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 3 章 ...

  •   此刻正是临近正午时分。

      平川镇上仍是人声嘈杂,小贩们的叫卖声,过客游人的笑语声此起彼伏,喧闹非凡。红日当空中,知了蝉鸣,端的是一幅夏日闹景。

      沈又青确实是饿了,便点头应好。

      沈父赶着车子沿着树荫向前,很快便拐到了一条街上,在沈又青看来这便是一条美食街,道路两旁的小摊上时不时的飘来阵阵香气,让人食指大动。

      沈父很快便领着儿子到了一个人气颇旺的摊位上,小摊支在了阴凉处,刚落坐,便大声喊道“老板,来两碗骨汤小馄饨,再来两个碗托(一种陕北小吃),碗托汤多加点儿啊,天太热了。”

      “哎,好嘞客官~马上就好。”

      沈父转头看着儿子,“他家的小馄饨和碗托可都是一绝,一会儿多吃点儿。”

      “好,爹爹”沈又青落座后便向着周遭看去。

      对街的茶楼上人声鼎沸,时不时还有豪爽的笑声传来,客人们谈笑风生。

      “自古道,物各有偶。才子佳人,天生相配,最是人世上的佳话。各位看官且听小子一说……”

      留着山羊胡的说书人正口若悬河,引得大厅内、街道上的众人都伸颈去听。

      看着这一景象,沈又青眼前一亮,他在现代时便是靠写文吃饭的,这一世等入了学后便可以重操旧业,写一写话本之类的,赚一些银钱,不至于太过加重家里的负担,在古代,读书确实是件奢侈的事儿,更遑论是世代都守着那一亩三分地的庄户人家,真真才是靠天吃饭,没灾没荒的年月还好,一旦遇到个天灾人祸的便是安危难保。

      士农工商,在古代这阶级分明社会,如自己这般的普通农家子便也只有通过科举才有阶级跨越的可能,正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

      很快,馄饨和碗托便上齐了,一碗撒着翠绿的葱花的小馄饨,再来一个沁凉的碗托下肚,夏日的热浪都似是被击退了一般。

      饭罢,二人又驶着车辆走走停停买些杂货小物。

      如此耽搁了一会儿,便已到了申时,沈又青父子二人便要出发去城门口。

      兴元朝正值盛世,国泰民安,很多时候城门都是不关的,可是既已约定好了时间,还是要快着点赶路,果然,到了城门口,人已经基本到齐了。

      牛车晃晃悠悠的回到家的时候,太阳染着云霞渐渐西落,整个榆阳村披上了一层橙红的纱裙,温暖美好。

      “哎呦,奶奶的小石头回来了,玩的怎么样啊?”沈奶奶正在院儿里喂着小鸡,一抬头便看到孙子回来了,脸上也泛起了笑意。

      “回来了?”堂屋内坐着的老爷子听到声音也走了出来。

      “回来了,爷爷奶奶,今个儿集市可热闹了。”伸着小短腿儿从牛车上爬下来的沈又青回应着。

      “我这辈子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人呢。”(这辈子确实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人),说着还努力的伸展着双臂形容起来。

      当了几年小孩子卖萌完全无压力,沈又青汗颜—_—\\。

      果然,看着自家乖孙这般可爱模样,沈家老爷子老太太更是笑得开怀。

      正闲话家常,还在厨房的林秋娘和弟媳蒋桂月听到动静也都探头出来,林秋娘看着自家丈夫儿子笑道:“快些收拾收拾,跑了一天该是饿了,饭菜马上便要好了。”

      还未等沈又青父子俩人回应,便又转过头去进了厨房忙活起来。

      沈父带着儿子很快的洗漱收拾好,便开饭了,庄户人家并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一大家子人平日里便是边吃边拉着家常。

      家长里短之后,沈父喝下一口清粥说道“今个儿去祥福酒楼,我和掌柜的说会儿话的工夫,石头自己就会写酒楼名儿了,很是聪慧。”

      听话听音,沈老爷子放下碗筷,咂摸了下嘴巴,心下也明白儿子的意思。

      只是庄户人家,虽然自己有个木工的手艺,但是说到底根儿还是长在地里,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给两个儿子娶妻盖房子,手中也确实没有多少积蓄。

      若是要供养长孙读书,单是每年的束脩孝敬,对于家里来说便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更遑论笔墨纸砚、书本费用就得一家人近半年的嚼用。

      再加上虎头也就只比石头小个一岁多点,不可能两个娃只送一个去读书,自古以来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沈又青一手执筷正吃着呢,没曾想到爹会说出这么番话,知道爹这番话说出口是想让自己开读书,抬头望向父亲,一时之间竟是有点呆愣住了,不禁感动,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他上一世早已习惯了凡事都自己筹谋,这辈子他也拥有了爱他的父母亲人,不再是那个总是独来独往的孤儿了。察觉到眼睛一热,赶紧低下头来扒了两口饭菜,抑制住已经通红的眼眶,准备听听爷爷怎么说。

      老爷子沉吟了一会儿,他从小便失去了双亲,没有机会读书识字,两个儿子也因为家里拮据,跟着夫子学了几个字便回家帮着干活了,修齐和修礼的名字也是请了夫子取的。

      现如今俩个孙子眼瞅着便大了,若真有读书的天分也不能再耽误了。

      拿出烟枪,看了眼桌上的一大家子人,啪嗒啪嗒吸了两口,叹道“石头这孩子打小便聪明,像个读书人,赶明儿便去学堂中问问刘夫子。”看到小儿媳欲言又止的模样又说道,“等虎头这么大点儿的时候,也一并送去读书。”

      “也别只顾着眼前,再难,日子过的紧巴点也能过,但是人人都知道士农工商,如果咱家能供养出个秀才公,那咱们沈家就能真正的改换门庭,不用像现在这样看天吃饭,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在地里刨食,那才真的是祖坟里冒青烟了。”

      “好了,赶紧的都吃饭吧,吃完都回自己屋去,自己再商量商量,有个章程。”沈老爷子又说道“今天有点晚了,等明天早点干完活,趁早去族长家再问问,都回自个儿屋去吧!”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