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1、6月15-16日 ...

  •   平淡的像白开水的日子
      昨天虽然中午出演了一出,一天五季,但是从竹庆乡到营地一段天气还是良好的,没下雨,只是5至7点左右,淮点的刮起了大风。这也没什么的,反正这风的挺淮点的,到时候早早把帐蓬支好,坐在里面等风过就可以了。
      说起昨天,由于一场冰雹把我们吓的不顾安全冲下山,匆忙中众人也忘了收集柴火,连平日最勤快的阳次君,这天车尾也是空空如也。我们木柴的储备本就不多,必需依靠每天各队员的收才能支持每天的消耗,其中给力的要算是阳次君,虽然后勤车上的老张每次走过阳次身边都会把他收集到的木柴放到车上,但是阳次车尾架上,除了他那小卖部似的什货外,总是满满的放着大大小小的木头。喜欢不喜欢日本这国家是一回事,大和民族这种做事认真灌彻到底的精神真的值得人学习一下。光看每天慎吾和阳次两人,这种认真的态度已是深入在他们的血管里,像这我这种和稀泥混日子的人相比,真的可以一抵十,试想想一个国家都这样认真的话,那是多强大的一力量
      又拉远了,说回早上的情况,因为昨天天气的关系,连最勤快的阳次也忘了收集柴火,所以,昨晚一顿饭已把车队的燃料储备用完。今早上做早饭的木柴也没有了,如果在别的地方问题可简单,马上组织同伴去收集一下就可以了,人多好办事,这问题马上解可决,可是,这也方别说要捡柴,就是小树也没有,那来柴呢?那烧野草吧,看那才巴掌大,高两公分不到的小草,也不忍心拔来,怎么呢这时候传统生活智慧又给我们提供解决方案,没错,烧牛粪,这草地上随处都透干的牛粪,藏民能用它来做燃料,怎么我们就不能呢?想到就动手,众队员收集把营地旁的干牛粪收集起来,没两下子,火生起来了,早饭也做好了。不用不知道,这牛粪虽然烟多了点,但是却是极易燃的,也不用引火的,直接用火机就能燃起,说真的,比我们那几个三不五时高反的高科技炉头还实在,哈。
      早饭吃过,又是收拾出发的时间,这天依旧是老朱留在营地把晚餐的饭炆好才出发,当然,不用说,到山垭口的时候,二师兄又在领先集团里了。
      这天相对来说是比较平淡的一天,没有大风大雨,从竹庆乡到这天晚上的营地一路上都是阳光普照,路况也是相对的好,没有大的坑坑洼洼,也就是硬土路呗,除了早上翻过4364米的山垭口外,也没什么特别的,反正垭口天天翻,四千米以上的垭口也不觉得如何。在路上碰到一位反骑的仁兄的解说很好说明这个情况,我们现在翻四千米的山口就象是爬楼梯上十楼一样,平日别说要一口气上到十楼,就是从一楼爬到五楼也要休息一下,但是别忘了我们现身在八、九楼的位置上,就只有一、两个楼层的距离,一下子就到了,人家可是从一楼往上走呢。大概是这个原因,现在翻山对车队各人不成太大的问题,就像电影里的对白“只多花一点点时间而已”。
      下的山来,到达了起坞乡,这是一个比竹庆还要小的地方,连水泥路也没有,全是土路。当然,乡里店也没有几家,饭馆就只有一家河南人开的店,我们几个走在前面的就在这店里点了个面当午餐吃了。吃过饭后,睡意也上来了,反正后面部队还有好一阵子才到,我们几个摔性在店前小休一下。可是,这里全是土,车一走过,扬起的尘土能把人埋起来,几位同伴只好坐在店门外打盹,而我却找到一个好位置-后勤车的车头上,也不管他三七二十一,睡了再说。同伴也没有跟我争位子的想法,我就在这车顶上睡了好一会,等后来的到了才慢慢的出发,。
      吃饱睡足了,又是上路的时间,车队又前行了约七公里左右,在河边找到一个草地作为这天晚上的营地,草地的河中心还有一小块草地,徐谭选择了这块草地作为今天的营地,我和哈奇选了草地上较上的小坡上,选这里的原因是比较干爽,虽然这小坡有点斜度,睡起来不算太舒服,总比睡在湿地上强。第二天早上起来时有同伴说水沁到帐蓬里去了,这说明了我和哈奇选的位置还是对的。
      这块河边的小草坪除了比较湿外,还有另一个问题-草鼠,这里一带草鼠特别多,弄的草地上全是一个个的小土包包,几乎没一处是平的,帐蓬扎好后也只能就着土包睡,管他的,能睡下来就可以了。

      6月16日突来的变天,从夏到冬只须一瞬间;坚持就是胜利,阳光总是会出现在雨后
      早上从营地出来,接着是上坡路,没到下午,又翻过了一垭口。看着我说到这里可能有点奇怪,怎么早上都是翻山呢,咋不见我在下午时候翻山的呢?事实上这跟我们的行程计划有关,虽然我把翻过四千多米的山口就像散步一样轻松。可是,翻一个山口常常需要三-四小时,要是高一点的还不止这个时间,上山下山差不多要用上四五个小时。一般来说,除非有很特殊的原因,车队都会在开始爬坡前找营地休息,一来可避免赶夜路,也不用跟傍晚那阵大风对上。虽然这会影响行程进度,可是总比冒着大风趁黑找营地强多,所以,现在每天约到三点多便开始考虑在那里安营立寨的问题,四点左右便已安顿好,等着吃饭。到五点多起风时,大伙全都吃饱了坐在大帐蓬里聊天了。
      翻过山口下的山来,接着一段沿水而建的路,路的旁边是新荣乡的储水库,这水好像是静止的,也没有平日所见的蓝绿色,灰濛濛一片,加上这天天气从早上开始一直是灰灰蒙蒙的,天地全是一片灰。虽然这种没有太阳,也没有下雨的天气,对骑行来说可是个很好的天气,路况也良好,本来没啥可抱怨的。可是啊,人心不足,好不容易有一天这种风平浪静的路就觉得没劲,总想着这种平淡的像白开水的路什么时候才能走到个头啊。
      下午三点多,车队到了新荣乡,一个在草甸旁的小村落,有山有水,也到了在起风前下营的时间了,所以我们放弃了再骑行二十多公里到石渠的想法,打算在这里过夜了。没想到,这决定再一次让我们体会到高原天气的多变。
      刚安顿下来,从早上一直罩在天顶上的灰云不见了,蓝天白云又伴着太阳出现在天上,气温一下子又到夏天的日子里头,反正没别的事可做,我干脆把上衣也脱了,穿一条短衭,躺在草地上晒太阳。憋了几天没洗澡的哈里斯又一边大叫着回到家了,一边提着小包洗澡去了,其他人各忙各的,徐谭这时候一个人到村子里,给大伙搞来一麻袋的干牛粪,补充一下车队的燃料补给。徐谭回来时,哈里斯也回来了,一直抖着身子说这里的水不像家里的,大太阳底下还是冷的入骨。雪山下的水任何时候是这样的,上回冷了一回还没学乖,年青人啊,就是冲动。
      今天休息的早,反正闲着,徐谭主动提出要给大伙做面条吃。徐氏兄妹来自山西,那是中原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国面文化的发祥地。南米北面是中国南北饮食的主要区分,很多南方人,特别是广东一带的,两天没食上米饭就会觉得混身没劲,同样,北方人到了南方,天天吃米饭也是不习惯。听说过祖籍山西的冯小刚曾经有这么一个故事,有回他到了深圳拍片,一来是不习惯南方的天气,也不适应那边的饮食习惯,也可能是应酬多了,反正就是有点水土不服的样子,总感到没气没力的。这天冯小刚没跟大伙吃饭,独自一个人到街上溜达,看到路边有一家做山西哨子面的,进去一口气吃了两大碗,第二天精神饱满的回到戏组里。戏组的工作人员很吶干,咱们的冯大导昨晚上干啥去了,咋今天回来像换了个人似的冯小刚笑笑的答,“呵呵,山西人嘛,就是个面肚子,吃个两碗面,力气也就回来了。”是不是真有其事呢,我没去考究,我也不认识冯大导,没法去认证这回事,可是这可证明北方人,特别是山西人吃面的文化确实是比南方强多,听说山西地方的老妈妈随便可以做出十来种外观、口感都不样的面食来,比方说腰带面、拨面、拉面等等....徐氏兄妹来自山西,做面的工夫相信也不会差到那里,徐妮跟我说过,她刚懂事没多久,便跟着妈妈学习如何做面条了。车队里各队员,天天吃二师兄烧的菜虽然没有吃腻,但是有同志自动跳出来给大伙改善生活当然是欢迎可是。
      就在徐谭张罗做面的同时,我们营地对岸的山头却变天了;我们身处的地方还是阳光普照,但对面山头却刮起大风了,大风夹着雨把水面另一边的山头完全摭挡起来,没两分钟的工夫,雨变成雪,把山头染成银白色。看到这奇景,众队员当然不会放过拍照的机会,纷纷站到公路上一边享受着阳光,一边拍摄这景色。那边厢,徐谭面条也做好了,刚刚起了火在烧煮面的水。就在面刚下锅的同时,对岸的风一转,一阵狂风向着我们这边刮过来。说时迟那时快,一众在拍照的还没反应过来,我也是刚把短外衣穿上,在看徐谭做面,对岸的风一来就刮起一阵风沙,那风沙大的能把人眼睛迷住。而大帐蓬在这大风下也是摇摇欲坠,为了保住大帐蓬,也为了保护在帐蓬下在做面的徐谭,更重要的是那刚下锅的面,车队众人连衣服也赶不上穿,全都合力在稳住大帐蓬,有的同志死命在这风中抱住柱子,不让他倒下,有的连忙找来绳子,做加固工作,有的抱来几块石头,把帐蓬压住,二师兄除外。二师兄这时在做什么呢他已接手徐谭的那锅面条,在确保这锅面条能在这风中不会煮糊。干牛粪确实是很好的燃料,在这大风中依然能继续提供热力,唯一的问题是,这火的烟非常非常的大,直把一个大帐蓬弄的伸手不见五指,别忘了,车队队员这时候都在在帐蓬里忙着固定大帐蓬,这里的情况说要多糟就有多糟,更不用说随着狂风,雨也下来了。雨下的没两分钟,这雨变成一颗颗豆大的冰珠子,这下子又下起冰雹来了。刚才包括我在内的众人还穿着短袖衣服在拍照,除了小勇哥穿着那件茹查送给他,已跟小勇哥连成一体的冲锋衣外,谁也没对这突而来的变天做出任何物理上或心理上的预备,一个一个全都穿着拖鞋和单衣站在蓬底下死命的抱着营柱子不让它倒下来。现在能做的就只有咬着牙挺过去,希望能保住大帐蓬和在帐蓬下煮面的老朱和那锅面。要在这环璄里坚持下去真的不容易,那锅面好像等了一个世纪才做好,穿着拖鞋的我们鞋下都给冰珠子封着,直冷的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牛粪火堆的烟也把帐蓬薰的像迷糊一片,在帐蓬里的各队员这时候连眼睛也睁不开,但这时候谁也没想过放弃,一个个都不要命的在固定帐蓬,好让二师兄能专心的下好这锅面。
      好不容易,这锅面做好了,外面的风雨冰雹也停下来了。雨一停,风也停了,太阳立即就出来了,气温也一下子提升起来。要不是地上还零零散散的分布着亮晶晶的冰珠子,任谁也不相信一分钟前这天还下着冰雹,刮着迷天的大风。坐在阳光底下,吃着这碗得来不易的面条,真的是五感交集。徐谭不愧是山西人,光是能在这环境下做出不输专业厨师的面条出来,就没话可说了。二师兄在风雨中,冒着极浓的烟中没把面条做糊,也是个奇迹,要知道,二师兄可是拿着高压锅在煮面条,还看一眼的机会都没有,更不用说外围玩命的保护大帐蓬的同志们,没有他们,那有帐蓬下的二师兄呢这时候,在阳光底下的一碗面条带来的满足真不是能以笔墨来形容,像每天早一出发的口号:“NOTHING CAN STOP US!”没什么可以阻止我们的,再烂的路不能,再变态的天气也不能,像哈奇说过的,走完这段往岗仁波齐的路以后,这世界都是一路平路,再也没有走不了的路。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