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第 13 章 ...
-
我想得出神,连身边何时站了人也不知。楚洵用扇子轻敲我的脑袋,用溺死人的语气问道:
“苏苏可是在想我?”
我抿唇一笑,用头靠着他的腰,闭着眼睛不说话。
他接着问道:
“听小乐子说,你今日并未见到玉贵妃?”
我也不正面答他,只轻声问道:
“阿洵,你说皇后娘娘这么聪明,却为何看不清自己的心呢?”
他斟酌着开口道:
“说不定不是看不清,只是假装看不清。”
“我不懂。”
他轻抚着我的头发,一言不发。
时间一天天儿地过,玉姐姐离宫已有两月。
听琳琅说皇后照旧隔三差五便免了请安,又着人在门前的合欢树下放了桌椅,天天儿地在树下坐着出神。
可惜我身子不方便,也未能去作陪。
这些日子以来,楚洵和琳琅待我越来越小心。每日里只准我在宫门外面溜达,御花园都不准去。
也不知嘉嫔在冬天还会不会在御花园里跳舞。我犹记得她春日里一袭白衣,映着满园春色,煞是好看。
再看看我窗外寒鸦盘旋的梨树枝桠,就有点烦闷。
楚洵怕我看着冬日里光秃秃的梨树枝会抑郁,就吩咐宫人移栽了些梅花过来。现如今已是腊月,有些枝桠上已经挂了花骨朵儿。
玉姐姐出宫以来,每六七日间便托人送来一封家书。她所去的皇家寺院在京郊,名为落霞寺,离皇宫也就是半日的车马功夫。
我倚在窗前,吩咐琳琅把锦盒拿过来。里头是玉姐姐差人送来的信,共十封。
从秋天到冬天,玉姐姐的家书封封问及我与腹中孩子的平安,末尾只一句:
挂念皇后,代为问安。
我心中叹息,说是两不相欠,却还是处处挂念。
自那日送去红枣姜汤以后,皇后隔段时间便来棠梨宫中拜访,我也顺水推舟,将每一封信都交与皇后看过。
皇后头一回来时,我一本正经地将第一封信拿给皇后,装作看不见她脸上被掩饰的期待。
并在她看完以后笑眯眯地问:
“皇后娘娘要不要把信带回凤仪宫啊?这样也方便娘娘时时回看呐。”
她像是心事被戳穿了一般,脸上略带些薄红。便轻咳一声才说道:
“本宫知道如玉近况便就足够了,况且这信本就是给苏苏你的,要带走也不便。”
我眼中笑意更浓了。
随后皇后每来一次,我便笑眯眯地问她一次。每次看她脸上带些薄红,我心情就十分愉悦。
皇后真是只小白兔,可以随便调戏。
我看了信上的日期,距离上一封信已过了有十日。我只当是送信的宫人有事耽搁了,便不太在意。
我让琳琅收了锦盒,她转头就端来一碗安胎药,用双手恭恭敬敬地呈上来。
我眼角一抽,只能皱着鼻子喝下。
这药难喝,每次皇后来必得给我带她亲手制的蜜饯,还有云妃和嘉嫔,都成堆儿地把好吃的往我宫里摆。
……所以我宫里别的不多,就是吃食多。
如此,又过了十日。玉姐姐依旧是信讯全无。
腊月间寒风猎猎,也不知她带着青竹在寺院中可好过冬。我唤琳琅过来,让她准备些冬衣让小太监带出宫给玉贵妃,顺便打听些消息。
她忙去办了,回来之时脸色有些难看。
我把手里的小暖炉放在她冰凉的手中,问道:
“怎么送个冬衣回来脸色这么难看,可是受凉了?”
我刚要开口让珍珠去煮一壶姜汤来,她就打断了我,勉强扯出一丝笑意道:
“奴婢只是被风吹得久了,脸有些僵。”
我再接着问道:
“那玉贵妃现在情况如何?”
“玉贵妃娘娘…现在一切都好,只是娘娘生产之期快到了,她忙于替娘娘抄录佛经,所以不得空写信。”
我舒了一口气,用手慢慢地抚摸着肚子。
小家伙,你快些出来,便能早日请玉姐姐回宫了。
又过了三日,原先送信的小太监才来我宫中打了个千儿道:
“禀瑾嫔娘娘,玉贵妃娘娘有吩咐,请娘娘亲自将此锦盒转交至皇后娘娘手中。”
我奇道:“玉贵妃为何不让你直接交与皇后?”
小太监从袖口里抽出一个锦囊,开口回道:
“玉贵妃娘娘还有两句话要托娘娘转告给皇后娘娘。”
我接过盒子和锦囊,吩咐大福子抓了一把金叶子给他,以后少不得要靠他送些东西去宫外。
我再问他:“为何此次的家书整整隔了二十余日才到宫里?”
那小太监哎哟一声,方才回道:
“琳琅姑娘前几日没有告诉娘娘么?落霞寺外有一雪峰山,山中湖泊周围的雪莲花期竟长至十二月。玉贵妃前些日子亲自去采雪莲之时,不慎坠入湖中。还是砍柴的姑子将玉贵妃寻了回来,现如今刚刚转醒。就连这封家书,都是让侍女代笔。”
我哆嗦着打开锦囊,里面只得一句话,是青竹的笔迹:
“冬日尚有雪莲可赏,娘娘不必在合欢树下独守清冷。”
我担心玉姐姐的身子,心头又急又痛,肚子也不安分起来。小家伙在我体内闹腾个没完,怕是要提前出来了。
怪不得琳琅话语躲闪,那几日玉姐姐尚是生死未卜,她是怕我知晓以后会动了胎气。
现如今我也管不了这么多,玉姐姐和肚里的孩子都要紧。
小太监见我如此,脸都吓白了。忙去叫了大福子来,自己个儿跑去了太医院。
算他机灵。
整个棠梨宫突然间混乱起来。
我在迷糊间察觉到有人将我抱入内殿,我扯着那人的袖子唤道:
“阿洵……”
“苏苏,我在。”
我眼泪一下就出来了,抱着他不撒手。
接生的姑姑说道:
“娘娘别哭,留些力气好生产。皇上,产房不吉利,还请皇上出去候着吧。”
楚洵的话语掷地有声:
“朕就在这里,哪儿也不去。”
我艰难地开口道:
“阿洵,你先出去。皇后娘娘在这里,我不怕。”
我不想他见到我生产时狼狈的样子。
皇后眼眶微红,直握住我的手,开口道:
“苏苏,安心。”
我反握紧了她的手,哀哀地唤了声“容姐姐”,方才放开。
皇后面色越发动容,几欲落泪。
我因动了胎气,孩子又尚未足月,生起来便格外费力。
帐子外又是一片乌压压的太医和宫人,楚洵便退出帐外,压低了声音咆哮,说着若是不能母子平安便要太医陪葬。
……真是不新鲜,台词都和话本子里一模一样。
我这里倒有几本新的,哪时候给他看看,也好有些新鲜的话说。
我真佩服我自己还有闲情逸致想这些,正当我觉得所有力气都被抽光之际,忽然觉得身子一轻,便听接生的姑姑欢喜地喊到:
“恭喜皇上,恭喜娘娘,是个小公主。”
我与阿洵,有了第一个女儿。
我眼见着皇后欢喜得落下泪来,便伸手想去擦一擦。半路又被人截住,那人愉悦道:
“都是做娘的人了,还要调戏皇后。”
我偏过头去不理他,嘴角却忍不住弯了起来。
若是公主晚两日再出生,便正好赶上除夕。就当作天下臣民都帮公主庆祝生日。
我十分遗憾,楚洵却道这是缘分,勉强不来的。
他铺开纸笔,说这是我们的第一个女儿,也是本朝的头一位公主,该好好取个名字才是。
当年宸贵妃生大皇子之时,楚洵亲自翻遍了藏书阁中的典籍,誓要择出一个好名字。
三日后宫外传来捷报,宸贵妃的父亲蒙大将军大获全胜,将草原上几个不安分的部落一一收拾了。
楚洵把书一合,一拍脑袋,对贵妃说:
“孩儿的名字就叫楚捷吧。”
……
我望着窗外的梅花,略有点忧愁。
自腊月二十五开始,我宫里的梅花就像是约好了一般,齐齐地开了。方才楚洵亲吻着我的额角,慢悠悠道:
“你这里梅花开得倒好,像是通人性一般。”
我生怕楚洵一拍脑袋,对我说:
“那我们的孩子就叫楚梅吧。”
……
楚洵的四皇弟明亲王去年新添了一对龙凤胎。王妃甚有才情,给儿女分别取名为楚蓦然、楚阑珊。明亲王十分得意,隔三差五便进宫向楚洵炫耀他的一双儿女。
若是我家女儿叫楚梅,念书的时候我怕她被姐妹们嘲笑。
于是我呵呵地干笑着,问他:
“你觉得叫什么好?”
“阿梅。”
我抱着暖手炉坐在另一边,差点儿从榻上栽下去。
我枯了。
怀孕之初我便与他商量,孩子的名字由他来取。我与女儿血肉相连八个月,若是我再给她取名字,那楚洵也太可怜了。
于是我咬咬牙道:
“楚阿梅就楚阿梅。”
他却笑了,眉眼舒展开来,十分温柔。这时他望着窗外的梅花,开口道:
“阿梅不过是她闺中的名字,我们在宫中叫叫便是了。”
说罢便转头在纸上写下三个字:
楚无双。
这个名儿好,一听就霸气。
楚洵拿着笔,脸上是大写的春风得意。
自今日起,宫中多了一位无双公主,宫中帝后和娘娘们唤她“阿梅”,宫人们唤她“梅公主”。
公主被宠得天上有地上无,也皮得天上有地上无,让宫中众人十分头疼。
当然,这是后话了。
楚洵唤来小桂子,让他去传两条旨意:
一是昭告天下,公主名字定为无双;
二是棠梨宫中瑾嫔娘娘晋为瑾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