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3、话说考秀才 ...

  •   自古以来,民间一直把有学问的人称之为秀才,从隋唐时开始创设科举制度一直到清朝末年的一千三百余年间,中国人特别重视秀才的考试。

      科举考试分大三考、小三考。大三考的程序是:第一级为考秀才,叫做小考,以县为单位,考中了就是秀才;第二级是考举人,叫乡试,是以省为单位,考中了就是举人;第三级是考进士,叫会试、殿试,是汇集全国举人考试,中试者为进士。按科举考试的正途出身而言,当然以进士为本位,但以科举制度而言,是以秀才为起点。过去的读书人,要想获得成果,必须经过考试。虽然一生读书,未经过考试的读书人只能称作“白丁”;经过考试,但不及格,也就是没有考中秀才的人称为“童生”。即使考到七八十岁还是不及格,仍是童生,那就成了“老童生”。

      古代称学校为庠序,秀才经过科考合格后可以入州县学再读书,成了县学的学生,所以秀才的真正名称是“庠生”。各县的秀才有固定名额。余姚历来称一等县,定秀才名额为四十名,自明朝嘉靖之后,因为有了先贤王阳明之故,特予增加秀才名额十名,所以余姚每次考试即可录取五十名秀才。

      秀才的考试亦分三级,称作小三考,又名岁考,亦名科试。

      一为县考,考五场,全县的白丁和童生都可应考。县考之前,先在学宫教官处报名,还得自己找一名相熟的廪生作保。如果找不到作保的廪生,就不能参加考试。报名之后,由教官再派一名廪生作副保,无此人亦不能与考。考时由知县为主持人,可是他绝对不看卷子,以防犯弊病。考试的规矩,四场都是“四书”题的八股文,第五场考古赋或古诗,此名叫考古,亦叫古场。第一场榜上未取者,不得考第二场,以后每场都要删人,如与试者共有一百人,则末场所剩不过三四十人了。末一场的第一名叫“首卷”,这是必然会中秀才的。

      二为府考,知府为主考,亦考五场,考试情况与县考略同。考时所属各县的考生都去府城应考。余姚县历来归属绍兴府,就到绍兴府城参加府考。

      三是院考,由负责全省教育事务的按察副使任主考。院考也在府城举行,斟酌各县的人数分批考试,每次总是三县或四县。院考得中后才真正算秀才,所有考不中的都叫做童生。进了秀才以后,还有一场复试,以示郑重。前两级考试,没什么大关系。比如县考,第一场没有考中,则第二场便不许再考了,可是等到府试时,依然可以参加考试;府试第一场没有考上,到院考时依然可以参加,而且即使只考过县考一场,因为已经名入科考名册,也就算是童生了。县、府、院考都是第一名者,通称“小三元”。

      科考的地方叫考棚,它的体制,现在只有南京的夫子庙内保存得最为完整,从中可以知道大概。余姚的考棚在秘图山东边,正门开在舜江楼后面稍偏东的位置,正门外的东西两侧有东西两辕门。正门也叫做龙门,门内是大院,考生都在这里等待点名。北首有三间厅堂,中间为过堂,考官坐在西间,面朝东点名,点到某乡时,即有该乡保甲长之类趋前站到考官身后。所有作保的廪生,也都立在考官的身后,然后对考生点名。点到某考生的名字时,得答应“有”,走到考官案前,大声地说“某人保”,作保的廪生也跟着说“某人保”,这才可以领取考卷进场。这个名词叫做“唱保”。如果某考生没有唱保,便不得进场。

      点名簿上每个考生名字下面还注明身材高矮,面色黑白,有须无须。考官在点名时审看本人与所注之字是否相合,若看着不像本人,就有冒名顶替之嫌,即把该考生扣留、查审。一旦查出确是枪手冒名顶替,那就严格处罚,永远取消考试资格。在点名厅的后面设有搜查人,叫作“搜子”,对每名考生全身搜检,如果在上身搜出挟带的《四书》,即予以没收,但还可以放入考场参加考试。倘若是在下身搜出《四书》,便有亵渎圣贤之罪,即不许入场,罚在场外跪地一天。

      进去之后即是考场,最北五间正屋是“至公堂”,是考官阅卷的地方;东西两边各有几排无门的敞棚,每一排分隔成十余间考座,每间的外面贴有字号。每间考座面积约两平方米,进口处拦腰横着一条宽木板,当作考桌;里面一条木凳,座角有一瓦质尿盆,供考生小便。规定不许大便,倘非大便不可,须先把卷子交到堂上,就放你上厕所,回来后再领回卷子。但这卷子的背面已盖上一颗黑色图章,叫作“屎戳子”,你即使做完这份卷子,考官也不再批阅这份卷子,你也绝无进秀才的希望了。考生如果腹泻内急,为了不丢掉中秀才的机会,就只好拉在裤子里。

      无论县、府、院都是封门考试,在发出考题之前,先把大门封严,不许出入。每场考试到太阳落山便得交卷,不许点灯,这个名词叫做“不继烛”。有完卷早的,每等够十个人,就开门放出一批,这叫做“放排”,放出再封上,再有交卷者亦等够十人再放一排,共放三排。门口备有吹鼓手,前三排放出门时,都要吹吹打打欢送。以后便不再开门,俟天将黑才开最后一次门,就不再关了,晚缴卷的考生可以随时出门。其中有不能完卷,或偷着点蜡烛的,那么该卷收起之后便捆起来,不予批看了,也就是说你延迟缴卷而不再录取了。

      各县按规定名额录取秀才,看起来好像很公平,实际很不公平。有文风低下的县份,应考竞争者少,录取的可能性就大;余姚文风特盛,录取的机会就少,做余姚县的秀才难度就大了。考中秀才者即可入县学读书,称之为“廪膳生”,简称“廪生”。“廪生”学习优良,即可被推荐到国子监深造,叫作“贡生”。到了国子监读书的人,叫做“监生”。

      余姚最末一届(光绪二十九年)科试有著名秀才两人:蒋梦麟和陈正言先生。蒋梦麟后来做了二十多年的北京大学校长;陈正言先生是笔者读小学时的老师,也就是原余姚文联主席胡丁的父亲,是极有学问的秀才先生。

      考中秀才是比较荣耀的事,众人见了秀才都得称“先生”。且有许多的民间事情必须要用到秀才:结婚迎亲时男方必须请两名秀才做伴郎,女方所请陪伴新郎的人也必须是秀才。如遇丧事时,司礼也必用秀才。事后的婚丧宴请,秀才的席面比普通客席要丰盛得多。秀才平日有事就可以见知县老爷,平民百姓是绝对不可以的。每当知县下乡办公事时,陪知县的人必须是秀才才有资格。若是犯了案子见官,平民百姓必须下跪,秀才可以站着说话。过去打官司挨板子是最为平常的事,但秀才犯事却不能打板子,即使有所责罚,知县也不能动刑,必须交由学宫的教官去责罚处理。而教官也不许对秀才打板子,只可往手心里打几下戒尺,这比平民便宜多了。民间有一句“改换门庭”的说法,普通百姓家的门框高度是七尺,秀才家的门框高度是七尺三寸,比平常人家高三寸。最为重要的是中了秀才之后,他家的地丁赋税可以减免,还免除自身的终身徭役。秀才去世时,他的神主牌位上可以写上“庠生某某人之位”,这是古代人极为看重的。(诸焕灿)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3章 话说考秀才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