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林中折扇 ...
-
太湖小岛上的观月亭,一青衣书生和一白衣老者相对而坐。月色清淡云山重重,湖面宛如镜子,热气泛起来,一场雨就要来了。
书生扇着扇子。四五年不见,师傅就这样消瘦下去,头发花白,脸也有些苍白了。师傅看到书生的时候表现出一种孩童般的惊喜,与往年那个眼中有光的智者不同了。
书生有些感伤,看向湖中的浪说:“徒儿来此途中,听说湖州、苏州城里近月来出现了一个贼。”
等了一会,老者才“哦”了一声。
书生想起师傅前几年神思敏捷,又添伤感,说道:“此贼轻功无二,天蛛门也抓不住。”
“是嘛”,老者悠悠地转头看向书生,问道:“那诚衍觉得如何才能抓住此贼?”
书生思考了一阵,想了个师傅会喜欢的说法:“当是世上太平,政治清明,贼自然无偷盗之心。”
师傅点点头,又感叹要做到是何等的难。说了句:“风吹芳兰折,日没鸟雀喧。”
“诚衍此次上京,便是要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他的老师捋了一捋胡子,沉默了一会说:“那你就去吧。”
师傅撑着桌子勉强起身,书生去扶。
师傅看向北方,问:“你记得小时候和你一起玩的琪儿么?”
书生答:“当然,琪哥哥是我儿时最好的朋友。”
“他是当今的祺王。”
次日,宋瑾轩收拾了行李拜别师傅,独自朝着京城出发。
中午过后,开始下雨。宋瑾轩干脆躲了一会雨,他拿出祺王写给自己的信,看着信上的“万望相助”这才明白什么意思。当初那个很有主意的哥哥竟然是如今皇帝的独子。这样想来,他为何近一年突然联系自己,一部分是顾念旧时友情,另一部分恐怕是到了需要筹措动用所有力量的时候。难怪他说“大丈夫无需为秋考伤怀。”原来他的胜负远在秋考之外。
如今烜王在淮西实力强劲,究竟是动了还是没动?动到了什么地步?
廖大哥不就在楚州?!他前几年还在烜王手下当差,若是能联系他,应该可以知晓一些当前的局势。
……
宋想着,走着,到了无锡城外的竹林中,身上脚上沾了不少的泥。
终于可以进城了。
这时,他忽然间察觉到一个身影向自己的方向奔来,行动轻巧,蝉鸣呱噪的夜里几乎听不到任何声响。这么高超的轻功,莫非就是那个贼?
那贼近了,一身素衣从竹子后显露出来。那贼似乎急于奔命,头发散乱,在密竹林里看上去很是可怕。
她看了自己一眼,脚步停下来,用沙哑的声音语气强硬地说道:“这个给你,等会有人来,你跟他们说我往西去了。”宋才发现那贼是个女子,一双凤眼倒是与众不同,不过脸色惨白,神情十分疲惫,宋向下一看,女贼的腰间一片血污!原来是受了伤。见她急匆匆地扔给了自己一块金子,伸手接了,又马上轻巧地跃起,使折扇将她击晕。
天蛛门的人近了。宋听到了他们腰间腰牌与兵器碰撞的声响。
不如顺手送天蛛门一个人情吧。宋瑾轩这样想着,余光却看见了女贼腰间渗出的暗红色,一闪念将女贼藏于林中。
自己掏出包袱里的干粮开始吃。
那三个是天蛛门特调的轻功高手,奔了几乎一日一夜也有些累。看见一个有些落魄的书生在吃饼,“哎后生,你有没有看见一个受伤的人。”
“嗯,我只看见一个身影往那去了,受没受伤倒是没看见。”书生嘟囔着嘴,低头吃饼,用手指了指西边。
有一个干瘦的捕快,跟那问话的使了使眼色。那问话的往地上一看,是三滴血。血还没干。
“他娘的,尽往林子里钻。”
“再追。”
只说了这一句,宋觉得一阵疾风略过,三人就没影了。
天蛛门三人经过的地方,留下了一个个浅浅的脚印。
幸好她是不留脚印的。
确认天蛛门走远之后,宋把小霞拖到密竹里,才又到小霞身边看伤口,把腰上的衣服掀上去,才发现衣服内里都是湿的,应该是在雨中跑了一天。这女贼的身板十分细瘦,不像是名扬江湖的大盗,倒像是从没吃饱饭的孩童,看着叫人心疼。手上戴着一只一看就不一般的手镯,想必就是赃物了。宋仔细看了伤口,创口不小,一时看不出是什么伤。宋拿出一瓶金创药,抹在了创口处,又给缠上了布条。晕了的女贼一点也不觉得疼。拾柴生了火,给她盖了自己的衣服。
忙完了这些,宋喝了一口水。
贼从来不是宋瑾轩要顾及的,大约是世道安定,减少匪盗是很小的一个部分吧。相比于这些,北方的隐患才是麻烦。
宋小时候学的就是硬派的内功,把拳头练得很硬。十二三岁时喜欢和人斗勇,对手的孩子往往看他书生气的白净样貌,误会他是花拳绣腿的那一类,却三下五除二就被手刀拍到晕厥。教内功的刘师父说,你的样貌就是你对抗的武器。宋几乎每日苦练内功。
十四岁那年,父亲受伤,大哥跟他说自己要做山庄主,在江湖上匡扶正义。宋说,那哥我来帮你。大哥却说,你比我聪慧,你可以去朝堂上,将来那里才是真正的风云场,那里才是你大展拳脚的地方。宋由此开始认真读书。
离了家门,正式拜了师傅,一步一步考到了最后一步。
宋打开手中的折扇,扇面上是刘师父的一副山水,画的是庐山,风景秀丽。
宋把折扇反过来,是飘逸的三个大字,“出山去”。
宋看着一旁的女贼,有些明白了这三个字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