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11. 奋斗 并肩 幸运儿 ...
-
列车牵着微风的手,唱着明朗的歌儿,在阳光的呵护下一路向北
所有的梧桐 所有的菊花
所有的笑容与眼泪
都随着最后的那个凝望的眼神 逝去
只是 那记忆的画屏里
一个女孩儿
用她的美丽
镌刻下永远的记忆之碑
这一次离开 是救赎 是逃避
还是彻头彻尾地放弃
不是 都不是
选择过 就无悔
前方是未知地
未知地里总是充满奇迹与神秘
即便那里也会有丛生的荆棘
但青春的我们
会用信念和勇气
化作尖锐的利器
兼程风雨
一路向北.对,就是一路向北。他们没打算回日本的,可以说是因荒废了学业而无颜面对父母,也可以说是他们恋上了足下的土地,总之,他们决定靠自己。
他们记得某杂志上的那句话:男孩儿如果到了十八岁还在事事靠父母的话,将来肯定不会有太大的出息。
那天,柯伦和易歆的父母均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不用为我担心的,因为我长大了。从我长大的那刻起:今后无论我做出什么选择,都是我考虑很久的,是认真的,请你们一如既往地支持我。
这个地方没有梧桐,没有野菊花,可他们依然喜欢。
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仰望,是湛蓝天际上的白云朵朵;俯视,是碧水河畔边的年头遍野;躺下,是弥漫着青草味的芳香四野——内蒙古大草原,他们一直向往的地方。
身上带的钱已经所剩无已了,于是他们在郊区租了一间普通的民房。二百平方米的一间小屋,没有空洞,甚至连电视都没有,他们搬进去的那刻,百般滋味涌上心头。
令他们感到无比庆幸的是,房东很热情,很大方。房东是一个70多岁的老奶奶,还有一个和柯伦他们差不多大的孙女,叫桅子。
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的柯伦和易歆,一下子面对这样的情形,变得手足无措,终于在一次烧饼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差点把房子给点着了。
在四个人奋力扑救下,幸免于难。
最后老奶奶操着一口极不流利的普通话说,一看就知道你们是大城市的阔少爷,下乡来体会农民的生活啊,今后呀,就和我们共灶吧。
在一旁扎着马辫身穿花格子衣服的桅子也笑着说,今后不嫌弃的话就跟我们一起吃同一个锅里的饭吧。
柯伦和易歆一边口中推辞道,这不太好意思吧,一面满面春风地说,那我们就不客气了。
此后,他们真的像一家人一样生活在一起,当然是付过大把大把的房租费的。
桅子炒得一手好菜,让两人欣喜若狂,柯伦一边品尝着糖醋鲤鱼,一边问易歆,此鱼奈“炭化鱼”何?答日:不若。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让老奶奶和桅子看得目瞪口呆。
后来他们才知道,原来桅子只有小学文化,15岁那年父亲不幸在煤矿罹难,母亲随后大病一起,一年后离开人世,只留下桅子和她奶奶两个人相依为命,靠养羊为生。幸好父母亲给她们留下了房子和一些积蓄。
柯伦和易歆离开沈城的时候,除了几件衣服和柯伦的诗集外,其余的什么也没带。内蒙古大草原上,两个男孩儿时而尽情奔驰,时而引声高歌。一旁放羊的桅子地不时向他们投来甜美的笑容。
一天晚上,吃完饭后,柯伦和易歆把自己的身世来历向老奶奶和桅子和盘托出。
老奶奶说第一眼看见你们就觉得你们不是坏人,所以就租了房子给你们。
柯伦笑着说,给你们添麻烦了。
桅子一手拨弄着辫子,一手搂着奶奶说,哪的话啊,反正有的是房子。
过了一会儿,老奶奶轻叹了一声,若有所思地说那你们也总不能花父母的钱过一辈子吧。
易歆皱了一下眉头说,也是。
柯伦低下了头。
他们不得不承认自己还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
奶奶又说,我年过样吧,以后你们就帮孙女放羊,我不收房租费,等你们找到工作了就离开这儿吧。
桅子一听便使劲晃着奶奶的手说,这怎么成,人家是城里人,干不惯这种粗活儿的。
柯伦抬起头说,没问题,干得惯,只要你们不怕我们添麻烦就成。
说是放羊,其实是跟着散心没什么区别。
约1百只羊,很乖地在大草原上觅食。
三个人只要跟着羊群,不让它们走散就行了。
白色的衬衫,深蓝色的牛仔裤,两个男孩儿坐在草原上,与蓝天白云共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在这幅画面里,更美的是桅子,她站立在风中,一尘不染……
她们还好吧?这样的疑问会在柯伦凝望天空的时候突然占据自己的脑海。
他们会在梦中梦到梧桐叶,梦到野菊花,梦到她们。
他们会时不时看着手机,即便他们知道自己是看不到她们的短信的,他们在离开沈城时换了手机号码,是故意的,为了让她们安心迎接高考。
柯伦开始在休息的时间教桅子读诗。桅子很聪明,觉得很快,很快便能背诵下柯伦诗集中的某些句子,虽然她无法用言语表达那些诗的字面意思,但她能在心底里去体味那些诗集的含义。
易歆时不时的去当地的市场上转悠。这天他顺风而,去风而回。
回到家里,柯伦正躺在床上休息,易歆又一溜烟儿窜到床上扯了一下柯伦的头发说,Jay,别处啦,看我带了什么礼物给你?
柯伦猛睁开眼睛说礼物?在哪儿?
哒哒哒哒,看这是什么?易歆像变戏法一样从门外的纸箱里拿出一个精美的笔记本,只是中性笔还有一打稿纸。
当看到纸和笔的那刻,我的心田像久违干旱之后又重新获得甘露的滋润般舒适,对呀,我好久没有写字的,谢谢你,易歆。
——柯伦 2006。5。24
Jay,当我把买给你的礼物呈现在你眼前时的那刻,我看到了你眼中那久违的光芒。我知道,你只有在写诗的时候眼神才会有光泽,手心才会有温度。内蒙古大草原上,早已点燃了你写作的激情了吧!尽情地挥洒吧。
——易歆 2006。5。24
放羊、写诗、看白云……
躺在草丛里呼吸着青草味儿。
教桅子读诗。
日子过得看上去很悠闲,但实际上,他们很累,是心很累。
易歆每天在一旁认真地制作着他们的个人主页,Wondows-Wister联想笔记本电脑时时都有他的体温。
易歆把他和柯伦的成长笔记和他们写的随笔发表在个人主页上,由于文笔不错,抒情真挚,他们的个人网站“易网”流量越来越大。
易歆还时常带着数码相机与柯伦和桅子地起深入内蒙古大草原,拍摄了大量精美的图片,再由柯伦配上他的文字,发布在他们的“易网”,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6月份到来的时候,大地开始升温。柯伦由于不符水土加之燥热,终于生病了。高烧持续不退的他躺在床上,桅子拿来浸过的毛巾给敷在额头上,老奶奶则上草原去寻找草药。易歆紧握着柯伦的手守护在床前,一天一夜没合眼。
那一刻,只感觉眼前是朦胧的一片,耳际边不断传来战场上混乱的嘶鸣声。
握着你的手,就算闭上眼睛走,我也不会迷路。
越过小河,穿过梧桐……
若葸,欣儿,我终于又见到你们了。
高考,高考才得怎么样,一定要加油。
……
就这样,柯伦陷入了无休止的梦呓。
同一片天空下,另一方土地上,那个摇曳着梧桐叶的城市里,两个为高考拼命的女孩儿,此时,正坐在高考的课堂上,还有那个来自陈村的男生。
这一节考语文,若葸又不经意地想起了他们。柯伦,易歆,这节是你们最擅长的语文,题目不是很难,可惜你们看不到。放心吧,我会努力考的。
而另一个考场上的蓝欣儿,郑重地在稿纸上写下:哥,我会好好的。
还有一个考场上,陈信却是满心的不安与愧疚。只因为昨天的一件事啦。
时光荏苒。
几天后,高考,在十万人的焦急盼望中萍帷幕。
走出考场的那刻,若葸的步伐很坚实,很沉稳,映入眼帘的梧桐叶又一次让她想起他,考完了,柯伦,你在哪里?
欣儿朝爸爸灿烂地笑,作出了一个“OK”的手势。
而全校第一名的陈信,却是异常不安的。高考前一天发生的事情,始终占据着他的大脑,在他无尽的惶恐与焦虑中度过高考的,他直接回陈村了,连招呼都没跟若葸和欣儿打。
柯伦醒过来那刻,易歆正把头平放在度床沿上,睡很很熟,桅子正在煎草药,豆大的汗珠不断地从她的脸上溢出。
柯伦想喊桅子,但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卡住一样,发不出声音。
桅子还是觉察到他醒了,赶忙抢过来轻轻地把他扶起说,你终于醒了,太好了。
柯伦望着桅子的脸,又望望桌子上的草药和碗,他的眼睛湿润了。
你已经昏迷三天了,可把大家急坏了,奶奶已经去镇上找医生了。
柯伦咳嗽了一声,终还是没有说出一句话来。
三天的昏迷,让我感受到了来自善良人的温暖。奶奶,桅子,如果可以,我愿意守候你们一辈子。
谢谢你们。
还有易歆,我永远的哥们儿。
谢谢你。
——柯伦2006。6。10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柯伦和易歆的不懈努力下,他们的机遇来了。
首先是一家广告商看中了“易网”的浏量,愿意出1万元在其版面上“租一块地方”做广告,是关于数码相机的广告,他们同意了。
后来又有一家出版商看中了“易网”中的文章,在确定是柯伦和易歆自己写的后,愿意将其出版。
那天,柯伦和易歆的住处来了好几辆轿车,几个身着西装革履的人踏入了他们狭窄的房间。1个小时后,最胖的那个男人和柯伦、易歆握了一下手,之后他们便离开了。桅子和她奶奶从没见过这么大的排场,始终躲着不敢出来。
等他们走后,桅子和奶奶嗫嗫地走出来问他们是干什么的?
柯伦笑了一下,“他们是财神,奶奶,桅子,我们会过上好日子的。”
一个月后,柯伦的个人诗集(高中时所写)加易歆的摄影二合一的《青春》火线上市,在公司的大力宣传之后,一个月内狂销十万册。柯伦和易歆马上成为了文艺界关注的焦点。
无数的荣耀,无数的鲜花和掌声接踵而至,除了还不适应镁光灯下的生活外,一切的一切,在我们看来,都是理所应当的。
因为他们从来都不曾停止过努力。
易歆的相机,从日本到沈城再到内蒙古大草原,不知换子多少次,换了多少次。
而柯伦写的字不知浪费了多少纸,多少墨。
后来,他们搬进了写字楼。
桅子和她奶奶却舍不得足下的土地,她们依恋着大草原。
柯伦和易歆给了她们一笔钱足以她们花一辈子的,走时,桅子哭了,柯伦说,我们会回来看你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