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有关夏天—栀子花的味道》 ...
-
有关夏天的记忆,小楠印象最深刻的,要属在“梧桐镇”度过的童年时光,也是小楠记忆中为数不多的欢乐时光。
那个叫做“梧桐镇”的小镇,是小楠无数次梦里到过的地方。梦里有疼爱她的外公、外婆,从小玩到大的小伙伴,与小伙伴一起去摘的西瓜、桃子、甜瓜,还有老井旁的栀子花树….
栀子花是一种普通常见的花种,一般在5-7月开花,叶色四季常绿,花有淡淡的芳香,花色是那种白得很纯粹的白。在小楠眼里,栀子花盛开的季节预示着快乐的日子就不远了。因为放暑假了,又可以回到“梧桐镇”,跟最爱的外公外婆在一起呆2个月的长假。
小楠是外公外婆拉扯大的,刚出生不久就被外公抱了回来。小楠也是后来才知道,如果当初不是外公的坚持,或许她就是一个无人要的小孩,因为那个时候她是个不太被期待出现的“女孩子”,而不是那个可以“继承血统的男孩子”。也是在懂事后,小楠每当谈论这个话题,还会自己打趣说到:这好像搞得家里有皇位要继承似的…
或许是小时候可爱讨喜的长相,懂事的小楠深受外公外婆的喜爱。尤其是外公,那个旁人眼中不太爱笑的“倔老头”,一见到这个外孙女,总是乐呵呵的,抱着小楠满镇溜达。“快看,我的外孙女,总是冲着我笑,牙还没长出来就晓得从我手里抢甘蔗吃。这么聪明,以后是饿不着的了。”
“孙头,这是你外孙女啊,很像你啊,尤其是这高鼻梁,以后肯定是个大美女啊。”
“那是当然,我们家的闺女,怎么会差,我就让他们看看,以后这小孩是要出人头地的,不比男娃娃差。”
就是在外公外婆的细心呵护下,在梧桐镇6年的时光里,小楠感受到这世界上最温暖的呵护与爱。
说到夏天,不得不提到栀子花了,在小楠眼里,栀子花有着特别的意义,一看到栀子花,总能想到外婆….老家的那颗栀子花,是外婆问别人要的种子,在外婆的悉心照料下,长的特别好,每到6月中下旬,枝叶繁茂,满树都开满了花,花香四溢。每天清晨天还没亮,外婆总是家中起的最早的那个人。一早就开始忙活,做饭、烧水、打扫、做祷告,然后是梳头。梳头这件事,外婆尤其重视,她常对小楠说,无论在家还是出门办事,精气神最重要,尤其是头发一定要干净整洁,仪表整齐,就能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人家才更愿意跟你多交流。
外婆70岁的时候,头发很长,发色几乎全白,发量也有点稀疏了。但外婆每天至少会花20-30分钟来梳头。首先把镜子、梳子还有需要用到的皮筋、夹子等都准备好;然后用那种最细的梳子,从头顶慢慢梳到发尾,细细梳顺后,用一根细皮筋固定形成一个马尾,再把马尾旋转几个圈,用那种黑色网圈把头发全部包住。最后用5-6个黑色发夹,把未包住的头发一一夹紧。整个发型看起来干净、利落。最后外婆会摘一朵开的最大最美的栀子花别在夹子旁,然后照照镜子,确认过没有凌乱的部分,就放心的放下镜子。除了别在头上,外婆还会在床头跟屋子角落都摆上一些栀子花,于是整个屋子都飘逸着栀子花的花香,淡淡的特别好闻。
如果说,夏天是有味道的话,那应该就是栀子花的味道了吧…..
梳头,可以算是外婆一天中最有仪式感之一的一件事了。
另外一件有很仪式感的事情,要属外婆每天早晚,以及一日三餐前,一天总共5次的祷告了。外婆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直到小楠25岁那年,外婆过世,算一算,外婆信基督教也至少有25个年头了。每天5次雷打不动的祷告,虔诚之心可见一斑。
小时候小楠还听不懂外婆嘴里念的是些什么,只看到外婆总是在桌子上摆一本厚厚的书,人站在桌子旁,低着头闭着眼,对着桌子旁的墙壁,嘴里不时说出一些话,这样一说就是10分钟。到后来,小楠懂事后,才慢慢听懂,外婆祷告的内容,除了例行的虔诚祷告内容,其余的都是为全家上下男女老少保平安、求福的内容。谁谁谁家有人要考大学、升职、生小孩,外婆统统都说了一个遍。除了早晚的10分钟的祷告。每天三餐吃饭前,外婆也会站在餐桌前,进行大概5-10秒的祷告仪式。大概意思是,保佑每天都能吃好吃饱之类的内容。小时候,小楠觉着有趣,也常常跟着外婆一起念,姿势、神态学得有模有样,也常常会把大人们给逗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