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第 19 章 ...
-
第十九章
农闲时候到了,田里的活是没了,村民也不能闲下来。除了储备冬日需要的柴火,还要上山捡果子菌子回来晒干,这些卖了,家里又添一份进项。一年三百六五天,就没有一天舍得闲下来。
宋秦运道好,又买下了食肆隔壁的一家铺子,早打算好开的山货铺子终于能开起来了。开铺子前,他驾着驴车十里八乡的跑,就为了多收一点干果山货,做得好吃的酱菜他也收,运到镇子上都能卖出去。有些村子路远,山路驴车过不去,只能挑着担子或者背着篓子人力运下山。遇上下雨天,又要顾着不能把收好的货给淋湿了,还得拉着驴子找地方躲雨。宋秦干脆又请了王二陪他一起去,每一趟给二十文的工钱。有时当天能赶回来,有时只能在外头过夜。
等收完货,宋秦也来不及休息调养,屋子里被山货堆着乱七八糟的,还得先把货分类储存,再分批运到镇上的店铺。贺龄上完课也来帮忙,两个人也就一起干活的时候还有点私人空间。
贺龄现在除了作坊的分红,也没什么大头的收入。作坊的生意已经稳定下来,写下契书约好固定送货的就有十来家,都是酒楼食肆,也有一些邻县的新客户来订货。就连王广这次跑商都带着同行的货郎在作坊拿了许多的货,他们准备遇到更远的南边去卖。贺龄把这段时间的收入都买了田地,这次的田地买在大河镇边上,地契手续办好后就佃出去了。也是这次宋秦陪着去办田契才知道,原来宋秦的两家店也都是要交税的,不过比田赋要低些。
贺龄零零散散的还接了一些抄书的活,他让贺瑜跟着一起抄,这样有了练字的机会,又巩固课业。贺瑜抄书得的钱也都让贺瑜自己拿着,贺龄想让贺瑜从现在开始学会支配自己的财产,他可不希望自己的弟弟变成光会读书,其他什么都不会的人。贺瑜现在在书院读书,也认识了新同学,手上有钱,日常交际也不用怯场。
贺瑜有了第一笔自己赚的收入也十分开心,以往都是阿爹或者阿哥给的零花钱和压岁钱。钱到手之后,他就花光了,给家里每个人都买了礼物,包括宋秦,为了感谢宋秦送他上学,他给宋秦买的是一顶能包住脸的大帽子,这是心疼宋秦赶车被冷风吹呢。贺福生只得了一个扇套,看宋秦的帽子还有些吃味。
“阿瑜,天越来越冷,我看你还是住在书院吧。”吃饭的时候,贺龄忍不住跟贺瑜商量,现在天黑的早,今日他们回来天已经全黑了。没有灯还要走山路,贺龄实在不放心。
“那我几天能回一次家啊?”贺瑜在书院已经有了认识的同学,已经不排斥在学院住了,他最好的朋友早已经住在书院了,他的房间还有一个位置。
“你想回来叫人去店里捎个口信,我就去接你,要是我先走了,第二天回来也可以的。每日我还给你送饭食。”宋秦抿了一口果子酒说道,这是一个月前贺龄用山上采的野果子酿的,今天才刚开坛,酒是淡红色的。贺福生有每天晚上喝一杯酒的习惯,贺龄喝不了,就让宋秦陪着了。
贺瑜讨好的给宋秦夹了一块鹅肉,这是今天现杀做的烤鹅。前段时间贺龄让宋秦自己搭的烤炉灶,用起来的效果已经差不多可以和电烤箱相媲美了,烤炉刚做好就试着做了一次烤蛋黄酥,家里人吃着都觉得不错,还做了一些运到铺子里卖,虽然贵,也都卖出去了。
贺龄已经不满足养鸡鸭了,昨日刚从村里专门养鹅的那里买来三只鹅,本来是想养着过段时间吃。结果买回来的三只鹅的脾气暴躁,连狗都敢撵,只能关在笼子里先收收性。不知道怎么回事,有一只飞出了笼子追着贺鸣啄,贺鸣和江林刚从外面回来,刚进门就被鹅撵着跑。贺鸣肉嫩,手背啄了一下,到今天还是红的,还好江林拿过门边的木棍把大鹅赶开了,不然伤的更多。为了安慰贺鸣收到惊吓的心灵,这只大鹅今天就被做成晚餐端上饭桌了。
“在书院,没有我们看着,要自己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学习要有计划,自律慎独。与同门相处,和而不同,不要轻易与人争吵,平日里呢,多思多想,嘴比脑子慢一步。”贺福生怕贺瑜突然没人管就松懈了,又怕他年纪小被人欺负了还不好意思回家告状。
“还有,最重要的也是最简单的,照顾好自己。”贺龄摸摸贺瑜的头,对贺瑜,他还是放心的。
贺瑜也不觉得烦,老老实实的回答,“知道了,天冷加衣服,被褥薄了就换厚的”。
鹅肉相比鸭肉来说,肉要更难咬,贺鸣刚咽下一块鹅肉,“二哥去哪呀?”
贺龄看贺鸣吃的一嘴的油,他现在喜欢自己用勺子吃饭,勺子舀不上来就用手抓。贺龄给他挪正围兜,“二哥读书去,阿鸣长大也读书好不好?”
贺鸣摇头,“我,我要在家的。”
贺福生才不会把三岁小孩的话当真,想起来有件事忘记通知贺龄了,“对了,鹿童,我打算去一趟府城。”
“去府城干什么,有什么要买的吗?”贺龄紧张,放下筷子,认真的看贺福生。
“杨二你还有印象吗?”杨二每次来,贺龄都不在,贺福生不知道贺龄还记不记得人。
“就是送你回来的那个车夫嘛。”
“对对,是他,他前天来说他东家有个朋友新开了一家药铺,想请我去当掌柜。”贺福生考虑了两天,还是心动了。
“阿爹,你一个人我不放心,再说你年纪也大了。”贺龄不同意,现在家里完全不缺钱,没必要让贺福生一个人去府城。
“谁说我一个人?我打算带江林一起去。”贺福生看向江林,“江林,去不去?”
江林想也不想的就点头,又怕贺福生没看到,第一次大声开口,“我去,我,我会好好照顾大叔的。”江林来了贺家后,就让他喊贺福生叔,没把他当外人。这几日出去总是撞见沈桂娘,挺着还不大的肚子,看着他的眼神阴测测的,叫人害怕。
“跟我去府城就不能叫大叔了,要叫我师父,我看你在认药草上很有天赋,就先跟着我学罢。”贺福生对江林很满意,两个不靠谱的说要给江林找人家,从夏天找到冬天,也没什么成果,江林认字慢,对见过的药草却是过目不忘,这么好的天赋不教好就可惜了。再说他自认为年纪还不大,还不想当闲在家里等人伺候的老太爷,他半辈子都忙忙碌碌的,清福他可享不了。
“在家不能教吗?”贺龄疑惑,府城太远,来回不方便。
“家里有多少药材?药铺的药材才多,药铺还有坐堂大夫,学的不是更多更全。”
贺龄劝不住贺福生,宋秦来劝他,“再攒些钱去府城买宅子,到时候一家人就又团聚了,阿瑜还可以换个更好的书院。”
宋秦说的话贺福生喜欢听,京城的宅子铺子没了还灰溜溜的回了老家,他再豁达,心里也是介意的。他看贺龄一脸不乐意又开口,“我就是一掌柜,不用进山也不用去外地,安全的很。过年过节我就带江林回来。好了,也不讲究那么多虚礼,给江林倒杯茶,江林给我敬茶就当是拜师礼了。”
贺龄看贺福生心意已决,也不再说什么,拿了一个杯子,倒了一杯茶让江林端着。
江林心中雀跃,又认真的绷着一张脸,小心的跪在贺福生面前,把双手拿着杯子举过头顶,“师父,喝茶。”
贺福生接过,又说了一些医者仁心的训话就让江林起来。
贺鸣还不太懂发生了什么,也学着江林的样子跪下,惹得旁边的人都笑起来,他更迷糊了,挠挠脸,又站起来跟着笑。
贺福生他们走了之后,家中冷清了下来。白天就只有贺龄贺鸣两个人,宋秦不管多晚都是要回来的。现在家里就三个人吃饭,天气冷,贺龄偷懒干脆做了锅子。小炭炉也是新添的,刚好用来吃锅子。猪大骨加葱段熬汤,过滤了一遍油,又加了泡发好的香菇和干虾,熬一会之后加入柿子酱调味。这样锅子的底汤就准备好了,等宋秦回来就可以开吃。
吃锅子的时候贺龄就格外想念肥牛和虾滑,这是他吃火锅最喜欢的。古代农耕社会,一头牛顶过好几个壮年劳动力,杀牛都是犯法的,只有意外死的牛可以用来买卖,所以能吃到牛肉的机会是少之又少。
好在还有红薯粉、土豆粉可以下锅,除了这两样主食,还准备了肉丸、腌过的猪肉片、豆芽和各种青菜。宋秦很喜欢三个人围着锅子一边吃一边聊天,吃口菜喝口汤,吃出一身的汗,又暖和又舒畅。
贺鸣没有蘸碟,只能看着两个哥哥的红油碟子眼馋。
吃完饭收拾好,两个人带着贺鸣出去散步。贺鸣走在中间,一手拉一个哥哥,两只脚缩着要贺龄宋秦把他拎起来荡秋千。小孩骨头还没长好,时间久了贺龄怕造成习惯性脱臼,只晃悠了一会就不肯继续了。
等哄睡了贺鸣,贺龄宋秦就到书房去了,走之前给贺鸣留了一盏灯,省的他突然醒过来看着黑漆漆的屋子害怕。
以前贺福生贺瑜在家的时候,要避着家里的大家长和半大不大的小朋友,做什么都偷偷摸摸的,突然进入一个没人管的状态,就有点放肆了。两个人都是新手,贺龄了解流程,但是有贼心没贼胆。宋秦嘛,新世界的大门还只打开了一条缝,光是亲吻都已经超出他的学习范围。在某些方面,男生都是比较有天赋的。贺龄也不指点宋秦,就等着宋秦自学成才。
宋秦说要练字也不是随口说的,上一秒把贺龄弄的目眩神晕,下一秒他还记得提醒贺龄学习时间到。两个人一人一张书案,贺龄一般抄书备课,宋秦在旁边临摹字帖。宋秦写了几个字看贺龄还没动静,侧过头看他还在发愣,就过去给他磨墨,贺龄看着宋秦塞到他手里的狼毫笔醒过神来,非常想去摇晃宋秦的肩膀,为什么我的书房play这么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