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风云骤起 往事尽现(一) ...

  •   民国22年夏末,一日午饭过后,天气闷热,那片蓝得像是刚被染了色的天空中,日头透过稀薄的云层毒辣辣的烤炙着大地。仅在顷刻间,云层急聚,从西边黑压压的推来,顿时,狂风四起,飞舞的树叶;尘埃;急速旋转而来的沙粒:街面上的纸片,全部掺杂在一起拦阻行人避雨的脚步。一道闪电劈开昏暗的天幕,在那混沌的天际,留下了刺目的撕裂的痕迹。路边女人、孩子的尖叫声被震耳的雷声掩盖,一场毫无预期的大雨,不顾人们的惊惶倾盆而下。
      睡意正酣的老太爷被一声巨响惊得从藤椅上坐起,透过窗纸,外面一片漆黑,雨水击打地面发出“劈劈啪啪”的响声。他拿起搁在藤椅边的拐杖,缓步朝门口走去,心中嘀咕道:“怎么这么大的雨,这都好几年没这样下过了,不知是否会有事发生?”他在门前停留了片刻后,伸出一只手轻轻向外推门,打算看看外面的景况,奈何风力太猛,这一推,雕花木门竟蚊丝未动。“这风也这么猛?那院内定然被糟蹋得不成样子。”老太爷隐隐有些担忧,脸上也显出了一丝烦燥。
      老太爷是杨家辈份最高的一人,黝黑的面膛,天庭饱满、浓眉、大眼,虽已七十有二,但双目清亮,炯炯有神。他身材中等,体型略胖,腰不躬、背不驼,除了腿脚略有不便外,精神不减当年。今天看着外头风大雨大的,心中便生出一丝不祥的预感,本想出门瞧瞧,却被大风顶住房门,无法开启。老太爷生来性子燥、易怒,自做上当家之位起,从未遇到过办不到的事,今日,他就与这房门较上了劲。他在原地略一提劲,由腰部使力传向双臂,用力一推,门竟顶着大风被推开了一扇,迎着扑面而来的狂风,他见到院外地上已是狼籍一片,庭院内大部份盆载、植物被大雨毁坏,破碎的瓦盆、泥土与植物叶片掺杂在一起,经那雨水一涿,把青石板地面弄得混沌不堪。见此情景,老太爷心中暗叹:为何今日我会如此心绪不宁?迈开右腿正欲举步出屋,突然头顶雷声轰鸣,一道闪电从他所居的正房劈下,直击院内水池,顿时,眼前一片雪亮,什么都看不清了。这一惊非同小可,老爷子本已迈出门槛的右脚为了躲避雷电,本能的向后一缩,却不料被门槛勾住脚跟,直挺挺的向门内跌了进来。
      雨过天晴,太阳从渐渐散去的云层中探出头来,偷偷地嘲笑着人们在这场大雨中的狼狈。蓝淑语放下手中帐本,一手捂面打了个哈欠,懒懒的走到门外,想看看方才的巨响是怎么回事。院内的景象令得她睁大双眼,花容失色。只见院子中心形成了一个大大的土坑,象是被什么从天而降的庞然大物重击过。惊呆过后,她开始庆幸,好在未对住房及屋内人员造成伤害,她在原地楞了片刻,突然想到这这雷雨会否惊扰了正在午休的老太爷,于是轻挪莲步去东房看个究竟。
      来到正房门口,就见房门虚掩,蓝淑语轻轻敲响房门,柔声唤了几声公公,却久久不闻屋内有所反应,她心中顿觉不妥,于是小心的将门拉开,却见老太爷仰面躺倒在门内,拐杖就掉落在身旁。见到这副场景,她吓得面色苍白,下鄂因颤抖而发出牙齿间 “咯咯”的碰撞声。她紧迈两步冲上前去,跪倒在老太爷身边,使足全力撑起老太爷的半边身体,只见他紧闭双目,面色苍白,脸上还带有惊恐之状,蓝淑语颤声在老太爷耳边连声呼唤:“公公,公公,您怎么了?您醒醒呀。”老太爷并没丝毫动静,蓝淑语一时慌了手脚,全身开始不由自主的颤抖起来,她已顾不得《女儿经》里的教悔,扯起嗓门就朝门外大喊:“来人啊,快来人啊,来人啊。。。”
      下人们听到喊叫声相聚挤入老太爷房内,见此情景,不必太太吩咐,已经七手八脚的将老太爷抬到床上。蓝淑语跪倒在床头,轻摇躺在床上已无知觉的老太爷,声音含糊不清道:“公公,您醒醒,您醒醒啊。。。”喊了数遍仍不见动静,心里更加慌得失了分寸。倒是服侍她的王妈出了主意:“太太,怕是要请大夫了吧,我看老太爷这。。。”王妈没再说下去,只是心疼的瞅着蓝淑语,等待她的指示。
      “对,对,大夫,快,快,快去请大夫。”蓝淑语呼吸急促地站起身来。看到王妈领命出去,她才想起自己的丈夫,连忙快速扫视屋内各人,最终,她的目光在一个穿着灰布短衫,三十出头,长相老沉的家丁身上停往:“阿钟,快去杨记把老爷请回来。”阿钟应了一声就要出门,却被蓝淑语叫住:“等等,若是见到老爷,无论他有任何要事,都得将他带回来。”看到阿钟还站在原地不动,她无力的抬起手冲他挥了挥:“赶快去吧。”
      阿钟走后,屋里静了,丫鬟,老妈子齐齐站成一排低着头不敢吱声。她转过身,就近搬了个凳子在床头边坐下。“小翠,你去给我打盆水来,其它人都下去吧。”蓝淑语的情绪已不象刚才那么惊慌,她双眼紧紧盯着老太爷,生怕他醒来自己不知道。屋里的人很安静的一个个退了出去,房间里静得可以听到她因为害怕而加快的心跳声,这种寂静让她有些窒息,现在这个屋里除了自己的心跳,她感应不到其它生命的存在。
      小翠端来了热水放在盆架上,白色的毛巾被她拧成长条,交到蓝蓝淑语手中,蓝淑语接过毛巾,低语道:“你也下去吧,没事不用进来了。”她突然紧张地抬头叫住小翠:“出去时门不用带上,让它开着吧。”交代过后,她抖开毛巾,轻轻的拭去老太爷额上的汗珠,她的脑袋就象被人掏空,茫然的靠在床架上等待着大夫和丈夫的到来。
      大夫诊断过后断其症为“中风”,因为病势较重,老太爷才会昏睡不醒。杨锦宁把大夫请到一旁,低声问:“朱大夫,这中风之症可有治预良药?”大夫沉声道:“这病倒不是什么不治之症,只是此病会带来不少后遗症,怕是杨老太爷无法承受。”杨锦宁更显焦燥,追问道:“大夫,请您如实相告,这病会给我父亲带来何种后患?”大夫这才坦言道:“中风之症,脏腑虚损,功能失调,病邪稽留日久,正气定必耗损,本虚标实,再加杨老太爷已入花甲之年,恐怕痊愈后会留有偏瘫,神志不清,口眼歪斜等症状。”杨锦宁听了大夫一番话,额头已渗出汗珠,心里一阵发慌,他稍定了定神,吞了口口水,拉着大夫道:“朱大夫,您是我们镇上最有名的大夫,一定得替家父想想办法,至于药费与药材您大可放心,尽管选上乘的用。”大夫摇着头道:“杨少爷,这好药材也并非定有起死回生之力,这样吧,我这里给你开副方子,你先给杨老太爷煎服,照我刚才的诊视,应无性命之忧。”“好,大夫这边请”杨锦宁急忙将大夫请到桌边。
      大夫拿出笔,在纸上龙飞凤舞起来,边书边念:“黄芪30g 太子参18g 全当归12g 白术18g 茯苓18g 熟地18g 黄精18g 山萸肉15g 川芎12g 仙灵脾15g。”写罢,他把纸交到锦宁手中:“晚些派人去我店铺抓药,三碗煎作一碗,每日早、晚各一剂。另外,切忌不要让杨老太爷受到刺激、惊吓,如再次中风,只怕回天无力。”“好好好,我都记下了,朱大夫,我送您出去。”杨锦宁作了个请的姿势,将大夫送出府外。
      送走大夫,他赶回到正房,房内其它下人已被蓝蓝淑语打发下去,他走到蓝淑语身旁,见她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他用手轻拍她的肩膀以示安慰:“淑语,大夫给爹开了药,说是没有性命之忧,我已叫人前去抓药,你就不必太担心了。”蓝淑语抬头望着紧锁双眉的丈夫:“锦宁,我想公公是被院里的场景吓坏了,你找人收拾收拾,公公他老人家信命,别让他看见了心里又不痛快。”“好,这事就交由我吧,只是这天眼看要黑下来了,修葺之事明日一早我就去办,我看你精神很差,怕是也受了惊吓,回屋休息吧,这里由我看着,你就放心去吧。”杨锦宁心疼的说。
      蓝淑语轻摇了下头,把目光转向躺在床上的老太爷:“我想在这里等着公公醒来,自我进杨家以来,公公一直视我为己出,如今他老人家卧病在床,我怎能安心休息?”她起身面向杨锦宁:“锦宁,你在外头忙了一天,你去休息吧,今日就让王妈服侍你,我想在这里守着公公。”“那好吧,你这人一向固执,我就随你意吧,我先出去,晚些时候再来看爹。”杨锦宁无奈。蓝淑语送丈夫到门口,目送他回房后,她才关上房门,坐回到床头凳子上。
      老太爷这一昏睡,直到两天后的上午才苏醒过来,守坐在床边近两日的蓝淑语已经支撑不住,靠着床架闭目养神,迷迷糊糊之计听得远外传来声响,她觉得声音甚远,飘飘乎乎,极不真实,慢慢地,呻吟声缓缓扩大,渐渐变得清晰起来,她一下惊醒,瞪大双目,下意识地向床上看去。
      老爷子面色比前两天微微有所好转,只是依然白中带黄,他正吃力的挪动嘴唇,口里断断续续的重复着几个字,但却听不清说的是什么字,见到公公醒来,蓝淑语心中塌实不少,她将耳朵贴近老太爷嘴边:“公公,您想说什么?您说,我听着呢。”
      “院。。。。院。。。。。院子。。。。”老太爷艰难的重复着。蓝淑语是个聪明人,短短几个字她已然明白了公公的意思,她替他将毯子盖好:“公公,院子没事,都挺好的,等您身体好了,我扶您出去看。”“雷。。。雷。。。。。雷。。。。”老太爷颤抖的双手举起一半就无力的垂下了。“公公,您是否还记挂着前些日子的那个响雷?您放心,除了大风刮坏了部份植物外,没有造成别的损坏,你就安心将身体养好,改日我去庙里替杨家祈个福,保估我杨家无灾无难。”蓝淑语看透了老太爷的心思,编了谎话宽慰他。老太爷点着头闭上了眼睛。
      老太爷这一病,消息就象长了翅膀,不出几日已经传得街知巷闻。不少与杨家有交情,或有生意来往的人怀着不同的心思纷纷上门,名为探望,实则是打探虚实。这人一来一往的,家里热闹起来,套用句老太爷的话:人兴旺,则家兴盛。他的病倒真的开始慢慢好转。三个月后,已经能够自己坐起,一些日常起居也都能勉强自理。蓝淑语与杨锦宁终于放下心中那块大石,一切恢复到了往常。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