万块钱,还积极联系各种文学社或写作培训机构,最终帮助他实现了学习文学创作的愿望。
      为了让王刚有生活的来源,不至于沿街乞讨,杨亮还通过各种关系帮助他找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艰难的找寻,终于帮他找到了一份在某间公司当文员的工作。解决了王刚自食其力的问题后,杨亮又马不停蹄地帮助王刚联系出版社,把他的作品源源不断地进行投稿。在杨亮的帮助下,王刚越来越接近他的文学梦想了。
      她叫张玉,出生在一个普通而又幸福的家庭。然而,随着呱呱坠地的第一声啼哭,这个家庭的幸福与平静便被彻底打破了。看着她孱弱的双腿,以及背后隆起的大疙瘩,父母终于不得不痛苦地承认承载着他们所有期望的宝贝女儿是个残疾人。父母把我送到北京的大医院,医生说她患的是先天性脊椎裂。
      当时在她面前摆着两条道路:一条道路是别手术,一生就在轮椅上渡过;另一条道路是手术,好的希望不大,弄不好全身瘫痪,甚至有生命危险。父亲不想让她全身瘫痪,不想让她死!他跟医生说那就不手术了,就这样,注定了她终生与轮椅为伴的命运!
      小时候,她家日子过得艰难,父亲没钱给她买轮椅,她最初的代步工具是一只木制的小板凳,她双手握住小板凳的两端,来回挪着可从屋里“走”到屋外!她的活动天地就那么大。开始感觉到行动不便给她带来的痛苦,是在她的同龄人背着书包走出家门去学校读书之后,小小的她很羡慕她的那些同年龄人,她缠着父亲送她去小学校上学。父亲背着她去了好几家小学校,小学校的老师、校长给她出题,她都能答得上来,他们都说我聪明,可没有一所小学校肯接收她入学。父亲无可奈何地把她背回了家,父亲对她说,从今以后咱们在家也能学习。从那一天起,父亲开始教她认字,教我她算术。白天,父亲要去工厂上班,只有晚上回来才能教她,他成了她最初的启蒙老师。
      这年夏天,一位王大夫搬来作她家的邻居。王大夫是个热心肠的人,很同情她,了解到她想学习的情况后,主动提出教她学习中医的课程。后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了中医专业,王大夫跟她说,要想系统地学习中医知识,还是得经过考试这一关,听一听医学专家的讲课。就这样,她走上了自学考试之路。参加自考,对一个健全人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可对于离开轮椅就出不了门的她来说,却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她家住在桥东,却得去桥西听课,一路摇着轮椅走过去本就不易,何况听课的教学楼前有高高的台阶,有时甚至得上楼!开始时,是她的父亲和王大夫陪着她去听课,到了听课的地点,父亲把她背进教室。她在教室的前面找个位子,父亲和王大夫坐在教室的后面,因为她是从中间插班来听课的,好多课听不懂,王大夫就给她作好笔记,回到家里慢慢地给她讲解。她在自己的努力和老师同学的帮助下拿到中医专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科文凭,没有上过小学没有上过初中没有上过高中的她有了大专毕业证书。这时,她有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开一间中医诊所。
      正当她憧憬美好生活将掀开新的一页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的让她一下子坠入黑暗的深渊——右手被截肢了。面对突然降临的重大变故,她一下子变得消沉起来。她常常感叹命运的不公,开始自暴自弃起来。
      杨亮听到这个自强不息的姑娘不幸遭遇后,毅然伸出援助之手。首先,他要鼓励她重新坚强起来。于是,他找到了姑娘的家,当起了她的心理治疗师。他为她讲了许多他救治过的身残志坚的残疾人的故事,用这些真实的事例鼓励她重燃希望之火。最后,他还鼓励道,你还不是最不幸的人,最起码你还有知识,还有左手,你完全可以用左手代替右手写字,继续实现自己当医生的愿望。一言惊醒梦中人,在杨亮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张玉终于走出了失去右手的心理阴影,重新变得乐观积极起来。她根据杨亮的建议,很快便学会了用左手写字,她再次燃烧起当一名医生的希望之火。接着,杨亮又开始帮助张玉寻找开中医诊所合适的地点。他像猎犬一样找遍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好不容易找到地点以后,他又出资帮助张玉张罗开店的各项事务。当他把中医诊所的钥匙交到张玉手上的时候,她激动得给杨亮一个热情的拥抱。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