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名缰利锁,虚费光阴’ ...

  •   - 同学丙:“唯才是举,是个好习惯,人人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可有些人身为国君,却气量如此狭小。”

      同学丁:“这你就不懂了吧,投胎是个技术活,谁让人一出生就是帝王。”

      学生们的讥讽传到众人耳中,众人都陷入了沉默,就算要指责他们目无君上,胆大妄为,也无从指责,这些人行无所踪,只闻其声。

      按他们所言,他们乃是后世人,后世之人的评论,当世之人是管不了的,即使是太子,也有所不能为。

      文文:“曹公虽狡诈,然其气度确非常人能比,在汉末世家豪族强势的时候,能够唯才是举,不为世俗所拘束,没有苛求廉士,这样的用人策略在后世仍然是很难得的。”

      苏轼:“未知曹公可还记得杨彪、孔北海乎?”

      曹操:“?”

      文文:“赤壁之战的时候,孔融还没死。”

      同学甲:“我看到有一种说法是孔融少年以谦让识礼知名,有孔融让梨的故事,却因不孝被杀,这是真的吗?”

      文文:“这件事恐怕东坡先生是最有发言权的了,先生曾作过一篇《孔北海赞》,名传千古。”

      苏轼:“文举以英伟冠世之资,师表海内,意所予夺,天下从之,此人中龙也。”

      “人中之龙”就是苏轼对于孔融的评价,第一句就开始称赞,对于这一点,曹操倒也没什么异议,孔北海的才干他还是承认的。

      苏轼:“而曹操阴贼险狠,特鬼蜮之雄者耳。其势决不两立,非公诛操,则操害公,此理之常。”

      曹操:“……”

      你夸孔北海贬我干什么!曹操很委屈,而且自己好像也没对孔融做什么吧?

      怎么听这意思,像是自己最后杀了孔北海一般?自己可是连陈琳都能原谅的人,孔融到底是做了什么,让自己非杀不可。

      若真是自己诛杀孔北海,定然不是自己的过错,错必孔北海也!

      虽然当着人的面开骂有些不好,但苏轼岂是那等背后论人的小人,他既然已经开始,就不会因为顾忌情面而停止。

      “文举在天,虽亡不死。我宗若人,尚友千祀。视公如龙,视操如鬼。”

      曹操此刻的脸已经很黑了,怎么孔北海是龙,他就是鬼了?孔北海不就是有些许才气罢了,怎么得后世之人如此推崇,实在是气煞我也!

      文文:“《魏氏春秋载》:十三年,融对孙权使,有讪谤之言,坐弃市。

      史书记载孔融是因为在与孙权使者说话时,说了不该说的话,才身亡的。同时被杀的还有他两个儿子,这也就是‘覆巢之下无完卵’成语的来处。

      同时还有‘融有高名清才,世多哀之。太祖惧远近之议也’的记载,孔融在当时声名远播,他死了之后,很多人都为他感到哀伤,曹公畏惧人们的议论。

      ‘此州人说平原祢衡受传融论,以为父母与人无亲,譬若缻器,寄盛其中,又言若遭饥馑,而父不肖,宁赡活余人。融违天反道,败伦乱理,虽肆市朝,犹恨其晚。’”

      同学乙:“什么意思?”

      文文:“这就是近年来所传孔北海因不孝被杀的出处了,这句话的大义就是孔融曾与狂士弥衡交好,他以为父母对于子女并无恩情,就像容器容纳器物一般,作为父母有义务让子女吃饱穿暖。”

      同学丙:“这有什么问题吗?作为父母本来就对子女有抚养的义务呀?”

      赤壁上的诸将听见同学的话,大惊失色,汉代以孝治理天下,这样大逆不道的言论,可谓是不为苍天所容。

      文文:“这样的言论其实也非孔北海所独创,在之前的王充就说过类似的话,据后世推想,曹操杀掉孔北海的原因,恐怕还是因为他支持刘汉王朝。”

      同学丙:“哦,原来如此,那孔北海不是很可惜吗?”

      文文:“像曹公这样的人物,当然有他的残暴之处,乱世之中,能统一稳定北方的人物,古今也是很少的。”

      自宋朝起,官方就以蜀汉正统取代曹魏,在宋代文人眼中,曹操的形象绝不是什么正直的形象,但不得不承认曹操是有他特殊魅力的。

      曹操对于这份夸赞欣然接受,他的出生比不上四世三公的袁绍,但能在乱世中打下一份基业,他确实有非常之处。

      “如果说曹操的诗有王者霸气的话,那么柳永的词则有市井气息,柳永相比于其他的词人,很大的不同,他将笔触落到了往日那些文人士子不会注意到的市井之中。

      这固然有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柳永他对于平民的关注和同情,由于一生沉沦下僚,他的词是有温度的。”

      对于这个评价,苏轼和王安石都有些不服,倒不是因为别的,主要是柳永的词多涉及风月,这在士大夫眼中,的确上不得台面。

      “王公有《桂枝香·金陵怀古》,确实是登临怀古的佳作,其笔力之清遒,其境界之朗肃,在两宋少有敌手。

      特别是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遗曲。’化用杜牧‘至今商女,时时犹唱,□□遗曲’,余韵悠长。”

      原本王安石还在感叹苏轼和柳永二人竟能以词留名后世,虽然他对词这种文体并不如何上心,但也是羡慕不已的。

      现在忽然听到了自己的词,心中顿时有一种难以用言语表达的兴奋,摸着胡须,微笑颔首。

      “古人登高望远,往往兴起的不止是对于个人遭际的感慨,还有对于历史兴亡的评说,对家国之患的忧虑。

      但柳永的词是不同的,他的词充满了市井气息,比如我们学过的《望海潮》就描绘了杭州繁华富庶的景象。

      他是都市浪子,是被传统统治阶级说否定的浮浪儿,但柳永又是不同的,他的人生用传统的眼光来看是失败的。

      对于自己的遭际,他虽然有不满,但却有一种超脱的豁达,他不用传统的评价体系拘束自己,这一点来说,他的思想比那些在士宦中沉浮的士大夫更自由。

      比如说他的 ‘名缰利锁,虚费光阴’,就有一种李太白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味道。

      同样的自负,同样的追求人生的快乐与自由。

      更让我喜欢的是柳词中说特有的对于女性的关怀,这是传统诗词中说少有的,虽然古来弃妇诗不少,可大多是借女人的口吻来表达对君主的忠贞。

      柳永的词不仅关注女性,而且尤为关注那些被封建时代隐声的下层女性,关注她们对于爱情和婚姻的向往,却只能遭遇玩弄和背弃。”

      王安石和苏轼不明白为何文文会特意提到这一点,要知道柳永曾经就因为描绘“针线闲拈伴伊坐’这样的语句被晏殊批评。

      柳永没想到竟然会有人认同他这种观点,心中有些许动然,接着他更听那人道:

      “最为难得是他对于特殊群体的关爱,歌妓,在封建时代最为让人不忍的社会群体,却往往是被忽略的群体。

      她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沦为社会底层,而且是永世都无法转换户籍的乐户,一个女人,因为父兄或者是更远一些的亲戚被连坐,沦为歌妓。

      我们历来说看到的是这类群体光鲜亮丽的一面,甚至多数文人也把他们当做物品来欣赏(这里尤其点名温庭筠),却极少有人关注她们的内心。

      在这一点上柳永是不同的,他常年流年于风月场所,也多为这些歌妓写词,可以说对于她们的真实处境是非常了解的。

      他会歌颂她们高尚的品格与纯洁的灵魂,如‘心性温柔,品流闲雅,不称在风尘。’

      会同情她们的遭遇,真心的哀悼她们,‘美韶容、何啻值千金。便因甚、翠弱红衰,缠绵香体,都不胜任。算神仙、五色灵丹无验,中路委瓶簪。’

      柳永在宋词中的创造除了在技艺方面,在思想方面也是独树一帜。

      虽然在他所生活的时代,他的词的确因为多有俚语俗语而不为‘雅正’的士大夫说喜,却能流传于民间。

      到我们今天更是不得不承认柳永对词的贡献的确是独树一帜的。”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0章 ‘名缰利锁,虚费光阴’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