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普天圣八年。玉门关,北风振漠,尘土遮天盖地,惊沙扑面,日色无光。李元昊一身素衣黑发,负手立于风中。面前,便是那大宋城门。城楼之上,月白竹裳,凭栏而立,低首,看不表那人的脸,只见一双素手轻抚案前一架号钟琴,于是,《广陵散》不绝于耳。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轻笑,心道,这书生到是镇定,面对我西夏八千兵马,还能如此气定神贤。
李元昊挑眉欲开口,却的那人道:纪年曰,东海外有山曰天台,有登天之梯,有登仙之台,羽人所居。天台者,神鳌背负之山也,浮游海内,不纪经年。惟女娲斩鳌足而立四极,见仙山无着,乃移于琅琊之滨。后河上公丈人者登山悟道,授徒升仙,仙道始播焉。
李元昊眉头轻蹙,道:莫非大宋无武将,赵祯只派一文弱书生来阵对我西夏?敢问阁下姓名,也好让你死也留个名。
只见那人轻轻将琴弦一按,音乐止。
在下,大宋礼部侍郎,公孙策!那人抬起头,背光,李元昊只隐隐看到公孙策发光的眸,意气风发。淡如菊,傲如松。
原来你便那大宋第一才子,公孙策。原来赵祯指派的和谈使是你。我西夏,只战,不谈!。西夏志在创立霸业,大宋归顺于我麾下。
敢问太子,你有多少胜算?余光看到李元昊一愣,公孙策狡黠轻笑,又道,太子出征,灭了甘州回鹘,又攻取了瓜州和沙州,直逼我玉门关,所以,被令尊册封为太子。在下讲得,可是实情。
李元昊仰天笑,没错,在下正是西平王李德明之子李元昊。大宋第一才子,果然非同寻常。但是打仗并非耍嘴皮子便能胜。
若阁下不愿和谈,那我此翻便是来守这玉门关。
你一介书生来守城,那大宋今日注定灭矣。李元昊自负长笑。风沙满帷,胡雁哀鸣,一派苍凉之景。
你可知在下何时到了这玉门关?公孙策起身,负手凭栏而立,残阳如血。
李元昊未回答,只是轻眯起眼看向公孙策,心头一动,晃若只是一瞬间,这月白竹裳在残阳下刺痛了他的眼,刺入了他的心。
在下足足早你一个月。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千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虽然在下不懂武功,但懂得兵法,又比你熟悉此处地行。你说,谁胜算更高一筹?
那又敢问公孙大人,大宋有多少兵马?
精兵三千。
孙子兵法曰,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你大宋区区三千兵马,何以对阵我西夏八千精兵!李元昊仰头,却看到那书生仍是一副气定神贤模样,笼在那竹裳下清瘦的身体,傲然挺立。天地悠悠,怆然风沙。
在下早知你西夏有八千精骑,知你西夏阵营之地,亦知你李元昊通兵法,且战功显赫,百战百胜。
既然如此,你一介书生,还敢来守这玉门关!李元昊笑,心道,这大孙第一才子,果然有意思。
公孙策道,虽千万人,吾往矣。风沙中,这个月白色身影,明明如此瘦弱,散发这风骨却又让李元昊深思,佩服。
你当真不怕死?李元昊扬眉看着公孙策。
公孙策打开手中折扇,轻晃。唇边浅笑又在,道,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既是上了这沙场,身为大宋礼部侍郎,我公孙策视死如归!
好一个视死如归!大宋若是多了你这般文官,甚敌武官!李元昊抚掌大笑,只是你我立场不同,不然,你这个朋友,我李元昊是交定了。
公孙策低眉笑道,阁下可愿意和谈?
若是我西夏不谈呢?
那便是战,我们戎马相见。
若是如此,你公孙策占不了便宜。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公孙策折扇一收,复坐回琴案前。
有意思!谈或不谈,公孙大人觉得有何不同?语罢,长笑,李元昊上马,转身,挥旗。一干兵马离了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