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家乡的味道 ...
-
普列的硬座真心挺累人,尤其是中长途,坐久了能感觉到尾椎的酸痛。袁飒的位置靠近过道,而过道上站满了没有位置的人以及大包小包的行李,每个人都是疲倦的,可是回家过年的幸福掩盖了一切不容易。
在火车开动后不久,手机就收到了阮锋发来的信息,询问是否已经上车、车厢内是否拥挤,袁飒一一回复。
“车上无聊,要不我陪你聊天吧。”
“你真阔啊,我这个月的短信配额都快用完了。”
“等着,我给你充值!”
袁飒都能透过文字看到那头的无赖的脸。
“别别别!算我错了,你要聊什么?”
“回家这段时间会不会想我?”
“俩男人有什么好想的啊!”
“要想的事儿可多了啊,例如我们的相识、球赛、吃饭、自习、争吵.......”
“你丫怎么搞的好像是恋爱中的男女一样啊!”
一句话之后,那头竟然久久没有回复。袁飒起初以为是手机在火车上信号不好,也就没在意。在经过一个站后,手机终于再次响起了起来,拿过手机打开一看。
“刚你手机信号不好吧,现在到哪儿了?”
“这刚过六分之一呢,你也别老陪我聊天了,干自己的事儿去吧,我睡会,这样时间过得快点。”
“睡觉的时候把包的背带绕在自己手腕上,带着的零食虽然不好,但也多少吃点,别饿着自己,别买车上的泡面吃,那玩意儿吃多了对身体不好。”
“好啦,我又不是小孩子了,先不聊了啊。”
手机里的记录都是来自一个人,袁飒放好手机,拆开塑料袋拿出了一个鸡蛋糕,咬一口,松软香甜,就好比现在的心情。
列车经过一站又一站,透过窗户看到的风景和半年前经过的时候正好顺序相反,看着行色匆匆的行人,深深体会到了国人的故土情节,不论走得多远,过年了,都要回家。
袁飒也想念自己的母亲了,那个操劳了半生的女人,那个无依无靠仅有儿子相伴的女人。想着想着,不自觉地握紧了书包的靠近身体的一面,那里面装的是一个学期以来自己省下来的零花钱。
天色渐渐暗了,普列难得的准时了一回,晚上八点的时候停靠在了康阳站。走出火车站的时候,眼里看到的都是熟悉的街景,这个城市自己生活了19年。
在公交站等车的时候,阮锋电话又来了,在得知袁飒已经到站后,电话那头也终于放下心了。
公交运行了40分钟后,在一个叫做仓后的小车站停下来,透过玻璃窗,袁飒早就看见了那个不知站了多久的身影。
这是一个中年妇女,个头在女人当中算得上高,容颜的衰败已经显现出来了:眼角的皱纹、青丝中藏不住的白发、蜡黄的脸色,身上穿着一件有些过时的黑色棉衣,整体的感觉有些土,唯一让人不能忽视的就是她的眼神,其中的坚毅、忍耐是这个年纪的女人中少有的。
“妈!”
母亲隔了半年后再次见到儿子,满眼都是喜悦,上下不住地打量着,就怕儿子哪里瘦了点。袁飒挽住母亲的手,母子俩一边走一边聊,在路灯下留下两个渐渐拉长的身影。
袁飒所在的小区是一个上个世纪70年代建造的集资房,地理位置虽然勉强能算得上是靠近市中心,然而却是房屋老旧,不少房子年久失修,外墙斑驳,小区内私拉乱建严重,道路狭窄,是个不折不扣的城中村。
康阳市政府一直想要对该片区域进行推倒重建,可是因为拆迁补偿的问题一直没能和小区居民谈拢,导致这项工程拖到现在迟迟没有动工。
袁飒的家在小区最里边的一幢房子的四楼,也是顶楼,靠近小区内的垃圾堆。走上墙皮都快脱落完的楼梯,来到家门前,母亲取出钥匙打开已经看不出原来漆颜色的防盗门和木门,那个破旧又熟悉的家就出现在面前了:
90平的房子,正对着大门的是客厅,除了一台老式的28寸彩电放在小桌子上,就只有一套木头沙发和茶几;客厅的西面是两个房间,一个是母亲的房间,另一个是袁飒的,两个房间的装饰相差无几,都只有一张床、床头柜和衣柜;客厅的东边从北到南依次是厨房、餐厅和卫生间,一共也就十几平的面积,餐厅的窗户一侧安装着素色的窗帘。整个家简单甚至是寒酸,但是却格外的干净整洁。
“赶紧把包放下,快去洗漱吧,我都烧好热水了。”母亲对袁飒说道。
在柔和的室内灯光下,母亲的容颜看得很清楚:稀疏的刘海,淡淡的眉毛,小小的单皮眼,不算高挺的鼻梁和有些脱皮的嘴唇,即便再年轻三十岁,母亲也绝对算不上是个美人。母亲的名字叫做杜爱芳,一个有着浓郁上个世纪60年代味道的名字。
“妈,您明天还要出早点摊儿么?”
“不了,距离过年也就这么几天了,儿子回来了,明天啊,和你一起去置办年货!”
那张年纪比袁飒还要大的木板床被母亲收拾得很是温馨,厚厚软软的床垫上一床蓝色的宽大被子,她明白自己的儿子最爱蓝色。
袁飒躺上去后,整个身体在一瞬间就卸下了所有的防备,那种从肢体末端蔓延开来的舒适感席卷了整个身体直达大脑,向脑子发送出安睡的指令。
当袁飒进入梦乡的时候,阮锋也已经躺在自己的大床上了,他的房间宽敞,装修的时尚而不过分俗气。
他骗了袁飒,自己的车票并不是当初俩人排队买到的那一张,那一张被他珍藏了,之后又买了一张仅比袁飒的车晚两个小时的车次,在送走了袁飒之后,他立马打的赶赴车站,在开车前几分钟上了车。
当袁飒睁开眼的时候已经是2月1日早上八点了,穿好衣服,来到厨房,母亲已经将早餐做好了:两个热气腾腾的肉包子、一个水煮蛋和一杯温牛奶。
“哇,真香啊!”袁飒忍不住抓起一个包子塞进嘴里,肉汁很快就在口腔中溢出,肉的鲜香和包子皮的软糯,口感非常丰富。
“哎,你这人,都不刷牙就吃啊!”母亲嗔怪道,可眼里分明带着笑。
“妈,您的手艺真是越来越好了!”说着,包子的油都从嘴边溢出了。
“昨天刚做的,你喜欢啊,以后天天给你做。现在呢,你赶紧收拾收拾,我们打算出门去。”
“去哪儿?新马路么?”
“是啊!”
“好嘞!”
新马路承载了袁飒孩提时代关于春节的所有记忆。那是一条并不长的、颇有年岁的老路了,多年以前,一些小商贩和农村里的农户会在春节前到这条路上临时摆个地摊,卖些生活用品或是蔬菜之类的,政府也并没有加以制止,久而久之,这条路越来越兴旺,来摆摊的人也是越来越多,如今已经形成了规模。
每到春节前一个月,沿街两边就开始摆出各种摊位,已经不是最初的地上垫一块布那么简单了,取而代之的是临时的板房。而政府呢,也乐得帮一把,不但不驱赶,反而派出警察在街的两头执勤,不让机动车出入,维持秩序,这样新马路也就变成了人行街。
这条街因为是临时开放,各家摊主也并不会乱喊价,价格很是公道,经过百姓的一传十、十传百,如今已经变得很有名气了,不少人都会来逛一逛,采购些年货。
袁飒的记忆中,每到过年了,自己并没有去过什么百货公司或是大型超市,反而每年都会去新马路。看着拥挤的人潮,听着不绝于耳的叫卖声和讨价还价声,置身其中,袁飒才真实地感受到了春节的热闹,因而当母亲说起这个名字的时候,他的精神头儿别提多么足了。
今年的新马路热闹程度比起去年来说只多不少,在人群中穿梭,袁飒仿佛回到了小时候,牵着母亲的手笑逐颜开地在各个摊位前兜兜转转。
“妈,买副对联吧,贴在咱家门口。”
“好啊,你挑些吉利的话儿!”
“你看这副怎么样?‘雪花献瑞五龙鳞甲飞天地,绿酒添欢家人父子庆丰年’,我觉得挺好!”
母亲本来笑着的脸看到后面半句,愣了楞,笑容有些僵住。
袁飒很快就明白了“改一个字就更好了,在咱家啊,是‘母子庆丰年’,哈哈!”
“你啊,就随你吧,你觉得喜欢就好。”
在麻糖的摊位前,袁飒一口气将七种口味买齐了。
“你哪来的钱?买这么多的麻糖干啥?”
“妈,这钱啊,我没偷没抢,也没占用学习时间去打工,而是从您给的每月零花钱里省下来的。您不是最爱吃麻糖么,一年到头也舍不得给自己买点吃吃,这不过年了么,儿子给您买点!”
母亲心里感动着、欢喜着,可嘴里还是要说几句“你的孝心妈知道了,那也没必要买这么多啊,吃的完么?”
“没事儿,这不是还有我么,过年这些天啊,我就陪着您一起吃。”
“好啊!”
新马路不过区区一千米的长度,可母子俩竟然逛了三小时,基本每一处的摊位两人都去光顾过了,买了不少的年货,花的钱却并不多,算得上性价比很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