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 ...
-
正值徽州的黄梅时节,细雨微斜,如烟如絮,薄薄的织成一片水雾,掩映着远处的一溪淡墨一城花。就在那青雾缭绕的曲巷间,坐落着一方古朴的客栈,在这场朦胧烟雨间,静静等待着一场不经意的缘起。
“英台不是女儿身,因何耳上有环痕?” 郭奇林左手轻轻拨动着算盘珠,右手时而翻阅账本。郭奇林微躬着身子,一身黑色长衫衬得少年肤白胜雪,两片朱唇上下一碰,哼出的黄梅戏婉转悠长。
“耳环痕有原因,梁兄何必起疑云?”少年专注于手上的账目,不知门外来了客人。
那客人没有贸然打扰的意思,站在客栈的门槛后,背着双手,嘴角噙笑,注视着少年一举一动。也是一身长衫,衣上尚有风尘,肩上挎着个不大的蓝布包袱,想是行囊。
“村里酬神多庙会,年年由我扮观音,梁兄啊做文章要专心,你前程不想想钗裙……”
“我从此不敢看观音。”
门外的客人接了下句,郭奇林闻声抬眸,瞧见来人,连忙往外走。
“实在是抱歉,是我怠慢了。客官您在外头站累了吧,快快请进,快快请进。”郭奇林这面上泛起薄薄的红晕。像是偷吃糖被抓包的孩童。
倒是客气,只不过这小孩儿约莫不是本地人。他是北平人,这一口纯正的官话他当然听得出来。
“您不必如此客气,我旅行至此,在您的客栈歇歇脚,许能住上一月有余。”
“您称呼我小郭就行,您贵姓?”
“免贵姓阎。”
“阎先生,您随我来。”郭奇林走出柜台朝他做了个请的手势。
阎鹤祥点头致意他领路,边走边打量这客栈里的陈设。
倒是个古建筑,看着有些年头了。陈设较为简单,不像用心装饰过的。客房多是空的,大概生意不很兴隆。
走在前面的郭奇林顿住步子,站在客房门口掏出一串钥匙,铜器碰撞发出轻响,他很快找出一把钥匙三两下拧开了门锁。推开门,他站在门轴边,对阎鹤祥嫣然一笑,示意他进门看看是否满意。
“就这间吧。”他接过钥匙,道了谢。
关上房门,阎鹤祥坐在床边,手里握着还有郭奇林体温的钥匙。四下打量着房间。
屋子不错,人也不错。
翌日清晨,窗外又飘起了雨丝。
阎鹤祥的床头就在窗边,微凉的风混合着雨天特有的气息拂面而来,他眯着眼看了看窗外。
又下雨了。
他是个旅者,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样的生活,恨不得日日游山玩水。神州大地他多数游览过,江南水乡的景致甚是心仪。但江南多雨,这是他最不喜的。
“这家客栈应该没有早餐,我也没带伞,只能找老板借。”
脑海里呈现出昨日郭奇林转过身对他微笑的画面。
摸摸鼻子,阎鹤祥不自觉就笑了。
不知不觉走到了柜台附近,只见柜台上放着一把油纸伞,这小郭估计也是要出去。
郭奇林看到客人过来,又热情地上前招呼,“阎先生,您起的可真早。”
阎鹤祥摸了摸后脑勺,有点尴尬,“啊,是,您这是要出去吗?”
小郭眼珠一转,赶忙笑着把桌上的伞递到他手边,“我没什么事,我看您也要出去,您拿着这伞,千万别淋坏了身子。”八面玲珑如他,不会看不出客人的局促。
他倒是没急于接过油纸伞,郭奇林以为他不知道如何打开。琢磨着把伞打开了递给他,但他一双小手又无甚力气,硬是折腾了半天也没打开伞。
他上前帮忙开伞,四只手在短短的一截竹子上无可避免地碰撞到一起,郭奇林白皙的耳垂有些微微发红。伞终于打开了,郭奇林往后退了半步正要说待会见,没成想阎鹤祥竟抓着他的胳膊把他拽回原来的位置。
“我看您也没吃早饭,一起吧。”阎鹤祥本就比他高出一些,两人肩并肩站在伞下有种莫名的和谐。
“哦,好……那麻烦您了。”这次换成他局促了。
“顺便你也能带我尝尝你们这儿的特色小吃。”
雨珠串成串儿,顺着青色瓦片滑落,又斜斜落到行人的油纸伞上,奏出一个朗润的音符,接着滚落到青石板地面上,化作小小一片水洼。小水洼融为大水洼,一个个音符融到一处便俨然是一首江南小调。
耳边充斥着大自然的声音,微凉的风吹拂着伞下的二人,身旁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温暖。凑近些还有坚实有力的心跳声,教人心安。
“二位吃点什么?”早点摊的伙计上前招徕客人。
“两个烧饼,一条卷煎,两碗牛肉汤。”郭奇林说罢侧过头征求阎鹤祥的意见,他只是微笑着点点头。
收起油纸伞,二人在一张四方桌前落了座。不一会儿,小厮就端上了早点。郭奇林客气两句,搓搓手拿起筷子大快朵颐。
阎鹤祥含笑看着对面吃相可爱的小孩儿,眼珠微微一转,掐了个极其自然的时机,开口问出心中所惑:
“小郭,我听你这口音,怕不是安徽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