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初识 ...

  •   辽穆宗应历十年春。
      京郊延芳淀,清明时节,草长莺飞。春河开冻,流水湍急,冰凌如梭。
      映梨和哥哥仲连给夭亡的幼弟扫墓。尽落悲痛之泪后,踏上马车。忽听得远方传来一声马长嘶鸣,待到循声望去,只见一匹马好似发疯一般狂奔,马车被拖得快散架了。仲连大叫一声:“不好!马惊了!车里好像有个孩子呢!”
      映梨下车来看时,一个车轮已经滚了出去,马挣脱了缰绳,奔走了。车子歪歪斜斜晃了几步,被一块石头挡住了去路。仲连、映梨三步并作两步赶去救人,只见车里是一个十多岁的契丹少年,和幼弟年纪相仿,痩销,苍白,已经昏死过去。
      “快,哥,咱们把他抬到咱们的车上去!”
      仲连抱起少年,只说到:“这么瘦。”将少年放到车里,一扬手里的鞭子,向家奔驰。映梨恐车颠簸,一路将双手垫在少年头下。
      在车里,少年悠悠醒转过来,只见映梨双手垫在他头下,又看看映梨。映梨见他似乎想问什么,轻声道:“醒了啊。路途颠簸。你头上有伤,我怕你颠得痛。”少年一笑不语又昏昏睡去。
      到了家,仲连将少年安置在弟弟房中,又请父亲过来诊治。班老伯搭脉半晌,拈须不语,须臾,吩咐仲连去城中抓药。
      “爹,他头上的伤……”映梨坐在床边问。
      “这孩子身体太虚弱了。今日昏迷,多半是惊吓所致,头上的小伤不碍事。只怕他是沉疴连年,再加上惊马,雪上加霜。不过正巧,这时节正是对症药的节气。你哥哥快去抓药来,你给他服下。先吃三幅看看。我要去给邢公祝寿,你好生看着他。等他醒了,你问问他家在何方,咱们也好告诉他父母。他父母还不知道怎样心急如焚呢。”说罢去换了出门衣裳,骑马去了邢府。
      映梨寸步不离守在床边。金乌西坠,玉兔东升。到了掌灯时分,她正在点灯,只听到少年轻声唤“水”,知他醒了,忙将灯盏和茶盏一齐端来。
      少年挣扎着想起来,映梨忙按住他,“快别动了!来喝水。饿了吗?”
      少年点头。
      “有刚熬好的米汤。我这就去拿。”
      少年点头道,“我现在虚不受补,米汤正好。”
      映梨一边给他掖被子一边笑道:“你还懂医理啊!”
      少年微微一笑,“久病成医罢了。”
      映梨想到这孩子还这么小就身体这么虚弱,不禁想到了自己少年夭亡的弟弟,顿时珠泪满腮。少年愣了一下,慢慢说道:“这位姐姐,你……怎么了?这里是哪里?我怎么会在这?”
      “你的马惊了,我们去城郊给弟弟扫墓归途遇到,把你带回来了。真悬啊!”仲连大步流星走进来,“这里是南京琉璃河大家,我叫仲连,这是我妹妹映梨,你是谁家孩子?天色已经晚,你家里还不知道怎么心急火燎的呢!我这就去你家里告诉你父母。府上是?”
      “在下耶律贤,你们叫我贤宁吧。家在南京城里。”少年慢慢说道,“幼年父母双亡,我还有一个弟弟和三个妹妹。你也不用急着告诉我家里……反正家里也没什么人。”
      仲连后悔说话太急,触动少年的伤心事。看看映梨,映梨没想到眼前的病弱少年如此孤苦,顿时眼圈又红了。
      仲连把背篓递给映梨,“快去熬药吧。这里我看着。”
      映梨接过,并不马上出去,说道,“哥哥你还没吃饭呢,你先吃饭去。我这边给他喂米汤。”
      仲连笑笑,“我吃饭就来”,拍拍妹妹的头,转身出去了。
      少年羡慕地看着,和拿来米汤的映梨说到:“兄友弟恭。我今天是看到了兄友妹恭。羡慕啊。”
      “看不出啊,你是契丹人,还会我们汉人的典故。”映梨惊讶。
      “我的老师是汉人,满腹经纶,教我四书五经,可惜我身子不好,不能像你们汉人那样头悬梁锥刺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四书也未曾读全了”,少年说着又咳嗽起来。
      借着灯光,映梨看他两颊通红,不像中午时脸色惨白,忙用手试了试额头,只觉烧得滚烫,忙喊道:“哥哥,快来!这孩子热得很!”
      仲连赶忙奔来,伸手探了探耶律贤的额头,“哎呀!发烧了!爹去了邢伯伯家祝寿。我这就去叫爹回来!”
      “仲连兄,不必劳烦老伯。我这是宿疾,不碍事,只要发发汗就好了。”一语未了,少年又昏死过去。
      仲连听他这般说,但还是放心不下,要夜里看护他。映梨说:“哥哥明天一早就要进城告诉他家里,下午还和人约好了一起比赛射箭。今晚要休息好了,明天才能有好精神啊!莺儿前几天一直病着。今天才好点儿。不好让她再来熬夜。还是我来看他吧。再说,”不由一笑,“他才多大的孩子啊!还没咱们家三弟大呢,有什么男女大防要避嫌啊!”
      仲连听她说得大有道理,命人取了饭来给她,自己先去休息了。
      映梨一步不敢离开,抓了卷书在床头守了一夜。快天亮时,仲连进来将耶律贤汗浸透了的衣服换了,之后就进城去报信了。清晨,阳光从窗户斜照进来,映梨实在精神支持不住,趴在床边小盹。睁眼时,发现少年醒了,一双星眸正盯着她看。

      “姐姐在看什么书?”耶律贤看到她身边的几上摊开一个书卷。
      “昨晚你睡着了,我看唐诗打发时间。”
      耶律贤笑道:“姐姐在读哪首?不知我是否有幸聆听姐姐读诗呢?”
      映梨转身取过书:“《左掖梨花(同王维、皇甫冉赋)》1
      冷艳全欺雪,
      馀香乍入衣。
      春风且莫定,
      吹向玉阶飞。
      丘维、王维和皇甫冉他们三个一起咏梨花,我最喜欢这首。”
      “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耶律贤跟着念了一句,想了想,一笑,“姐姐雅音纯正,听着不像本地人啊……”他对这首诗的兴趣似乎不大。
      “我家本在中原,祖父中年时,为避战祸,举家北上。从祖父起,我家已在这塞外桃源生活了几十年了。”
      “寻得桃源好避秦2。难怪姐姐和大哥言谈举止,超然若闲云野鹤,出世得很。想来老伯也是淡泊名利、闲云野鹤一般的人物了。我这般叨扰,让府上阖家不宁,姐姐你看了我一夜。我心下实在过意不去,等我身体恢复了,必向老伯拜谢救命之恩。”
      “你这孩子,身体病着呢,还想着这么多礼数干嘛?劳心劳神的。等身边好了再说不迟!别说你病着,就是身体好了,也没人这么苛责小孩子啊!”
      “我不小了!我上个月就十四了!”耶律贤看她不信的样子,红了脸,“我真的不小了!没骗你!”
      “好好,你十四。脸红什么嘛!不过就是觉得你看着像十一二。你说了你十四,我知道啦!”映梨觉得好笑,看这孩子从昨天来,也没开怀笑过一次,这会儿倒像是真开心了。不由得又一阵伤心,正在诧异这是为何,突然明白了,他的神情和夭折的三弟一模一样,心口一紧。
      耶律贤看她神情凄然,不知为何,就顾左右而言他,“你叫映梨,‘梨’字是出自这首诗?”
      “我出生那天,我爹说,正值春天,梨花怒放,雨过天晴,天地间月色如洗,清辉下清溪映着梨花,让他竟一时没了言语,就给我起了这个名字。月下清溪映梨花。”
      “一树梨花一溪月。名字都在唐诗里呢。你们汉人的诗真有意趣。”他眼睛里闪出光芒,“我的老师也教过我很多唐诗,以前没得此真意。小弟不才,姐姐高才,日后还请姐姐不吝赐教啊。”
      映梨让他说得有些不好意思,低头笑道:“我哪有那样的本事。就喜欢哪首,来和你一起看吧。”突然,她想起来,“哎呀!光顾着说话了!你都两天没吃饭了,我居然还有闲工夫和你磨牙!快,先把米汤喝了!我去端药!”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