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 驾马驱车登古原 ...
-
第一章,驾马驱车登古原
一碗喉吻润,
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这是唐代卢仝的一首饮茶歌,叫《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这是一个关于茶,也是关于人,更是关于情的故事,这个故事还要从一段路上说起。
暮春三月,还没到清明,石玉开着车拉着铁哥们张自在从山东济南赶往浙江杭州去采茶,他们准备在泉城开间茶店。
此时太阳刚刚升起,石玉瞥了一眼坐在副驾驶的张自在,眯着一双桃花眼,正虚看着前方,脚上穿着深蓝色的鞋,下身穿着中蓝色的牛仔裤,上身穿着淡蓝的衬衣,不由得嘴里噙着玩味的笑:“老自在啊,你怎么天天眯着一双桃花眼,又不钓小姐姐,你是干嘛?”
“嗯……”张自在看了一身白衣的石玉,木木的说:“我是顺其自然,本来就这个样子,你这次怎么穿了一身白衣,我记得你最偏爱紫色,却很少见你穿紫衣服。”
石玉道:“我看不了紫衣服,每次看到紫色就有一种很心软的感觉,再看感觉心都要碎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张自在笑笑,总有人对某一种颜色有特殊的感觉,无法言表,无法解释。
汽车飞速的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石玉摇下车窗,大声的说道:“等过了长江,就是烟雨蒙蒙的江南了,上次来还是去南京看中山先生和明孝陵呢,你说你一个山东的大汉,怎么整个和江南的多情才子是的,南京不适合你,苏州杭州的不错,你干脆找户人家,当个上门女婿得了。”
张自在像似个从古代屏风画卷走出了文人:“玉兄,此言差矣,上门不上门女婿的不重要,关键是要琴棋诗酒、红袖添香。”
大约到了晚上十点,二人经过一路奔波,终于抵达了杭州,在西湖附近的一家酒店住下,打算第二天一早直接去梅家坞。
南朝天子爱风流,
尽守江山不到头。
总是战争收拾得,
却因歌舞破除休。
石玉站在窗边,眺望着西湖的夜景,徐徐的微风吹来,倒也有两份凉意,他却浑然不觉,口中道出了这首诗。楼下远处的柳枝随风浮动,一层层的,这就是人们常提起的柳浪。
一听到这首诗,张自在微眯的桃花眼一亮:“这是唐朝李山甫的诗,后来洪武皇帝朱元璋一统天下后将这首诗写在屋内的屏风上,以此警惕自己,不要学李后主。”
“不错。”石玉抬起头看着漫天耀眼的星河:“南朝自古文气昌盛,江南多出俊秀之杰,但多以文学艺术亡国。”
“那玉兄此刻念出此诗。”张自在也缓步走向窗边:“是想借明太祖之举来警示自己?”
石玉嘴角微微上扬,而后转身,大步走向窗边拿出手机拍了一张夜景:“不可沽名学霸王,更不可学李后主,要实在想玩大的,也得琢磨琢磨隋炀帝。”
世人皆知隋炀帝荒淫无道,是一带昏君,却不知他在诗词艺术上的造诣不亚于李后主,远在后来的唐太宗之上。说到为政理国,其继位之前,亲征南陈一统天下;其为政期间,开疆扩土五万里,更胜秦汉;打击旧的关陇集团,兴科举,广纳天下士子;修大运河,贯通南北;北御突厥,精通西域,开海路、威加四夷,万国来朝。
隋炀帝是个聪明人,但他还是亡国了,当皇帝不单单是聪明就够的。
第二天,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穿了进来,尽管很少但还是可以看得出来阳光很好,两人收拾好准备动身前往梅家坞。
中国有十大名茶,现在看来最负盛名的当属西湖龙井,而杭州西湖龙井,则首要推崇狮峰和梅家坞的,至于他们为什么不去狮峰而去梅家坞,是因为他们觉得梅家坞相较于狮峰没能么雄壮,说不准漂亮姑娘多。
来到梅家坞,骋目望去是一层又一层的丘陵梯田,载满了茶树,茶农们从早上开始入茶田里采茶,完了以后经过一系列的技术炮制,最终制造出成品茶叶,这一幕幕场景,彷佛一幅千年的古老画卷,亘古不变。
“嗯?”正当他们由于去哪家瞧瞧,突然石玉不经与看到右手边有一模明亮如玉如镜的亮色,“汝窑青瓷?”张自在也注意到了石玉的反应,顺着他的目光望去,也发现了这枚汝窑青瓷圆口杯。
“那就这了。”石玉抬脚就像这家走去。
进门才发现,门口有一所玄关,正好在门口正后方,石玉眼光一扫,笑着从右手边也就是东边进去了,还对张自在说:“免得主人笑我们不懂规矩。”
进去一看,一个穿着绿色唐制齐胸襦裙的小姑娘在沏茶,看上去也就十八九岁,石玉走过去道:“小妹妹,你家的人呢?”
那个小姑娘把公道杯里的茶倒入茶碗里,深色的黄汤映在定窑白瓷的碗壁内侧,显得格外好看,不过小姑娘的脸色却没能么好了,哼了一声:“叫谁小妹妹呢,你以为你比我大多少?”
石玉也就二十出头撑死不过二十一二的样子,也难怪人家不买账,既然这样他索性蹲下来:“瞧这汤色和这茶的味道来看,应该是正山小种吧?不知道是不是武夷山的。”
一听这话,那个小姑娘满眼惊起的小星星:“你竟然看出来了,看来你也挺懂茶的。”
张自在于一旁看着,笑了笑说:“我们这次来就是转成来这里采茶的,没想到龙井的原产地还会有红茶。”
“有武夷山的红茶不稀奇。”小姑娘笑了笑:“有武夷山母树的大红袍可就不得了了。”
“嗯?”石玉眉头一挑:“你这里难不成有母树的红袍?”言语之中大为惊讶。
武夷山母树的大红袍可不得了,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景区,只有有三棵六株,至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可以说是武夷山所以茶树的老祖宗了。
当年尼克松访华的时候,毛主席送给他二两武夷山母树大红袍,尼克松还嫌少,周总理解释说,武夷山母树大红袍一年产量一共才有四两,主席送你二两可是把半壁江山送出去了,尼克松这才醒悟。
好几十年前一年的产量才有四两,现在至少不多,只有在国宾极其尊贵的人才有机会喝到,要不然就是老一辈藏下来的,非寻常世家所能有。
就连石玉在家里见都没见过,所以在听说武夷山母树大红袍时,才会显得能么激动。
而那个小姑娘看着石玉,则是从容的笑了笑,把眼前的两个茶碗碗送到石玉和张自在的面前……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