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第 19 章:救助孤儿 ...

  •   杨亮的爱心是广博,是无私的,他除了关爱失学儿童和重症病人外,还把爱的甘霖洒向可怜的孤儿。
      有这样一个听起来令人扼腕痛惜的事件。四岁的乐乐原本有一个幸福家庭,父母有着稳定的收入,家庭经济较为宽裕,爷爷奶奶身体健康,一家五口相处融洽,其乐融融。可当乐乐就要在这幸福的家庭里快乐成长的时候,厄运却突然降临了。
      这天晚上,他的母亲在厨房里烧了一大盆开水,准备搬到卫生间给乐乐洗澡。谁知刚捧起水盆,突然脚下一滑,身子一歪,那滚烫的热水一下子被打翻了。刚好乐乐走了过来,结果整盆热水全都泼到了乐乐的身上。随着乐乐的一声惨叫,全家人都吓傻了。他的爸爸马上用冷水往乐乐身上淋去,并且把衣服全脱了下来,可惜一切都太迟了。
      当他们紧急地把乐乐送到医院时,乐乐已经陷入了严重的昏迷之中。乐乐被马上送入了重症监护室进行抢救,经诊断为严重的大面积烫伤,生命危在旦夕。经过一段时间的抢救,乐乐的病情有所稳定,但还处于深度昏迷之中,能否醒来还要看运气。正当一家人都为乐乐的病情牵肠挂肚的时候,乐乐的母亲却首先出事了。她看着自己亲手把儿子送进了鬼门关,想着自己的一时失误却害了儿子的一生,感到十分的内疚,一时想不通,竟然跳楼自尽了。本来乐乐已经是够不幸的了,但他的悲剧还远没结束。他的爸爸看着妻子跳楼身亡,儿子又躺在医院昏迷不醒,一时也接受不了这个残酷的现实,竟又追随妻子的脚步上吊自杀了。这一下子,原本幸福的一家的天空完全塌了。爷爷奶奶白发人送黑发人,只得终日以泪洗脸,乐乐也一下子变成孤苦伶仃的了孤儿。可能老天爷也实在不忍心再折磨这个不幸的家庭了,在乐乐的父母双双自杀不久,他竟奇迹般地苏醒过来了。可要让了个几岁的孩子承受这样重大的变故,简直比死还要难受。这样的不幸事件真的是闻者伤心,见者落泪。
      杨亮听到这件让人痛心的不幸事件后,内心波涛汹涌,起伏难平。他真想诅咒老天爷,指责它对这个可怜的孩子实在是太残忍了,小小年纪便要承受失去双亲的痛楚。想到小男孩子今后的命运,杨亮禁不住热泪盈眶。他的爱心再次被激发了,他决定即使再次承受妻子的指责也要去帮助这个不幸的小男孩。
      救助乐乐的当务之急首先必须是筹到足够的医疗费,可杨亮手头上再也拿不出昂贵的医疗费了,他只好再次向朋友借钱。当朋友知道他又借钱做慈善的时候,便纷纷好言相劝:借钱做慈善真的是不划算,做人不要太执着,凡事要量力而为。你还要养家,养儿子,家庭经济并不宽裕。先把自已的家照顾好,有余力才去帮助他人,这才是正确的选择。因此,许多朋友都渐渐不愿意借钱给杨亮。杨亮见从朋友里借不到钱,便找公司借,预支了演出费用,最后才凑够了一笔钱。
      好不容易才解决了钱的问题,接下来最重要的还是要解决乐乐的心理问题。由于见不着父母,乐乐整天都无精打采,哭哭啼啼,吵着要找爸爸妈妈。为了安慰乐乐,让乐乐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杨亮走访了心理专家,从心理专家得到启示:陪伴是医治心灵创伤最好的药物。于是,杨亮只要不到外地演出,每天总要抽时间到医院去陪伴乐乐。他给乐乐带去了很多他喜欢的玩具和图书,想尽千方百计逗乐乐开心。他还耐心地告诉乐乐:“爸爸妈妈去了遥远的天堂,虽然乐乐看不到他们,但是他们在天上却会时时刻刻关注着乐乐的。”在杨亮的陪伴下,乐乐逐渐摆脱了失去父母的阴影,人也开始变得快乐起来。
      渐渐地,乐乐便越来越依赖杨亮了。每天只要见不了杨亮,他便像丢了魂似的。为了给乐乐一个完整的家,杨亮还主动提出把乐乐认作干儿子。当他把想法向妻子提出的时候,妻子刚开始时显得十分的不理解:“你疯了!天下有那么多的孤儿,难不成你都要认作干儿子不成吗?你捐钱我已经认了,现在你还要把人往家里领,是不是太过分了呢?”
      杨亮语重心长地劝解道:“乐乐这孩子不同于别的孤儿。一来他自己刚刚身受重伤,还要进行植皮手术,已经成为残疾人了;二来他才刚刚失去了父母,这对他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不要说是小孩子,就是成年人也难以承受这样大的痛楚。我已经咨询过心理医生,帮助这种孤儿光是花钱是不行的。如果没有亲人的关爱,他的心灵很容易扭曲变形的。他的爷爷奶奶都已经老了,给不了他家庭的温暖。”
      经过对妻子反复的劝说,妻子最终还是体谅了丈夫的一片苦心,开始把乐乐当作亲儿子一般对待。儿子杨升更是把乐乐当作亲弟弟来疼爱,一有空便陪着他玩。在他们三人的陪伴下,乐乐再也没有吵闹着找父母了,开始变得乐观起来。
      就这样,杨亮把无私的爱都倾注到孤儿身上。多年来,光认养的孤儿不下30多人。他经常到儿童福利院义演和探望孤儿。孤儿们可怜的身世让他唏嘘不已,因为每个孤儿背后都有一个让人痛心的故事。有些孤儿是由于天生残疾而遭受父母残忍抛弃的;有些是由于父母意外身亡而沦为孤儿的;有些是因为父亲犯罪坐牢,母亲改嫁而成为孤儿的……
      为了帮助这些可怜的孤儿,杨亮不光给福利院的孩子们捐款捐物,还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每次到福利院探望孤儿,他都是满载而去,空手而回的——他总要把自己身上的钱全都捐光。另外,他学会了许多首孩子们爱听的歌曲并且专门为孩子们创作了歌曲,他要用自己动听的歌声去抚慰他们,打动他们,教育他们,给他们带来快乐。每次演出完后,他都要给孩子们签名,都要给孩子们讲自己童年的故事,讲各种各样名人的故事。他还经常陪着孩子们到户外进行活动,陪他们郊游踏青,陪他们上图书馆,陪他们看电影,陪他们逛公园。他知道这些孩子精神上的需求比物质的要求更加强烈,因此,他时刻关注着孩子们的思想动向。只要发现哪个孩子有负面的情绪,他都要及时地帮他们化解。他知道陪伴是送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因此,他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大哥哥,甚至是爸爸,他要把这些孩儿培养成身心健康的人。
      有一次,一个十岁的孤儿冬冬由于经常被同学嘲笑无父无母,从而产生了厌学的情绪。不但成绩一落千丈,甚至还常常逃学。杨亮了解情况后,一方面与学校加强联系,要求学校给孤儿更多的关爱;另一方面,他抽了大量时间来陪伴冬冬,反复做他的思想工作,鼓励他要做一个自强不息的孩子。经过杨亮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冬冬终于解决了思想问题,敢于面对自己的身世,重新变得活泼开朗了。
      这原本是一对平凡的小兄妹,早年间跟随父母从安徽老家来到广州,他们家在市区经营着一家饭店,兄妹俩的生活水平虽然算不上富裕,但他们童年也是无忧无虑的……然而一场意外却将他们的生活推入了不幸的深渊。
      2008年10月29日,父母因为琐事发生了争吵,在纠缠过程中,父亲将母亲推下了楼梯,导致母亲当即昏迷不醒,在抢救四天后,最终死亡。父亲也因为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经广州市检察院提起公诉,父亲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就这样,这对年仅10岁和8岁的小兄妹一下子变成了没有家的“事实孤儿”。
      家庭发生变故后,他们只能跟着年迈的祖父母生活,经济困难的祖父母根本无力顾及两个孩子的心理健康,因此,遭遇巨变的小兄妹变得沉默寡言,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杨亮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不但及时为他们送上慰问金,还经常来到他们家对孩子们进行心理疏导。通过深入细致的心理疏导,两个孩子心灵上的阴影终于被消除了,重新变得阳光、积极起来。
      这3个孤儿曾有一个温暖的家。虽然家境贫穷,生活艰辛,可他们也有着别的孩子一样的父爱和母爱,可以在父母的怀抱里无忧无虑地生活。谁知灾难无情地撞击着这个贫穷但欢乐的有家庭。2005年,父亲杨业突然半身不遂,瘫痪在床。他家为了给父亲治病,东借西凑,欠下一屁股债,连吃盐的钱都没有。守着一群嗷嗷待哺的孩子和常年卧病在床的丈夫,母亲常常流泪。生活的艰辛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她承受不了生活的重压,狠心地撒下瘫痪的丈夫、8岁的二女儿、5岁的儿子,带着10岁的大女儿小平和刚满周岁的小女儿远走他乡。
      已懂事的小平看到妈妈常常和另外一个男人在一起,就跪在地上,抱着妈妈的腿哭着闹着要妈妈回家。可她哭干了眼泪,哭哑了嗓子,也没有唤回妈妈的心。
      于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小平偷偷地跑了出来。一路上,她饿了捡几块西瓜皮吃,渴了喝几口路边的雨水,累了躺在地里睡一会儿。鞋跑掉了就光着脚,整整8天,才回到了妈妈不要的家。
      10岁,别人家的孩子还在爸爸妈妈怀里撒娇,可她却成了这个家的顶梁柱。刷锅做饭,下地干活,照顾弟妹,请医生熬中药全都承担了下来。她个子矮,每逢给庄稼施肥,拿不动铁锹,就换一把铲,累了就用小手扒个坑;秋天,收获的庄稼拉不动,就用篮子一点一点往家送;冬天,弟弟妹妹尿了床,她就给弟妹换个位置,自己把被褥暖干。
      妈妈离家出走不到一年,瘫痪在床的爸爸就撒手而去。
      爸爸走了,她领着弟弟妹妹艰难度日。夜晚,空荡荡黑乎乎房子里,她一手搂着弟弟,一手抚摸上妹妹,驱赶着黑暗与恐惧。特别是雨天,她领着妹妹、弟弟躲在墙角,顶碰着一条被子避雨。
      3个孩儿的泪,深深刺痛了杨亮的心。他义无反顾地收养了这三名孤儿,不但为他们送上资助金,还帮他们修理了房子。一有空,便带着志愿者们上门帮他们做家务,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在杨亮他们的悉心照料下,三个孤儿正开心、健康地成长起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