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 ...

  •   近几日清晏坊间处处洋溢着和乐的气息,酒肆茶坊热议纷纷,因着护国将军府公子谪要在七日之后代王君前往护国寺祈福。

      说起这护国大将军杨盃,幼年便常随其父南征北战,又是家中幼子,是以每每都是在祖母和母亲一众女眷的泪眼中被父亲拎上战马策鞭奔腾而去。

      杨父自小在卒伍长成,是真真的猛将起于卒伍,于杨盃更是不知娇惯为何物,言男儿自应沙场之上建功立业,在沙场上刀光剑影的日子里,受伤那是常有的事,岂知这杨盃将军似就为战场而生的人物,执得起剑始就过着刀尖舔血的日子,习得一身的本事。

      后杨老将军为奸人所戕害,杨母扛不住打击跟着去了,突遭变故,杨将军未满17的年岁便扛起猎猎战旗,展先人遗风。

      后局势大乱,杨盃将军投靠汤祖刘立君麾下,成为刘立君强有力的臂膀。

      彼时汤祖郁郁不得志,天下四分五裂,民不聊生,世人往祖上数百八十代,但凡有个沾亲带故哪怕不知所谓的皇亲国戚,纷纷借此由头自立政权,打着复兴的名号,这个什么皇,那个什么帝,呼啦啦揭竿而起,要在这乱世分一杯羹,天下顿时纷纷嚷嚷乱成一锅粥。

      刘立君胸怀治国之才,但要在这谁长枪短剑多谁的话就更有力的世道中,一个硬的拳头永远要比酸得掉牙的大道理更能让人信服。

      刘立君这个时候手里急需一把利剑,这把剑若选好了万世留名,选不好身死魂灭。

      于是对杨盃在外盛名早有耳闻的刘立君几顾帐前,二人秉烛畅谈,相持于乱世中开辟天地。

      杨盃是天生的沙场悍将,战场之上捷报频频传回,短短五年时间将诸多地界纳入囊中,待时机到,扶持汤祖刘立君立清晏之国,身居护国大将军之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自古君王最忌功高震主,只这汤祖刘立君对这护国大将军却丝毫无芥蒂,还特摄其护疆事务可自做抉择再报,虽自古亦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惯例,但很多话说与不说,效果却不同,单就这份信任,清晏百姓就喜闻乐见,直言君主圣明,君臣合宜乃是百姓之幸,毕竟谁也不愿外刚脱了战火的扰,内却受君臣猜疑的祸,休养生息对饱受战火纷扰的老百姓而言太可贵。

      天下初定,各国都在混战之后第一时间投入休养生息。

      这杨盃大将军自此仗马回京都,过起了难得的闲散日子。

      也正是在京都的日子,结识了将军府夫人虞氏。

      世道四民,虽商排最末,但在这样一个百废待兴的环境之下,没有哪个人哪个国家会和银两过不去,加之清晏国风开放,王君又数度下令四民各得其所,界限倒也模糊。

      再说这虞氏,虽是商户之女,却因着虞府不要钱似的砸钱将此女照着官家大小姐的标准养着,在京都娴名颇高,琴棋书画无一不通,最是让人堪怜的是那容貌出落的越发的标致,待到议婚的年纪,只能说门槛都被踏破了,只是此女虽是一副柔弱不自胜的大家闺秀模样,心气却是颇高,哪管世家公子才子富商,竟是没有一个入眼的。

      虞氏长兄自幼疼宠这妹妹,拍桌子一锤定音:“我妹妹自配得上这世间顶好的男子,议亲一事搁置也罢!”

      从此京都多少男子心碎了无痕。

      说起这护国大将军与夫人的初遇,也只能说妙哉。

      乃随行护卫王君前往定国寺祈福途中所遇,远远一眼,是夜辗转难眠,一生精于打杀的人物第一次尝到了牵挂的滋味,情感来得奇妙也必然。

      于是第二日就将聘礼送去了虞府。

      这下礼一事彼时还长时间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盖因一群面无表情训练有素的大老爷们咣咣的将大大小小的箱子堆满了虞府院落左右,在虞府上下惊呆的目光中,护国将军护使如此说的:

      “护国将军特来向贵府小姐下聘,老爷夫人请看是否妥当。”说着侧着身子示意往院里看。

      ……

      “你们…”

      “哦,在下乃护国大将军护使,名唤陈箴。”

      “这……”

      “可是有欠缺?但说无妨。”陈箴一脸的求教。

      眼看着这群男人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下聘,而二老又一副不关我事的模样,主事的虞氏长兄出列道:

      “护使亲临,虞府上下不胜惶恐,只是这聘……略显匆忙了些,再是府上招待不周……”

      陈护使没料到还有这样一出,出口到:“我家将军自幼长在军中,不受这等繁文缛节之束,我等亦是,此次下礼是匆忙了些,盖因将军府中无掌事女眷,再是时间匆忙,由我等出面,不知其礼万望见谅,但虞小姐若过门将军府,就是我将军府主母,将军定会全意相待。”

      “……”虞恒可算感受到了秀才遇到兵的感觉。

      “……”陈护使一脸的本当如此。

      “护使所言甚是,只这将军从未见过家妹,不若寻个时间由头,待将军见过,再议不迟?”

      陈护使隐隐要沉不住气,沙场男儿直来直去的性子,差点脱口而出:昨日方才得见,将军甚是满意,且就我家将军那俊朗勇武的人物,还待再议什么?

      ……

      反正一番下来,各方心力俱疲。

      据说这门亲事能定下来,还是当时尚待字闺中的将军夫人亲口应承。

      要说这虞氏的,果真担得起在外的声名,行事作风当真随性。

      ……

      世人皆知护国将军神绝勇武,百姓拥戴爱之,清晏在王君主政杨府安邦之下,快速恢复元气,短短几年,治理有方,一派清河晏晏。

      王君近亲在动乱中所剩无几,留下的都是沾亲带故的远族,现如今,这些人中,有能之人皆列高位。

      眼看王君对将军府的优厚愈盛,各方心思都开始复杂起来。

      且不说这将军夫人诞下将军府长子期间,宫中的御医频繁往返宫中与将军府,就这将军府之子落地之后,王君也是第一时间前去恭贺就让人惶恐不已,直觉君心难测。

      王君却只一句:盃,吾至亲兄友也。

      传闻虞氏诞下长子,产婆出来嘴中便神神叨叨,意识涣散不清:这是个仙儿。

      杨将军请名,王君大笔一挥,赐名杨谪。

      民间听闻护国将军府夫人喜得仙麟,纷纷建伺修寺。

      盛世子民虔诚合手,保佑少将军和清晏安和祥盛。

      只这公子谪虽二岁能墨文,有憾的是长至六岁,尚不能开口言说,清晏上下各怀心思。另,将军府祖上皆是悍勇之辈,此子体格却极其孱弱,是以自小金贵养着,平日里也是将军府和宫中来回,有幸窥得一二的人传至市井,言及这少将军浑身清贵高不可攀。

      后传,一日一游道敲开将军府门,被将军府恭恭敬敬迎进,一番点化,杨少将军自此开口能言,断了日日将养的药罐子。

      这世道敬仙修之人,盖因修道之人乱时济世,安时退隐,黎民百姓多受悬济,感而戴之,加之玄修讲求天缘,若家中有人入得仙门仙修,是一件祖坟冒青烟的事。

      再说,传闻那日游道离去时,曾与杨将军商讨,将公子谪带离,后不知何故,却又驭风独自离去。疯言疯语:此子乃我门中人,可惜啊,可惜…

      公子谪旧疾隐去,举国上下欢欣,因着将军府夫人在公子谪患疾期间,多施粥济急,端的菩萨心肠,如今心愿所达,可喜,再是杨将军为清晏披荆斩棘,护卫安宁,保一方乐土,百姓亦为将军府祝祷。

      公子谪出府的机会多了,边境战事忧扰时也常随行护国大将军身侧,但与盛世皇子公子行事作风不同,吃喝玩乐不与,不曾实实在在露颜,至多也就留给京都百姓出战离都时策马扬鞭的玄金身影,便服前往京都驻军营地,也是垂蔓掩之,窥不见颜。

      长至束发,民间对少将军的传说已经神乎其神,盖因出生武门世家的公子谪,自除去旧疾,便随护国将军南征北伐,立下赫赫战功,世人只道虎父无犬子,却不知这公子谪对自己狠戾的程度较之幼时的护国将军有过之而不及。

      世家子弟与宫中皇子交好的,得见过这传闻中的少将军,只传一句:腰佩长剑,刚毅勇武,惊才绝艳,清贵不可攀,真真是世间罕有。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