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2、第三十二章 朝堂“庙会”入边关 ...
-
天微亮,马车一路行驶在街道上,周围的百姓已经在忙活着一天的生计,方彧衔坐在马车里静默不语,今日这朝堂必然会有所不同,他深呼吸一口气,想着马上就要面临着的未可知的计策,腌臜的手段……
整个人的神情不由得都紧绷起来,即便太子党有什么对策,临危不乱的面对过去,或许,能找的方偌冥的线索也是好的。
此刻马车停在了一处街角,驾着马车的小厮迎着方彧衔下了马车,他整理着身上的朝服带着慕义谦往宫门方向走去,皇宫正门处有着不可有除去天子驾车之外的任何车辆行驶的规矩,无论是贵族皇子,大臣百姓,还是谁,一旦违反,一律按照西魏的规矩处置。
就算他是王爷也是不行,但是以他的出众,皇帝对他也是各种破例,也正因为他是最得力的孩子,所以允诺能独自驾车行驶到宫门口。
但方彧衔却拒绝了皇帝的好意,他认为自个儿虽贵为尊贵的王爷,也得皇帝重视赞赏,但也不会因为皇帝的赞赏而成为最特殊的人。
他一心只为百姓平民,从不贪图什么王权富贵,这些不过是身外之物,他所想得到的,不过是想要百姓安居乐业,自己的生活能过得踏实,也不必过得奢靡非常。
他有这样的想法,皇帝自然是更加的喜欢和赞扬,可皇帝不知道的是,他能有此想法,也不单单是因为这些原因,只能说是占很大一部分,还有一些原因就是,他并不想把自己推到风尖浪口上,成为任人宰割的板上咀肉。
朝堂之上云涌诡谲,稍有不慎付出的一切便随之东流,到最后他想保护的人都会保护不了,这样,他便是真的就是什么都做不了了,若公然与他人作对,他才没有这么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举将幕后黑手打压下去,这才是他真正要做的。
他到宫门口的时,满朝的文武大臣已然在宫门外等候,这些在朝堂上摸爬滚打过来的人,极大一部分的官员无一不是朝堂的“臭虫”,个个阿谀奉承,随风逐流。
这不,那些个官员瞧着方彧衔前来,自然簇拥向前个个向他行礼,“臣等参见怀远王爷,王爷安福康健。”
“各位大臣也是辛苦了,一大早便在宫门处等候上早朝,本王就不这么勤奋,这不,这才来。”
他露出了可有可无的笑意,这些调侃的话也是堵得一帮大臣背上起了一阵热一阵凉的,你看看我,我瞧瞧你,这…他们也确实不好回方彧衔的话,怎么说话都容易得罪方彧衔。
只得在那儿耷拉着脑袋,尽显憨态之意,也不算得罪王爷吧。
正当这时之际,听得有人露显尊敬之意,引去了众人的目光:“臣参见太子殿下,吴王殿下,两位殿下安福康健。”
方彧衔也瞧了过去,见得他们慢慢悠悠的往宫门处走来,无不昂首挺胸,展现高傲之姿,蔑视群臣之意,方宁墨将双手负在身后,待经过方彧衔身侧的时候,依旧是迈着不紧不慢的脚步,没有要停下之意。
只待方彧衔双手作揖,道:“二哥,三哥。”
方宁墨这才停下脚步,装做惊讶才瞧见他的模样来,“原来是四弟啊,真是抱歉,本宫只光顾着要上朝面见父皇,全然没有注意四弟在此。”
“确实也怪本宫平日里政务繁忙,父皇将各种琐事交予本宫去处理,不管是繁文缛节的文书,还是那些让人糟心的军事,导致本宫无法好生休息,你瞧,今日是本宫傻了不是,当真没瞧见你,何况最近这边关还出了事,你说,这本宫还能休息好么?”
“四弟也别怪我这个做哥哥的不好,四弟见谅。”
方彧衔知道他是故意的,提起边关之事,还对他只是一名文人王爷不懂军事朝政而贬低他,方彧衔只当作不明其中之理,囫囵吞枣的模糊过去:“二哥平日里辛苦了,臣弟多有不懂之处,还望二哥多多提携。”
方宁墨的脸上露出了蔑视的笑意,不再说话往前面走去,方恪之从他身旁走过去的时候,面容带着冷笑,还凑近他道:“好日子还在后面呢,老四要好好接着呦。”
方彧衔瞧着离开的两个人,面容平静,也不知他心里盘算着什么,只知今日朝堂之上必定会不得安宁,此刻所经历的正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辰时二刻,宫门大开,众朝臣规矩的走到大殿之上,向坐在龙椅之上的皇帝行大礼,早朝也就开始了。
方彧衔对这些人的上报并无多大的兴趣,许多也未曾听进去,直至皇帝提起了边关的事态。
“朕这几日频频收到边关吹来的凉风,也不知是真是假,那些藩王有了躁动之意,也不知是朕平复得不到位,还是怎么,竟让他们有了些苗头,至于是什么,朕倒还不是很清楚,今日在场的将军们可有什么要说的么?”
方伯言说完,见的这朝会上竟无一人能够站出来说话,就怕有什么风吹着了他,经不起什么折腾。经过这安静的过程,皇帝心中那一团火便不由得升起,果然是串通一气的?
他怒拍面前的案桌,“整个朝会上这么多人,竟无一人能够站出来说清楚此事,朕还是通过收到的奏报才知晓前方事态,今日朝堂朝会这么久了,朕是给过众人机会能上前来禀报此事,竟无一人敢说,怎的,都是一群废物不成?”
他这一声怒吼,众人皆吓得一片黑压压的跪倒在地,无一人敢抬头面向圣上。
皇帝只觉得无奈,这些人,一到关键时刻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就在鸦雀无声之时,跪着的方宁墨忽然起身,走到大殿中央随后又跪下匍匐着行礼道:“陛下,儿臣有事启奏,事关边关大事。”
“为何现在才报?”
“儿臣正想向父皇禀报,并无瞒着之意,儿臣昨夜也才收到准确的消息,事先儿臣听闻了边关的藩王有些蠢蠢欲动之势,儿臣也清楚过往,原本这些藩王这么些年在外好好的,怎么会突然之间就有了动静。儿臣便立即着人前去调查,竟不曾想这…竟然牵扯出梁老将军与这些藩王有关。”
他说道这最后一句话的时候,表现得难言之欲,声音也逐渐变小,表现出似乎觉得不太好的模样。
他呼之欲出的话,引起了皇帝的愤怒,这正合方宁墨之意,因为他想到的结果,就是要皇帝升起气焰来,在众位朝臣之中的方彧衔心里也是五味杂陈,怒火之意也陡然升起,垂立在两旁的双手也渐渐的抓紧了衣衫。
他虽跪在地上,但听得皇帝咬牙切齿带着不怎么相信的语气:“朝堂之上,岂可容你随意胡沁,梁泽深的为人,朕比你这个小子了解的要清楚得很。”
皇帝能如此动怒,正合了他的意,他也并不因为皇帝的动怒而害怕什么,几个磕头之意后便解释了起来:“父皇息怒,儿臣所言句句属实,并无胡沁之意,梁老将军早些前就私自调动兵权与各地藩王结党营私,边关无人不晓啊,只是碍于梁老将军的权威,众人不敢言明。粱老一代名将,如今又是老四的岳父,这些加起来难道还不足以成为梁老将军想要起义的心吗?恐怕老将军早就有此心,只是一直碍于没有机会。”
“如今他的女儿嫁入了怀远王府,顺利的成为了怀远王妃,天时地利人和,样样都占全了,他自然也就坐不住了。”
他的这些腌臜诬陷之词用得极为顺溜,想必是早就知道怎么说了,方彧衔心中早就气焰大开,想要入了大殿之上讲清楚缘由,方宁墨这般颠倒黑白的嘴,最是让人觉得可气,正当他要有所动作时,身旁有一人及时拉住了他,让他没有下一步行径,以免发生不可挽回的局面。
他微微转头一瞧,那人正是礼部侍郎明光。明光做事向来稳重,为人正直,从不倾向于哪一边,可谓是活出了自我,当然,这种沉稳活成自我的性子也不免是二十岁的小年轻活成了像四五十岁的老年状态,就他这种活法,也就方彧衔偶尔能与他谈谈诗词歌赋。
他在朝堂之上也游刃有余,此刻他能拦下,莫非也是瞧出什么端倪不成?
只瞧得他轻微向方彧衔摇头,示意他不要轻举妄动,还低声说了一句:“王爷稍安勿躁,先瞧事态发展,事关粱老和您的前途,不可鲁莽。”
倘若方彧衔前去为梁泽深求情,说不定不能为此事求得一个缓和之地,反而会引起皇帝的不满和怀疑,如今这一切全在方宁墨的片面之词中,若方彧衔稍微有所动作,这无疑会成为众矢之的,直接就敲定了是方彧衔的所作所为,是他私自下令让岳父有所动静,若真成了这样,那便真的再也说不清楚了。
这样也不能做,那样也不能有所作为,就任方宁墨在朝堂之上胡沁,这让方彧衔心里当真是万分煎熬,他缓缓打量着这朝堂之上的所有人,个个低着头的人皆面露“不是我,与我无关”的表情来。
慕义谦神色担忧,一脸担心方彧衔会出事的模样,想必他已经做好了随时为方彧衔挡下所有灾祸的准备了;方恪之的脸上依旧是透露出讥笑的模样来,方宁墨在大殿上如何绘声绘色的捏假这些事端,就在方宁墨说完这些事情之后,此刻的董颚敏露出坚定的表情,几步跨入正中央的大殿上,跪在方宁墨身后向皇帝行了礼。
“陛下,臣近来观察星象,发现有彗星袭月之兆,此星象不利于江山社稷呀,而此现象正是出于梁将军之处,最近事态发展不利于朝堂,边关之事必成祸患,臣也是为了陛下的社稷,这些事端,臣恳切陛下不得不彻查,倘若梁将军当真有心要叛变,陛下提早处置而后快,不要留下任何祸端。”
他在一旁添油加醋,使得这件事变得更加邪乎,此事一出,也闹得整个朝堂上的大臣们人心晃晃,不得安宁,皆耳鬓私语,稀稀疏疏的话一时上涨,这事儿一出,根本就无法收手。
皇帝立即止住了朝堂之上的窃窃私语,将方彧衔传唤到大殿之上,问道:“老四,你怎么看?”
这便是皇帝的过人之处,他将这些事端全抛给方彧衔,他没有立即听信两人的片面之词,反而将方彧衔传唤出来,就是并不想让这些朝臣认为他是一位不分青红皂白的昏君。
倘若方彧衔没有说地让皇帝心头满意,就算方彧衔是他心头最为器重的儿子,也不得不怀疑他在其中是否是真的与梁泽深有任何牵连,毕竟他与梁家是结了亲的,帮亲也并不是没有理由,就算是亲儿子,也会有反水的时候。
方彧衔跪在那儿斟酢再三,最后道:“父皇,此事儿臣觉得甚是蹊跷,梁老将军的为人,父皇最为清楚,不然父皇也不会轻易与梁将军结亲,许梁家的女儿与儿臣结为夫妻,这些都是父皇斟酢再三最后做出的决定,儿臣相信父皇的决定,也相信粱老的为人。”
他将梁泽深与皇帝牵扯到一起,直接向皇帝探明了梁泽深的行径是不会轻易做出不利于朝堂社稷之事的,正是因为梁泽深的为人,皇帝才得以委任他做为大军统帅之将,若是统帅为人做派作风有问题,便是人品出了端倪,也间接说明了皇帝看人不准,打了皇帝的脸面,这是皇帝最不能容忍出现的事端。
“老四认为其中有蹊跷?”
“回父皇,儿臣觉得是,所以儿臣恳切父皇能立即彻查此事,还梁老将军的清白。”
方彧衔紧接着也重重的磕了头,他不想让梁泽深有任何冤屈,毕竟那是自家夫人的亲生父亲,一直带着她的父亲,也算是他的半个父亲了,若梁泽深一出事,这会直接惊动夫人的胎气,扰得她不得安宁,他不能让这事儿变得恶化下去。
那几人也是悄悄的看了一眼方彧衔,各自神色不同,愤怒,冷漠,各种目光都直视着他,心中也是一片怀恨之意,两方都有彻查的说法,尽管是对立之意,想来,他们已经做好了打算。
还未等方彧衔开口,在前方的方宁墨先表了态:“父皇,儿臣以为,此事并不简单,因此事牵连甚广不明真相,儿臣愿查明真相。”
他去查明真相?他能查明什么真相,方彧衔心里自然是十万个不相信,此事十有八九指不定是由方宁墨带起的,若他再掺和进去,就犹如搅黄的水池里再搅上稀泥,愈发不得清明。
方彧衔心一横头一磕,直起身来双手作揖,面向皇帝,很是坚定的说道:“父皇,儿臣也愿同三哥一起查明真相,儿臣一定不负父皇重任,请父皇应允。”
他一定不得将此事全权交于方宁墨,方宁墨的为人,他还是知晓一二的,颠倒黑白,疯狂病态,喜怒无常,说的就是他,一点也不为过,倘若他有一丝涉险的过程,只要有拿在手里的把柄,他以身犯险也会揪出来。
既然如此,皇帝便同意了两人一起彻查此事,他倒要瞧瞧这事儿到底有何蹊跷之处。
“你们两人亲自去边关将梁泽深押解进京,一同将边关之事查清事态原委,顺势平复边关各位藩王躁动之意,不可有懈怠之意。”
两人得令后,重重的向皇帝磕了头,此时朝堂上的人寂静异常,似乎还有着紧张的态势,有一些大臣个个神色凝重,不敢有任何轻举妄动之意。
散朝后,已是巳时一刻,方彧衔走出朝堂,步履在台阶之上,神色凝重,身后一左一右跟着的两人,依旧是他熟悉的慕义谦和明光,那些朝臣从他身旁走过去时都会行礼作揖。
而此刻,方宁墨从他身旁路过的时候,故意放慢了脚步,用吩咐的语气说道:“有关江山社稷的大事,我这个做哥哥的得提醒你一句,国事面前无亲情,你可别把你的那一套亲情牌拿出来摆在父皇面前,你也知道,父皇最痛恨的就是胳膊肘往外拐,你是皇帝的儿子,并不是一位将军的儿子,别摆出一副无私奉献,为了大局做出牺牲的模样来。”
“彻查之事,还希望四弟好好办事,一同查清事由,明日出发,等四弟的好消息。”
他这讥笑的模样,当真让方彧衔觉得这皇家情亲真心可悲,利益熏心之辈,如何能安定天下。
等方宁墨带着老三离去后,他深深的叹着气,随后沉思了一阵,周围的朝臣也少了,缓缓迈着步伐,他才低声吩咐道:“明光,本王的夫人就交由你私下暗中保护着,本王会安排她入京郊一处安静的庵观,你要做的便是阻断一切外界的消息传到王妃那里,以免惊着了她,明白吗?”
“是,王爷,臣一定不负嘱托,竭尽全力。”
方彧衔轻拍了明光的肩膀,也是放心明光的为人。
而慕义谦,皇帝并没有亲指他要做什么,朝堂上也没有提起他来,想必也是为方彧衔留有后路的吧,果然皇帝还是心中要偏袒他一些。方彧衔要与方宁墨一同去边关押解梁泽深,这是在明处,他安排慕义谦私下扮成平民先去边关打探消息,这是在暗,他要是,必然不是明面上这么简单的事情。
他也早已想好了他离开京城后的事情,林姨娘那儿的安排依旧不动,暗中保护着姨娘的安全和任何消息的传入,梁初若去庵观的事情必然不能外传,庵观外四处安排杀手保护着,而王府依旧如平日一般,依旧给出一种梁初若在府中的错觉。
他虽是一介文人,不懂打打杀杀的功夫,但这些计谋,他还是深入人心的,这些事情安排妥当以后,他带着这两人下了最后的台阶,原本是要离去的。
“四哥哥。”
一声熟悉的声音响起,他往声音传来的方向瞧去,此人正是他的七弟,方知鹤。
“阿汝,你怎的来了前朝?”不错,方知鹤的小名正是阿汝,正因为亲近的人都喜欢称呼小名,随后在这几位之间流传开来,连皇帝都不知晓,说起这小名,还是早些年方偌冥一时兴起唤他,后来连知鹤姨娘都喊着惯了,这名啊就定下来了。
方知鹤一路小跑赶紧入了方彧衔的怀中,“四哥哥,你又要去何处?你也想丢下阿汝,是不是?你就是嫌阿汝还小,还不能出宫去,就把阿汝一人丢在宫里常年孤孤单单的。”
他说这话时,声音都带着些颤抖,害怕,无助,难受,全都表现出来了,他听着方知鹤恳求的声音,心里闪过心疼的痛感,他怎么会舍得丢下方知鹤一人呢,只是因为朝政之事无法避免,他不能将这么十几岁纯真的孩子牵扯进来,他当真舍不得。
他吩咐了身后两人转过身去,离开了一些距离,留下了两人能够好好的说一些私密话。
“四哥哥怎么会丢下阿汝呢,四哥哥只是下朝了,正准备回府上呢,阿汝怎么了这是?又听谁胡说了不是?”
他轻拍方知鹤的背,安抚着他,却听到他说:“四哥哥莫想忽悠我,四哥哥就是觉得阿汝还小,还不愿将这些事情将给阿汝听,其实我都知晓了朝堂之事,二哥哥和三哥哥他们想陷害你,这我都能瞧得出来,四哥哥怎么还傻傻的牵扯到梁老将军的此事里面去,他们明摆着的要想想把你牵扯进去,让你不得安生,四哥哥怎么这么笨,我不想让四哥哥再出什么事端了,如今咱们还没把六哥哥找回来呢。”
方知鹤心里跟明镜儿似的,虽说身处后宫,只有十三四岁,可是看得却明明白白的,方偌冥之事,方知鹤知晓一二,方彧衔也觉得也不算稀奇了,毕竟他也没有打算要瞒着这孩子,但此刻却从他口中得知连前朝发生之事都知晓,如今他倒有些惊讶了。
他放开了方知鹤,问他:“阿汝怎么知晓的?如今你还知晓什么?”
就是这么急切的一问,带着些威胁之意,足足的吓着了方知鹤,他瞧着方知鹤被吓楞着了,连连表示歉意,轻声细语的安抚着他,“抱歉阿汝,是四哥哥的错,是哥哥鲁莽了,不该吼你,阿汝乖,阿汝最听话了,你告诉哥哥,你怎么知晓前朝之事的?你还知道什么?”
“是,是我瞧着关如海他们送茶来大殿,我就觉得好玩儿,就悄悄跟着过来了,我趁他们不注意,躲在了屏风后面的一个谁都注意不到的小角落里面,这便瞧见了朝堂上发生的事情,其余的,我便什么也不知了。”
方知鹤说完这些,方彧衔便将他搂进怀中,安抚着他,说道:“阿汝乖,你还小,有些事情还不是你能掺乎的,这些事,哥哥一个人能够搞定,四哥哥也能将你六哥哥好好的带回来,你一个人要好好听柳姨娘的话,林姨娘那儿,也得需你私下好好照拂着,这是四哥安排你的事儿,阿汝能保证做到吗?”
方彧衔说的这些话,他全都听在心里,自然会将这些事情做好,所以在他怀里直点头,方彧衔得到了他的应答,心里也放心了。
“好了,前朝不是你该来的地方,赶紧回后宫里去,千万不要让别人瞧见你了,不然就会有人要照柳姨娘的麻烦了,赶紧回去吧,小心些。”
方知鹤放开得依依不舍,他能让方彧衔离去,或许在心里也是挣扎了许久的,那泪眼婆娑的眼睛,直入方彧衔的眼中,心里也甚是心疼,方知鹤矗立了一下,在方彧衔的催促离开前,最终鼓起了勇气,双手抚上方彧衔的脸颊,轻轻吻了方彧衔一下,最后仓皇逃窜,留下了一脸不知所措的方彧衔在原地楞住了。
他缓缓触碰了自己的薄唇,唇上还残留着刚才触碰过的痕迹,而身后的那两位,瞧着跑远去的方知鹤没有一丝回头的迹象,也是懵了,想着自己还没向这位小皇子行礼呢。
他们就这么晃晃悠悠的走到了方彧衔的身后,瞧着方彧衔神情也有些变化,但是奈何方彧衔的身份,是他们尊敬的主子,也不敢以下犯上的去问发生了何事,只呆呆的跟在身后,待方彧衔有了动静,他们才跟着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