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第十二章 风急天高猿啸哀 ...

  •   且说姜绵和冯百川,在合欢岛上一无所获,逗留了一段时日,又侥幸逃脱,返回了中原。从屋顶跳下来救走轩辕青哥的正是寿岳剑派祝融部的掌门人姜绵。

      姜绵此次来汴州城目的之一就是寻一个朝廷里的靠山。看见聂逢吉和苏文进血洗轩辕府,他觉得机会来了,便挺身而出,去救下了轩辕青哥。

      此时姜绵也有自己的盘算,他私下想着,当今皇上,怎么可能是军权在握的轩辕治平的对手。此番轩辕治平被逼到如此之境地,必定是要反了的,自己救下轩辕治平的独子,必定是新朝最大的功臣,到时候自己想要什么朝廷地位,想借朝廷之力称霸武林,这一切岂不是唾手可得。

      轩辕青哥五岁便开始学文习武,但也没有正式拜过武功高强的师父,就跟着府上的武师学过一点皮毛。轩辕治平一直希望这个独生儿子,他唯一的孩子,将来能在官场上平步青云,因为轩辕治平对儿子特别宠爱,不忍轩辕青哥受太多筋骨劳累之苦,对于轩辕青哥的拳脚功夫,轩辕治平并没有特别上心,直到轩辕府变故之时,轩辕青哥也算不得一个真正的习过武之人。

      姜绵带着轩辕青哥跃上屋脊,这边朱煞在后面追得正紧。姜绵夹着轩辕青哥跃下屋脊,振臂掠过高墙,转而掠上一株参天古树的树梢,无奈十一月的树木,树叶已几乎落尽,无法隐身,朱煞也已起身跃上了古树,姜绵回身,出其不意,一记“金丝绵掌”打在朱煞的两眼之上,遂夹着轩辕青哥跃下古树。姜绵深知以自己的武功胜过朱煞已是不易,又带着一个孩子,不宜与朱煞久斗。对付朱煞这等草包,实在应该用点智慧甩掉他,跑为上策。姜绵用尽全力,夹带着轩辕青哥向前飞掠。

      天色稍晚,轩辕青哥又不敢太睁眼瞧,但见隐隐约约一重重屋脊在他们脚下退过。朱煞在后面紧追不舍,竟没有落后太远。

      姜绵道:“朋友,我们无冤无仇,只是各为其主,你又何必非要致一个孩童于死地。今日,咱们可否做个朋友,阁下若能手下留情,放过一码,姜某必定感激不尽,来日必报阁下的大恩。”

      “少废话,我招魂手朱煞,从来都没有手下留情的习惯”朱煞瓮声瓮气地答到。

      姜绵只是想借说话之机,分散转移朱煞的注意力,想想要怎么样才能摆脱朱煞的穷追不舍。朱煞是什么人,姜绵太了解了,他恶名远播的朱煞怎么会轻易与人结交,朱煞从来不可能对任何人手下留情,除非为了利益。

      姜绵看见下面的一处宅院,曲廊蜿蜒,松树重重,他突然一伏身,夹着轩辕青哥蹿了下去。天已见黑,这宅院中灯火却尚未点亮。姜绵蹿下去的突然,朱煞还未及反应,暗中跌足。

      姜绵趁着朱煞跌足之际,掏出怀中的暗标,向着四个方向,“嗖,嗖,嗖,嗖嗖”各扔一只,打得枯叶翻飞,伴着风声,朱煞凭听觉,分辨不清姜绵的方位,左边一趟右边一趟,前前后后,后后前前,朱煞一时之间找不准姜绵的位置。

      此时姜绵夹着轩辕青哥在曲廊中三转两转,已不见踪迹。

      出了曲廊,转出轩辕府大院,姜绵拉着轩辕青哥,一路跑,一直跑到远处山上的枯草丛中,二人趴在山上观轩辕府的动向。

      直到过来三更天,聂逢吉,苏文进,才带着人马,抬着几大箱的金银财宝,离开了轩辕府大院。走之前,还放了一把火,轩辕家大院,尽数葬身于火海之中。

      姜绵带着轩辕青哥从枯草丛中爬出来,已是天亮。轩辕青哥的脸上尽是灰道道儿,那是泪水掺着泥土在轩辕青哥脸上留下的印记。

      “叔叔,感谢你的救命之恩,你是谁啊?”

      “孩子,你叫我姜叔叔就好。我是你父亲的好友,我恰巧路过轩辕府,看见他们血洗轩辕府,就赶过去了。孩子,现在轩辕府毁了,汴州城,你是不能待下去了,他们还会继续追杀的。现在我带着你去邺都找你父亲。一路上贤侄免不了要受罪了。”姜绵对轩辕青哥说到。

      “姜叔叔,我不怕受罪,我想找到我爹,我想学好功夫,我想给我大娘和二娘报仇,我想杀了大奸臣聂逢吉和苏文进。”轩辕青哥鼓着嘴,坚定而又气愤地说到。

      深秋傍晚,天色灰暗,秋雨阵阵,秋风嗖嗖,寂寥阴冷。

      姜绵从后背的兜里拿出酒来,倒了一点给轩辕青哥喝,让他暖和暖和,也提提神压压惊,又拿了一块干粮给了他。

      十岁的轩辕青哥之前从未喝过酒,他也不知道姜绵给他喝的是什么?他只觉得此时又饿又渴,他拿起那酒壶狠狠的喝了一大口,他将那酒咽下之后,直辣得他连咳几声,接着他又咂咂嘴,他觉得那种滞留在舌根的辣辣的感觉已经转为甜甜的感觉。他脸上的表情诡异得很,由难看转为喜悦和享受,他咬了一口干粮,又喝了一大口酒,就这样一口干粮就一口酒,轩辕青哥连喝了五大口。轩辕青哥的酒量自这初次尝酒便练了出来,自此成了一个醉侠。

      姜绵说:“贤侄,莫要贪酒,会喝醉的。”

      听到姜绵的话,轩辕青哥才将酒壶还给了姜绵,连声说:“谢谢叔叔。”

      此时,喝了酒的轩辕青哥已经有些微醺的感觉,他的脚步已零乱,他的脸已泛红,他踉踉跄跄地往前走着。

      两人在山边的枯草乱树中躲了一宵,等到天色微明,才慢慢摸到大道上来,姜绵在市镇上,偷偷买了两匹马代步脚力,乘势出了城门,取路赶往邺都方向。

      为了躲避追杀,姜绵带着轩辕青哥没走主路,而是选择了一条比较偏僻难走的小路。两人一路饥餐渴饮,夜住晓行,翻过了山,又沿着水的岸边跋涉。饿了,就在经过市镇之时,在饼铺饭店买些熟肉,面饼,一面行进,一面嚼吃,渴了,就喝口随身携带的酒,和姜绵相处的这几日,轩辕青哥竟然习惯了喝酒,不几日,姜绵所带的酒也喝光了。这样赶了十五日有余,这一日在路上,不觉错过了睡觉的时刻,走了很久也遇不着一处村坊。山道崎岖,天色渐晚,阵阵北风吹来,猎猎作响,令人感毛骨悚然。此时轩辕青哥感到饥累交加,只想有个客栈歇息一下。

      连年战乱,加之水旱灾害,天下元气大伤,流寇四起,四野残败荒凉。两人又行出十多里,终于进到了一个小市镇上,哪知道市镇上静悄悄的一个人影也无。

      二人又行了数十里,到了一个靠山的小村庄,村边残破的碑牌上,可以隐约看见“赵村“二字。”二人进村远远就看见挂着“易安客栈”招牌的简陋农房客栈,姜绵高声道:“店家,店家!”无人应答,只听见山谷的回声。

      二人进得店去,只见院子内地下倒着四具尸首,腐臭扑鼻,看来死者已死去多日。姜绵走近看那尸体,有一具尸体尚且可以看清轮廓,死者是个二十岁上下的男子,男子皮肤白嫩,像是达官贵人。姜绵疑惑着:“在这等小山镇里怎么会有如此面目清秀的达官贵人?”

      姜绵四下一瞧,门窗残破,到处一片散乱,姜绵用手将倒扣在地上的一个箱笼翻转过来,箱笼里是一些杂七杂八的破烂碎布和衣物,姜绵用随身携带的剑,将箱笼中的衣物挑了一下,这一挑不打紧,衣物下面一个四方的东西,滚落了出来,竟有一个玉制的物件,姜绵拿起那物件,用衣角擦拭了一下灰尘,隐约可见上面的字迹,姜绵已经辨认出,那竟是一个传国玉玺,那竟是当今皇上的传国玉玺。姜绵心里充满疑问:“当今皇上的玉玺怎么会出现在这里,那个死去的二十岁的男子,莫非就是当今圣上?”

      姜绵心下想着:“老天真是待我不薄啊,没想到如此轻而易举地就让我姜某人得到了传国玉玺,看来是天命所归啊,这江山有哪个人不想坐呢?如今轩辕治平的儿子又在我身边,我定要找到轩辕治平,让他辅佐我。”想到此,姜绵心里不禁暗自欢喜。

      眼见天色全黑,又饿又累,却一直遇不到一家可以寄宿的客栈,正狼狈间,姜绵忽道:“贤侄,你瞧!”轩辕青哥顺着他手指看去,只见远远地林子里闪出一道光亮,当转入林子里来看时,却是一处茅屋,四周尽是土墙,墙外满是树木,已是初冬,树叶尽数凋落。

      来易来,去难去,分易分,聚难聚。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