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第16章 ...

  •   回城上班的日子,按部就班且枯燥。

      余姚开始考虑公司内部转岗的可能性,只是还没等她与陈迦南商量。

      陈迦南又要出差了。一个在江城的行业峰会,原定要发言的同事临时有事去不了,公司抓了他做替补壮丁。好消息是这次出差可以当日往返。

      当天陈迦南发言结束后,他在台下被人围住,一群人绕着他又讨论了很久。最后他还是借着要赶飞机的硬核理由,才从会场走出来。

      过了安检,距离登机没几分钟,他便没去贵宾休息室,在登机口附近,随便找了个空座,等待登机召唤。

      他拿着手机给余姚发微信,突然听到有人叫自己,“陈迦南?”

      声音从身后的座位传来,陈迦南转身,一下子愣住了。

      唐宋,他在美国读博的时候,他们系里的另一位中国人。

      他们同一年入学,不同于他跨专业念博,唐宋申请的是本专业博士。他们同为江城人,他是一中的,唐宋是江大附中的。高中时候,他听过唐宋的名字,不过并无交集。

      唐宋很有天分,跟随的导师是业内大牛,师门关系又特别融洽。与陈迦南磕磕绊绊的博士生涯相比,唐宋的博士道路简直是一条没有拐过弯的康庄大道,他从博士第一年开始便已经在nature、Cell、Science上发表文章。

      陈迦南那会儿是跨专业过读博士,自己想研究的方向跟导师指定的方向相差甚大。他自己想研究的方向,被导师批判得一无是处。导师指定的研究方向,因为没有人做过,他的研究迟迟没有进展。双方时不时爆发激烈争吵,每次争吵的时候,导师都会把语言从英语切换成德语,搞得陈迦南更加烦躁。

      博三那年他提交了放弃博士项目,转硕士的申请。唐宋那会儿基本确定可以提前毕业了。果然,唐宋仅用了四年拿到博士学位,毕业后留学校继续做博后。

      之前听说唐宋已经拿到学校的教职,所以陈迦南很是惊讶此时在江城机场碰到他。“唐宋,你回国了?”

      俩人看了一眼,都放下了想要握手的意图。各自上前一步,给了对方一个拥抱。

      唐宋指着自己的随身行李箱,解释说,“临时的。这次是去燕城参加你母校的一个学术研讨会。昨儿落地江城,在家呆了一晚。明天开完会,后天就回美国。你呢?”

      陈迦南说,“我们同一航班,我也回燕城。早上来这里参加一个会,现在回家。”

      唐宋还有些激动,“刚才远远看着身形像是你,不过距离太远,我没敢确认。等你走近了我才认出你。”

      陈迦南因参加会议,穿得很正式,手里提着商务包,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今儿情况特殊。对了,还没恭喜你导师获奖了呢。”

      唐宋笑着说,“荣誉是老头的。我还啥都没有呢。我这趟回来,时间太紧了。等秋季学期,我或许会回来一阵子。到时候,我们江城或者燕城经常聚聚。”

      陈迦南这次是真的震惊,问题一个接一个往外抛。“阿,你不是已经在系里拿了教职么?怎么要回国了?去哪所学校?我母校还是你母校?”

      唐宋说,“咱们系里实验室更先进,基础研究起点也高,我应该会在那边做出成果后再全职回来。现在,燕大有个邀请,我或许会经常回来做学术交流。江大也有个offer,不过还在谈呢。”

      这时候登机口传来可以登机的消息,俩人一起上了飞机。陈迦南用他的商务舱换到了唐宋旁边的经济舱座位。

      飞机上,陈迦南跟着唐宋了解到基础研究领域过去五年的进展。他还感叹道,“行业真是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我已经完全落伍了。”

      俩人还交流了生活情况。唐宋有些吃惊,陈迦南居然已经结婚五年了。

      陈迦南打开手机相册,找到一张余姚照片,展示给唐宋。“我太太,你应该见过一面。博二秋季学期,她来过波士顿。在实验室楼下,你们见过一面。不过你估计没啥印象了。”

      唐宋看着照片,有点熟悉。“我有印象。当时那女孩等你,你也没告诉我,那是你女朋友呀。”

      陈迦南收起手机,“嘿嘿,那会儿没顾上。”

      “你太太当时也在咱们学校念书?”
      “她本科在燕大念的,毕业后留国内工作。那次是她去美国看我。你呢,感情上有什么进展吗?”

      “哎,没进展。我等的那个女孩儿,今年八月份要回江大教书,我还在跟两边学校谈呢,希望可以保留系里的教职,同时可以回来交流一两年。”
      “兄弟,展开说说……”

      下了飞机,燕大会议工作组派车来接唐宋,他们两个在机场到达口告别。陈迦南坐上回家的出租车,给余姚发消息,大约半个小时到家。

      回家进屋,陈迦南换上家居服,余姚已经煮好汤面,在餐桌前等他。

      陈迦南抱了她一下,在大口吃面之前,他说,“你猜猜,我在飞机上遇到谁?友情提醒,这个人是我们上周六聊天聊到的人,并且是你主动提起的。”

      余姚想了想,在江城并且是自己主动提的,只有他的几位高中同学。
      “大门?”
      摇头。

      “林萌?”
      又摇头。

      “吴今?”
      再摇头。

      如此三番,“不猜了”,余姚放弃。
      陈迦南也不吊胃口,“那位江大附中的同乡。”

      “他回国了?”余姚问道。
      陈迦南把他们在机场碰巧遇上的事情说了一遍,他还提到唐宋现在的成就以及近期的学术研究方向。唐宋现在的研究方向恰巧是八年前陈迦南想要争取却被导师毙掉的方向。

      陈迦南自己都没发现,他谈起曾经的科研梦,双眼里依旧闪烁着光芒。

      余姚望着他,一脸凝重地说,“南哥,我问你一个扎心的问题。”
      陈迦南抬头,“什么问题呀?”

      “你过去嫉妒过他吗?你嫉妒现在的他吗?”余姚甚至没有用“羡慕”这个温和中性的词汇,而是用了“嫉妒”。

      她想要知道,“惨败”的美国三年给他带来的伤痕是否已经愈合。

      陈迦南捧起碗喝完最后一口汤,拿起纸巾擦拭嘴巴,正襟危坐,然后回答,“没有。”

      余姚隔着桌面,握住他的手。

      许久后,陈迦南又补充说,“没有嫉妒。以前后悔过接受那个offer,后悔去美国。但更多的情绪是自我厌弃吧,我觉得自己把一切搞砸了。那时候,我的情绪都是对内的,很少是对外的。”

      “高中的时候,因为妈妈是物理老师,我不得不学好物理。当时参加物理竞赛,取得不错成绩。但是我心里并不喜欢燕大的物理系。这些你是知道的。不然,我也不会在本科的时候跨学院找化学系老师写推荐信,申请跨专业的博士。那会儿我还申请了心理学博士,ucla的。ucla很穷,只给半奖。藤校这个全奖offer拿到的时候,我是很开心的,比考上燕大还开心。

      只是,我搞砸了。当时就是这种感觉。”

      余姚瞥了他一眼,陈迦南赶紧往回找补。

      “好吧,我考上燕大是必然的事情。高考后开心主要是因为要离开江城。并不是因为考上top大学开心。跑题了。

      说回唐宋,我之前和你讲的也多是情绪上的事情,很少讲我们系的事情。

      刚读博士那会儿,我觉得自己一定可以在生物化学领域取得突破,博士顺利毕业,最后回燕大教书。这是我起初的职业规划路径。

      然而,第二学期我和导师就闹崩了。闹崩不仅仅有他的原因,跟我性格也有很大关系。那会儿我挺一根筋的。

      在生活里遇到不同意见或者批评意见,我都可以置之不理。但是在学术上,我受不了不同意见,尤其是批评意见。我在心底会不停放大别人的批评意见,慢慢地这些批评会变成负面情绪。我知道这样钻牛角尖是不对的,可是没有办法,所以最终演化成自我厌弃。”

      所以,从来没有过嫉妒。

      现在回过头看,当时放弃是正确的决定。我不适合做学术。现在做项目,每几个月或者每几年换了个项目,经常接触到新的行业,新的领域,反而让我保持着好奇之心。”

      余姚静静地听他讲完,“博二我去看你的时候,其实觉察到了。你那会儿像迷路的狼,在不停探路,但又不确定前方是什么,急躁又彷徨。那会儿的我又无能为力。”

      陈迦南笑了笑,“还是帮到我了。你那个秋冬传来的音频是我最佳睡眠伴侣。你真是天才,居然把你当时看的《证券法》、《公司法》条文录下来,念我听。有几次我是听到法条才能入眠。”

      余姚回忆起那会儿,“还不是因为某人睡眠不好。刚开始失眠,还自己硬抗,后来吃药不管用,就找我撒娇要听故事入眠。你那会儿可怜巴巴的语气,说你给我讲个睡前故事吧,我试试能不能睡着。我的睡前故事有限,只能读法条。”

      陈迦南记不大清自己说话的语气。“明明是你那阵子要准备考试,一边录音一边复习。”

      余姚记忆力很好,当时的情形记忆犹新。“陈迦南,你不能忘恩负义哈。是谁说的,听故事刚开始有效果,后来也没用。听诗词也没用。我才转变思路,试试法律条文。没想到法条效果杠杠的。”

      *
      博二秋季学期,陈迦南的研究进入瓶颈期。他有预感将来的这个学期还是会一事无成,这么耽搁下去博士选题预答辩会挂掉。

      他又一次向导师申请更换研究方向,导师没同意。

      余姚十一假期去美国那会儿,他已经失眠了十多天。为了不让余姚担心,他寻求了医生帮助。借助药物,睡眠有所改善,但效果不大。余姚在美国呆了八天,只有晚上靠着她,听着她的声音,他才能睡个好觉。

      余姚回国后,他又陷入了失眠。十月第二周的周六凌晨,他给余姚打了越洋电话,电话里他请求余姚给他讲个睡前故事。

      余姚把保存的大学时期商业案例材料找了出来。她把商业案例稍作加工,修改成了商业故事。

      当时余姚整理了三十个故事,用她最柔和的声音把这些故事录成音频。这些音频陪着陈迦南度过了那个冬天。

      次年春天,那些故事陈迦南已经背得滚瓜乱熟。他又开始失眠了。在一次和导师争吵后,他看到手机上来自余姚的未接来电,突然觉得不能再扯着余姚一起了。

      他们分了手。

      即便分手,余姚仍然雷打不动地每周给他传音频。她传,他接收。对话框里除了文件接收信息,没有任何聊天记录。

      夏天,余姚休了年假,去了纽约。她人到达纽约后,才告诉他。他从波士顿赶过去,他们复合了。

      尽管恢复了男女朋友关系,他也只在纽约呆了三天。因为他从春天开始申请了计算机专业硕士课程,他要回去赶学业。

      秋天的时候,余姚提了分手。纯粹是因为夏天复合后,两个人除了在纽约见面的三天,没有视频过,电话通话都是匆匆几句就挂断,聊天记录是上班了,下班了,上课了,进实验室了,以及晚安和早安。

      跨时差的远距离恋爱败给了截然不同的生活轨迹。

      他们的空闲时间没有交集,聊天话题没有共同感兴趣的。俩人都很忙,忙到无暇、无心也无力再去迁就对方。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