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3章 ...
-
第二天一早有内侍送来骑装。
上装窄袖,裙子摆幅很大,里面套裤子,不影响上马下马动作;另外还配有一双小马靴。
万贞儿穿戴完之后英姿飒爽,把昨晚的沮丧情绪一扫而光。
朱见深命人牵来一匹性格温顺的小母马,又拿出一把松子糖来,两人就用手喂小马吃糖。
“这匹马多大了?”
“刚3岁,是蒙古马,以后能日行百里的。”
“蒙古马最好吗?”
“那倒不是,蒙古马耐劳耐冷,能适应极粗放的饲养,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而且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勇猛无比,是以军中多用蒙古马。”
“殿下见过汗血宝马吗?”
“御马菀有大宛进贡来的汗血马,它们在高速疾跑后,肩膀位置慢慢鼓起,并流出像鲜血一样的汗水,因此得名汗血宝马”。
“那骑马是不会把衣服染红吗?”
“会染上点淡淡的红色,所以军服都是深色的,下次带姑姑去御马菀看看就知道了。”
然后朱见深把万贞儿托上马背,万贞儿手抓着缰绳紧张不已,身下传来马儿温暖的体温让她很不适应。
朱见深亲拉马向前小步走,不时回头叮嘱几声。
“姑姑不要总低头盯着马看,坐直身体看前面。”
“姑姑肩膀放松,腿也放松,自然下垂。”
“姑姑前脚掌不要松开脚蹬。”
半个时辰之后,万贞儿就能骑着马小步跑,连旁边养马的太仆寺卿都夸她学得快,说还从没见哪个女子学骑马这么快,让万贞儿开心不已。
“本太子亲教的徒弟,能不好吗?”朱见深一脸与有荣焉的样子。
但队伍开拔的时候,万贞儿还是只有坐马车的份,因为朱见深不放心她的骑术,不由分说地把她领上了自己那辆6匹马拉的太子大辇上。
万贞儿不得不和朱见深待在那辆马车里,官员们有事都在辇外面回禀,并不上来,但万贞儿也不方便掀帘子看外面。
她在朱见深的桌上看到这次出行的路线图,于是仔细研究起来。
这次出行是从北京、天津、沧州、德州一路到泰安,在泰安的泰山祭拜完之后还要到曲阜的孔庙祭拜。
万贞儿在脑海里设想逃亡路线,如果能找一处地势不好的地方假装失足掉下山崖或水流,让众人以为她已经不在人世,就不用逃亡,以后改名换姓生活也不用时时提心吊胆怕。
于是万贞儿接下来的日子一有机会就观察地形,还不时向其他人打听附近的河流或湖泊。其他人只当她是对沿途风光感兴趣。
这日队伍在走过沧州后,路过一段极为狭窄的山路,一边是山壁,另一边是陡坡,坡下有一条小河,河水下游有树林阻碍视线,如果躲进树林的话,就很难找到人了。
可惜队伍没在这里停留,一下子就过去了,让万贞儿遗憾不已。
队伍一连行了十多天才到达泰山脚下的泰安县,然后在泰安行宫休整两日,会齐德州、泰安的官员,再按照礼部选定的日期举行封禅大典。
泰安县令姓李,40有余,早年间是一个穷秀才,后靠岳家的资助当上本地知县,平时为人甚是胆小惧内。
这次太子殿下代陛下泰山封禅,他一直担心不已,连月来觉都睡不好。
妻子王氏却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天下谁人不知当今太子年过十六还未选妃,她有两个女儿未嫁,如能获得太子的青睐,即使将来当不了正妃,那也是滔天的富贵。
于是这日午后县令夫人李王氏求见东宫万掌事,万贞儿还当有什么事,当即让人把她请进花厅。
李王氏进花厅后先给万贞儿行礼并口称“见过万掌事。”
万贞儿忙说:“夫人不必多礼,快请坐。”
李夫人坐下后小宫女端上茶来,万贞儿问:“不知夫人专程来此可有什么事情?”
李王氏是一个长相富态的中年妇人,体型稍胖,穿着时下民间流行的大袖右衽交领中衣和襦裙,上裳下裙,裙子很长,下垂至地。
“万掌事此番陪同太子来我们泰安一路辛苦,如有什么照顾不周之处还请掌事务必告知,千万别委曲了太子殿下和各位姑姑。”
“夫人太客气了,已经很好了。听说我们还未到夫人早就把一切都安排好了,太子殿下很满意,我们也感谢夫人的辛劳。”
因为历朝的皇帝都相信泰山封禅会对他们的社稷有益,所以泰安县设有专门的皇家行宫。
万贞儿她们现就住在这里,早前太祖朱元璋来泰山封禅时就住这里。
行宫对面不远就是泰安县衙,也分前院后院,前院是历任县令办公的衙门,后院是女眷生活的地方。
行宫这边虽然有宫人负责打扫和管理,但年久失修,李王氏带人忙碌了好几天才重新布置一新,看得出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所以万贞儿客气对待。
“当不得掌事的谢,外子和我就怕哪里怠慢了太子殿下和各位姑姑,如今知道太子殿下和姑姑们住得满意我们就放心了。”
双方又客套几句后,李王氏终于说出这次的来意:“外子和我想什么时候太子有空了宴请大家到寒舍吃一餐便饭,也让姑姑们尝尝我们泰安的风味,看看我们那边的园子,全当给姑姑们散散心,缓解一下舟车劳顿。”
“哦?夫人何不让李县令和太子殿下提呢?”
万贞儿有点不解,朱见深的事情她一向不插手。再说了,县令请太子吃饭,这官职是不是有点小?
李王氏从袖中取出一个匣子,笑颜如花地向万贞儿说道:“也没什么好孝敬掌事的,这珠子是我们胶东深海里产的,掌事看得上的话就拿去串珠花或做坠子都使得。”
说着示意身后的小丫鬟打开匣子并呈给万贞儿。
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静静躺在匣子里。
万贞儿可不敢接这烫手山芋。
她一心想着逃跑,可不想惹事上身,忙推却道:“真是对不住,殿下外面的事一向是张公公管的,我只负责照顾殿下生活起居,实在是对不住夫人了。要不夫人去问问张公公?”
无论李王氏怎么说,万贞儿就是不松口,最终李王氏一脸失望地离开。
她走后万贞儿让素兰去打探这李王氏的事情,为什么她想请太子吃饭呢?
素兰比素梅机灵比素菊沉稳,所以这种探听消息的事万贞儿就吩咐她了。
不多时,素兰来禀告万贞儿,原来这李王氏有两个女儿还未婚嫁,这是打量太子还没娶妃想来攀高枝了。
“咱们钱皇后和周皇后已经在京城各大世家里相看人了,她倒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也不看看有没有这个命。”
素兰一脸愤愤。
“好了,这可不是咱们管的事,你还是说说你怎么打听来的吧!”万贞儿好笑地说道。
“这行宫里负责洒扫的婆子可是泰安本地人,奴婢昨晚就跟她套过近乎了,姑姑放心,她不知道什么的,奴婢就是问她这县令夫人怎么上赶着请我们这些宫女去吃饭,她就说了好大一通话,看来这县令夫人还真是嫁女心切啊,都求到咱们这来了。”
万贞儿倒希望这县令女儿真能让朱见深看上,免得朱见深总来找她。
县令夫人李王氏来的时候朱见深正在行宫外书房里忙,回来时便问万贞儿什么事。
“殿下,那李王氏请您什么时候有空去她家吃饭呢!”
“去李县令家吃饭?那不是太抬举他了,前天德州知府家我都推了。”朱见深摇头表示不去。
“吃一餐便饭怎么了?殿下不是说要多体查民情吗?再说了,还可以看看这李县令是不是一心为民的好官。”
“姑姑以前不是不喜我去外面吃饭嘛,怕我吃到什么不干净的东西,现在怎么放心了?”
“殿下长大了嘛,当然和小时候不一样了。”
朱见深立时神采飞扬起来,“早跟姑姑说我长大了,现在知道了吧!”
“是,是,我们太子殿下早就长大了,不然皇上会把泰山封禅这么大的事交给殿下?”
万贞儿哄朱见深一向是顺手拈来,他什么性子她最知道。
朱见深更加高兴起来,“姑姑,反正现在没事,我们出去体查民情吧!”
“你是说溜出去外面玩?”万贞儿一点就通。
“嘘,姑姑小声点。”
“去,去。”万贞儿小声道。
然后朱见深以书房侍候的人太多为由,把张敏等大太监打发走了。
又朝小太监永福招了招手,永福愁眉苦脸地拿来几套男女常服,朱见深挑了一套女装递给万贞儿,万贞儿兴奋地去隔间换好衣服。
“就我们俩吗?”万贞儿看着门外远远站着的素梅、素兰等人问朱见深。
“姑姑怕吗?”
“你都不怕我有什么怕的。”万贞儿突然觉得有点紧张,难道就是今天离开吗?她有点不确定。
“有锦衣卫暗中跟着的,姑姑放心。”
有锦衣卫跟着啊,万贞儿好不失望,本来还想着偷溜的呢!不过总会有机会的,反正她每件衣服里都缝了银票。
“殿下别忘了带钱。”
朱见深晃了晃满满的钱袋子。
等永福把偏门的人都支走后,万贞儿和朱见深小心翼翼地溜出行宫后门,后门外是一处没什么人的深巷子,两边都是高高的院墙。
朱见深把后门关上,“永福会给我们掩护,两个时辰之内回来就行。”
朱见深穿着一身青袍直裰,宽袖白领皂缘,头戴四方书生巾,更衬得身量修长、君子如玉。
万贞儿是桃红短衫下配浅色长裙,腰上系着绸带,双螺髻上缀着几点丁香小珠花,仿佛谁家待字闺中的姑娘,可爱得紧。
两人各自打量无误后就直奔巷口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