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重回12岁 ...
-
凌晨两点的北京,是难得的安静。
二十几层的办公楼里,最后一抹光亮灭了。
“哒哒哒”高跟鞋踩到瓷砖上,大厅里传回微弱的回声。
韩优优闭着眼揉了揉发酸的脖子,叹了口气,关掉十几分钟都没叫到车的打车软件,决定走到最近的十字路口碰碰运气。
韩优优走到大楼没几步,刚放进包里的手机嗡嗡震动,拿出手机还没来看清是谁的来电。
身后突然亮起的车灯直直打在韩优优身上,韩优优下意识回头,引擎加速的声音越来越近,韩优优微眯着眼睛,看不到驾驶座上人的长相,车牌却是倒背如流的熟悉。
韩优优抬手挡往刺眼的灯光,准备后退几步,却不想,被一股巨大的冲击力,猛的撞出了几米。
韩优优感觉自己轻飘飘飞起,却如千斤重的摔在小花园凸起的石子路上,想抬手擦掉嘴里不停溢出充满铁锈味儿的血,却牵动了整个胸腔撕裂般的疼。
韩优优咳了两口血,放弃了挣扎,盯着天上的两三颗星星,想起老家的夜里,总能看到满天的星星,不时还能看到飞机飞过,留下的一道道浅浅的白线。
好想回家呀,有多久没回家了?还没想起上次回家是什么时假,眼睛却越来越酸,一阵晕眩,眼睛最终无力的闭上了。
-------------------------
宁静的村庄里,大地又一次迎接朝阳,溪水不知疲倦的向前涌去,一家又一家的烟筒里升起了袅袅炊烟。
“优优,快点起床,宏育的招生老师刚打了电话,一会儿就要到家里了。”韩妈的话还没落,就粗暴的掀起了韩优优的被子来,紧接着又甩出两件衣服,韩妈手里叠着被子,嘴上的催促也没停:“赶紧赶紧。”
韩优优有些发懵,伸手拿掉脸上的衣服,坐起来揉了揉眼睛,盯着脸上没有一丝皱纹的韩妈,记不清这样风风火火的妈妈有多久没见了。
“别愣神儿了,快起来洗把脸!精精神神的见老师。”韩妈见韩优优还在发呆,无奈的叹了口气,不明白自己的优点,韩优优一个没遗传,却偏偏和自己一样爱睡觉。
韩优优原以为是在做梦,下意识的掐了一下自己的胳膊,没什么感觉。
眼前的一切却那么真实,矮小的房间,用报低糊着的屋顶,墙上贴着三好学生和前三名的奖状,屋外麻雀叽叽喳喳的叫声。
没有整天不离手的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
韩优优应了一句:“哦,马上起!”随手抓了抓头发,发现炸毛的头发长度不到耳垂。
这么短的头发,只有六年级时,为了全力准备小升初考试,决定剪掉长发,结果被自报奋勇的韩妈一剪刀下去,变成了鸡窝头。
韩优优看着小了一号的双手,到底现在是梦,还是那场车祸是梦?这是时光倒转,回到十二岁了吗?真的回到二零零一年了吗?
韩优优胡乱的套上衣服,翻遍屋子找不到任何能确定当下日期的东西,这才想起家里没有买日历的习惯。
韩优优回想韩妈刚刚的话,宏育招生老师是在小升初考试前一个月来的。
韩优优看着镜子里的“狮子狗”,试图用手压平一些,抬手又恢复炸毛的状态。
韩优优看着镜里人笑出了声,好像当时剪完头发自己哭了一晚上,并发誓再也不相信自称剪发技术一流的韩妈了。
看着墙上的奖状。
现在,小升初最后一次的摸底考试成绩已经出来了,县城里各个中学开始去各个小学招生,以免等正式的成绩公布后,抢不到生源。
韩优优平时学习成绩还不错,自然成了各个普通中学争取的对象,这段时间,家里没少来招生老师。
韩优优对宏育招生老师印象深刻,不是因为她是第一个找到家里的招生老师,而是因为招生老师随口的一句话,伤了从小内向敏感的韩优优,之后面对其它的招生老师,像刺猬一样坚起全身的刺,声称不考虑其它学校,就要去易中。
后来,韩优优的成绩如愿去了易中,却过得不开心,哪怕毕业后,也不止一次想过,如果当时没有选择易中,没有碰到那些同学和老师,是不是就不会变成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
十二岁,没有满身奔波的疲惫,不需要随时紧绷神经,未来充满无限可能的年纪。
现在,是命运重新给了一次选择的机会吗?
兴奋的情绪已经顾不上深究为什么会回来了。
这次一定要远离渣男,远离白莲花,过好自己的生活。
“是宏育的老师吧,快进来快进来!”韩妈的声音,让韩优优回过神来。
韩妈见到老师时,嗓门会比平时大很多,似乎这样更能体现出对老师的尊重。
小女生的心底,总会因为妈妈小小的动作感觉到丢脸。长大后才慢慢明白,曾年轻过的父母,也是被生活慢慢磨得,没有了自己的骄傲。
“老师好!”韩优优工作以后,一向把“乖”表演得很好,嘴角翘起恰到好处的弧度,随时保持真挚热情的眼神。
“韩优优是吧,是段老师给了我你家的电话,你家真不好找啊!”招生老师坐在板凳上,端起韩妈准备的茶水。
韩优优已经不太记得宏育老师的长相了,但是给人的感觉还真是像记忆中一样的讨厌呢。
“我们这个村口有点难找,再加上我们家的位置也偏,您找来真是辛苦了,您没先去村口吗?我好几个同学就住那边。”韩优优拿过水壶,象征性的给招生老师添了点茶水。
韩优优的那几个同学的成绩一般,不出意外的话,他们应该不在提前招生的名单里。
学校和社会一样现实,想有主动权,首先要有绝对的价值。
“那几个学生啊,一会儿走的时候再去,先来你家看看,你们段老师说你是个好苗子。”招生老师这才想起,韩优优是这次招生名单里的重点学生之一。
农村教育资源一般,能有学生成绩和县里的尖子生成绩差不多,是很难得的,想要招到成绩好的学习,位置再偏也要找到,学校还要靠优秀的毕业生来招新生呢。
招生老师喝了口茶水,味道太涩,放下就没再端起来。
招生老师叹了口气,村里的尖子生本就少,校长给定的名额还没完成一半。真不明白这些学生,一个个的宁当凤尾,不当鸡头,来宏育当个尖子生多好,非要去易中那样的重点中学当普通学生。
“希望这次升学考试不会给段老师丢脸。”韩优优微微一笑,眼睛有一个浅浅的弧度。
心里却记起,段老师当年好像对自己格外的“照顾”呢。
招生老师没想到韩优优小小年纪,言谈却落落大方,却也懒得寒暄,拿出书包里的招生登记表和招生简章,直奔主题。
“这是我们学校的招生简章,里面有学校师资的介绍。”招生老师抽出两份招生简章,一份给了韩优优,一份给了韩妈。
韩优优前后翻看,心底评价是:这个时候的招生简章设计确实一般。
“宏育对于学习优异的同学,学费有优惠,每学期的期末考试还有奖学金。”招生老师去家庭条件好一些的学生家里,会着重介绍学习环境和升学率,到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家里,就会主要讲贫困补助、学费优惠、奖学金。
“之前想过中学去哪读吗?”招生老师见韩优优和韩妈只翻看招生简章,看了看手表,语气有些不耐。
“优优想去易中,为了去易中把长头发都剪了呢。”韩妈放下看不出什么的招生简章,瞄到她给韩优优剪的炸毛短发,有些心虚的错开了视线。
“易中是贵族中学,去那的都是县城有钱人家的学生,你家这……”招生老师看着墙壁上裂开几条缝隙,没遮掩嫌弃的眼神。
果然,再次听到了这句话,心情仍旧不是很好。
韩优优也盯着刷了一层薄薄大白的墙上,露出的那几条黑色裂缝,似乎透过它,能看到当年敏感执拗的炸毛小女孩,低头轻声说了话:那我也不去宏育。
当时,她并不知道,成绩可以当作她的底气。
“宏育有补助吗?像助学金,贫困补助。”韩优优上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去易中,这辈子有重来的机会,并不打算为了报复谁,再去一次易中。
没记错的话,宏育中学现在的师资虽然一般,但这次初中开学,新校长任职,老师大换血,短短几年,宏育中学就已经有了赶超易中的趋势。宏育是民营初中,为了吸引更多的尖子生,奖学金数额一直是县里数一数二的。
而韩优优一心想去的易中,可以称得上小地方的贵族学校,师资雄厚已经是招生的亮点,奖学金的设立就少之又少。
招生老师没想到问这个问题的是韩优优,韩妈只是在一旁安静的听着,难道不是家长更应该关心学费的问题吗?
“可以申请贫困补助,每年500块,你如果现在确定去宏育,我可以马上给你登记。”招生老师这才发现了韩优优比同龄的学生更显成熟,对她的态度也有了改变。
“小考成绩260分以上免一年学费,270分以上免两年,280分以上免三年学费,另外还有1000块钱的奖学金。”每个学校的优惠政策不一样,像宏育这样本身学校不是重点的,在学费的减免上肯定要比其它学校力度大一些。
“妈,我摸底成绩考了260,初中我想去宏育。”上辈子小考成绩是269分,虽然已经不太记得考题了,但是重考一次,280分不成问题。
三年免学费,1000块的奖学金,一年500的贫困补助,已经能帮这个家庭很多了。
韩优优抬头询问又开始翻看招生简单的韩妈。韩妈对孩子学习的事情一向开明 ,选学校选专业都是孩子做决定,理由是她没读过几年书,什么都不懂,怕她的建议影响孩子的判断。
“你不想去易中了?”韩妈认为女儿为了去易中把头发都剪了,可见是真的想去。“你想好啦,自己做决定就行。”
听到第一句话韩优优还小小意外了一下,听到第二句话,果然……
韩优优不知道作为被放养的孩子,是不是该开心。
“那我登记一下,贫困补助一年是500,先给你登记上免一年学费,小考超常发挥的话,再减免。成绩好的话,奖学金就够你初中的开销了。”招生老师没有想到进行这么顺利,生怕韩优优反悔,说完一些事项,拿着韩优优签完字的登记表飞快离开了。
“优优,如果晚上你爸往家打电话,记得跟他说一下你的学校定了。我去找找你妹妹,不知道又去哪儿疯了。”韩妈见老师走远了,就风风火火的出了门。
韩优优站在大门口,看着面前就是玉米地发呆。
村里人没有太多经济收入来源,除了每人一亩三分地的玉米,想多挣点钱,只能上山挖药材,或者外出打零工。
家里除了日常的开销,还要负担韩优优的学费。
作为一家之主,韩爸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地打工,绑钢筋、挖树坑、垒大墙、修路,哪里有活儿,就背着厚重的行李包去哪里。
韩优优想起,自己大学毕业时,曾经帅气的韩爸刚四十多岁,看着就已经像是六十的小老头了。
韩爸总是抽着廉价的香烟,回忆着他去过哪里,哪里的高速路是他安的钢筋,哪儿的山上是他挖的坑种的树,语气里满是自豪,没有丝毫的抱怨。韩爸唯一的遗憾,是打工的地方距离海边只有一小时的车程,却因为不舍得请假,没有去看看海。
韩优优工作后一直想带韩爸韩妈去看看大山外面的风景,两人一直拒绝,说外面的吃住不习惯,在家就挺好。
韩优优眼睛突然有些酸。
不少人私下嘲笑韩爸只有两个女儿,还拼命的供着上学。
在农村里,认为知识能改变命运的人并不多,家里有儿子的,会早早赶出去打工攒媳妇本,女儿是别人家的,更不用读多少书,识字就行。
韩爸一直以两个女儿为傲,别人纷纷让孩子辍学时,他却说,只要孩子想上,砸锅卖铁也要供。
韩优优看着随风飘动的玉米叶子,靠着混迹互联网十年的经验,如果还不能让家里过上好的生活,岂不是太失败了。
现在,从选择宏育开始,改变这个家原有的轨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