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班上多了个女生 ...

  •   重复的日子最容易记叙,两年的寄宿生活被林桐过的像一天一样工整,只不过,这一次,林桐不再选择懈怠,而是把自己当成了机器。如果有人将这认为是悔过自新,林桐一定在心里笑笑,“愚蠢的人类啊,总爱用自己的希冀揣度他人”——林桐是迫不得已。虽然这所学校收纳市外村县的学生不在少数,可林桐并未感觉他们把这作为判别“同类”的标准。林桐也是没有名字的,直至一个多学期后林桐从刚转学来时的第七十九名以总分超出第二名四十多分的成绩(至今没有人超越林桐)跃升为全年级第一时,所有人才开始意识到,“哦,原来班级里多了一个女生”。
      林桐早已习惯,她甚至也能理解,从这所学校的班级分配的方式林桐就已经意识到这里不会有所谓的感情。其他班级随机分配,林桐所在的二班按考试排名每学期末更换一次人员——每学期只接纳当期的第一名至第九十名。初入二班是林桐的幸运,林桐来不及感知这个新鲜城市的文明就被推着涌入新的战争。林桐想过逃避,如果那个时候说林桐有任何的野心,天都觉得冤枉,她只是个十三岁的姑娘,她也只想当一个十三岁的姑娘。可一次次她看到前排同学想问问题但转头发现是自己坐在身后而同桌不在就立马扭脸时,她刚做完甲沟炎手术,脚趾流血还要被老师告知“好学生都坚强”,请不到假还要忍痛参加体育课时(她看到被老师选中参加竞赛的同学就在座位上休息),她抱着心爱的练习册去请教老师却被老师告诉“这本练习册不适合你”时,林桐学习到了这所城市教给她文明的第一课。她不再欣赏,不再憧憬,她再一次按动开关,隔离了一切知觉——都说痛苦和快乐是对立的,只有林桐自己知道,它们从来都是在一起的,封印痛苦的同时,用的就是快乐。
      林桐不知道父亲的那段时光是怎么过的,有时候看着匆匆的人群和婆娑的树影,林桐想,这个世界真的在变化吗,像林桐或父亲这样天生就被抛弃的人,到底是在活什么呢…林桐心底开始有点同情父亲,她永远记得父亲夹在书中一张暗黄的纸条,铿锵有力的钢笔字迹像极了父亲的骨骼,“我本世上一混龙,忽坠凡尘落泥坑,有朝一日风云聚,必定破浪又乘风”,那是父亲学生时代所有的信仰,林桐相信在一个个的黑夜中是这首诗支撑着父亲起床的力气。可最终的结局是,父亲没有等到他的风云,而却把“混”发挥到淋漓尽致。
      学校到家驱车大概四十多分钟的路程,因为没有直达的公交也没有专门的接送,林桐每次回家都要先从市内乘车到汽车站,然后再乘沿途经过临近村子的大巴,最后走一段土路回家。那个时候手机还不是林桐可以拥有的东西,林桐用宿舍的公用电话插上自己的充值卡给母亲拨了一个电话,“我梦到我姥姥姥爷死了,特别真实,我一定要回去看一眼…”,林桐说着在电话里就哭了起来,梦里的画面林桐是想都不能想的,而若不是借由这个理由,林桐几个月内连哭都没办法好好哭一场——她真的撑不住了。母亲在电话里说着什么林桐没有听清,只隐约感觉到一阵嘈杂就挂了电话。
      林桐下了大巴没有看到母亲的身影,虽然不能实时联系,但林桐坐的大巴的时间是固定的,母亲每次都会算好时间,提前二十多分钟在路口等待,再骑车把林桐带回去。林桐等了半个小时,天已渐黑,但还是不见母亲的身影,这样的情况之前也偶有发生,再加上电话里的不明原因,林桐猜想可能医院又有急诊或什么事脱不开身。林桐按照以前的约定在每个岔路口向特定的方向拐弯,以免错过万一只是时间耽搁而出门晚的母亲。
      林桐一路到家都没有遇到一个熟悉的人影,倘若一路的黑暗还尚能给林桐带来一丝安静,推开门的一刹那反而让林桐的心翻滚沸腾。昏黄的灯光在屋里氤氲着白气,整个房间笼罩在不明的颜色和气味中,母亲坐在床上睡眼惺惺,怀里搂着头上插着针头的弟弟,看样子,无论是母亲还是弟弟都已经哭过一场了,因为弟弟已经完全没有力气挣扎,安静的瘫在母亲的胳膊上,母亲本已下垂的眼睛肿的好像遮住了她整个世界,直到听见有人进门的声音才缓缓抬过头,用力睁开眼睛试图分辨来人。地面上摊洒着破碎的瓷碗和黄色的米粒,林桐知道那是原本的晚饭,父亲并不在家,按照推测应该是回家之后又去了哪个牌局…林桐的到来母亲是意外的,因为这是林桐才终于听清母亲原本在电话里说的话,“不是让你别回来吗…”。林桐没有去看姥姥姥爷,而在第二天一早又自己坐车返回学校,之后一个学期再也没有回过一次家。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