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1、周而复始 ...
-
“你决定要去美国了?”夏爸爸一脸严肃地盯着桌上的录取书问道。
夏沫枳点点头“这确实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沫沫,爸爸不在乎学校好不好,只是觉得这毕竟不是你想学的专业!”
“爸,我有自己的打算!”夏沫枳回以父亲一个坚定的眼神。
郑博看着气氛略显紧张,便打圆场说到“还有三个月呢,说不定还能收到别的学校的offer!”
夏爸爸摇了摇头对夏沫枳最后嘱咐道“那你放假就回来,别跟着姓郭的小子乱跑。”
夏沫枳笑笑回以夏爸爸一个安心的笑容。
大学毕业后的那个夏天,郭林带着夏沫枳去了新疆。他私心里盼望着,用戈壁的辽阔、雪山的圣洁和草原的无垠,能涤荡她眼底深处那缕若有若无的不安,填补上某些连他也无法触及的空白。
在喀什附近的一片辽阔草原上,夏沫枳躺在及膝的野花丛中,望着仿佛触手可及的湛蓝天空和慢悠悠飘过的白云,忽然轻声对身旁的郭林说:“我和你一起去美国吧。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影像专业,我拿到了offer。”
郭林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有喜悦,也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他握住她的手,说:“好。”
回国后,两人便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出国事宜。夏沫枳表现得平静而有序,但郭林还是能从她偶尔的失神和深夜阳□□自伫立的背影里,察觉到那份被她小心翼翼藏起的不安与彷徨。
由于郭林在国内篮球大赛中脱颖而出,入选名人榜,需要提前于八月初赴美参加集训。夏沫枳没有丝毫犹豫,收拾行囊,与他一同启程。因为开学尚早,没有宿舍,她便暂时住进了郭林租住的公寓。
在纽约,日子像上了发条般规律。郭林每日天不亮便出门集训,挥汗如雨,为梦想拼搏。夏沫枳则带着一种“重新开始”的决绝,将自己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她流连于中央公园的晨曦、大都会博物馆的瑰宝,去看百老汇的歌舞,听林肯中心的交响乐,试图用这座城市的喧嚣与繁华填满自己。深知纽约治安的隐患,她总是在日落前归家,有时会系上围裙,学着为他做一顿不算太地道的家乡菜;更多时候,是窝在沙发里,等着他回来,伴着一部无关紧要的电影消磨时光。
在纽约的每一天,夏沫枳都像一个迷失方向的旅人。她试图用忙碌填满空虚,却发现内心的空洞越来越大。郭林的爱像温暖的阳光,她却感觉自己是一株渴望暴风雨的植物。日子看似平静地流淌,但只有夏沫枳自己知道,她像一株努力想要在这片陌生土壤扎根的植物,却始终找不到滋养的源泉。也许,从心底里,她就未曾真正接纳这座城市。
九月入学前夕,一个寻常的午后,夏沫枳打开邮箱,一封新邮件让她瞬间屏住了呼吸——是巴黎戏剧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她曾经梦寐以求的offer。巨大的惊喜之后,是排山倒海的惋惜与苦涩。如果,如果能早一点收到,该多好。如今她已身在纽约,一切似乎已成定局。这份迟来的喜悦,像一颗投入深湖的石子,在她心中漾开层层矛盾的涟漪,最终沉淀为一种难以言说的难受。她将这份秘密深埋心底,在每日疲惫归来的郭林面前,扮演着一切如常。
一周后,夏沫枳收拾行李,准备搬去学校宿舍。临走前一晚,两人挤在并不宽敞的沙发里,夏沫枳整个人蜷缩在郭林温暖的怀中。电视机里播放着一部不知名的电影,光影闪烁,却无人真正在意剧情。他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内容琐碎而平常,仿佛只是又一次寻常的分别。在影片舒缓的配乐中,积累多日的疲惫袭来,夏沫枳不知何时竟沉沉睡去。
郭林低头看着怀里她安静的睡颜,呼吸均匀,长睫在眼睑下投下淡淡的阴影。他轻轻吻了吻她的额头,动作轻柔地将她抱回卧室,细心盖好被子。然后,他回到客厅,点燃一支烟,猩红的火点在黑暗中明明灭灭,直至天际泛白。
他看着夏沫枳曾在纽约的博物馆里驻足,眼神却透过展品不知飘向何方,郭林的心就像被细线勒紧。他比谁都清楚,这片土地给不了她归属。那个巴黎的offer,他其实早就从她闪烁的邮件提醒和偶尔的出神中猜到了七八分。他暗中联系家人,动用了所有关系,飞快地替她办好了所有手续。每一个深夜,当他看着熟睡的她,内心都经历着剧烈的撕扯——留下她,他或许能拥有短暂的幸福,但那是以折断她翅膀为代价;放手,则意味着亲手将挚爱推离身边,承受漫长的孤独。最终,爱战胜了占有欲。他宁愿自己痛,也要把她送回属于她的轨道。
第二天,郭林没有按计划送夏沫枳去学校宿舍,而是载着她一路开往肯尼迪机场。在人来人往的出发大厅,他将一个厚厚的文件袋塞进她手里,里面是所有经过公证的材料和已经办妥的法国签证。
“去吧,沫枳。”他的声音沙哑,眼眶不受控制地泛红,“我不能耽误你,但‘不耽误’不该是束缚你的理由。巴黎戏剧学院才是你真正的向往,纽约…只是你为我而做的选择。我知道,舞台和聚光灯从未真正离开你的生命,你一定会重新站上去,只是时间问题。”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汹涌的情绪,泪水却终究滑落:“毕业那晚我问你的问题,不是醉话。我想了很久才问出口。有次在图书馆,你叫我帮你关电脑,我看到了你桌面密密麻麻的文件夹,纽约、巴黎、法兰克福、旧金山、布拉格、米兰...你找遍了大半个欧洲的心仪学校,可唯独没有英国的,你可能自己都不记得了,初进大学时,你说过你喜欢爱丁堡。
后来...在新疆,你每次做噩梦,喊的都是他的名字。我知道你对我有感情,我也相信你爱我,但我更清楚,他从未离开过你的心。”
“所以,这次我放手。”郭林的声音带着决绝的颤抖,“让你毫无负担地去追寻你真正想要的。我们都应该有一个真正的新开始。所以,沫枳,你只管往前走,不要回头。你只要记得,不管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的任何时候,只要你需要,我永远都在。”
郭林明白,夏沫枳对他的爱,更像是一种在暴风雨中抓住浮木的依赖,而非灵魂共鸣的吸引。他记得每一次她梦中无意识的呢喃,那个名字像一根刺,深深扎在他心里。他可以选择装傻,用时间和温柔慢慢覆盖掉过去的痕迹,但他不忍心。他爱的是那个从黑暗里走出来的小女孩、是那个瘦弱身躯里隐藏了巨大能量的女生、是那个在舞台上闪闪发光的夏沫枳,而不是被愧疚和责任捆绑在身边的行尸走肉。放她去巴黎,是他能给她最后的、也是最深沉的爱。他哭泣,是因为不舍;他放手,是因为相信真正的爱是希望对方成为更好的自己。他告诉自己,也许有一天,当她在巴黎真正绽放,当过去的阴影彻底消散,他们还能在更好的未来重逢。即便不能,她的幸福,也是他最大的慰藉。
夏沫枳握着那份沉甸甸的文件,看着眼前这个为她铺好了前路却选择放手的男人,机场的喧嚣仿佛瞬间静止,泪水模糊了眼前的一切。
收到巴黎offer的瞬间,夏沫枳感到的更多是命运弄人的刺痛。她感激郭林为她所做的一切,这份无微不至的关怀却像一道温柔的枷锁,让她无法开口言说自己的真实渴望。与他在一起的每一天,她都背负着沉重的愧疚。她努力扮演一个合格的女友,试图在纽约找到生活的乐趣,却始终像个局外人。郭林越好,她就越无法原谅自己心里还藏着另一个人的影子。当郭林在机场揭穿一切时,她在震惊之余,竟有一丝如释重负的罪恶感。他的放手,给了她渴望已久的自由,却也让她看清了自己在这段关系中的自私与懦弱。飞往巴黎的航班上,她望着窗外的云海,泪水终于决堤,为郭林的成全,也为那个始终无法彻底告别过去的自己。
四年时光,如长河奔涌,裹挟着青春与梦想,也冲刷着命运的河床,在每个人身上都刻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这四年,被两段感情清晰地划分开来:一段是短暂如烟火般绚烂却骤然熄灭的一年三个月,另一段是漫长如溪流般陪伴沉淀的整整三年。
郭林的成长,是一场关于“爱”的深刻领悟与升华。他见证了夏沫枳与季泽棋从陌生到牵手再到热恋地全部过程,也陪伴了她之后整整三年的缓慢复苏。他从一个阳光直率、以为付出就能换来同等回应的篮球少年,成长为一个懂得尊重、学会放手、将爱意化为深远守护的男人。这三年,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拥有的或许不是她心中最炽热的那部分,但他依然倾尽所有去陪伴、去治愈。他对夏沫枳的爱,从最初的守护,到过程中的细心陪伴,再到最后的成全放手,完成了一次从“陪伴”到“成就”的蜕变。
他明白了,真正的爱不是取代或覆盖,而是尊重对方全部的历史和真实的感受,即使那段历史里有一个自己无法企及的深刻烙印。篮球赛场上的拼搏给了他荣耀,而这三年深情却最终放手的历练,则赋予了他更为成熟宽广的胸怀。他学会了将那份深刻的情感,转化为默默支持的动力,真正做到了“我一直在”,以一种更强大、更无私的姿态。
季泽棋的成长,更像是一场在黑暗中的独自跋涉与救赎。在父母的争吵和异国他乡长大的他,本就是忧郁且心思细腻的男孩,在回到中国上学的这些年,在夏沫枳的陪伴里,他心底的光芒被再一次点亮,当他在理解夏沫枳过去之后,他以为他生出了那团可以温暖他人的火苗,他以为他早已蜕变为他们口中的那个名为郑卓的男孩,那个炙热到可以融化夏沫枳心里冰山的大男孩。
可本该意气风发、肆意青春的四年,如同一个巨大的漩涡,不仅卷走了他的事业和未来,也让他永远背负了对夏沫枳的亏欠。他在英国的沉寂岁月,无人知晓他经历了怎样的内心风暴。但正是这种彻底的“消失”与剥离,让他有机会审视那个曾拥有却不懂珍惜、最终造成无法挽回伤害的自我。他或许在无尽的悔恨中煎熬,在失败里反思,一点点打碎过去的傲慢与自私。他的成长,是学会背负沉重的责任,直面无法挽回的错误,并试图在废墟之上,重建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或许不再耀眼但更为真实和清醒的人生。那甜蜜且短暂的一年三个月,成了他余生漫长救赎的起点。
夏沫枳的成长,则是一场从外转向内的、沉默而坚定的革命。她与季泽棋那浓缩了极致甜蜜与极致痛苦的一年三个月,像一场高烧,让她体验了爱情的巅峰与深渊。那段感情将她高高抛起又狠狠摔下,几乎夺走了她赖以生存的舞台光芒。而随后与郭林共度的三年时光,则是一段缓慢而坚实的疗愈与重建。郭林用他稳定、包容的陪伴,为她构筑了一个避风港,让她得以在安全的环境中慢慢舔舐伤口,重新学习走路和呼吸。
这三年,她从一个依赖光芒、在聚光灯下寻找存在感的女孩,蜕变成了一个将根系深深扎进自己土壤里的女人。她不再需要透过别人的目光来确认自己的价值。纽约的徘徊与巴黎的最终选择,是她彻底告别依赖、主动为自己人生掌舵的宣言。她学会了与孤独共处,与过去和解,这跌宕起伏的四年所赋予她的所有感受——无论是狂喜、剧痛还是平静——都内化为理解世界、塑造艺术的养分。她的光芒不再是为了照耀他人,而是为了点亮自己前行的路,变得更加沉静、坚韧,且充满了内在的力量。
四年时间,改变了故事的走向,也重塑了故事里的每一个人。夏沫枳带着新旧交织的烙印走向更广阔的世界;郭林在漫长的陪伴与最终的成全中变得强大;季泽棋则怀揣着那份短暂的甜蜜在孤独中独自打拼着属于他的未来。
他们都在各自的轨道上,背负着过往,迎向未知的明天。青春的盛宴散去,留下的不是圆满的结局,而是生命在经历不同密度与形态的爱与痛之后,展现出的、向着不同方向生长的、顽强而不屈的姿态。这一段被时间清晰划分的岁月,终将成为他们各自生命中,沉重而闪亮的基石。
第四章《向北以南,向晴而雨》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