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还是要说说的 ...
-
午睡惊醒,梦到跟旧时同学一起出游,兴冲冲拿起手机想把这件事告诉他,又放下。因为忽然想到,他该怎么回呢?
人跟人之间,就是这样慢慢彼此拉开距离的吧。
凌晨的时候坐上往西开去的列车,四月的天气,今年似乎特别反常,犹自乍暖还寒,时间一点点过去,冷冽丝丝浸入骨髓,像寒冬,几乎都要后悔出来了。
第一站,是离开了很多年的故乡县城。或许是近乡情怯,并没有去已经规划到乡镇、现在只是一片田野的老家。
之所以从这里开始,是因为也是从这里离开的。
人真正长大不知道是在什么时候,或许很慢,也可能是一瞬间,唯一能确定的是,如果人生是一条线,那么我的,应该就是从这里开始曲折的。
十八年之前。
中考落榜,到县城复读,坐着辆三轮车,脚上是崭新的白色球鞋,心里有些微的不安跟更多分量的新奇,第一次来到这里,在这里,前前后后总共生活了四年。
落榜,就跟刚升初中那年不知怎么的一鸣惊人一样让人摸不着头脑,那些都不重要,想说的是,这是第一次,自己在心里觉得,我一定要做成什么事。
大概只有小孩子才能那么心无旁骛且有毅力,整整一年,在学校里的每一天,晚上三点钟睡觉,早上五点半起床,蜡烛插在铁架床头的圆管里,坐着睡着,醒了再接着看书,然后在到时间的时候仿佛终于对自己有了一个交代,奖励自己一块饼干。
试题集的选择题,听完题干能把四个选项全都背出来,理所当然,进了实验班。
这一生,大概都不会忘记那天,在挤满教室的白色日光灯下的张张面目模糊的人脸之中,一眼看见他,顿时,所有对美好的想象都有了具象的体现,接着想到的是,或许,本不该落榜的我,原是该停顿这一年。
现在想一想,按迷信一点的说法,这是我的“劫”。
人是有命运的吗?现在也不知道,有时候觉得有,有时候又认为恰好相反,但始终认为,如果不是他,也会是别人,无能为力的是,并不是别人。
更准确的说应该是一个契机,一个改变的契机。
上次想达成的事最终完成了,造成的不良后果是潜意识中认为“只要我足够努力,想要的都会得到”,这是不正确的,年少的自己,无法理解这些,最终放弃了自己。
十七岁的时候,我想我一定要离开这里,随便去哪里,只要不是这里就好,很多年过去,才发现,只有在这里,哪怕没有房子没有工作,却还是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归属感,与生俱来一样。
住在旧时同学家里,人的模样变了很多,也很多年都没有见面,再见的时候,除了身边多出来的家人跟孩子,觉得还像以往那么熟悉,那些日夜相伴的日子,似乎就在三五天之前。
不可避免地聊起旧同学,缅怀年少的自己,唏嘘那些远去而永远在记忆中昌盛的日子,谈及近况,诸多惊奇,当时完全没有交流的人最终走到了一起,原本成绩很差的人逆风翻盘,大家眼中的天子骄子变得平凡,等,太多想都想不到的事。
我对象总爱说一句话,“饿不着冻不着就行呗!”每每我总嗤之以鼻道,“你就是没追求!”可是,这一次我第一次发自心底觉得,人活着,不过如此,家人孩子,工作自己,有吃有住,在大城市跟在小城市,孰是孰非见仁见智,人过得怎么样,就像做生意,是赚是赔,只有自己知道。
这一站,其实算不得旅行,那句“我一定要离开这里”的誓言,是从第二站开始的。
计划中并没有这座城市,不,应该说,在不成型的计划中没有,或者准确一点,其实我只有一个大致的方向,至于真正经过哪里去哪里,只能看时间跟车次,我不介意,也不在意。
问我想去哪里,永远的答案都是“没去过的地方都想去”,只是时间预算有限,暂时有一个大致的方向。
这个远行的念头,从十七岁的时候出现,到二十二岁毕业,到去年终于决定要去、因为不可抗力取消,到今天,我已经三十三岁了。
说起自己的年纪的时候,总会有种羞耻感,大概是因为自己始终对自己都没有一个交代,一事无成。
在毕业后的这些年里,起初非常想出去,后来渐渐为这样那样的事所累,竟然觉得,这个想法似乎要变成一个越来越远、甚至有可能永远都没办法实现的愿望了,再之后,开始一天比一天迷茫,觉得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觉得似乎无论自己想要什么都不会达到,觉得我的人生其实在十七岁那年就已经结束了。
买票是会的,学着从众多终端定酒店,离店退费,退费提现,跟着导航在陌生城市坐公交车,打车,预定博物馆,扫码买票......原来,所谓旅行,也不是那么难。
突然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曾经会觉得这是一件那么难以达到的事。
菏泽的牡丹跟洛阳的牡丹也没有太大的区别,其实看黄河从三门峡比从风陵渡更方便,山西的凉皮里面都是凉皮而家里的凉皮里面都是菜,火车上遇见因为跟儿媳看孩子意见不一从苏州回襄汾的阿姨下车的时候忘了拿水杯。
在家里每天要睡到中午、甚至吃完午饭还要再睡一会儿的我能早上六点起来去看明知道没开门的古城,在家里无所事事又总觉得魂不守舍,心里着急却不知道做什么好,天黑等天明,天明等天黑,在硬座上睡得不舒服,但很踏实,我知道,我从以前就知道的,只是中途一度怀疑,其实,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我知道,别处的生活跟这里也许没什么不同,我知道,我不过是从一个自己待烦了的地方去一个别人待烦了的地方,我也知道,大概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欢喜跟悲伤都有一定程度地相仿,但是,我需要去自己看见。
开封很旧了,也很小,像一位垂暮的老人,而它在我的想象中,是那么威武雄壮。
印象中简单如一张手掌中脉络的老家县城却比原先扩张了好几倍。
这几年非常欣赏一句话,“不只你的生活不是你想象中的样子,你自己也不是”。
常常觉得,“啊!我都已经三十多了啊!到现在,做什么都晚了吧。”不清楚是潜意识中自己给自己找的托词,以便能名正言顺偷懒,还是真的认为老之将至,但确实,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来。
少时的“为赋新词强说愁”,变成了现在连真的有想法也不想公之于众,早早给自己留好退路,更有甚者,很少会把一个念头认真整理一遍,只是每天浑浑噩噩想着,“我都这个年纪了,就这样吧,在家生孩子养老,别人不也是这么过的么。”
我在日渐苍老的时光里,迷失了自己。
多年以前有一部美国电视剧,迷失,片段式,一段一段讲每一个人的故事,只记得其中一个是骤然中了大奖,从此开始胡吃海喝......每一个人的故事不同,相同的是大家一同沦落到了一座荒岛上。
我想,重要的不是过什么样的生活,而是在那样的生活里,你还是不是你自己。
计划回程的前一天,不知如何吃坏了肚子,睡到半夜胃不住痉挛,全身骤然发冷又发热,头晕,强撑着起来,一低头,呕吐便止也止不住。
真想就这么匍匐在肮脏污秽的地板上算了。
喉咙里,苦到让人心惊,折腾良久,最后含了一颗糖才勉强睡去。
如此三次,早上拉完肚子,往火车站走的时候,全身仿佛拿不出一斤的力气,实在撑不住,中途在陌生的街头席地而坐,忽然想,如果是在家里,我叫一声,他也总会过来的。
年少的时候,以为爱情是永恒的,爱一个人,一生一世,全心全意,至死不渝。
后来发现,爱情或许确实是这样的,只是,它会消减,会变质,会像一锅熬好的粘稠度适中的粥一样,放了太久之后,自然会静置出水来,甚至会换发生对象。
也相信,全世界的夫妻之中,没有一对是从不吵架的,所以,我一直沉迷于小说,因为只有在故事里,那个人才会比你所期许地更加爱你。
成年人的残酷,是心中非常清楚彼此,但是无能为力。
我们越来越长大了,心渐渐像一颗被摔碎的瓷器,布满裂纹,不能扔掉,只能依旧把它放在胸腔里上路。
未来的日子会往何方而去,没有人知道,也许会变得更好,或许更添波折,只要活着,没办法阻止。
跌跌撞撞,彼此扶持,有时候需要麻痹,有时可以赤城,我爱,也恨,会羡慕,很少得意,大多时间是懒得再对这个无常的世界施以颜色。
如果可以,想回到十七岁的时候,眼睛里看出去,这个世界都是彩色的,无知而无畏。
现在,我想我可以安静下来,放下许多的不甘,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未来,让过去的都过去吧,一件件试过自己想做的事,也许不会成功,也许会,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