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1、计划(1) ...


  •   此时,阿梨也不在黄宅之中,正和王远之在一处小茶馆闲聊,想到刚才出门时,那范小七对着王远之上下打量,不由又扑哧一笑。
      王远之摆摆手,也笑道:“阿梨,又有什么话,不能在黄宅说呢?”
      阿梨笑道:“王大哥,此次小妹做东,第一便为赔罪,第二嘛,倒是有话不能在黄宅说。”
      王远之一楞,忙道:“赔罪便不必了,这话嘛,也不必说了。”
      此时,茶博士正送茶过来,热热的冲了两盏,方笑嘻嘻的去了。
      阿梨忙端起来,捂在手里笑道:“王大哥,这擂茶你喜欢辣的,怎么讲话却很不爽利?”
      王远之也端起一杯放在手里,只微微的笑。

      阿梨忙说道:“王大哥,我却要开门见山。论起来,我与王大哥在黄宅都是客居,身份相仿,久居人之檐下,定然不免尴尬。倒是应该寻得一个营生自立,待日后买个宅子另居,方是与人长期相处之道。”
      王远之见她竟是说这个,果然心有戚戚焉,点点头方叹道:“阿梨所言极是。虽然黄大哥和韩贤弟都是豁达之人,与钱粮之事并不计较,可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只为兄囊中羞涩,又不善商贾之道,倒是要请阿梨指点一二。”
      阿梨见状,笑得更是灿烂,摆摆手说道:“王大哥守着金山却喝粥,倒让小妹眼馋。”见王远之一派迷茫,又笑道:“这商贾之道好学,但王大哥手艺难有。大哥倒不该浪费了。”
      王远之方知说的是这木工之术,苦笑道:“阿梨莫不是要劝我舍了进士科,去官府做工匠?”
      北宋此时,百业待兴,虽然也有明经,明法等科举,招徕各行人才,只是,究竟是独尊儒术,这进士科中举之后,往往为官为宰,因此人心倒有相背。
      阿梨笑道:“小妹并无此意。只是,去年圣上便派人着手编纂《太平御览》,其中所记十分庞杂,正是用人之计,大哥莫若前去自荐,定能为他所用。”
      王远之一愣,说道:“此书倒未听说,为兄只知正在编纂类书,文章,小说,医方各一千卷,名为《太平总类》,《文苑精华》《太平广记》和《神医普救》,是由翰林学士李昉主纂﹐扈蒙﹑王克贞﹑宋白等十四人参预修撰。”
      阿梨一愣,忽的想起,此二书是在太平兴国八年编纂完成后,才被赵光义亲自提笔改名的,此时之人怎会知道,忙笑道:“小妹最是糊涂,倒正是此书。”

      王远之摇头笑道;“阿梨倒会自谦了,此书是由朝中大学士编撰,《太平广记》与今年八月完稿,方引起上下关注,而对此有兴趣者多在京中各大书院,我也是来到汴梁方知此事,阿梨深居简出,能知晓此事,当属难得了。”
      阿梨面上一红,方道:“王大哥,你既知道此事,为何不让你的黄义兄帮你引荐,那些翰林学士知你高才,必能大用。”
      王远之笑道:“说来惭愧,韩贤弟已经帮我投过三次名帖,给那李大人府上门人金银无数,竟不能求得一见。”
      阿梨一愣,暗道:这倒十分难办了,口中却说:“你那黄义兄似乎为朝中高官,为何不请他引荐?”
      王远之也是一愣,仔细打量这小姑娘,方笑道:“你是如何猜到?”
      阿梨笑道:“这个‘猜’字用的好。我却和王大哥一般心思,费夫人绿胶姐姐在黄宅时候,也不过教我些女子衣着服饰搭配之理,谈论些修身持家之道,常与韩司交谈,也不过是泛泛之论,最多不过说起黄家有个大仇人。但终究虎行猫步,落了痕迹。”
      王远之哈哈笑道:“你这丫头倒是刁钻。不过黄大哥韩贤弟瞒我,定有深意,倒不妨冷眼观之。”
      阿梨点点头,笑道:“既然如此,王大哥却要再自己想想办法去见那主编李大人。朝廷编修《太平总类》,绝对算是功在千秋,王大哥若能得列编者明序,真正是青史留名了。”
      王远之笑道:“谈何容易。更何况,太祖皇帝在时,已经限令这贵族大臣公荐名额,当今圣上更是重视科举,公荐形同取缔,我倒不如听从黄大哥所言,静待下科。”
      阿梨笑道:“下科也不远,不过再等两年。”
      王远之笑道:“三年一科为常科,你怎知会有一次制科考试?”
      阿梨心道:“偏就是制科,我可连那考题都知道。”当然并不能说破,只笑道:“许是圣上爱才心切,不忍看天下穷才子多等呗。”便又继续说道:“可这翰林学士并不居官,由他举荐,倒是大有可为。即便不能入朝,但能为其助手,也是有十分好处的。”
      王远之自然明白,不然之前也不会和韩司三次登门了,只不过一直没有回音,方才死了心思,听阿梨此言,不禁有活了心思,却不言语,只微微笑着点点头。
      阿梨也笑道:“再有一个半月便是元旦新年,不若再做些手工,随那名帖一并送上,倒比银子来的巧妙。”
      王远之略略沉思,又摇头笑道:“只怕被笑粗鄙。这些大儒都有一丝清高,即便见物心喜,只怕倒会诬我其实文章不佳。”
      阿梨哈哈大笑道:“果然还是王大哥料事周到,不若连文章一并送上,可不上佳!”
      王远之叹道:“可惜今年误考,我要苦等三年。不若就按阿梨之计吧。”
      阿梨点头笑道:“王大哥,目前我还有一事相求,你可要帮我一帮。”

      王远之正自感慨,闻言一愣,方笑道:“你如此明说,我倒放下心来。让我如何帮你?”
      阿梨暗道惭愧,忙笑道:“我本想买个宅子,再把那临街的墙推倒,开春时候再盖几间店面,就像王大哥之前在梨树湾所见,也好做些谋生的营生。大哥帮我谋划谋划,便算你入股,好歹你我赚些嚼裹。”
      王远之略想想,点头笑道:“韩司曾言说,那梨树湾商铺内外多出自你的设想,我却能帮什么?”
      阿梨忙说道:“这便是韩司替我大吹牛皮了。我却是个眼高手低之辈,只会纸上谈兵,当日多亏鲁哥鲁嫂。而在汴梁,就单单缺少一位王大哥这样的实干家。”
      王远之见她说的虔诚,方笑道:“倒不用谦虚,却说说看。”
      阿梨从袖中拿出一张草图,徐徐打开说道:“王大哥,你却看看我这三年计划。”
      王远之定睛看时,只见那图上粗粗画着一条十字长街,把着街口正好开着四种店铺,上面潦草写着几个字,似乎标注着买卖内容,仔细分辨,似乎一为成衣首饰,一为旅馆饭庄,一为居家用品,一为牛车改造,竟然暗含衣食住行,虽不十分明白,但也不由一笑。
      阿梨也笑道:“王大哥莫笑粗鄙。所谓万事开头难,此时为了出头,倒要先开这居家用品店。”

      王远之笑道:“若说这家具一样,我倒可出些主意,毕竟南方样式远胜北方。至于其他,我却一无所知。”
      阿梨笑道:“王大哥,家具不过是这家居中的一类。目前只要先谈谈这家具。正如大哥所言,汴梁所用之物是大气有余,灵巧不足,但自从吴越钱氏几千人八月来到京城,从胭脂口中便知道,左邻右舍对那些精巧的南方家具极为羡慕,而汴梁心思活络之人甚多,我们若不先行一步,这利润便是要拱手让人了。”
      王远之笑道:“你可知每家每户所用家具,都是自己购买木料,再请工匠到自己家里打造的?你这店倒是能成为天下第一家,只怕一时不被人取信。”
      阿梨笑道:“我知他们是担心偷工减料,但所谓有诚信便可立脚。另外,我还会设计多种家具,这可是别人想不到的。只有这两样,我就不怕。”
      王远之笑道:“阿梨所言极是。只不过这本钱所需甚厚啊。”
      阿梨笑道:“这便要向那黄公子和韩司借上一借了。我对汴梁物价并不清楚,王大哥只帮我筹算一下,需要多少本金即可。”
      王远之却不知黄克和韩司此时正结结实实的打了几个冷战,只笑了几声,便定下心来,又向那茶博士索来纸笔,边念边写道:“类似黄宅大小的宅院一所:5000贯。改造临街五间店铺所需:150贯。所雇伙计木匠熟练工30人计:每月15贯。店中需购得各色木料所需200贯。”
      阿梨看到此处,心中暗暗计算,不由乍舌道:“这房产如此之贵,怪不得当日顾况要劝说白居易长安不易居了。也怪不得人人想当那宰相,他这一年不论其他,只俸禄便为3600贯,两年不用便赚个宅院了。”
      王远之更是哈哈大笑道:“便是如此。”
      阿梨方忸怩一通,笑道:“莫若先租来吧。”
      王远之似乎早已料到,大笔一挥改道:“租类似黄宅大小的宅院一所:每年200贯。”又笑道:“若是向官家租住,需要150贯即可。只不过必须是朝中官员,且不能经商。”
      阿梨笑道:“这便不能投机了,只好乖乖先租它一年。另外加上店中半年周转200贯,我便只需借得600贯足矣。”
      王远之又笑道:“这钱是好借,可要还上,便不那么容易了。”
      阿梨却不管他的忧虑,只笑道:“既然我的事情有了眉目,那便谈谈王大哥计划做个什么样的模型送给那李大人啊?”
      王远之也是一愣,笑道:“莫非阿梨由何妙计?”
      阿梨笑道:“倒没有什么妙计。前几日我也曾见过周边农家,十分困苦,我便想请王大哥做个功德。莫若多改进几种耕田犁具。而且,纵观历史,无论何朝何代都是以发展农业为第一要务,你若将此物研制成功,想在此处隐居恐怕都难。”
      王远之点头笑道:“阿梨所言极为有理。在西川,因耕牛稀少,田地多是小块,又不平整,因此民家多用踏犁,一人即可操作。而此间便是中原地区,田园广袤,我观农家多用这曲头犁。只这曲头犁十分笨重,需要用耕牛拖曳。若是改头换面,不是一时之功,但若改得轻巧些,倒尚有余地。”
      阿梨拍手笑道:“王大哥果然厉害。原本若耕牛众多,这曲头犁笨重些,倒更能深耕,也有许多好处。只是我观农家耕牛甚少,多是几人拖曳,倒不妨做的轻巧些,省些人力方好。”
      两人又商量一通,便转回黄宅。

      当夜,韩司果然悄悄来访,见阿梨在灯下绘图,便笑道:“可是在描花样子?红玉可不像胭脂那个嘴把式,女红甚好,你不妨向她请教。”又拉过阿梨的手仔细看看,笑道:“这手上的伤倒是好的快。”
      阿梨把手拉了回来,笑道:“要多谢韩司的药呢。”
      韩司又趋过来,笑道:“这额上的伤呢?让我瞧瞧,可别落了疤。”
      阿梨忙说道:“别拉拉扯扯的。我还有话说呢。”
      韩司撇撇嘴,偏一把把阿梨抱过来,又仔细看看那伤,见果然没有什么大碍,方在阿梨耳边轻轻说道:“有何话说啊。”
      阿梨轻轻在那手上打了一下,心中却十分甜蜜,笑着说道:“若再如此,以后便只在白日说话。”

      韩司也呵呵的笑了几声,便放开手,任阿梨挣开,自己转身坐到旁边那交椅上,又取了桌上那画,突然一愣,笑道:“你竟是要盖房子呢。”
      阿梨也整整衣裙,郑重其事的拿出一纸文书,说道:“韩公子,今日我便要向你600贯铜钱,正是要开家店呢。”
      韩司看着这小人郑重其事的麽样,不由一乐,接过那文书一看,不由笑道:“今日你拉王大哥出门,就是做这些勾当?”
      阿梨皱皱眉,说道:“这文书写的很清楚,一年后归还你660贯,我在梨树湾还有些根基,你是知道的,只不过此时交通不方便,无法送过来而已。何况你那闲钱不拿出来,又能做什么?”

      韩司见她一本正经,不禁十分好笑,直笑了半晌,方道:“按这文书所写,果然对我极大好处。这数目也不大,倒可任你折腾,可要我帮你各处走动走动?”
      阿梨忙摆摆手道:“这却不用。待房子租好,我自然是和王大哥搬过去的。”
      韩司把手里的那文书把玩几下,方勉强笑道:“看起来,这是真的了。你年纪尚幼,何苦逞强?王大哥倒任你胡闹。”
      阿梨见他面沉似水,也不由好笑,说道:“韩司,我和王大哥都是贫苦出身,眼下只是想混个营生。”
      韩司懒洋洋的说道:“那却不必啰嗦。你们一年的开销极是有限,倒不用为这着忙。”
      阿梨见他一副不耐烦的样子,知他生长在富贵乡里,虽然也曾去外面游历,毕竟对这些钱财之物向来看淡,只得笑道:“我本是想去汴梁开个店玩玩。只是若王大哥果然入仕,我碰巧开店成功,这黄宅必然引人瞩目。倒不若此时搬出去,若能成功,自然大家互为帮扶;若不能成功,这黄宅也可做个退身之步。韩司你看可好?”
      韩司脸色渐渐和缓,只笑到:“偏你那么多的故事。幸亏姨母不知道,不然定不能饶你。”
      阿梨笑道:“只绿蕉姐姐默念神功我就受不了。不过连赵普都能四城经营邸店,夺取民利,我却不能?”
      韩司笑道:“若是存心找那赵大人的麻烦,倒要去认真访访门的‘十三间楼’。”
      阿梨叫道:“这个名字听起来就不错,你倒说说来历?”
      韩司略想想,便道:“此店始建于后周显德年间,有当时朝中大臣周景威所立,据说年入十多万贯,赵相便是仿他,只可惜终不能及。”
      阿梨满心向往,暗道:“却原来是红顶商人的鼻祖。”口中却说:“我却不做那梦。”
      韩司果然哈哈大笑,阿梨也微微笑着,心中却暗自盘算该罢店选到何处。

      一连几日,阿梨便和王远之雇了辆牛车,四处闲逛,直到这天傍晚,走到内城东角楼附近的一处巷口,大门处高高悬着一块匾额,隐约提着‘桑宅’二字,阿梨忙叫停车,笑着请王远之四处观望一下,看这桑宅是否合意。
      王远之探头向这巷子深处看去,里面竟似乎很多人往来,再看那几处红色灯笼在风中飘荡,倒像是几处勾栏院,不由得一脸的尴尬,说道:“阿梨,城中繁华处甚多,为何偏偏选中此处?”
      阿梨笑道:“因为那朱家桥、州西、和州北几处,没有这么好的宅子。更何况,此处正是内城大有可为之处。”
      王远之仔细想想那几处,不由连连摇头,竟然都是鱼龙混杂之处,笑道:“阿梨,这店址最要紧,最好便是靠近城门附近,或是那商业坊中,人口往来最多,可你看中这几处并无根基,周围大户又不甚多,可要仔细考量。”
      阿梨见他一脸的不以为然,暗道,你怎知这汴梁未来几年的商业发展便由此处展开,百年后著名的桑家瓦子想来便是脱胎此处,又不能说破,只笑道:“王大哥,现在坊制名存实亡,被废除也不过三两年的事情,眼下民居商居已开始混杂,我观这内城之中,这东南角风水最好,且距离黄宅又近便,真是上佳之选。”
      王远之无奈,只得探出头来仔细询问这赶车人。
      赶车人笑道:“此处距离东华门大街,御街,大相国寺都是不远,那里才更见繁华。这东西大街名为东十字大街,这南北小街便叫作税务街。 ”
      王远之笑道:“阿梨果然会选,还未开店便想着缴税。”
      阿梨也兀自笑了一通,才对王远之说道:“这桑家诺大门庭,门口灯笼竟不能点上一支,又早早的闭门休息,想来定是家道中落所致,与我们倒是甚为相宜。”
      王远之细细看了,也深以为然。
      阿梨便笑道:“王大哥,明日你且去忙自己的事情,我自己先来会会这桑家主人。”
      王远之见阿梨这几日做事有板有眼,自己的事情也十分紧迫,便也同意,只在车里跟阿梨又交代几句方罢。
      桑宅果然距离黄宅不远,一路向东出了旧宋门,然后拐过东南角的角门子,再向西北折行,不过半个时辰的路程,便到了位于麦秸巷的黄宅。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