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犹抱箜篌身影斜 ...
-
元稹说的第二件事,虽然很短的一句话,却从《琵芭行》说到《箜篌怨》,再说到借玲珑,牵扯出一桩横梗喉头往事:
白居易在江州写下脍炙人口的《琵芭行》,轰动世人。世人不知道的是,白居易还写了另一首奏乐的诗叫《箜篌怨》,却只寄给了元微之。《琵芭行》讲的是过气艺人的艺术造诣和蹉跎人生,“艺”是绝顶辉煌,人却是人老珠黄。《箜篌怨》是白乐天闲来偶作,讲述身边小妾商玲珑弹奏箜篌的情景,写的也是珠盆满地,弦音婀袅,同时描述了玲珑的美貌,毕竟年轻,比起那个“暮去朝来颜色故,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不知要强多少倍:其中描述:
“二十三丝风吹弦,
二十细指水泼间。
玲珑犹抱身影斜,
回眸轻眺魂飞天。”
读罢怎不令人身酥魂飞。《琵芭行》这首诗文绝唱未得到挚友的盛赞,一首闲来之作却独独招来贤弟的青睐,非要“再借尽欢”。白居易谙晓隐情,如鲠在喉:
白居易在长安任左拾遗时,应邀需写一首乐府诗,其中要描述箜篌的演奏。他以前还真没有认真听过箜篌独奏。于是就到一个半官半私的乐班中去探班。想花银子叫班主选一个高手单独为他弹奏箜篌。班主说:“在长安我们哪敢说有高手,比我们高的班子有的是,我们连进宫演奏的机会都没有。但是要说箜篌,我们倒是祖传,可惜一代篌王——商祺林刚刚去世,班子里只有他的小女商玲珑得了点儿他的真传,只是年岁还小,学艺不深,要想听,也就将就为是了。”白居易想他也不是专为听乐而来,只是来探究箜篌的演奏方式,小女就小女吧。但是提出不能打扰,演奏期间,其他练声的徒弟们要回避禁声。班子驻地正好有一处后院,院静园深。白居易安坐停当,箜篌摆在芭蕉树下,唤出小女玲珑。真正是娇小玲珑,一身重孝,垂眉低睑。款款一揖,坐定抱琴,低头抬手,凝空不动。这是等听者选曲。那个姿势简直美极了。乐天看呆。班主说:“官人叫曲。”白居易这才醒悟,说:“拣拿手的弹来。”玉指落下,轻音流出。曲自天籁,指自漫舞,身自轻飘。一袭白衣,满头黑发在随之抖动。白居易如入仙境,陶醉其中。曲罢,小女站起,又是一揖。刚要再坐,白居易唤:“抬头看余。”僵了一会,班主说,“官人叫你抬头问话。”抬起头来,小脸粉嫩,双窝点颊,樱唇红波,刘海半遮之下,泪眼婆娑,真叫是:“玲珑直教乐天醉,一曲惊煞可怜人。”又弹了几曲,高山流水、如泣如诉,乐天已经不能自已,赶紧叫出班主,说要带走玲珑。玲珑父母双亡,年纪尚小,无人照应,女子奏乐是不能跟班上大雅之堂的,只能花街柳巷供人取乐,少不得受欺挨辱。乐者本来就地位低下,孤儿寡女,前途渺茫。白居易身为朝廷命官(左拾遗),年轻有为,前途无量,能委身于其门下,不失为一个好的安身立命之所。班主心中当然想卸掉这个包袱,同时也为自己的老友商祺林的后人安排一个好的出路。心中已经答应,口中还扭捏磨叽。白居易正言相问:“多少银钱尚可?”……
玲珑身不由己,跟随白居易进了白家。当时文人官吏蓄养家伎成风,成为一种时尚。特别是文人买伎,妖艳其次,怀技在上。诗文弹唱,舞蹈雅耍,总要精通一两样,在朋友聚会时谁家的家伎表演能让众人赞赏有加,那才是很给面子的事。特别像白居易这样的名人,家里要拿不出几样绝技节目,也就邀不起一帮文人雅客,没有人捧,他的诗文怎能流传于世,也就枉费了他的一世英名。当然,并不是说,只要技艺,不要颜值。如果是色艺俱佳的表演,那就更能增添轰动的效应。白居易蓄养的几个家伎都是精挑细选,有才有艺,色艺俱佳的人儿,加上平时白居易不断教导训练,白居易的家宴表演那是人人都想一睹为快的消遣。因此白居易蓄养家伎,主要还是以诗人的观念,从艺术欣赏的角度出发,把玲珑带入了家门。那时,他已把全家迁入长安。母亲大人掌管内室,虽然母亲反对白居易和湘灵结婚,却并不反对白居易蓄伎。还是从封建礼教出发,买家伎不过就是买几个丫环下人,只要财力足够,越多越显示家族的气派(白家祖上一直当官,父亲坐到徐州别驾,家境还是殷实的。)。此时的白居易心思还在湘灵身上,以抗婚想促使母亲让他与湘灵结婚,对其他女人并无情爱之心。买下商玲珑那就是一件艺术品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