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二章 西羌情缘 ...
-
二、西羌情缘
若有相知无所谓,朝天一呜,阿采垂毛,高抬前爪,对月收拾起狼身。回营更衣与燕玉功摸出城去。一路上两人如出牢笼,虽燕玉功心事重重,但阿采天真烂漫,天见得两人竟甚合拍,谈吐间相识相惜,一个历尽沧桑,一个不知疾苦,片刻间化作一双兄弟。原来燕玉功父兄英豪,都为国捐躯,马革裹尸,他承父兄大业,二十三岁的年纪却已边关戍守五年,自已耗尽心力,但圣意难测,似乎从没褒奖,这些事情他也从不对人言,如今任性一回竟全对阿采倾吐。
“十年征程战驹老,十里黄沙埋骨深。莫怪儿郎不复返,以身做冢葬胡人。”燕玉功轻叹,“我父兄二人已有二十多年征战在外,从未归家,直至战死,却没换来边关平安,轮到我这里,更是战乱不断几乎失守,难道这真是天意吗。”
阿采胡乱摇头:“不对,那老天爷很糊涂,从来不奖罚分明,你别当他是个东西就好了。我外地方来的,不懂你们的事儿,不过听了个大概我也听出来了,总之是你们的那个皇帝是个浑球。”
燕玉功一愕,自觉自己从不敢称皇帝混球,这小子真是胆大包天,如果还在自己帐下当差,保不准哪天被他害死,暗叹一声,已渐近沪阳城。
晨霭中,二人进城,乔装成一对做生意的异族兄弟倒也混进了城门,并没有引人注意。这沪阳城地处漠西,土地贫瘠,十年前燕玉功曾随父亲来过一次,那时城中百姓稀少,市井萧条,实为不毛之地,可如今进得城来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天色尚早,已有各地商人出入城门,街市横亘数十里,青台石阶亭台楼阁,若不是风沙过面,竟似江南鱼府。虽无烟柳画桥,但精致街市遍布,胡汉商贾云集,百姓整洁知礼,匠业兴旺,百货充盈,竟有南朝盛世之风。
原来西羌元昌王年轻时曾在新魏求学多年,深萌汉魏,誓要夺了新魏河山,坐一坐南朝宝座,怎奈新魏二十余年顽战不降,元昌王也从当年风华少年变成如今腹载便便,灭魏无望索性将南朝文化引进西羌,在这沪阳城中治一治西部南朝。这元昌王也是极有作为,二十余年勤政将西羌从大漠苦族变成商欲之都,西羌近年繁盛,燕玉功早有耳闻,但今日一见却是始料未及,不禁也叹赞一声好元昌王!
寻了间干净整洁的客栈住下,功采二人当晚夜探元昌王的行宫。元昌王的行宫并无想象中华丽,重砖厚瓦,泥和土铸,没有什么繁复的装饰,甚至有些简单朴素,燕玉功暗想起杨新帝的奢华皇宫,暗中摇头。西羌行宫虽然质朴,但戒备森严,军兵庄捷,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不时有列队巡逻,好在燕玉功深谙排兵之道,赞叹之余却也毫不费神带领阿采绕过岗哨,轻腾飞攀,趁巡兵交接后打晕一个,拖入假山后,剥下衣服穿戴起来。见燕玉功如此,阿采依样葫芦,二人混入王宫。
元昌王还没睡,在大殿的窗户上能清淅看到他在与大臣议事的身躯,影作半圆。轻捅破窗纸,功采二人向里张望,正见元昌王。自从上次战场上见面,燕玉功已有半年没见元昌王了,比之从前,元昌王又肥胖了许多,腹如饱蛛,脸泛油光,头顶上的毛发已不富裕,胡子反欣欣向荣。据说元昌王的武功是绝高的,燕玉功虽没亲自交手,但早闻元昌王乃西羌五大部族中第一勇士,空手能打死老虎,更是当年众多少女钦慕的对象,名震南北。不过随着年纪的增长,元昌王的体重也一直在增长,唯一能再现昔日雄风的部位就是他那双凛然生威的眼睛,仿佛能洞穿一切的鹰一般的眼睛。
此时已过三更,元昌王喝着浓茶,毫无睡意,与一干文宫武将高谈阔论,手舞足蹈,内容不过有三:一是涨西羌志气,二是灭新魏威风,三是大骂燕玉功乳臭未干不识实务,最后得出结论还是不敢轻举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