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集市 ...

  •   如今算的上是盛世了,时局安稳,沈家算是村里过得不错的人家,隔个半月二十天的,也还能沾点荤腥。

      这日一早,天蒙蒙亮,沈又青便听到父亲悉悉索索的起床声,赶忙一骨碌的爬起来自己穿戴好衣裳。

      今日正值镇上集市,沈父今日要去镇子上去将山货送到酒楼,还有林秋娘的绣品。沈家有辆拉货的牛车,临走时还要到村口去捎带着几个同村的乡亲一同去镇上。沈又青昨晚听到便上了心,想一起去镇上。

      看着父亲出了门,到院子里架好牛车,和爷爷两人将需要的东西打包整理好,眼看着就要出发。

      “爹爹,又青也想去镇上,爹带我去吧”沈又青立刻上前拉着父亲的衣角道。

      “哎呦,我们小石头又重了啊”一把抱起脚边的小豆丁,被儿子眼巴巴的盯了一早上沈修齐失笑,“爹去镇上把这些山货卖了,回来给你买糖葫芦吃啊,你呀,就乖乖的和爷爷奶奶待在家里啊。陪陪你娘和圆子。”

      “爹爹,带我去吧,我一定不捣乱。”

      一旁的沈爷爷笑道“修齐,就带着石头去吧,男娃子多涨涨见识也好。”

      “哈哈,既然爹发话了,那我就带着这臭小子走喽。”沈修齐说着拉着沈又青坐上了牛车,很快便驾着牛车向着村口驶去。

      远远地沈又青看到村口聚集的几人,等全部人将东西打包上牛车,便出发了,说是捎人,其实就是捎带东西,人还是要靠自己的双腿走去镇上,当然了,沈又青享受到了身为小孩的福利,一个人坐在车上。

      去往平川镇上需要两个多时辰的路程,一路上极为的热闹。

      终于到了镇上,大家四散开来,自己去办自己的事儿。

      “大家伙,申时还就这里集合啊!超过这个点就自己想办法回去啊!”

      被迫听了一路的家长里短的沈又青松了口气,耳根子终于清净了,无论现代还是古代,永远别小瞧了妇女的八卦能力。

      今日集市,平川镇上也是难得的热闹,一声声的吆喝声,平添了许多烟火气,重生到古代四年,一直都没出过村的沈又青这还是第一次见识到古代的市井,就如同一幅被注入了生气的清明上河图,好不热闹。

      沈又青很快便被自家父亲带着到了一家酒楼,才知道自家山货是要卖给这家酒楼的。

      “爹,这几个字怎么读啊?”沈又青抬头望着酒楼上的牌匾,趁机问向一旁刚停好车的父亲。

      沈修齐也是识几个字儿的,抬头道:“这几个字儿呀,是祥福酒楼。”

      “祥福酒楼?”沈又青跟着读了一遍。“爹,我也想学识字儿。”

      正说着话时,出来一个穿着像是掌柜模样的人走了出来。看到来人,沈父赶忙拱手道:“徐掌柜生意兴隆啊。”

      “徐伯伯生意兴隆”沈又青学舌道。

      “哈哈哈,生意兴隆,生意兴隆,那就借二位公子吉言了。”

      转头对沈父道“令公子教导有方啊!”

      “哪里哪里,犬子年幼,好动了些” 沈父又拱手: “今儿个的山货都在着了,可是绝对的新鲜的,有劳掌柜的过目了。”

      “沈老弟的为人,我自是信得过的。”徐掌柜摆手道。

      因着还没到饭点儿,酒楼还未有客,徐掌柜便领着沈家父子二人走入店内,招呼小二沏上热茶后便吩咐道“小二,便将这山货上了秤,放入厨房。”

      上了坐,沈又青听着耳边的交谈,有些心不在焉,如何才能说服家里人同意自己读书呢?自家与一般的村里人相比虽说还算是富足,但毕竟还是庄户人家,还是全靠家里头那点营生过活,只有地里没事儿的时候才会去找点零工做做。

      然而供养一个读书人,却是极为费钱的事,不说每年的束脩,笔墨纸砚也都是消耗品。且在这古代,书籍更是昂贵。

      更何况沈家祖上几代也没几个读书人,也不是什么耕读人家,父亲沈修齐也堪堪是十来岁才送去夫子那儿识了几个字,没做了睁眼瞎。

      村中同龄及一些稍大的孩子也没有听到有上了学堂的,方圆几个村中送入学堂的不超两掌之数。家里又并不是自己一个男丁,若是自己非要读书,势必会造成一些矛盾,思及此,沈又青少不得叹了口气,想要读书还真是道阻且长啊。

      一旁交谈的二人看着这小人儿又是摇头又是叹气的不由的相视一笑。

      沈父抬手摸摸沈又青毛茸茸的小脑袋:“出去玩会儿吧,就在酒楼旁啊,不能别乱跑。”

      眼睛一亮,沈又青乖巧点头:“谢谢爹,又青出去玩了,保证不乱跑。”

      迈着小短腿跑了几步,回过头挥了挥小胖手“爹,徐伯伯,再见呀。”

      “哈哈哈,再见”

      “去吧,一会儿就回来这里啊!”

      看着儿子跑了出去,沈父笑道,“咱们聊咱们的,我这小儿还是较为乖巧的。”

      …………

      再回到沈又青这头,迈着小短腿跑出来的沈又青在酒楼门口驻足望去。

      大街上人头攒动,一片欣欣向荣,一声声的吆喝唤醒了沉睡的早晨。

      沈又青捡起一根小木棍,抬头看着祥福酒楼四个字,前三个字的繁体都和简体字一样,只有楼字写作“樓”,毕竟写惯了简体字,沈又青便拿着小木棍在地上划拉起来……

      在已经写了十几遍时,沈父与徐掌柜的正走了出来,互相拱手道别。

      沈又青招手:“爹爹,快来看又青写的字。”

      “哦~,又青写了什么?”说着走了过来,看着地上方方正正的字“这,竟是你写的么!”

      激动地一把抱起儿子“我儿子就是聪慧。”

      突然被抱起来,沈又青扭了扭身子,想要挣脱下地:“爹,又青想要去那里!”指着对面街道的一家书肆。

      这时候的书肆,街道,正如元稹为白居易诗集作的序中写到的:“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街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

      这里的模勒便是模刻,持交酒茗则是拿着白诗印本去换茶换酒。

      这时进入书肆的皆是读书之人,称得上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了。

      看着这一景象,沈又青深觉好在重活一世,身处太平盛世,若是个战乱年代,自己这小身板可经不起,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啊,尤其是在这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古代。

      “儿子,咱们先去将你娘的绣品卖了再去啊”看着儿子指着对面书肆的小手失落的垂下,赶忙又道“找到了就带咱们小石头去玩儿啊,爹给你买糖葫芦吃。”

      “好,爹,那咱们快点去吧。”点了点头,沈又青也知道凡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读书这件事还是得从长计议,先逛逛这古代的集市也好。

      看到儿子乖巧的点头,沈父一把将沈又青抱上牛车“扶好车辕,不要松手。”

      "热腾腾的大包子嘞"

      “冰糖葫芦嘞,好吃的冰糖葫芦,酸酸甜甜”

      进城的路上心里装着事儿,没好好的看看这古代的市集街道,沈又青这会儿便趴在牛车上好奇的四处张望。

      从出生到现在四年多就在村中,沈又青觉得自己快要无聊死了,没有网络没有娱乐,小孩的身体又不允许自己上蹿下跳的,如今来到镇上便已经目不暇接了。

      突然手上被塞进一个憨态可掬的小胖娃模样的糖人,活灵活现,沈又青惊喜的睁大眼睛,冲着爹爹甜甜一笑。

      “快吃吧”沈父憋笑,自己这儿子从小便稳重的像个小老头,今日才显出点孩子气。

      …………

      很快沈父把车停在了一家名为春绣坊的绣楼门外,一把将沈又青抱下车。

      林秋娘的绣活便是在这里接的,今次不仅要把绣好的绣品交工,还要接新的绣活。

      “石头,就在门口,千万不能到处乱跑,帮爹照看好牛车,爹很快便出来。”

      “石头保证不乱跑,爹,你放心进去吧,我就在这儿等爹。”

      “好,爹进去了。”沈父抬脚进入春绣坊,很快便有人上前取走绣品查看。

      “今日你娘子怎的没来呢?”正查看绣品的春二娘抬头问道,“秋娘的技艺越发的好了。”

      沈父笑道“家中小女尚且年幼,还离不了人,内子在家照看。”

      “哦,对,我还说呢,许久未见秋娘了,小闺女也满周岁了吧?”边说边利落的将绣品收起,然后新拿了绣布针线交到沈父手上,再示意小二将手上的钱袋递上,“这是这次需要的绣品,这次要得急,尽可能半月便要交工,还请说与秋娘。”

      “好,半月以内我便来交,还是大概这个时辰。”接过绣活和钱袋,沈父转身告辞“小儿还在门外,沈某就先告辞了。”

      “好,还请慢走。”

      出到门外,沈父便看到儿子正乖乖的站着发呆,哭笑不得走过去拍拍儿子的小脑袋“走了,儿子,别发呆了。”石头哪哪都好,就是随时随地都能发起呆来。

      沈又青心里大呼冤枉,自己哪有发呆,分明就是在思考嘛。

      “饿了吧,今天爹带你去吃好吃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