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2、关于宋朝 ...

  •   大家可能都已经清楚蒙古帝国对中华文明的蔑视、敌视、和有计划的毁灭性破坏。剩下对这种毁灭性的破坏和倒退的支持的理由,就退到了最后一点,也就是满蒙权贵宣称的:宋朝是极其腐败的一个朝代,是最腐败的,是一个无望的文明!然而历史上的宋朝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我们细细研究历史,就会发现,实际上宋朝时期,
      (行政方面:)
      第一、没有宦官专权;
      第二、没有外戚执政;
      第三、没有后妃干政;
      第四、也没有地方势力的割据;
      (法律方面:)
      第五、言论最为宽松;
      第六、最多出产清官;
      第七、最少严刑逼供。

      在历代集权王朝中,政治上算是相当少有清明。而且宋朝的专制统治其实是最为宽松的,在“不以言论杀人”的传统下,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那些因为“忤旨”或者被打击排斥的人们,最多也就是流放岭南,真的没有人因此被处死。

      宋朝虽然还远没有发展到现代法律的,司法与行政分离。但是宋朝法律非常重视证据,反对没有证据严刑逼供。同时这使得宋代刑侦推理,和法医技术都有了空前发展,不少资料流传到西方,成为现代法医学发展初期的重要参考资料。

      宋朝官员腐败,虽然可能由于空前的经济繁荣,体现在金钱数额上不小,但是由于其政治开明宽松,特权弱化,腐败深入社会各层面,和对人性的残害情况却是历代集权统治中最轻的。贪污金钱固然是腐败,村支书可以随便占有妇女的时代就更是腐败。

      那么,可能这里还有些文明爱好者会有疑问,宋朝真的是政治最清明的朝代么?其民生在中国历代王朝中到底怎么样?宋代不是一个必须摧毁灭绝的文明吗?

      这个问题我们只要看看宋朝的与中国其他朝代的重大农民起义、变乱相比就可以了解一个重要的侧面。以下是各王朝的重要变乱列举:

      秦(15年)因赵高之祸,引起天下大乱,仅两年三个月而亡。

      汉(410年):吴楚七国之乱、王莽纂汉、宦官之祸、外戚之祸、羌乱、十常侍之乱、黄巾起义、董卓之乱、诸侯割据。

      隋(37年):仅一乱“天下大乱”.自大业七年各地民变,历七年而亡。

      唐(290年):安史之乱、权宦用事;藩镇之乱、回纥之患、吐蕃入寇、南诏之患、黄巢之乱。其中,尤以安史、黄巢为烈,藩镇、宦官之祸乱为久。

      宋(320年):宋辽争战、西夏争战、王小波李顺之乱、蔡京乱政、方腊之乱、宋江之乱、靖康之耻,宋末持续多年战争而亡。

      元(80年)包括昔里吉叛变、乃颜之乱、海都内犯等,持续80年大屠杀不断,元末大民变历二十年天下大乱而亡。

      明(276年):靖难之变、土木之变、安化王之变、宁王之变、土司之乱与徭变、大同兵变、倭寇、海盗、鞑靼之犯、播州杨应龙之变、宁夏之乱、缅甸之役、朝鲜之役、魏忠贤乱政、辽东战争、天下大乱、甲申之变。

      清 (267年):圈地占田、服饰之易、三藩之变、文字狱、两次台湾之变、准噶尔之乱、苗民起义、缅甸之役、安南之役、廓尔喀之役、白莲教起义、海盗、陕西兵变、天理教起义、箱民之乱、天地会、捻军之乱、回温张格尔之变、徭民起义、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之役、太平天国、回民起义、新疆事变、中法安南之战、甲午战争、列强租界、义和团、八国联军入侵、英军入侵西藏、日俄战争、革命党起义。

      值得一提的是宋朝持续300多年,从来没有全国性农民起义,这是在中国历代王朝中从来没有的。实际上,不仅是没有全国性农民起义,宋朝所有的农民起义都是在一省之内,而且持续时间都不长,其规模与其他王朝的大起义相比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我们来看看这种奇迹般的成果后面,有些什么原因,也可以看出宋朝的民生究竟如何。

      一 是,宋朝得以采取了与其他王朝迥然不同的土地政策——“不抑兼并”。数千年来,中国传统上一向将土地兼并视作国家大害,千方百计加以抑制。以至于形成了这 样一个循环——朝代开国时重新分配土地,造就出数百万个小自耕农;经过上百年日积月累,土地向少数人手中集中,国家丧失税源,一些失去土地的农民挺而走险;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政府崩溃,新王朝建立,重新分配土地。这种做法完全是一种自然经济的产物,它固然可以保证大多数农民都能有一些土地耕种,但另一 方面,这种做法也限制了分工,限制了集约经济的发展,限制了工商业的兴起,将中国社会牢牢的捆在自然经济之中。而且,这并不能完全阻止土地集中的趋势,必须每隔一段时间就重新分配一次土地,而每一次对土地的重新分配几乎都要伴随着大规模的战争与破坏。
      宋朝的做法却使它得以成功的跳出了这一循环。一方面不抑兼并,使土地能够集约化的经营,并腾出大量剩余劳动力(据估算,当时不足1%的人口占有了全国土地的70%,而每年进入流通市场的土地占全国总面积的20%);另一方面成功的发展了工商业,不仅仅吸收了大量农村劳动力(仅信州铅山的一个铜铅矿就常雇有十余万矿工,日夜开采),更重要的是促进了社会经济,生产力的飞速提高。这不禁让人联想起英国产业革命初期的现象,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是何等相似,不同的只是宋朝的规模要比英国大许多倍,时间比 英国早几百年,而人民因此受到的苦难比英国少得多。

      二是、宋朝不仅工矿业飞速发展,也非常注重商业发展,宋朝拥有整个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帆船舰队和商船队,频繁远航至阿拉伯,东非,印度,东南亚和东亚的日本与朝鲜进行大规模的贸易来往。

      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每年商税收入达1975万贯,宋朝商税甚轻,住税3%,行税2%,如以平均2.5%计,则一年纳税商品额即达 80000万贯,平均每人8贯以上。南宋绍兴末年(1162),仅广州,泉州,两浙三个市舶司关税收入即达200万贯,宋朝仅对进口商品征收7%-10% 的关税,也就是说每年仅从上面三个市舶司进口的纳税货物即达2000-3000万贯,这样估计南宋人均进出口额当在1贯以上,甚至可能达到2贯或更多。

      三、在手工业、工矿业、与商贸服务吸收大量剩余劳力的情况下,宋朝政府对于突如其来的灾害或战乱导致的阶级矛盾激化还有一个应急措施—— 大量募兵。由于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长期坚持募兵制的王朝。宋军官兵一般都有着不错的待遇,以至于在其他朝代常常成为阶级矛盾的导 火索的招兵,在宋朝竟成了阶级矛盾的释放阀。每当一个地方出事,百姓难以生存的时候,政府就在那里大量募兵,“每募一人,朝廷即多一兵,而山野则少一贼 ”,这也正是宋朝农民起义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这种做法的一个后遗症就是“冗兵”。庆历年间宋军总人数竟然达到了125万之巨,考虑到当时的人口充其量也就是1亿人左右,这实在是一个天文数字。要命的是这125万人全是雇佣兵,因此军费也就屡创奇迹。仁宗宝元年间仅陕西一地,和平时期军费2000万贯,战时3300万贯!庞大的军费和其他开支使得宋朝的财政开支也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就连那样庞大的财政收入有时都会有入不敷出的问题,以至于被一些学者非常讽刺的称为“积贫”。

      但是,我们要看到,这样的支出其实并不完全是“军费开支”,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转移支付或者社会保障的性质,是政府在为国家由农业社会转向工商业社会付出代价。而这种以赤字经济的手段来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方法也颇有些现代味道。甚至可能说宋朝在世界上 第一个采取了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这虽然好象只是一个小小的玩笑,但认为王安石是世界上第一个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人却决不只一个,他们也决不只是在开玩笑。

      实际上宋朝还有很多成就,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深远的影响,为世界史学界瞩目。反倒是近代中国人,只是由于其亡于蒙古人的武力(实际上宋朝也是最后一个灭亡于蒙古帝国的大国),由于长期受外来统治者的奴化宣传,就对这些也忽略不计了。

      宋朝时世界上第一次出现了纸币和银行信用。

      宋神宗时全国年铸币506万贯,而唐朝极盛的玄宗朝年铸币32万贯。

      宋朝十万户以上的城市由唐代的十余个增加到40个,汴京和临安继长安,洛阳和南京之后成为世界上第4,第5个超过百万人口的城市。使得当时世界上5个超越百万人口的城市全都在宋朝。

      宋朝“汴都数百万户,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 。都市中居民全都用煤,而不是烧木材,解决了早期大城市的环境与防火问题。

      宋朝时四大发明的三项被发明或是开始得到广泛使用。
      其中,活字印刷术是宋代发明;
      雕版印刷术在宋代始大量应用(已知最早的印刷品是中晚唐的“金刚经”卷子);
      火药和火器在宋代开始大规模使用(第一次在战争中使用火药的记载是在晚唐);
      指南针在宋代开始大量装备远洋船舶。

      宋朝第一次出现了工匠传统和哲学传统合流的迹象(《梦溪笔谈》),在西方,这是近代科学大发展的先声之一。

      等等,我们甚至可以大胆的说,宋朝实际上正处于向资本主义发展的前夜。如果说,中国历史上真的曾经有过发展出资本主义的时机的话,那么我认为那一定是“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世界,而不是清朝末年苏州桥上那几个等着雇主的机工

      大家认为呢??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2章 关于宋朝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