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第九章 九九归一 ...


  •   或许是安息属实不凡,焚琴的炽焰燃了七日方歇。最后一日黄昏,赵敏纵身跳入了那火焰中。她二人一世尝尽生离死别之苦,如今也算是求仁得仁,终归一处了。

      晚风微凉,徐徐送来一声喟叹,很轻,很坚定:

      “我再也不会放手了。”

      翌日,火焰止息,玄通将余烬收敛,葬在了庙前的一处空地。荒冢孤坟,无碑堪立,但又不愿有情人就此湮没无闻,便在那处孤坟旁手植了一株银杏。

      银杏寿数悠长,个别甚至能活上千年仍屹立不倒。或许能得见她二人轮回转生,重逢于此,亦可算再续前缘。

      至此,于玄通而言也算是圆满了两件功德,只余一桩便得功成。他便留在连山寺中,继续等那命定的最后一人。只不过从今以后,等在此处的成了一寺,一树,一僧。看着庙门外的那株银杏抽枝,生长,绿了枝丫,又落下满地金黄。他就那样等着,等到自己都佝偻了身子,也未再见一人来此。

      又一日,恰巧是大雪初霁的日子。因忧心山雪压坏了庙前的银杏,玄通同往年一般起了个大早,取了根竹竿,小心将树上的积雪打落。不过忙活了半晌,树上的积雪也未减少太多,反倒是他自己累得气喘吁吁。玄通抬起头,看着那山雪间挺立的枝干,才惊觉它已不在是那株需要自己精心呵护才能在这山野间存活的小苗,而自己也已是垂老之身。

      山风拂过,恰巧卷起一堆雪,于眼前恣意飞舞。而在这满天冰雪间,似乎有一丛鲜红的山花凌寒绽开。玄通忽地笑了起来。原来那最后一人,其实早就来到了他的面前。

      向来度人易,度己难。

      普度众生,也是度化自己。

      是日中夜,方圆数百里的人都听见山中传出一声巨响。翌日清晨,前去山中查探的村民传出消息,说山中那座破庙与野僧皆不在了,唯有庙前一株银杏,昭示着那人那寺的的确确存在过。

      再后来的无数岁月里,世事变迁,朝代更迭,这银杏却依旧在此立着。有传言说,这是一株得佛庇护的神树,故能消灾辟难。也有传言说此树有灵,一直在此,只为等一人归来。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此处暂且按下不表。

      后来,已然脱去凡身的玄通去了趟忘川,想去寻寻那些曾被度化的故人。那些人皆有放不下的执念,因而多在忘川流连。玄通若是见到了便再帮上一帮,劝他们快些投胎去也,莫要误了转生的良辰。

      今生不可谏,来生犹可追。

      不过,出乎玄通意料的是,他没有见到周芷若和赵敏。原以为二人生前波折,未得相守白头,只落得个同穴而眠,定是不愿就此往生的。

      再然后,他到了奈何桥前,见到了望乡台边的孟婆,尝试着动问二人行迹。孟婆日日守在此处,见过无数寂灭的生灵途经于此,如何记得区区二人?玄通原也不过是随口一问,本是不做希望的。岂料孟婆几乎是瞬间便答,曾见过形容相似的人途径此处,言语间颇有些唏嘘之意:

      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一天,两位容色清丽的姑娘携手而来。虽是两袭素衣白裳,亦不掩风采卓然。二人十指交扣,眼波流转间俱是情意绵绵,显然是情至深处。

      一碗孟婆汤,前尘尽相忘。无论多少缠绵悱恻的情话,海枯石烂的誓言,都会散作过眼的云烟,再无踪迹。饶是铁骨铮铮的汉子都在此落下过无可奈何的热泪。那二人虽瞧着是弱质女流之身,却潇洒干脆地端起孟婆汤交杯而饮,还说是补上生前未饮的合卺酒,就连看惯了离别的孟婆都不禁为之侧目。

      玄通向孟婆道了谢,独个儿走到了忘川河畔,看那河水汤汤、奔腾不歇。

      这世上,个人有个人的离合聚散、喜乐悲欢。但幸得有情之人,历经俗世坎坷,终得安宁圆满。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