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9、第 109 章 ...
-
董老娘听了姜杨的话,第一反应跟正常人一样。
——可真是臊得慌!
要是董三辉和他媳妇这会儿在跟前,她怕是能拍着大腿骂:“怎就这么会丢人现眼呢?”
真是想不通啊!
她一个居住在村里,一辈子没离开家二十里地的老婆子,都会教孙女不许伸手跟别人要东西,别人给时也要先推辞……
堂侄子可是读书人,还早早就搬到城里住了。
又是城里人,又是读书人,咋就能干出这么没脸没皮的事呢?
“三辉两口子干的这事,唉,这叫我说啥好……”董老娘脸上发烧,对着说:“我都觉得没脸见亲家了!”
姜杨忙宽慰她:“他是他,咱是咱,大娘你可别把他的不是揽到自己身上。”
“唉!你这话是为了宽我的心啊。要不是因为跟我家结了亲,也不会叫你家遇上这种事。”董老娘真心觉得对不住亲家。
这都什么事啊。
当初儿媳去城里搭桥让姜家和董三辉家认识,她还挺高兴,想着有三辉家帮忙,亲家在城里扎根也顺利些,再有就是两边跟她家都沾亲,多一层联系,三家关系也会更亲密。
谁想到……
给亲家一点忙没帮上,净给人添堵了!
“你放心,三辉爹娘现下就住在村里,等天亮了,我肯定去找他们说说这事。”董老娘说。
都是亲戚,不可能一上门就横眉冷眼地指责对方,肯定得说得委婉些。大家表面上心照不宣,背地里,三辉爹娘该教子教子该教媳教媳,只要三辉两口子不再继续,那这件事也就过了。
这种不伤脸面就解决亲戚间摩擦的做法,董老娘这一辈子没少成功过,但想到三辉爹娘这回过年来家里的做派,心里却莫名有些没底。
以前总觉得三辉是城里人,是读书人,自然就比他们这些乡下种地的明理有德,今天才发现三辉两口子跟她之前想的几乎是两样。
自从三辉爹娘搬到城里,她也有十多年没认真跟他们相处过了,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也跟她想的不一样……
此时夜深,看着姜杨吃过热水热饭后,董老娘就回了上房,姜杨则被安排将就着在姜杉董大年的屋里歇一晚。
说是歇一晚,但屋里头的三个大人谁能睡得着啊?
看到董珠珠被哄睡了,姜杨首先轻声问他姐和他姐夫,刚刚说的董老爹要卖地是怎么回事。
“让他给你说!”姜杉压低声音,不高兴地剜了一眼董大年。
董大年苦笑一声,跟姜杨解释:“三辉前头参加那啥考试,叫啥考试来着……我也忘了,考了两回,不是都落榜了么?听说是因为没关系,才没被录取,今年又要考,他家找了条门路,说是给人家送点礼送点钱就妥了。”
“三辉家钱不凑手,他爹,也就是我二伯就来跟我爹商量借钱。一张口就是几十两,我家哪有!”
“也不知道我爹咋想的,就动了卖地的心思。”
姜杉在旁边愤愤说:“他咋想的?还能咋想!不就是以为董三辉当了大官,他能跟着享福么?
“一天天就跟叫灌了迷魂汤一样,豁出去一家老小不活,也要供个隔房的侄子!”
“也不想想,董三辉亲爹亲娘都活着呢,他就算走狗屎运真当了什么官,也是先紧着亲爹娘享福,他一个不值钱的叔伯能沾多少光?”
董大年忙提醒媳妇小声,“叫我爹听见了,又该骂你了。”
姜杉立刻又剜了董大年一眼,旁边的姜杨则是挑眉,在心里给董老爹又记了一条过错——
居然骂他姐!
董老爹的错按捺下以后再说,姜杨先说董三辉的事。
董大年不知道董三辉是参加什么考试落榜的,但是姜杨在县里,消息灵通,又对董三辉有过关注,他可是知道是什么考试。
就是科举的第一道门槛,县试!
要不说董三辉是个棒槌呢,念了十多年书,连个县试都没通过!
嗯,他是个棒槌的事也先搁下……姜杨的注意力都在“门路”上,诧异地问董大年:“他家打算贿赂考官?”
“这可是舞弊,一旦查出来,自己得不了好还牵累家小的祸事!”
董大年吓得忙摆手,“不是贿赂考官,不敢不敢。”
“是买题!”
姜杨眼睛睁得更大了,“这也是舞弊!”
“唉,不是这种,是买另一种题……不砍头不坐牢的那种。”董大年着急之下,说得乱七八糟的。
姜杉看不下去,替他解释:“听说是城里有个老秀才会猜题,每年会考哪些人家心里都有数,能猜个七七八八,就是跟他买。一套题价格老高了,还得有人介绍,人家才肯卖。”
“董三辉他爹说这不犯法,官府不管。董三辉去年被录取的几个同窗就因为有关系买到了老秀才出的题,才中的。”
若是姜扶生此时在此,保管能一下听懂,这就是卖押题资料呗。
姜杨也听懂了。
他常在县里行走,却从没听说过老秀才这号人,不过他以往不怎么关心读书人的事,没听说过也正常。
但是,他心中还是忍不住怀疑这事的真假:“真能猜个七七八八?他收了钱能给保证?要是没录取,买题的钱给退么?”
董大年迟疑,“这个,二伯倒是没说过。”
姜杨挑眉,“花老些银子,最后他要是还没被录取,还不给退钱,这钱不就打水漂了么?”
“而且,县试过了还有府试院试呢,院试过了才有功名。董三辉考个县试都得买题,后面两关他过得去么?过不去就还是一介白身,这钱他有能力还么?”
“还有两关呢?”董大年惊呆。
旁边的姜杉也是一脸惊讶。
“我们都以为考一回就算秀才了。”
这话说的……可真够没见识的。
但也不怪他们,要不是宝文几个上了学堂,姜杨又常在县里行走,他原先还以为只要念个七八年书就能当秀才呢!
“那后面两关,一关比一关难。董三辉如果没有真才实学……那我说句不好听的,你家借出的银子八成是回不来了。”
还用假设啥“如果”啊,之前不知道后面还有考试,还能当董三辉没中是运气差点,现在知道他落榜两回的都是基础试……那不用说了,董三辉没有真才实学绝对是妥妥的事实。
姜杉立刻动手掐董大年,“天明就去跟你爹说这事,他要是还跟灌了迷魂汤一样,为着这么个棒槌闹着卖地,那你就跟他说,以后咱俩只给咱娘养老,叫他去跟董三辉过吧!”
这都……什么话!
董大年哪儿敢这么跟他爹说话啊?还不得当即就被他爹一锄头弄死?
小舅子在呢,董大年也不好意思低声下气跟媳妇求饶,嘴里含糊地应好,先糊弄过去。
他们在轻声谈话的时候,上房也响着董家老两口的低声说话声。
其实在董老娘跟姜杨屋里说话的时候,董老爹就从屋里出来过一回。
他站在门口听了一耳朵,没听清具体说什么,听到提到了董三辉,姜杨语气也不好,董老爹就自然把自家原有的矛盾代入了进去。
呵,这是儿媳不高兴他卖地供侄子,把娘家人都叫来撑腰了!
董老爹当即拉着脸就又回了上房。
等到董老娘再回来时,看到的就是他坐在炕上,一照面,就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地阴阳怪气问她:“在背后骂我和三辉,骂高兴了?”
还说姜杉:“可真能耐,白天说她两句,晚上就把娘家人搬来了,我瞧董家也快容不下她了!”
董老娘一贯好脾气,此时也不免带上了气。
“你别在这阴阳怪气,再这样下去,不用你往外赶,人家都不稀罕再待!”
这句话一下就捅了董老爹的肺管子,从来都只有婆家嫌弃做媳妇的,什么时候轮上做媳妇的嫌弃婆家?
“她不稀罕待?她还能去哪儿?一个嫁了人生了孩子的女人,娘家都容不下,哼,她不稀罕待董家,还能去哪儿?”
董老娘心里悲哀,因为他口中的“娘家都容不下”的人,说的正是她自己。
年轻时因为和丈夫争执,委屈地回娘家,结果被娘家人又赶回婆家的经历,是她一辈子难以痊愈的伤疤,揭一回疼一回。
可是眼前这人把她的伤疤当成了笑料。
董老娘闭眼忍住心里的酸楚,在关于自己的事上,她早就不再对眼前人抱指望了,她忍过心里的酸楚,平静地说:“人家来,不是因为你,是因为三辉在县里干的事。”
她把姜杨说给她听的,原样转述了一遍。
从头到尾,董老爹越听越窝火,不过不是生气董三辉干的事,而是——
“他这么编排三辉,你刚刚就干坐着听着?!”
是的,董老爹根本不信他心中的完美侄子,能干出人前人后两张嘴脸、还叫小孩讨吃食的事。
这么离谱,肯定是姜家那个小子编的!
“姜家这是什么意思?三辉念书那么忙,当初他家还要上门找三辉帮忙,亲戚里道的,帮就帮了……咋?不念恩情,还给三辉编排这么些瞎话,他家人良心叫狗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