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7、第 27 章 ...


  •   搬家历来是件麻烦事,贺龄让马顺和马三娘先去府城打理新买的宅子,杨溪村的房子也不打算留人在这看管了。宋秦陆陆续续的跑了几趟府城,贺龄只在买房子的时候去了一趟。

      杨溪村的人对贺龄宋秦要搬走一无所知,只以为又是去周边收货了,直到贺龄把学堂关了,钥匙交还给村长,才漏出一点风声。

      贺龄搬走的时候已经进了三月,只听说村长的孙子已经过了院试第一场,就是名次一般。

      搬家时,村里人又想起贺龄的好处,觉得之前的冷淡做的过了些,送了一些菜蔬和程仪,贺龄只推说心意领了,东西却没收。

      临走前,退还了五位学生的束脩,还另送了几本贺龄自己抄写的启蒙读物,没复学的几家看了眼热,也没脸讨要。王虎王豹两兄弟尤其舍不得贺龄,还跟贺龄保证,以后长大了要去府城看望先生。

      等贺龄在府城安顿好,跑商的王广回来后特意上门了一趟,他这趟出去的早,出门时,贺龄交给他一些定金,请他帮忙看看有没有比较好的甘蔗种,比如红皮甘蔗。这边都是绿皮甘蔗,纤维少甜度低,不如红皮甘蔗适合熬糖。

      村里人知道贺龄现在住处的不多,王广还是问的王二才知道,王二现在在宋秦的山货铺子做事。

      王广被马三娘引进大堂等着,王广看贺龄新家花木扶疏,厅堂门前摆了两盆云松盆景,厅堂内一幅字一幅画,与贺家在村里的农家院子俨然不同,心中更是不喜村里人狭隘,把难得的一个读书人劝退离了村,可惜他儿子还小没赶上去贺龄的学堂,要是有个师徒名分,两家走动起来岂不是更加方便,他现在手中富裕,出来跑商多了,自然知道识字的好处。

      贺家一个主人都没有,马三娘给王广上茶,待客用的也不是粗瓷杯,白瓷杯釉色莹润如玉,釉面呈象牙白色。

      马三娘让冯平去请宋秦回来,留马顺在厅堂里陪客。宋秦的铺子新开,这些日子都在铺子里盯着。贺龄这个时候也不在城里,贺龄忙完庄子里的活,又被白鹿洞书院里的讲学吸引,有空都要带着贺鸣去书院蹭一上午,顺便蹭一顿午食,他才会舍得回来。贺瑜的同学都对他的两个兄弟眼熟了。

      白鹿洞书院的伙食相当不错,据说大厨是个还俗的和尚,还俗后改回了原来的名字,叫沈放。除了头发短些,其他与普通人无异。

      他素食尤其做得好,贺鸣尤其喜欢一道素豆腐,豆腐是沈放自己做的,他做素炒豆腐除了盐什么都不放,做出来的味道就是和别人不一样。沈放做饭有人围观,他也不忌讳,在他眼中,饭食不过饱腹之用,他做菜也没什么秘籍。

      贺龄让宋秦跟在旁边学过,偏偏动作一样,调料也一样,就是味道不同。宋秦开玩笑说,这是沈放在佛前供奉带来的,别人做不出。

      宋秦的铺子离家也不远,王广看宋秦替贺家出面,心里也嘀咕,难道宋秦真的给贺家做工?

      马三娘早准备好饭食,宋秦请王广去饭厅,“王大哥,先吃饭,边吃饭边说。”

      王广大老远来一趟,确实饿了也就没客气。

      两人在饭桌上,都默契的没提村里的不愉快,只说些跑商时遇到的趣事。王广这趟来,除了带来了贺龄要的甘蔗种之外,还带来一种甜瓜的种子,是本地没有的,问宋秦要不要一起收了。

      王广给的价格不高,宋秦就都收下了。

      王广收的甘蔗种多,装了满满的一车。吃过饭宋秦拉到院里一称,足有好几百斤。甜瓜的种子长得有点像西瓜籽,不过颜色是白色的。

      王广把卖家挑选储存种子的方法告诉宋秦,“挑选的都是饱满的种子,用冷水浸泡五到六个时辰后放太阳底下暴晒一天,然后密封包好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储存。要种的时候就把种子取出来放温水中浸泡六个时辰,以后用纱布包着放在阴凉处等种子露出一点点白芽就可以播种了。卖种子的自家也卖瓜,就是种瓜的地方得种完就换,最好种过甜瓜的地方隔两年再继续种甜瓜。”

      说完甜瓜甘蔗的注意事项,把一车货卸干净了王广就要回去了,他也不多问宋秦贺龄买这些种子做什么,他相信秀才的眼光,自家也留了一些准备让媳妇跟着种,临走之前还跟宋秦透露,村长的小孙子运道不好,院试有三场,前两场都顺利的过了,村里人都以为他的功名是十拿九稳了,谁知道考第三场的头天晚上,村长的小孙子一个平地摔把自己的手给摔断了,第三场的考试自然就缺席了。

      宋秦面上不作声色,只道,“太可惜了,来年再考一定能成。”心里却不在意,离得远了谁在乎那些不相干的人呢,换个地方算是从头再来,且忙着呢。

      贺龄回来时,王广已经走了,知道村里没多一个秀才,也没多少幸灾乐祸,要是还在村里呆着,贺龄说不定要避开弟弟们,在没人的地方大笑三声庆贺。

      离开了那个环境,经常去看讲学,人开阔了许多。养出一个读书人不容易,贺龄跟村长小孙子没有来往,不知道他为人怎样,也就不想因为对村长印象不好了就迁怒到他头上。不过贺龄还是把这当成反面教材说给贺瑜听,事情没有尘埃落定前,会发生什么都说不清,对人对事都要慎之又慎。

      种子到手,贺龄又可以开始忙活了。

      搬到府城时,刘县丞也收到了升职当县令的诏书,一高兴顺便就帮贺龄处理了贺龄在县里和镇上的一大片田地,价格不比贺龄买的时候便宜。

      贺龄开始还以为田地急着转手要亏些,需要等一段时间才能找到买家再转手呢。拿到钱后在杨伯岳的介绍下很快在白鹿洞书院周边买了地。

      虽然不如县城买到的多,这次买的地在一块,连成一片。贺龄就想建个和桑蚕鱼塘类似的生态农庄。跑了好几处请教了许多人,水田养鱼,次等的田地仍是玉米土豆大豆套种,沙质土壤的田地就是芝麻辣椒红薯套种。

      有了积蓄的贺龄这次没有全程亲力亲为,他主要负责规划和安排活计。他又买了一批下人,都是逃荒的流民,没学过伺候人的规矩,但是种田是他们的本能。贺龄没想到自己居然有一天也变成了一个剥削下人劳动力的地主,心里总有点过意不去,算他迂腐吧,在给下人的待遇上,贺龄坚持最少要吃饱穿暖。

      贺龄现在一心忙事业是没有悠闲心思在结交周边的村民了,贺福生说贺龄是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贺龄单方面的表示不承认。

      种红皮甘蔗,他是为了熬红糖,红糖滋补价贵,熬糖简单,熬糖剩下的甘蔗渣还可以喂猪,猪粪又能肥田,一举多得,总之这又是一份能给他带来稳定收益的投资。至于甜瓜,这边水果种类少,新奇的水果刚上市也能卖个好价。

      贺龄买这片田地还有一个建好的农庄。原是一个商人天热时避暑的庄子,又大又宽敞,贺龄就把新买的下人都安排住进了农庄,又让一个年纪大却识字会算账的人当庄头,农庄分隔成两部分,一部分留作居住生活,另一部分就当作坊。作坊有甘蔗时就做红糖,现在甘蔗还没长成,作坊就做粉皮粉丝。

      自家的作坊,贺龄要求下人做事要保证自己和场地器具的干净。做得好,贺龄年底每个人都给大额赏钱。作坊里做事的都是有卖身契,贺龄也不担心有人泄密。

      宋秦贺龄各自忙碌了好一段时间,只有晚上有一丁点相处的时间,其中还夹了一个甩不开的阿鸣。贺福生吃醋,问阿鸣是不是不喜欢阿爹。

      阿鸣嘴上说的好听,非常非常喜欢阿爹,说完仍然坚持跟贺龄一起睡,尽管贺龄讲故事都没有贺瑜说的动听。

      贺鸣有次被贺瑜说的故事吸引,听着听着就睡着了,第二天醒来发现不在大哥房间,气的半个时辰跟在贺龄后天哼哼猪叫,贺龄到哪他到哪。

      没有贺鸣打扰的贺龄宋秦过了一个甜蜜又带一点点火辣的夜晚,心情很好,贺鸣拖家带口似的(脚边跟着一只小白,贺鸣哼一声,小白跟着呜呜叫两声,头顶还站着一只嘎嘎乱笑的傻鸟小黑),给家里最酷的三位"大爷”一一喂食完,贺龄的耳朵才没继续遭罪。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