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后记 ...

  •   明万历二十九年十月,神宗册立恭妃王氏所出皇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
      皇贵妃郑氏所出皇三子朱常洵受封福王,封地为洛阳富庶之地,却因神宗的偏爱而违制留居宫内十余年,不赴封国就藩,群臣屡谏而无果。后,慈圣皇太后李氏染病垂危,召问郑妃:“福王何未赴封国?”郑妃道:“明岁为太后七十寿诞,福王一片孝心,暂居宫中以待为您祝寿。”李太后只冷冷反问:“我小儿潞王就藩卫辉,试问此亲儿可回宫祝寿否?”郑妃无言以对,终只得应允督促爱子速往封国就藩。
      万历四十二年二月,慈圣皇太后李氏病逝,谥孝定皇后,入葬天寿山明穆宗之昭陵。
      万历四十二年三月,福王朱常洵终赴封国洛阳就藩。神宗携郑贵妃于宫门前同爱子话别,依依相对,殷殷嘱咐,禁不住泪如泉涌。
      万历四十八年四月初六,神宗原配皇后王氏病逝,谥孝端皇后。
      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神宗病逝。垂危之际,遗命曰:“念郑贵妃待我好,册立为皇后,死后葬入定陵寿宫与朕作伴……”但神宗既已殡天,如何行册立皇后之礼?众臣以为此诏“有悖典礼”,册后一事遂不了了之。
      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初一,皇太子朱常洛登基,是为明光宗。
      万历四十八年十月初三,神宗及孝端皇后王氏同时入葬天寿山之定陵。
      此后十年,郑妃幽居宫内,与所爱之人生死永隔,与亲生之子天各一方,背负着红颜祸水的骂名,饱尝母子分离之苦和世态炎凉,终于在凄苦寂寞中死去,谥恭恪贵妃,孤独地,葬于银泉山下。
      而宫婢出身的恭妃王氏,虽诞育皇长子,却始终不得神宗宠爱,幽闭于冷宫二十余年,双目失明,重疾缠身,病逝于万历三十九年,临终前太子砸开重锁、破门而入,母子方得以最后相见。众臣力谏之下,神宗方追封王氏为皇贵妃,谥温肃皇贵妃,落葬天寿山东井左侧平冈地。
      及至神宗、光宗相继病亡,光宗长子朱由校即位,即明熹宗天启帝。熹宗追尊其亲祖母王氏为孝靖皇太后,迁葬天寿山定陵玄宫。王氏为帝之生母,与神宗纵生不同床,终究死而同穴。

      神宗亡故二十四年后,明朝灭亡。
      史家皆言,明亡不在崇祯,而在万历。
      太子为国之本,万历一朝,神宗为册立太子之事与群臣争执不下,“国本之争”前后达十五年之久,无数大臣因此获罪,遭贬谪、受廷杖之刑。自万历十七年始,至万历四十八年神宗驾崩,三十二年内,神宗不视朝、不祭天、不拜祖,对臣工所呈奏章皆懒于过目。
      郑氏册封皇贵妃时,户科给事中姜应麟上疏进谏,降处极边;而后吏部员外郎沈璟、刑部主事孙如法亦上疏指责,一并获罪。
      礼部尚书洪乃春上疏言神宗贪恋女色而不朝,受廷杖六十,削职为民。
      王如坚、朱维京上疏指责皇帝于太子一事许而不立、言而无信,被谪戍边,一同上疏者革职为民。
      耄耋老臣郭文章呈上众臣所作力谏皇帝勤政戒色的疏文,亦遭廷杖,从此卧床不起。
      给事中王德完上疏谏立太子事,廷杖一百后除名。
      ……

      但,真情没有错。
      男子若居帝位,为至尊,古来皆是薄情者多,真心者少。皇权之下,真正的爱情是怎样地难得。
      皇帝并不是什么真龙天子,皇帝也是凡人,也希冀着嘴普通的凡夫俗子的爱。而这一切一切的渴求,只有郑妃能够懂得,这一切一切的温暖,只有郑妃能够给予。她摒弃了礼法尊卑,只把他当做是今生的爱人。
      而他,生来便被强加上了黄金的枷锁,他倾尽一生与之挣扎搏斗,却终究还是挣脱不了命运的束缚。于是,他沉沦;于是,对于此生唯一的挚爱,他只有辜负。
      或许万历真的是昏君吧,或许郑贵妃真的是红颜祸水。
      但,爱不应有错,郑妃因爱而生的贪心索取也不应有错;恨不应有错,万历因恨而生的消极抗争也不应有错。
      可这爱恨,落在了帝王家,便是,倾国。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