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再遇 ...
摘玉米忙活了几天,先掰下来,挑回家,放到大太阳下暴晒,晒干再脱粒。这时候没有脱粒机器,全靠一双手,把两排玉米粒脱落,再用手掌靠近拇指的肌肉使劲,或者用两根玉米棒摩擦,受力脱粒。
如果玉米没有晒透,后面的工作就费力了。幸好这段时日,太阳大,日光足,火力十足,玉米天天经受烈日考验,相信要不了多久,它们就松了,到时候随便一搓都可以搓下来。
自己家种的不多,可以一次性将其倒在院子里,任它们享受日光浴,再用竹篱笆隔离鸡鸭,这样哪怕人没在家也无需担心。
她是越来越喜欢这边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完全原生态,虽不尽如人意,却也是不错的体验。想着哪天回去了,要努力赚钱,等赚够了,就去老家开一家农家乐,享受生活。
玉米的事情告一段落,她得几天空闲。准备去镇上看看,好好体验古代集市。来到这边之后,和梁氏温氏一起去了几次,每次都是匆匆忙忙,直往店铺,没有停下来逛过。
恰今逢赶集日,同义村这么大个村落,去镇上的人自然不少,三三两两的人结伴而行,说说笑笑,好不热闹。
她带了一两银子和一个包袱,银子用来付账,包袱用来装东西。女人出门不能没带钱,即使什么不买,有钱在身,才立得起来,整个人仿佛也高大不少。苏然的一两银子赶集费算巨款了,镇上吃碗牛肉面也就五文钱,一两银子等于一千文钱,如果全吃牛肉面,能吃五百碗。
走到村口,已经有几个人在那里等待了,人家当然不是等她,她的朋友们都还在家里呢,没那么清闲。
这些人等的是牛车,别看村子这么大,也只有五辆车而已。牛是古代财富的象征,农家人富不富,就看他家里有没有牛。在农家人的眼中,它既能在农忙时耕种,又能在农闲时拉运,是个宝贝,如果家里有这么一头,可得伺候得明明白白的。而且农家人没吃牛肉的说法,特别是重大节日,更不会吃。城里人就不多说。
为什么同义村的牛这么少呢?因为买它可不简单,不仅是要花一笔大钱,还要有人脉,一牛难求,有价无市。目前村里的五头,一头是村长家,一头是富户家的,一头是林依然大伯家的,
一头就是李大爷家的,还有一头是村里共有的。
他们等的牛车是李大爷家的,除了那头公有财产,其余的牛都套上车,只是其他人不以此为生,唯有李大爷赶牛车为生,给想去镇上的人予方便,据说每次赶集都能小赚一笔。不得不说李大爷很有经济头脑,如果生活在八九十年代,必定下海成功,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也不是不可能。
去镇上走路要一个时辰,坐牛车半个时辰左右,一趟车大人每人要三文钱,小孩不算,最多只能带两个孩子,不算便宜,坐车的不多,都是生活过得去的人。大部分村里人节俭惯了,不是拿不起三文钱,而是觉得没必要,可想而知,走路的人要比坐牛车的人多得多。
他们去的时候就约好什么时候集合,人多的话李大爷还会再来一次。
这趟车算上苏然,总共有六个大人,其中两个抱着小孩。相互打过招呼,自己随意找了一个位置坐下来。说实话,坐着也不怎么舒服,石子路,不平,尽管李大爷有意往平坦的地方走,也难免颠簸。紧紧抓着把手,减少震荡感。
一路摇摇晃晃,宁山镇口已在眼前,下车,给车钱。李大爷也不故作推拒收了车钱,对苏然说:“小妹,如果回来还想坐车,就到这里,只等到午时。”
苏然欣然应允:“好的,大爷。”
宁山镇是一个大镇,同时也是大集市。隔五天赶一次集,每到赶集日,宁山镇管辖的各个村落都会来人,卖东西的卖东西,买东西的买东西,面带笑容而来,面带笑容而回,各有所获。
走进镇里,看得到各式各样的摊子摆到道路两旁,物品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耳边各种吆喝声,叫卖声,丝竹声,说话声,啼哭声,免费听交响乐,也不错。
感染这份气息,她也不急,慢慢逛着,从这里走到那里,再从那里走回这里。一路走,有好吃的,好玩的,都买来尝试,味道有好有坏,没关系,她吃的是气氛,好不自在。这和现代逛街有什么区别,要买什么就买什么,看来,只要荷包鼓,哪里都是天堂,哈哈哈。
最后,她停在一家绣庄前,因为突然想起之前梁氏不是给她一块皮毛做冬衣嘛,后来几天都忙着,快忘记这回事了。家里的针线没剩多少,要缝衣服,不够,需要再买些。
自己本是不会缝衣服的,别说衣服,就连简单的扣子她也不会,原主的女工不差,为了不露馅,她特意在温氏缝缝补补的时候去了几次她家,能卖到镇上的绣活自然不差。偷偷看着,琢磨着,回家再用原主剩下来的针线和废布练手。她不是女工白痴,练得有几分模样之后,在温氏疑惑的眼神中,向她请教。到后面,她好也算能够做得衣服了。
之所以停在这里,是因为随温氏卖绣帕的时候来过这家绣庄,印象不错,里面的绣娘技艺精湛,绣品样式丰富,伙计服务也不错,没有看锅下菜,不管什么人,都以礼相待。
一进门,伙计就迎上来,“姑娘,里边请,您这是要买绣品还是卖绣品?”伙计表现得很热络,好似认识她一般,眼力劲十足。
“我来看看针线。”她一边打量一边说。
“那姑娘您可是来对地方了,我们绣庄是镇上最大的绣庄,不是我自夸,我们的花样多,价格公道,童叟无欺,而且有任何不满意的地方,都可以退货。”伙计显然对自家店有信心,可见这里是真不错。
“姑娘,这边看,这些都是今年卖得最好的线,绣娘们也用这种,特别结实,您尽管用手用力扯,只要您不怕手疼。”伙计笑道。
心里很赞同伙计的话,看着确实不错,试着用手拉一拉,韧劲十足,自己手掌心估计被肋红了。当下决定买这种,转身对伙计说道:“就给我拿这个吧,要可以做几件衣服的量,麻烦帮我估摸着拿。对了,你们买线送针吗?”
苏然买的不少,尽管不算什么大单,伙计依旧笑容满面地答道:“当然没问题。”
利落地包好针线,伙计又问道:“姑娘,还有什么需要的吗?”
她发誓,最初她真的只想买针线,可听到伙计这么一问,她下意识又往铺子其他的东西看,衣服挺好看的,布也不错,要不就再买点?又决定买两身衣服和一些最便宜的布回去。
“再来那两件成衣和一些便宜的布。”
伙计更加开心了,对她说道:“请稍等,我这就帮你打包。”
看着伙计充满干劲的背影,她想:“果然是女人的钱最好赚,天生的购物狂呀。”
等着伙计帮她打包,布还要现裁,需要点时间。她估摸着现在钱用得差不多,只敢看看,不敢再乱买。
店里的人比较多,不经意看到一个熟悉的人。她都没意识自己内心的雀跃,是他。她站得里面,石劲彰并没看到她。
绣庄一般都是女人来的,一个大男人进绣庄,格格不入,很引人注目。他像是没感到周围打量的目光,可能已经习惯了。直往针线这边走来,熟悉的样子,不像第一次。他要买针线吗?难道他还会自己缝衣服?
刚才招呼她的那个伙计飞快地来到石劲彰面前,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出来的,显然是认识石劲彰,只听得伙计对他道:“石大哥,你又帮蔡大娘买针线啊,这次有带绣品过来吗?”
她听见男人那低沉的声音回答道:“没有,只买针线。”
唉呀妈呀,这声音也太好听了吧,耳朵要怀孕了,每次听到这样的声音太享受了。
伙计还想和他说说,又止住交谈的欲望,估计他还记得有个等他打包的顾客,“石大哥,那你先慢慢看,我先把东西交给那位姑娘,之后再来招待你。”
顺着伙计的目光,石劲彰也看到了她,挑眉,没有做什么反映,他对伙计说:“嗯”
伙计把东西给了她,她收回目光。
“姑娘,东西已经打包好了,您看看全了吗?有没有少什么?没少的话,总共五百文钱。”
她粗略地往布袋里看,都齐了,爽快付钱。
“谢谢惠顾,欢迎下次再来。”伙计很懂得拉住回头客的道理。
“一定一定。”她嘴里也虚应着。
走出大门,没忍住回头看一眼,那个伙计正帮石劲彰算账,嘴里不知道说着什么。苏然,人家表现得这么平静,你看个什么呀?心里冒出一股无名火,不明所以。
扭头,大步走离绣庄。
我居然多了几个点击(目瞪口呆),不管是何缘由,开心。
老规矩,欢迎指出错别字。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再遇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