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宝贝,生日快乐。”今天是文秀十八岁的生日。

      “谢谢爸爸妈妈。”文秀左右手搭在爸爸妈妈的肩上,甜甜笑着。

      “快许愿。”文秀妈妈抚着女儿仍苍白的小脸,心中感慨万分,自家的宝贝从小体弱多痛,能平安长大到十八岁实在不容易,病痛的折磨让她看起来比同龄的孩子小了一圈,都十八岁了,还要三天两头跑去医院,可还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看着烛火里坚强而笑靥如花的小脸,文秀妈妈心痛得无法言语,背过脸偷抹了一把泪。

      和爸妈吃过蛋糕,一家三口温馨有爱聊着今天各自发生着的趣事,互道晚安后,文秀回房倒在床上很快便睡着进入梦乡,梦里四周漆黑,一束白光照射中央一位年青的男子正背对着她坐着,文秀看不清对方的模样,她只知道这个男子很忧伤,他到底是谁?为什么要坐在这么冷的地方,那位男子嘴里似乎还在叫着一个人的名字,还说了些什么话,可她一点也没听清,她带着疑惑大着胆子朝着那束光走去,想要弄清楚他为什么在哭,离他越来越近,由抽耸的肩看,她知道这个男子有着不为人知的悲痛,站在光圈外的她像是有了感应,眼眶也开始莫名湿润,她还没明白自己为什么也在哭时,眼角一滴如珍珠大的眼泪随即滚落,砸在地上,继而一把温柔的声音传来:“终于等到你十八岁了,这一等让我好等。”

      “你是谁?”还在流着泪的文秀心一惊,面前的男子不见了,取代的是一片白茫茫的大雾。

      那片大雾再次传来深深的叹息声,凄凉而悲伤。

      “你是我姑姑?”凭直觉文秀就认定这把声音一定是自己早逝的堂姑姑,从长辈的口中,她隐约知道这位未见过面姑姑的事,听说姑姑在十八岁那年和一位富家子弟恋爱,遭受到对方父母的排斥,姑姑断然离去,当时姑姑不知道自己怀着孕,离开后因伤心过度,造成流产,最后大出血,大小不保。慢着,自己能听见姑姑的声音,那是不是自己也死了?

      死了?她只是做了一个梦,就这么死了,老天也太不公平了,从小就让她受尽病痛的折磨,现在好不容易才长到十八岁,她才刚对生活有些许的盼头,命运就这样安排她死了?爸妈会有多伤心。

      “丫头,丫头,”那个温柔的声音继续在叫唤。

      “我在,姑姑。”文秀从自己已死的事实里震惊里抬起头。

      “丫头,抱歉,姑姑不得已这么做。”似乎那把声音对这个事实也于心不忍。

      文秀伸手想拔开那层层白雾,看一下姑姑的模样,“丫头,别找了,你看不到我。”

      “姑姑有事要我做?”文秀对着空气轻声问,从小她就是个善良的孩子,知道姑姑这样,一定是有事要她帮忙。

      “帮姑姑再爱他一次,我不忍心他现在变成这样。”文秀摊开的掌心立刻接到一滴冰凉的水珠,她知道那一定是姑姑的泪,她也同情姑姑,可她还是觉得这件事太荒唐了,她自己都死了,她还怎么去帮姑姑爱姑姑心中那一个人,再说姑姑那个年代是九十年代,现在都二零壹捌年了,她对着空气摇摇头,“姑姑,我也帮不了你,你看,我自己都这样了。”

      “如果你愿意,我把你送回我那个年代。”

      “姑姑,你有这个本事,你不如自己去找他。”

      空气里的人再叹了一口气,“丫头,姑姑……”

      “姑姑,这个我真的做不到,虽然我也渴望恋爱,可他现在都是大叔级,我怎么去爱他呀?再说他心中有你,我怎么去介入?”文秀打断了姑姑的话。

      “别担心,丫头,一切都会重来,你本就是我,我也本是你,我俩本是一体,去吧,去吧,帮他改一个好一点的结局。”

      记忆碎片猝不及防就全撞了进来,倾刻如倒泻的月光:

      九十年代,这是一个物资贫乏的年代,在农村清一色全是盖瓦的土坯房,才早上五点,文姝早已起床,在忙碌做一家人的早饭,她开心唱着在学校学到的歌曲,小小的身子端起一口很重的大铁锅,有点吃力,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文姝从记事起,就有做不完的家务,洗衣做饭,挑水淋菜,锄田收稻谷,带几个妹妹……家里家外都是一把能手。

      她赶紧用米糠把锅洗刷干净,她要煮一大锅粥和红薯,还要连带煮一锅喂猪的猪食。时间会有点紧迫,她得动作快点才行,一会她还要走一个小时的山路去上学。

      把锅全弄好,架在土灶上,转身从低矮漆黑的小厨房跑到土坯房的走廊上,抱回一捆柴火,开始烧柴火做早饭。最近都是连绵的雨天,柴火回潮有点湿润,最怕是烧这样的柴,不但很难烧着,就算烧着了也是浓烟滚滚,把人呛得眼泪鼻水一起流,文姝边用手挥着烟边剧烈咳嗽着,实在呛得不行了,赶紧跑出厨房外面顺口气,再继续进去添柴,火一旦灭了,一会更难烧起来,她半点也不敢松懈。

      除了浓烟,土灶里燃烧的柴时不时会飞出一束灰,用手一抹,脸上会留下黑黑的一道,尽管生活的环境如此恶劣,但文姝仍每天乐呵呵的,因为她还能去读书,她是当地为数不多能读书的女孩,在农村人的思想里,女孩长大后终究是别人家的人,读这么多书有什么用,还不如留些钱帮衬家里。她能读书,得益于她爷爷文涛,她爷爷是方圆百里读书最多的一位,可百无一用也是书生,尽管爷爷读书多,可还是逃不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读书虽未能为爷爷带来什么改变,可他仍坚持要文姝父母送她上学,他还是一味相信知识能改变一切,不管是男孩女孩,必须用知识来改变命运。

      早饭终于做好了,猪食也煮好了,她匆忙给自己舀了一碗米汤,她不敢喝米粥,念及三个年小的妹妹,她懂事只喝了一点米汤,把米粥全留下给爷爷父母和妹妹们,可那稀稀的米汤根本填不饱肚子,每天早上课上到一半,她就饿得两眼发昏,中午在学校也只有几条红薯当午饭。尽管这样的日子很苦,可她从没抱怨过,特别感恩父母能让她读书。

      她和爷爷的感情最好,也最喜欢和爷爷一起出去干农活,爷爷文涛总是心疼这个大孙女,总慈爱说:“姝儿,你先在旁边休息一会,剩下的爷爷全包了。”文姝就把带出来的书本找个树荫下认真读起书来。

      白天文姝几乎没有空闲时间,除了要上山砍柴,割草喂猪,甚至于还要背着妹妹去山地收花生……晚上她不敢开灯太晚看书,父亲骂过她,说一个丫头片子整天看那么多书有个屁用,晚上还要开灯浪费电费。

      每当此时文姝仍抱着书,哪怕是借着微弱的月光也要把当天老师布置的功课做完。尽管很努力生活,可日子一点也不施半点仁慈给她。

      在她读初二那一年的暑假,文姝临睡前喝了太多水,半夜让尿醒,夜深人静,她不敢去离家很远猪圈那边的厕所,她绕过父母的房间来到堆放柴火灰的肥料屋匆匆解决,再绕回来经过父母房间时,听到里面传来父母小小的争吵声音,里面还有母亲的哭泣声更有爷爷的叹息声,似乎还有另一个陌生人的声音。都三更半夜了,大家都在做什么,她稍疑惑把耳朵凑近房门,想听清大人们到底在吵什么。

      粗鲁的男声传出:“如果一会出生还是女孩,接生婆,你帮我放进尿桶算了。”是父亲文添福的声音。

      “不能有商量的余地吗?”接着是母亲曹来娣哭泣的声音:“送人也好。”

      “作孽,作孽。”是爷爷文涛的叹息声。

      文姝还没听明白发生了什么事,让大人们三更半夜聚在一起,就听见一阵清脆的“哇哇”小孩子的哭泣声音。

      那个陌生女人的声音传来:“还是女孩。”

      “那按照刚才说的办。”父亲的声音很冷漠。

      “呜呜。”母亲的哭泣比先前大了许多。

      “要不送人养吧,这样子溺死太缺德了。”接生婆的话语里有着怜惜与不忍。

      母亲也在哀求,可父亲的态度很硬: “处理掉,不准送人,传出去,让别人知道,我们都四个女儿,加上这个,五个,计划生育的人能放过我们吗?我还指望你生个儿子,到时传出去了,让计划生育的人把你抓去节育了,谁来替我生儿子?”

      母亲的哭声里似乎也有了妥协的意思,不知是哪里来的勇气,文姝一把推开虚掩的房门,一下跪在所有人的面前,哭着叫:“不要淹死妹妹,你们不要我要,我不读书了,我明天就出去打工,赚钱养妹妹,你们别杀了妹妹,求你们……”文姝护在还没穿衣服还带着胎血的妹妹边哀求,“我养妹妹。”刚出生的小宝宝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也大声哭着在抗议着,在控诉着这个世界的无情,一屋子的哭声,接生婆叹了一口气,“你们还是积点德吧,放过这条可怜的生命吧,你们要生儿子,叫嫂子回娘家避避。”

      “爸妈,求你们,放过妹妹。”看着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文姝,还有刚出生正在哇哇大哭的小女儿,文添福有点不耐烦,正眼也没瞧一下刚生产完的老婆:“算了,算了,随你们便。”

      爷爷搂着跪在地上的大孙女老泪纵横,文涛从没像现在这样恨自己只是个文弱书生,他含着泪说:“姝儿,你受委屈了。”

      接生婆立刻欢天喜地给小婴儿擦拭身上的血迹,穿上小衣服。

      看着还差四个月才满十六周岁的大孙女,明天就要离开家乡,去一个陌生的城市赚钱帮补家,做爷爷的文涛万般无奈,再三叮嘱她:“姝儿呀,都是爷爷没用,你小小年纪就要帮家里挑起生活的重担。”话还没说完他又咳了起来,这些日子,他的老毛病又犯了。

      文姝边帮爷爷拍背,边安慰文涛,“爷爷,我没事的,村里比我更小的女孩都出去打工了,我也能行的,就是爷爷,您一定要保重身体,我赚到钱了寄回来给您,您一定要去镇里的医院好好看看病,别老吃那些土方子。”

      “姝儿,出门在外,一定要注意安全。来。”文涛从贴身的衣服拿出一个很旧的手帕,他的手颤微微打开,里面是一叠都是一块一块的散钱,他全塞给文姝。

      文姝不接,她知道那是爷爷空闲时上山挖草药换来的。

      “爷爷给你的就拿着,你出门在外,不像在家里。万一有个什么事,也没人帮到你,钱不多,你留着也好防身。”文涛再次泪流拉着大孙女的手。

      “爷爷……”尽管对未来有着太多的恐惧,但她还是将这些不安收于心底,像个小大人一样安慰年迈的爷爷,“爷爷,我没事的,姝儿听说外面的城市很漂亮,到时姝儿赚到钱了,就回来带爷爷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好,好,爷爷等着。”两爷孙一直聊到夜深。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