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2、赚他!【06】 ...
-
微服私访的次数多了,不用报上名号,孙德胜府上的门房直接开门将司徒昶迎了进去。
孙德胜的生命开始进入倒计时,兵部的事情早已不再过问,如今正借着树荫躺在摇椅里看着书,司徒昶见孙德胜也注意到了他,连忙摆手示意孙德胜继续躺着。
君臣之间相处多年,早已不在乎这点虚礼了。
孙德胜拢了拢腿上盖着的毯子,试探地询问着:“皇上可是遇到了棘手的难题?”
萧定坤和柳亦刀都解决不了的难题?
“倒也说不上棘手,只是朕心中有些不托底。”司徒昶想了片刻,最终这样答复孙德胜。
不是什么太大的难题,只是皇帝陛下之前从未处理过,孙德胜心中有了些考量,准保是萧定坤和柳亦刀二人又琢磨出来什么花花点子,叫皇帝陛下拿不准主意了。
他这把老骨头经历的事情多,还能帮着皇帝陛下把把关,出出主意。
秋日气温适宜,司徒昶坐在庭院里喝着孙家仆人端过来的清茶,心中那股莫名其妙的烦躁消去不少,开始讲述着最新的计划。
孙德胜听完司徒昶的描述,缓缓地叹了一口气,在仆人的搀扶下从摇椅里站起来,拄着拐杖动身要去书房。
当年初入朝堂时也是有过一腔热血的,想着竭尽所学报效朝廷,可都因为种种原因,不得已将折子束之高阁,原本孙德胜是打算将有一些东西留给侄子和外甥,但如今看来,就当两个孩子没那个运气,粘不到他的光吧。
“这份折子是老臣二十年前所写,当时先帝答复日后再说,这一日后便到了现在。里面的数据都有了不小的变化,但总体的思路稍加改动还是可取的。”
攘外安内,能做的就那么些事情,训练海军一事,孙德胜很早之前就曾向先帝觐言,但因为当时太平已久,便被推了回去。
说白了就是先帝想将省下来的银子用在自己身上。
司徒昶的太阳系突然跳了起来,一边揉着太阳穴一边暗戳戳决定,明年给先帝的祭品等级降一降,把省下来的银子拿去训练海军。
对于多活一天赚一天的老尚书来说,再获得什么样儿的功绩,都意义不是很大了,不如将这份功绩留给后辈,这样“性价比”会更高一些。
孙德胜没有儿孙,唯独惦记的就是在京营中的侄子日后的前途。
外甥凭借会改良火.器这一项,日后绝对差不了,可侄子这么长时间就搞出来点吃喝上面的花样,皇上之所以还赞赏了两句,估计还是看在他的面子上。
作为登基多年的帝王,司徒昶很容易就能猜得到孙德胜究竟是怎么想的,正是因为猜到了所以更加催促:“你这个老狐狸还藏什么折子了?都快拿出来让朕瞧瞧!能办的都抓紧时间办。”
孙德胜没多少时间了,他这个皇帝的时间也不是拿来拖的。
已经在心里念叨过无数遍“儿孙自有儿孙福”的孙德胜,干脆利落地将装有陈旧奏折的匣子都叫仆人端了过去,里面的折子没有五十也有二十多本了,让司徒昶拿回宫去慢慢看。
“有些折子老臣如今细想,也觉得有些异想天开,陛下可以适当在京城日报上抛出几个问题,看看现在的年轻人都是什么样儿的想法……”
这年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指不定皇上又从哪个犄角旮旯带回来一位将军呢。
召唤系统玩家是一把双刃剑,适当的召唤会极大提升大齐的竞争力,但如今还是摸索阶段,一旦玩家泛滥,就会出现意见无法统一,反而浪费时间还容易造成意外。
天色不早了,司徒昶捧着一匣子“搜刮”来的折子回了宫里,天灯夜读到后半夜,在仔细看完三本相关的折子以后,开始对出海经商的计划再次完善。
做什么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与扶桑贸易需要出海,而且需要大型海船,不如先拿句丽练练手,虽然也需要出海,但这中间的距离可就要短得多了,危险程度也要更低一些。
大齐一直暗中向北魏卖着大米,捎带给句丽一份也未尝不可。
正当司徒昶让乔友谦和柳亦刀琢磨该怎么向句丽卖点东西,先让大齐商队练练手的时候,机会就被老天爷扔了过来。
句丽那边下了一场百年难遇的暴雨,直接导致涝灾,没来得及收割的庄稼被无法排出的水泡发了芽,这对于靠天吃饭的句丽百姓来说无疑是一记重创。
萧定坤立即写信给司徒昶,请求大齐以朝廷的名义向句丽施以援助。
“句丽国土面积虽小,但一直都是独立的国家,从未依附于北魏或是大齐,如今确实是个机会,不指望让句丽依附于大齐,最起码不能让北魏拉拢过去。”
大齐这时候给句丽送粮食,对于句丽来说就是雪中送炭的行为,即便知道大齐此举目的不纯,为了百姓的温饱,也得捏着鼻子认下。
而北魏自己粮食都不够吃,还要拿城池和大齐换粮食呢,就别提能拿出来粮食向句丽支援了。
司徒昶在早朝上提出这一想法后,也在京城日报上刊登了这一问题,即便心中已经有了明确的想法,但也要走一下流程,看一看大家的反应嘛。
句丽在朝臣的印象里一直都是“我们虽然穷,但我们有志气”的形象,以往遭灾也时有发生,但从未向大齐或是北魏请求援助,大齐也从未搭理过那么个小国。
如今皇帝陛下突然上杆子要帮助句丽,这里面是不是另藏深意?
尤其如今还是大齐于北魏“暗中厮杀”的阶段。
“微臣以为,北魏狼子野心,至今仍不肯悉数交予城池,不如将多余的粮食支援句丽,以修两国之好,陛下行此善举,上苍也会保佑我大齐国泰民安的……”
不指望句丽能帮得上大齐什么忙,至少在大齐于北魏交战的时候,别给大齐添乱就行,要是句丽有点良心,那就帮着大齐给北魏添点乱。
几乎所有朝臣都是这么想的,便宜了谁都不能便宜北魏,朝廷就得这样做,给北魏点颜色瞧瞧。
在京城日报上,百姓讨论的声音几乎也都一样,句丽既没对大齐发过兵,也没做过什么危害过大齐的事情,如今确确实实有了难处,帮一把也是可以的。
就当行善积德了。
京城这边分为很好,很快消息就传回到晋城那边,萧定坤收到信儿以后立马刊登朝廷的计划。
一方面是给晋城周边的百姓看,另一方面也是给北魏那边看的。
与此同时,句丽的国王也收到了来自司徒昶的信件,心中并没有盛气凌人、高高在上的语气,很客观地分析了一番句丽如今的形势,表示大齐可以无偿帮助句丽度过难关。
只不过这个无偿并不是真正的无偿。
北魏要拿十座城池来换取五万石粮食,句丽人口少用不了那么多粮食,大齐也不趁火打劫,只是想和句丽互通有无,建立起贸易的关系。
句丽国王思索了许久,也没想明白句丽究竟有哪里值得地大物博的齐国相中,就算齐国不施以援手,他们也不会在齐国与魏国之间帮助任何一方的。
再说也帮不起那个忙。
唯一有可能的,就是拿句丽来震慑北魏,让北魏更加安分一些。
“丞相,依你之见,我们是否应该接受齐国的援手?”句丽国王有些难以抉择,最终决定召来丞相商量。
面子又不能当饭吃,死要面子的结果只能是活受罪,普通人死要面子的下场只是饿死一人,但君王死要面子的结果可就远不止一人了。
大齐固然有利用句丽的成分在,但齐国皇帝在信中说的也很清楚,有没要句丽做齐国的附属国,也没要句丽去做攻打魏国的先行队伍,只是建立贸易关系,互通有无而已。
至于句丽能有什么东西是齐国没有的……
丞相思索了许久,突然拍手说道:“前一段时间晋城测陈醋在齐国京城卖得很好,不如陛下送于齐国一些我们句丽的泡菜吧!”
句丽国王倒是没想到泡菜是他们的特色之一,只是觉得有些东西能给与齐国,也不算他们白拿齐国的粮食,这样面子上还能好看一些,也不算违背祖宗礼法。
“那便丞相便负责此事吧。”
信件是萧定坤送过来的,句丽丞相便立即写信与萧定坤建立了联系。
萧定坤和句丽丞相的动作并没有丝毫隐瞒,即便一开始吃不准这二人之间有什么猫腻,但安王得知齐国用船将粮食运送到句丽以后,觉得事情不对劲,立马向皇帝侄子禀告。
今年流年不利,句丽也遭了灾,齐国倒是粮食多,还有心思去支援一个小小的句丽,说是吃饱了撑的也不为过。
起初小皇帝觉得这是司徒昶故意给他的难堪,但在安王的分析之下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司徒昶这是在警告他快些将剩余的城池交给大齐,要不然剩余的粮食全给句丽,魏国也别想再从大齐这儿得到一粒米。
“句丽国王那么好面子,竟然也接受了大齐的粮食。”
安王想了想得到的情报,在小皇帝话音落下后回答道:“句丽那边也运送了一些东西给齐国,似乎是一些泡菜。”
“嘁,就那酸萝卜烂白菜,也好意思拿出手……”
小皇帝说完想起魏国的代价,更加咬牙切齿了起来,立即吩咐安王加快练兵,誓要早日将城池夺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